当思考与情感相遇论文

当思考与情感相遇论文

当思考与情感相遇

李 萍

露西是我的一个学生,她非常讨厌英语,用她自己的话讲:“我恨不得将这些单词吞到肚子里,烂掉。”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她被母亲送到我这来,请我教她英语。

可以想见,在前期我们之间有多少硝烟、怒火、眼泪。那种对彼此的不理解、情绪上的内耗,实在太耗体力和时间。

她讨厌英语,讨厌到任何一个轻微的举动都会招来她的不满。我喜欢英语,拼命想要教好她,我越使劲,她越抗拒,她越抗拒,我越着急,一着急就上火,可我这火还只能吞到肚子里,没法发出来。但她感受到了,所以她非常生气,十分不合作,不读、不练、不写作业,总有一堆五花八门的理由。

契机来了。那是我的一次蓄意爆发,我把早就想好的台词噼里啪啦全说出来,然后看她的反应。只见露西眼含泪光,我一愣,这孩子干吗哭啊。在看到她泛红的眼眶后,我莫名其妙地鼻子也跟着一酸。

当我回去独处,回想这一段经历时,我知道了缘由,那是我第一次在学生面前毫不掩饰自己的失望、愤怒、沮丧、伤心。在此之前,我都十分谨慎,不让自己的负面情绪显露出来,恰恰是这一次的情绪显露,使得这个孩子清晰地感受到我的情感。她为自己惹得我伤心而难过不已,她不希望我伤心,这是她眼含泪光的原因,她为我的伤心而哭,而不是为她自己而哭。我的身体敏锐地捕捉到了这种情感,于是有了那心酸的一刻。很多时候,身体的反应要比大脑快多了,也敏锐多了。

那么,是否可以形成这样的假设:对于露西而言,她最初学习英语的经历充满了许多负面感受,这种负面感受一再得到强化,形成了一组强烈的情绪记忆体,这组情绪记忆体根深蒂固,以至于她在日后和另一个老师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任何与这段经历相似的经验,都会刺激她的情绪记忆,于是,厌恶就突如其来地爆发出来。那么,这样就能够解释得通,为什么我那样鼓励她,她依然很沮丧。

(1)课题经费管理首要应进行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做好预算管理,提高预算编制的质量,做到编制科学、合理、准确,才能保障课题经费能够正常开展。

但技术梳理与分析发现,我国电能替代发展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电价问题、电能替代配套财政补贴和税收减免等等诸多问题。通过相关技术与理论分析促进电能替代快速发展,可以采取的措施如下[17-19]:

2012年~2017年在信息素养主题研究发文10篇及以上单位共有33家,从其分布看到,如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广州大学、北京大学、西安科技大学、石河子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通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吉林大学等诸多高等院校是近6年来研究信息素养主题的主力单位,特别是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牡丹江师范学院、首都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共16家,占据48%,也可以表明我国目前研究信息素养的核心作者群、核心机构也分布在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内。

露西对于英语的学习态度转变了许多,我几乎都快要淡忘露西曾经有多么讨厌英语这回事了。直到有一次我们开始上网课,相同的一幕再一次上演了,这孩子没来由地发火。我感到十分困惑,困惑之后,我平静下来,开始思考:她在什么情况下会被踩到雷点呢?带着这个问题,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仔细观察。最后,我发现她在以下三种情况下会“火山爆发”:第一种,单词她都会了,我让她读;第二种,单词她读过了,我让她读;第三种,遇到她不会的,我让她尝试读超过两次。

露西的这段描述跟她现在的行为表现有什么关系呢?我翻到之前在墨丘利心智发展训练中心学习过的“疗愈内在小孩”课程中的一段笔记:“内在小孩在个体身上的存在方式是记忆体——一组强烈的情绪(身体)记忆。它在生活中无数次出现,当我们感受到强烈的情绪时,这个时刻就是内在小孩。表现特点:情绪化,主要是消极情绪。刺激情境:随时随地,如进入新的环境、遇到意外、遭到批评、遭遇困难等。”

从那一次契机开始,露西开始完成作业,她完成作业的次数变多了。后来,我观察到,每当我从情感这个部分入手,对她的英语学习提要求时,她总是能够做到。想到此,我不禁有些内疚,不过不要紧,这样做最终受益的是她,再说了,我也在付出努力,对她倾注了许多关爱。

既然如此,那我就调整策略。先尽量避免会引发她负面情绪感受的情况;然后向她解释我在哪些情况下不得不进入到会引起她不快的情况之中;接下来,跟她明确我的英语要求,制定一个清晰的标准,确定她目前的水平在哪里,要朝着哪个方向努力、怎样努力等;最后,上课的时候跟随她的节奏。她是个学得快的孩子,不喜欢在一个内容上反复折腾,那我就快节奏地教她。但她也忘得快,需要反复练习,她又讨厌练习,我就在每次复习的时候准备新方法,激发她的学习兴趣。

再者,她是个情感型的孩子,高情感功能的人喜欢待在温暖的、鼓励的、肯定的环境中,不喜欢待在消极的、否定的、批判的环境中。因为情感的功能需要被正面肯定和确认,而在被否定时,她就会呈现出更多的退缩。根据她的描述,她曾经的英语老师经常会批评她,那么,这种批评对她而言就是一种伤害。偏偏我是个思考型的老师,偏好公正、理性、批判,这不刚好踩到她的雷点吗?难怪露西那么难受。

写下这三种情况,我将我的观察结果告诉了露西,露西点点头表示认同。当时,她的情绪缓和了许多,然而在下一次课时,她又开始发火。既然这个方法不管用,我只能再试试别的方法。我努力回想我们之间的对话,我想起露西曾提过,她三年级刚开始学英语时,老师总是批评她。虽然她自己也很努力,但是怎么学都学不好,考试分数总是很低。她当时的语气和沮丧之情,让我感受到她深深的无力感。

守望的日子是如此漫长,太阳从东边升起,又从西边落下,火车拉长着汽笛远远地消失天的尽头。夜色如一团粘稠的汁液裹来,墨黑墨黑,裹挟着我,喘不过气来,我终于彻底失望地绻缩在床上。

我坚持我的要求和期望值,也根据课上她的反应和吸收程度来调整教学,重新设定目标。经过调整后,我发现露西的情况得到很大的改善,我们的互动充满了和谐与理解,她的学习效率也提高了很多。

整个过程中,露西的配合让我十分惊讶。她是一个有着爱的能力的孩子,这一点使得她十分在意我的感受,也十分愿意为了我的感受而做出改变。美国心理治疗大师M·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一书中写道:“自律的力量来自于爱,而爱的本质是一种意愿。自律,是将爱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过程。所有的爱,都离不开自律。真正懂得爱的人,必然懂得自我约束,以此促进对方心智的成熟。”

从露西身上,我看到她的意愿,也看到她将爱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能力。这样一个有着爱的能力的孩子,当她愿意时,就会生发出不可思议的力量。

(作者单位:Lee工作室)

标签:;  ;  ;  ;  ;  ;  

当思考与情感相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