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作良
雅克设计有限公司 570125
摘要:在第二产业发展下,为了更加顺应社会的发展,令建筑项目不断增多。可是在建筑项目发展当中,具有一些显著的问题,加强建筑管理则能够有效处理相应的问题。
关键词:建筑管理;发展趋势;建筑
引言:建筑行业在我国的经济当中尤为关键,为国民经济的所有部门给予了生产能力与长时间耐用的消费资料的物质生产部门,其在经济当中成为了支撑型产业。我国的建筑行业当前也获得了迅猛的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令全球所瞩目。可是我国的建筑行业特别在建筑管理当中尚与全球发达国家具有差距,在入世后这一差距则更加明显。只有通过分析,找出处理问题的措施,才能够令建筑管理体制创新具有更加良好的未来。
一、建筑管理的特征及现状
与国际性建筑管理体系对比,我国的建筑管理开始较晚,在1984年,第一次将建筑管理理念运用在工程当中,不仅将施工造价减少,还缩短了工期,并且施工质量也有了些许提升。我国当前依旧倡导在建筑工程中运用建筑管理。所以,建筑施工管理在短时间里获得了显著地提升,在这一提升当中,缺少科学化的管理,因此,在我国建筑管理当中具有以下特征及现状:
1、建筑管理在施工当中法制不够完善
在我国的建筑管理当中,虽然具有相关的法律体系,可是面对建筑管理的快速增长,令法制建设速度并没有追赶上其发展所引发的法律问题的速度。
2、建筑管理的管理者欠缺科学意识
建筑施工管理人员太过对实践中的运用给予重视,而往往会对成功案例的分析、总结过于忽视,更加不会通过系统性方式对建筑管理进行论述,乃至在各种工程相互间的建筑管理具有较大差别,令管理人员无法获取科学理论,大多数管理人员只可在实践探寻中找出科学的使用方式。
3、对建筑项目管理发展价格战十分不利
众多建筑工程企业为了获取中标机遇,罔顾代价盲从降价,令投资商无法正确评估施工企业,令建筑管理的发展存在盲目性,形成对建筑管理发展不利的恶性循环。
4、盲从使用建筑管理理念
众多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者在未对建筑项目管理采取科学性认知的状况下,把建筑管理的方式盲从地运用在施工的所有环节当中,降低了施工的可行性,也令一些投资者在投资环节中过于盲从,为工程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并且无法确保施工人员的人生安全。
二、建筑管理的应对措施
1、工程管理信息化
在经济时期,网络被逐渐普及,令建筑行业的管理趋向信息化。在当前时期,全球经济实现一体化,管理会成为一种推崇,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这一形式告知我们,建筑工程管理会变成企业管理及社会管理的关键内容,透过使用集体智慧、知识共享等形式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及应变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知识经济指的是把知识转变成效益经济,通过智力资源、自然资源以及人力资源引发的全新的成果及创意,以此协助企业获取较大的利润空间。这一过程仅通过农业或工业的大量生产是无法完成的。所以,先进的管理方式展现出无法取代的效果。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中,电脑成为了实施工程管理的主要方式。传统管理形势通常将质量、进度及成本作为主要方面,通过PERT以及CPM技术进行协助,大部分是通过静态、封闭的方向对管理进行跟踪。可是,在经济发展下,商业环境也随之提高,电脑和其他信息化工具已经变成人们在生活、工作中的助手,管理也需随之协调,把战略协调、改革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以及网络信息技术相融合,以此打造出适合企业发展以及业主所需的管理方法[1]。
在互联网时代中,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在建筑管理中逐步使用先进的计算机以及信息化技术,达成建筑管理网络化。我国建筑管理也能够透过向西方技术进行学习,透过对建筑管理信息,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已经可以展现出建筑管理可视化的管理方式。如此不但能够为建筑管理方案给予更为科学的编排,也能够令设计与施工资源获得足够多的运用,以此提升施工效率及质量,令建筑管理实现综合量化控制优化,如此不但可以节约时间,还可以令建筑项目管理工作更加顺利的进行。
2、建筑管理科学化
在国际工程管理知识体系以及管理学科的发展当中,建筑管理构成了层次化的专业学科教育体系,工程管理的认证在世界逐渐普及。在建筑管理的发展当中,需不断参考国外先进的科学成果,如此才可确保我国建筑管理能够与时俱进。并且,网络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令全球各国相互间的沟通及学习更为便利,这也令建筑管理理论体系持续完善,从而更加具有科学性。如此不但能够令我国建筑行业在与其他国家进行沟通的过程中进行完善,令我国建筑管理获得发展,并且也在实践当中融合了实际状况而达成科学的理论创新。以此透过学习,持续提高建筑管理的科学性。
3、建筑管理中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升
不论在改革开放时期的正式工人,还是农民工个体户,以及当前劳务分包公司,建筑行业的工作人员与市场经济发展乃至建筑行业发展紧密相连。因为工作人员由单独的个体变成群体组织,政府需要提高对农民工的关注度,逐渐颁布有关保障农民工的相关法律,所以如何解决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则尤为关键。因此,必须要强化对农民工的集体培训,需将建筑行业工作人员的培训体系进行完善。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通过政府对工作人员发放劳工证,农民工需通过此证才可上岗。如此一来则会形成两方面的效益。对工作人员而言,需通过培训将工人法律安全意识进行提升,并且工人的素质也需获得有效的提升[2]。
以某一方向而言,这一方式积极响应了国家缩减贫富差距的号召,不但要为建筑工人给予社会的地位,也遵循了当前打造和谐社会的宗旨。并且,通过建筑行业而言,劳动人员的总体人文素质以及劳动技能的提升,会对建筑行业的迅速性以及可持续性的发展十分有利。
透过这些分析,必须要提高建筑管理专业人员的综合素养。但是,我国目前非常欠缺高水准的管理人才。当前,我国虽然有众多培训机构,并且大学也在积极培养建筑管理高水准人才,但是不论从质量方面还是数量方面均无法符合社会的标准。因此,我国较难与其他国家管理人员的能力相对比,因此需积极发展建筑学科,建立高品质管理人才,提高相关学科的投资,则显得十分关键。
4、创建完善的建筑指导使用期限
当前,对于建筑指导使用期限而言,在主体构造中具有有关使用期限的规定,依照国家的制度,在更加宽泛的系统以及内外装修等层面,均欠缺国家统一的规定。在运用当中,建材类别众多,而且各类建材的有效使用时间又存在差异。这也令新建筑需要进行拆除和维修。形成庞大的维修成本,从而造成浪费,令建筑使用者的负担增加。创建建筑指导使用年限是为了在使用当中出现质量问题时,可以有利于查出原因,将权责利分清,具有事前约束的效果,在发生问题时有据可查、有理可依[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管理对于我国而言,属于正在成长中的学科,并且作为综合性较强的边缘学科,其发展的前景尤为广阔。建设主管部门不但要加强政府的监管能力,还要积极引导市场的发展。不但要加快行业结构的调整,而且不能由于变成行业企业的代表而变成忽略公共利益。透过新的政府部门、建筑市场主体以及公共利益的合作关系,令政府部门为行业发展的社会公共利益提供更好的服务。对我国建筑行业而言,掌握我国建筑管理发展的趋势,对解放本身的问题十分有利,以此令自身具备面对机遇与挑战的能力,才可以在竞争当中屹立不倒。
参考文献:
[1]李旭,张娜.中国当代建筑管理发展趋势[J].2012.(04):73.
[2]王永斌.建筑施工中的协调与组织管理探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2.(01):212.
[3]张爱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趋势及策略[J].江西建材.2015.(5):266.
论文作者:羊作良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7
标签:建筑论文; 我国论文; 建筑行业论文; 农民工论文; 管理人员论文; 这一论文; 方式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