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小学科学活动性非常强,所以需要教师与学生一同养成倾听的习惯。教师与学生可以在倾听中交流,在倾听中了解,让不论学的人还是教的人都能利用倾听的方式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现阶段教育理念越发的重视教师倾听,只有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里深入探究教育理论,创新制定教学过程,才可以加强学生的主题意识,让学生的倾听达成理想目标。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的倾听;倾听艺术
引言
小学生不懂得倾听,一味的表述自己的观点,妄自尊大已经成为了普遍现象。教师在教学时要让小学生学会倾听,倾听教师的教学内容、倾听其他学生的观点,让小学生在倾听中获得知识,保持谦逊用心的态度,养成良好的倾听能力和习惯。同时,教师也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科学课堂上的探讨等认真倾听,让倾听贯通整个教学内容,实现教师倾听的教育价值。
一、倾听的含义
现阶段新课程理念的教学重点是把学生转变成课堂主体,需要教师积极的了解学生、倾听学生,依据学生的要求不断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小学生思维跳跃,通常能够想出让人意想不到的突发奇想。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一定要利用小学生的思维特征,接纳小学生提出的问题,挖掘小学生的想象力,通过倾听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平等、尊重,提高小学生自己主动学习的能力,让小学生高效学习科学知识。教师可以从小学生的发言中找到教学的入手点,调整教学的思路,增强教学效率。当学生逐渐学会倾听,体会到倾听带给他们欢乐的时候,小学科学教学里就不止有学生们的探讨、争辩,还会使学生们在倾听过程中深入思考科学问题。
二、榜样师范增强学生的倾听效率
1.教师起到带头作用
一个好的教师肯定是一名耐心的倾听者,学生的很多习惯都可以从他的老师身上找到,教师就是他们心里的偶像,教师的每一个动作和话语都能让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在不知不觉间受到感染而发生变化。想要增强学生的倾听效率,教师无论在课堂内还是课堂外,都要做到一面口头上传授,一面行动上以身作则,率先做到倾听,起到带头模范作用,做一名耐心、用心、经心的倾听者。在开展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学会倾听,要做小学生的表率,起到带头作用,不论小学生的发言是正确还是错误,是流畅还是支支吾吾,都不能够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中断学生的发言。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相尊重,有助于学生建立学习的信心。教师专心倾听学生发言的习惯,同样帮助学生养成倾听习惯,让学生效仿教师,增强倾听的效率。
2.教师利用肢体语言鼓励学生
小学生都有效仿、接近教师的自然倾向,教师的每个动作、每个言语都能够带给学生影响。一个优异的教师不能缺少的就是平和的倾听,认真的表情、倾听的神态都会深深的烙印在学生们的脑海里,让他们模仿教师,运用在实际生活里。所以,教师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要善于利用肢体动作,这里指的肢体语言包含了微笑、身体向前倾斜、注视对方、对学生进行点头等等,注意不要双臂交叉,呈现拒绝的状态。在学生发言时,教师对认可的地方可以目视学生进行点头,在对感兴趣的地方可以对学生进行微笑等,同时,教师要运用“是的”、“恩”等语言来激励学生继续表述自己的观点。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肢体语言,进一步激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表现出教师对学生的尊重。
3.教师热情饱满的倾听
假如倾听者做出一副不感兴趣的模样,学生的在发言的时候会越发的专注于自己的言语、举动和行为,无法毫无隐瞒的分享自己的观点。相反,假如倾听者做出一副感兴趣的模样,那么发言者就会感受到鼓励,把自己的观点全部的说出来。当学生发现教师在倾听自己发表的观点的时候,一定会更加自信。因此,学生在开展课堂发言的时候,教师要脸上带着微笑,不可以出现不耐烦的表情或抱怨。在倾听学生发言的时候,教师要做到注意力高度集中,眼神不要离开发言的学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假如教师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去做与之无关的事情,比如查看多媒体工具、低头看教材内容等等,都会向学生传达一种负面情绪,认为自己的发言不能获得教师的重视,自己的发言也因此丧失意义,从而草率的结束。
4.做一名主动的倾听者
倾听不单单是被动的聆听,更应该做到主动倾听,了解发言者的想法。当教师察觉学生的发言离题太远,不切实际的时候,要利用提问的方式指引学生的发言回到正轨,让发言逐步深入。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听和说的重要性,在倾听的同时脑子要不停的思考,跟上发言者的思维方式和感情,并且把自己倾听的内容和自己的思维进行汇总,再表述出来,指出学生发言错误的地方,在此基础上加以创新,而被指出错误的学生也要虚心接受别人的指正,边听取别人的意见边更正自己的想法。让学生踊跃发言的同时也学会专心倾听,尊重每一位发言的学生,在倾听后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促进学生不断进步,增强学生倾听习惯。
二、丰富课堂增强学生倾听习惯
1.从倾听中找到学习目的
小学生会在科学课堂中对教师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他们希望教师可以少一些讲解,多提出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同时他们也希望教师能够给予自己表述观点的机会。由于小学生年龄比较小,正是精力旺盛、个性突出的时候,很多学生更愿意表达,不能静下心来倾听,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时,经常会发生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其他学生却做着别的事情。教师要帮助这样的学生制定学习目标,让他们从倾听中找到学习的目的,在倾听中发现问题。例如在学习“盐到哪儿去了”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探讨,互相商量一下这个实验该怎样做,并设计好实验步骤展开小组汇报,让学生们认真倾听,对该学生提出的实验步骤进行补充、修正以及提出疑问。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表达自己的机会,养成倾听的习惯,增强教学效率。
2.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在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时,小学生通常无法做到整节课都注意力高度集中。所以,教师应该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时创造出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小学科学教学变得更有活力,实现小学生认真的倾听的目的。例如在学习“金属的来历”的时候,教师能够使用图片、视频等方式开展教学,把科学问题利用科学故事的方式表达出来,向学生们出示青铜器图片,并提问“它们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铜和铁是从什么里面提炼出来的?”,依据问题引出金属的概念。同时,教师还可以准备一些金属样本,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找出不同金属的共同性质。学生汇报的时候教师和其他学生要专心倾听,适时引导完善方案。教师通过改进课堂教学,让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观点,并且把这些观点整合后变成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
3.适当进行评价
教师对学生适当的进行评价,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同时也是养成学生倾听习惯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倾听的时候,一定要不断的夸奖学生,使学生在夸奖中得到满足。教师在开展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时一定要时刻认真倾听学生们的发言,当学生有了不一样观点的时候,教师要及时对不同的观点实行辨别,牢牢把握住有价值的观点并且加以利用。对于善于倾听的学生教师要大力夸奖和激励,找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并且用诚挚的言语激励他们,让这些学生起到模范作用。教师在进行课堂评价的时候,要尤其重视倾听习惯比较落后的学生,在他们进步的时候及时激励,让学生感受到倾听带给他们的快乐,推进学生的倾听习惯。
结束语
倾听是小学生获取信息以及提炼信息的重要途径,是教师调节控制课堂教学的行为。培养学生学会倾听是一个长久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的引导,利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渠道,让学生了解倾听给予他们的乐趣并且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从而实现增强教学效率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思维习惯、合作意识等。
参考文献
[1]王颖.低年级小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6,2(2):118-118.?
[2] 顾银凤.探析培养数学倾听能力[J].新智慧,2018,0(13):91-91.
论文作者:汪贵军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8月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
标签:教师论文; 学生论文; 自己的论文; 小学生论文; 观点论文; 科学论文; 习惯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8月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