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区建设策略论文

桂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区建设策略论文

桂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区建设策略

华 畅,梁燕敏

(桂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摘 要: 以桂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为主题探讨关于桂林建设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区的方法策略,以分析桂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以此把“一带一路”规划与生态旅游结合起来,充分实现国际化旅游交流,将桂林打造为国际旅游目的地,更好地助力桂林旅游国际化发展。本文分析桂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优势,以此改变传统旅游模式的基础上发展出新型的旅游方式,为相关地区发展方向提供经验。

关键词: 桂林;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区;生态旅游

0 前 言

桂林最初提出创新示范区的议程主要是解决该地区特殊地形的修复与保护问题,在发展与保护其丰富的自然资源的基础上兼顾旅游业、农业与文化产业的发展,来推进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引导作用,为此探索解决此项目面临的一系列问题。该项目在推进建设中是以“景观资源可持续利用”为主题,将桂林打造成“生态四宜”城市,宜游、宜居、宜业、宜养,从衣、食、住、行全方位来建设桂林可持续发展示范区,目标是建设成为发展经济、社会和谐以及人居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打造出示范性作用的城市形象。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追求高质量的生活方式,出去旅游成为大多数人放松生活节奏的一种娱乐休闲方式。桂林一直以来都是以旅游业来发展经济,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了全球各地的游客,这也在无形中增大了桂林旅游业的压力,所以发展可持续旅游,这是形式发展的要求,也是桂林改变传统旅游业的自身突破。

1 生态旅游内涵

生态旅游这一说法的提出是在20世纪80年代。国际旅游组织在20世纪90年代给其下了一个定义,主要内容是指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前提下,以生态旅游的方式来提高当地人们的生活环境质量[1]。生态旅游的出现是人们对传统旅游下生态环境的破坏、旅游资源的浪费、过度开发资源、低效率利用等一系列问题的反思,生态旅游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油然而生[2]。生态旅游此方式涵盖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由此借助于大自然的生态性和人文环境体系,来达到人与万物的和谐统一以及持续发展下去的一种态势。其目的是在旅游区域内实现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生态环境相得益彰的旅游方式。生态旅游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影响后代人的生存,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方式,是强调对大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的整体保护和合理开发的新型旅游形式[3]

2 桂林生态旅游发展现状

桂林地处桂粤湘黔四省区中心,由6个城区和11个县组成,连接着我国南部、中部、西部等重要关联地区,也是东盟经广西沿海辐射内地的重要枢纽,区位条件优越,桂林拥有丰富独特的自然景观资源,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来发展旅游产业,带动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并起到了稳定社会的意义,桂林市恭城县国家级可持续发展试验区的建设,给桂林发展示范区积累了成功经验。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定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检验,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的用±s)表示,偏态分布或方差不齐采用M(Q25-Q75)表示;定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用(%)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自然资源丰富

随着时代的不断更替,人们的审美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过去曾喜爱的或者是推崇的,可能在下一个时代会被弃之敝屣。粉彩花鸟题材的作品无论是清雅的还是雍容华贵的都各有追随者与欣赏者。

2.2 生态资源优势强

环境质量提高了,旅游资源质量也就能得到提高。通过实施对自然生态资源的保护活动,通过水系保护、特殊地貌保护以及生态环境的修复等,提升漓江等江河流域植被蓄水能力、生态功能,解决水源污染等突出问题,提升水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能力,实现对桂林喀斯特地貌的自然遗产的持续有效保护,打造生态宜游桂林和生态宜居桂林。桂林的旅游资源主要围绕漓江区域,所以加强对漓江水域的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是生态旅游的重点工程。加强漓江流域水源林区水土涵养能力,针对漓江水源林区起到保护作用,漓江流域公益林保护与低效林改造,漓江流域水土保持与河床整治修复,漓江自然景观风貌修复等,其目的是提高漓江源头森林的水源涵养能力,保护全流域的水土,维护全流域的生物多样性。针对漓江流域水系保护以及对于水污染的管理,其主要是关于漓江水域体系周边的基础设施建设、全方位的排污体系的建设、漓江城市段水系综合整治、漓江游船节能减排提升改造、漓江流域水质全程监测与联动治理应急响应系统建设等。从而真正做到全面提升漓江流域的水系环境质量,维护景观资源完整性,真正从源头解决水系污染问题。

桂林素来以山水闻名于世,“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盛誉人尽皆知,绿水青山、奇山秀石这些大自然馈赠更是让桂林独具魅力,获得无数称赞,不仅被誉为“国际旅游名城”,而且是“生态山水名城”的典范地区。桂林尤以漓江周边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地形地貌为我国旅游景点中的著名景点,享誉世界[4]。桂林漓江流域的喀斯特地貌由溶沟、溶洞、峰丛、峰林、孤峰等构成,具有世界上最独特、最壮观、最多样、最优美的岩溶景观,在桂林能找到世界上最典型、最完整的喀斯特地貌,被誉为世界喀斯特地貌的皇冠。

2.3 人文底蕴深厚

桂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目的是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好自然生态环境,做到合理利用、有效开发,实现经济的持续和社会的稳定,要达到一种可持续发展[5]态势。但是如何做到可持续发展,这就是桂林乃至全世界依靠旅游产业带动经济的城市普遍面临的问题。

3 桂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桂林是聚集壮、侗、瑶等28个少数民族的地区,人文历史悠长,也是我国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文化资源丰富多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史前文化的遗产——甄皮岩,历史文化古迹——靖江王府及王陵墓址。另外,桂林独特的山水地貌在我国古代就被文人画家所赞颂,山水画中取景也大多是取桂林山水美景,这些都是桂林丰富的文化资源,代表着桂林深厚的人文底蕴,也为桂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文化基础。

3.1 生态环境脆弱

乳酸脱氢酶(LDH)同功酶,它是由两个不同的基因位点编码的H(Heart)亚基sc和M(Mule)亚基以不同比例组成的四体分子,形成五种同功酶,即LDH1(H4)、LDH2(H3M)、LDH3(H2M2)、LDH4(HM3)、LDH5(M4)。需氧组织如心肌、脑、舌肌、眼球肌主要存在H型LDH同功酶,催化乳酸转变成丙酮酸;乏氧组织如骨骼肌、肝、红细胞等主要存在M型LDH同功酶,催化丙酮酸还原成乳酸。

3.2 旅游资源保护压力大

根据相关数据,目前前去桂林旅游的游客量每年达到了五千五百万人次,而且还有持续增加的趋势,这无形之中也会加大对生态环境的压力。桂林祖祖辈辈都是依靠旅游产业发展经济的,但是面对山水资源被破坏以及生态环境承载力下降的问题,守住桂林山水财富,为子孙后代守住这片青山绿水,是桂林可持续发展的终极目标[6]。随着旅游资源在开发过程中的更新与消耗过快、过大,新型旅游项目开发效率低,没有实现可持续利用,旅游资源的保护压力在这些问题下都被放大了。

3.3 旅游产业质量过低

桂林是国内外知名的旅游大市,但还不是旅游强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旅游基础设施落后,新老景区的改造升级体系不完善,升级更新速度缓慢,新资源开发利用率低,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缺乏创新,传统旅游模式依旧占主要方面,产业联动性弱,旅游产业中科技成分低。城乡景观资源丰富,但是开发利用率不高,且旅游质量不高,存在浪费资源现象,面对旅游市场多变的环境,变通性不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外出旅游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多重综合需求已成为当今旅游的主流。桂林作为世界最具特色的山水旅游景观城市,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以及优良的健康养生养老生态环境,通过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旅游新市场使其发挥优势,实现桂林景观资源永续利用与经济稳定增长,是当前桂林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4 桂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策略

4.1 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桂林建有12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42.7万ha,占全市国土面积15.36%,国家级保护区4个,自治保护区8个,这些保护区的建立增强了桂林市的生态性。以森林类型为主的自然保护区面积覆盖率可达保护区的99%,野生动物类型占1.13%,地质遗迹类型面积25 ha,这些自然保护区具有完善的功能系统以及在布局方面明确,形成了类型齐全的自然保护区系统。此外,桂林市森林资源丰富,动植物资源众多,生态性强,在这些基础上开发生态旅游产业的可行性极大。

4.2 生态产业新发展

桂林发展生态旅游应实行全域旅游综合开发,发展旅游景点示范区、文化历史街区建设、漓江周边旅游景观带一体化建设以及打造特色生态旅游小镇,整体提升旅游示范区的建设,全域旅游既要考虑城市又要考虑乡镇,要进行全方位、全系统的规划部署,要把旅游资源通过重新配置,使产、研、学结合起来,将历史文化、工业农业都融合在里面,真正做到统筹兼顾。全域旅游就是要把看似单个单体与单体联系在一起,通过合理规划和完善,应用到旅游产业中,加强旅游产业的创新性。全域旅游不单针对旅游个体,而且具有全局性的发展需要,能够促进地区间经济结构的合理化。全域旅游发展与外界产生关系,以旅游这种方式作为媒介,通过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的融合,使自身整体形象得到提高。

生态旅游业属于绿色产业,是生态产业的新发展方向,结合多产业发展也将是时代需要。应结合生态农业、文化产业以及生态工业等创新产业方向,共同构建与环境功能相适应的现代生态产业体系[7],提供经济增长新动能,联合带动相关产业,推动旅游产业链提档升级,实现旅游产业的升级与保护生态系统共同发展,打造生态宜业桂林和生态宜养桂林。

另外,旅游质量提升也要在生态旅游产业品牌上提升,旅游品牌营造提升工程,国际化旅游市场拓展工程,高端观光、休闲度假、商务会展等特色服务项目等,其主要目标是拓展桂林旅游业发展新格局,提升桂林山水人文旅游品牌价值链,提升桂林旅游核心竞争力。旅游服务管理系统与基础设施建设应更趋国际化,通过智慧城市综合治理,进行城市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双修”工程,这样既能做到建筑绿色化的改造,又能在装配式建筑上起到推广示范的效果,还可推进旅游基础设施与旅游服务系统建设,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城市旅游承载力,提升旅游管理技术水平,打造国际旅游合作机制,不断提升旅游质量。

桂林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岩溶地貌景观,也造就了桂林的青山绿水,这些是桂林的宝贵财富,但是这种特殊的地貌也给桂林的发展带来了不利的方面。岩溶地区作为我国四大生态环境脆弱区之一,涵养水分的能力薄弱,水土流失快,导致侵蚀严重并对土地的产能造成很大的影响。桂林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雨时间分布不均,每年3~8月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0%,9月~次年2月仅占20%。漓江河流集水面积、干流及其支流的水环境容量较小,水体自净能力较差,容易导致水环境污染和水生态功能退化。20世纪末期以来,桂林漓江流域的水资源不足,季节性影响和后期的不合理资源开发导致的问题突出,水域功能明显下降,漓江周边的生态环境受严重影响,出现了承载力低下的问题。

对于fx并不能区分2FSK和4FSK信号,所以需要fx3来识别2FSK和4FSK。对于2FSK信号,特征参数fx3=1;对于4FSK信号,特征参数fx3=0.36。根据这两个不同的值可以区分出这两种信号。

4.3 发展旅游产业新模式

通过改革旅游资源系统化管理,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实现对旅游资源开发、建设、管理的统一规划和统筹协调。建立完整的桂林生态旅游网络,完善生态旅游的服务质量以及管理体系,着力建设国内外生态旅游的典范[8]。不断培育旅游新业态,加强生态旅游集聚区建设,大力发展生态乡村旅游、生态健康养生旅游、森林生态旅游、休闲体验旅游。打造生态旅游完善体系,建立品牌效应,加强差异化的旅游产品开发,打造旅游品牌效应化,强化核心竞争力,吸引高端消费游客群体。推进景区、景点的深度开发和同质资源的优化和整合,形成整体优势,改变传统旅游模式,细化旅游开发方式,使旅游资源高效利用,获得高产高出的效益,实现在旅游产业突破传统旅游方式的升级变化。筹备建设漓江国家公园,促进漓江景观资源保护,推动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通过申请将漓江流域内的兴安县、平乐县和雁山区等县区列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加大生态保护力度,维护区域生态安全。

(1)存在精神和(或)听力、语言障碍者;(2)低位复杂性肛瘘或高位肛瘘;(3)晚期肿瘤、躯体残疾者或伴有心、肝、肾等器官障碍者;(4)治疗前2周使用过影响治疗效果的药物者;(5)无自知力,不能配合者。

4.4 “一带一路”助力国际生态旅游

桂林是我国西部地域典型的依靠旅游带动经济的城市,模式的规划则是涉及群众管理的要点。但未来难以预料,所遵照的法律法规也需要不断地变更、完善,这样才能达到维护社区居民和景区政府、相关企业的共同利益的最终目标。

4.5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需公众参与

无论是物质还是行动上,发展都是靠公众一起行动起来,桂林可持续发展也需要公众参与。国家重视桂林发展,对桂林寄予厚望,希望通过该项目的建设给同类地区做表率、做领头羊。多方参与要有中心指导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本质上引导公众参与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建设中,生态旅游要求绿色、生态、大自然、低碳等思维,这些都可引导人们养成一种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另外,可建立一个平台,以科普教育、学习宣传、亲自参与等方式来加强人们对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理解与实施,充分调动公众的积极性,使其参与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中去。

[ID:008604]

参考文献:

[1] 刘阿丽,于春玉.关于桂林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28(4):153-154.

[2] 王瑾,张玉钧,石玲.可持续生计目标下的生态旅游发展模式[J].生态学报,2014,34(9):238-240.

[3] 马艺芳.旅游城市桂林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9.

[4] 李秀娟,赵键,仇硕,等.开展大桂林生态旅游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28(19):234-236.

[5] 原清兰.基于AHP的桂林生态旅游资源评价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7(6):83-88.

[6] 钟林生,马向远,曾瑜皙.中国生态旅游研究进展与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16,35(6):67-69.

[7] 魏玲丽.生态农业与农业生态旅游产业链建设研究[J].农村经济,2015,33(10):84-88.

[8] 何方永.中国西部省域生态旅游发展潜力评价[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5,29(4):189-194.

[9] 董锁成,赵敏燕,郭鹏,等.“一带一路”生态旅游带发展模式与对策[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6,31(6):64-65.

中图分类号: F592.7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672-4011( 2019) 11-0038-03

DOI10. 3969/ j. issn. 1672-4011. 2019. 11. 020

收稿日期: 2019-04-29

作者简介: 华畅(1991-),女,湖北孝感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景观设计理论与方法。

标签:;  ;  ;  ;  ;  

桂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区建设策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