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海南经济的三大预期_博鳌论文

2003年海南经济的三大预期_博鳌论文

2003海南经济的三大期待,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三大论文,海南论文,期待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3年,是新一届政府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于顺利实现今后五年的各项任务至关重要。在海南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省长汪啸风发表了《政府工作报告》。他指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2003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4.5%,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4.52‰,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乐观的计划缘于对现实的充分考虑以及十足信心。诚然,经济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延续的过程,并不是新的一年就意味着必然有所突破。可是,正所谓大风起于青萍之末,经济的运行还是有脉络轨迹可循的,逝去的日子的点滴积累,往往会产生量变到质变的效应。回望昨天,立足今天,我们有理由期待!

期待一:新海口带来的亮点。行政区划扩大了10倍,能否真正成为海南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2002年9月1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海口市调整行政区划。根据国务院的批复,撤销原琼山市和原海口市秀英区、新华区、振东区,以原琼山市和原海口市行政区域为“版图”,设立海口市琼山区、秀英区、龙华区和美兰区。

规模过小一直是困扰海口乃至整个海南省发展的瓶颈。原海口的人口总量和经济实力只相当于发达地区普通县级市的水平,无法成为与所在区域的大都市(香港、广州、深圳)相互衔接和呼应的中心城市,也无法形成全省经济的聚集地和辐射中心,阻碍着海南社会的现代化转型。在海南“十五”计划中,明确提出了要加快海口两翼——即长流新区和琼山新区的开发建设,促进人员、资本等生产要素和建设项目向这一地区聚集,用5到10年的时间使海口市发展成为城区人口100万以上,对全岛具有辐射和带动作用的中心城市。

“海口市要以行政区划调整为契机,抓紧调整和优化总体发展规划,充分发挥省会城市‘两地一中心’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医药、机电、饮料、食品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升和壮大琼北工业基地;积极发展信息、运输、贸易、金融、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增强城市服务功能,尽快形成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集散地;创新和引进先进文化,健全民主政治制度,使海口市成为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新一届政府对新海口盼望之切。

据海口市副市长袁秀梅透露,由于海南最大的河流——南渡江贯穿琼山,两市合并使得城市发展空间大大拓展,由沿海城市逐步发展成为沿海、跨江城市,城市布局与上海和广州相似;新海口城市空间布局更加合理,两市合并有利于在更大的范围内科学合理地调整城市总体规划,增强中心城市和产业带动作用;同时,合并后城市资源更加丰富,在新海口总体规划下,各种资源将得到优化整合和有效利用,为做大经济规模、做强优势产业奠定基础。

海口市政府认为,琼山市的并入为海口打造新的旅游格局提供了方便,有利于加快“琼州海峡旅游度假区”规划的实施。同时,通过延伸旅游产业链,利用自然环境的优势,发展会议、会展产业,把海口建设成为集观光旅游、度假休闲、商务会展、购物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化外向型国际性热带滨海城市。

区划调整后的新海口急剧扩大,人口由80多万增加到150多万,土地面积原236.4平方公里扩大到2304.8平方公里,扩大10倍。调整后的新海口GDP占全省的40%,财政总收入占全省的5%,利用外资占全省的60%,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省的55%,贸易总额占全省的70%。

根据规划,新海口的经济增长潜力十分巨大,预计到2005年,新海口的GDP将达到400亿元,约占全省的40%;社会需求规模扩大,特别是两市合并后固定资产投资需求进一步扩大,这样会进一步刺激投资,同时也给投资商提供极好的投资发展机遇。为确保合并后新海口真正达到1+1大于2的目标,海口市政府正在做产业布局新的规划,新海口工业将重点发展汽车、摩托车、医药、烟酒饮料等产业,包括建设高规格的汽车工业城和生物医药城,全力打造成为海口高科技工业基地。

中共海南省委副书记、海口市委书记王富玉向全体市民描绘了一个宏伟的新海口蓝图:到2010年,全市人均GDP将达到4000美元,提前10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水平;2020年,达到8000美元,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期待二:“火车一响,黄金万两”,粤海铁路的魅力年内能否初现?

海南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典型的岛屿经济,薄弱的基础设施制约着岛内市场的培育。推动海南的大发展,必须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与合作,实施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从而构建吞吐自如的大市场,营造迅速快捷的现代物流体系,越来越成为大多数海南人的共识。

从基础设施抓起,让良好的环境托举海南的优势,海南省几十年来苦心架构着一个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粤海铁路的建成通车,标志着这个交通网络的最终形成。

海南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其优势首推资源,包括热作、旅游、矿产、海洋等四大类。但这些资源,特别是前三类,都是相对于国内才有优势,必须依赖内地市场的需求才能拉动。“海外孤岛”的自然地理特点决定了海南与内地之间的物流比其他地区间相比有着较高的运输成本和较多的运输周转环节,以及环节的增多所造成的中间派生成本的增加。与此同时,随着海南省以油气化工为主导产品的新兴工业、热带高效农业和度假休闲旅游业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陆岛之间的运输能力已不能满足海南与大陆经济交流的需要。粤海铁路通道的贯通,被海南人民寄托着打破制约海南经济发展的交通瓶颈的期望。

农业 发展热带高效农业,一直是海南政府解决“三农”问题的一张王牌。但是海南瓜果菜出岛运输90%以上靠汽运,海运、空运不足10%。全省瓜果菜销售市场,主要集中在汽车运输最佳距离800公里范围内的部分中心城市,以及海运容易抵达的沿海区域华南、华北、华东、东北。西南、西北、中原腹地的广阔市场难以做细做透。据有关部门测算,按每年进出海南岛的瓜菜300多万吨估计,在粤海铁路未开通前,运到北京每公斤的成本平均一元钱左右。而粤海铁路开通后,包括短途的辅助运输,每公斤的成本在3毛钱左右,仅此一项就可降低成本10亿元。还有一项统计显示,海南2001年瓜果菜卖了53亿元人民币,而运输行业靠运瓜果菜收入了17.5亿元,相当于瓜果菜收入的三分之一。海南大学社科中心教授詹长智说,“依靠火车运输,可以将这个1/3压下来,变成海南的绿色竞争力。”

来自农业厅的资料说明了一个心痛的数字:在2001年,海南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出岛总量约497万吨,其中新鲜瓜果菜为340万吨。大约40%的瓜果菜没能及时出岛而被迫低价销售,或白白烂在地里。元月7日,一声汽笛鸣起,粤海铁路通道开通。巨大的“铁老大”是否能够带着海南的瓜菜开往春天,永远告别类似2001年的噩梦,我们在期待!

工业 据统计,目前海南省工业企业资本周转速度年平均为1.14次,而全国平均水平为1.58次。

“如果海南的工业企业流动资金周转率能达到全国水平,每年可以在流通领域节约资金27亿元,相当于全省年财政收入的一半!”海南省经贸厅办公室副主任杨谦感慨说。他称,粤海铁路通道将串起海南90%以上港口吞吐能力,联系着两大机场以及全省公路网,还有全省90%以上的信息业、80%以上的商贸业、70%以上的仓储业。粤海铁路通道铁路的开通,为海南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为全面整合海南物流业资源带来了新的动力。

目前海南的日用品75%从岛外调进,物流不畅,经济难旺。海南“岛屿经济”的天然局限,呼唤着现代物流业的强大支撑。已建成的海口南站是粤海公司最大的综合性货运站,依托火车站将建设一批综合性的货仓、专业市场和批发中心,逐步形成辐射周边地区的集批发、加工、包装、仓储、运转五大中心为一体的现代物流集散地,建成海南农副产品、工业品通向全国各地的物流中心,同时进岛的货物也由此低成本流向海南各地。

海南联合企业发展研究所所长聂德刚说,粤海铁路通道的开通将从运力、运价、运输时间和物流环节四个方面同时明显改善商品进出海南的硬件条件,将海南目前商品市场上形成的“物价虚高、供应不畅、需求不旺”的不正常局面打破。

旅游业 作为中国唯一的热带海岛,优美的自然风光使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根据省旅游局提供的数字表明:2001年来海南的人数突破1100万人次:2002年突破了1200万人次。这些人上岛的方式只有两种:飞机,或者轮船。而海南目前已经具备年接待2000万人次的能力。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进行的旅游客源调查显示,75%的人希望到海南旅游,海南已成为公认的中国内地冬季首选度假旅游目的地;但是在全国旅游目的地排行榜上,海南不见踪影。原因很明显:乘飞机上岛的游客占了总旅客数量的一半左右。在旅游费用中,飞机票等交通费用占旅游开支的70%至80%。这无形中就把一些观光型的游客挡在海南的门外。据预测,到2010年来海南旅游的人次将突破1800万,铁路因其安全、快速、价廉等优势将成为人们外出旅游的首选。

据有关方面透露,在货运开通运营后的下半年,粤海铁路的客运可望开通。届时,海南能否当真掀起一股旅游热潮,我们拭目以待。

期待三:博鳌,新一年能否出大礼?

2001年2月27日,海南岛上的一个边陲小镇——博鳌成为亚洲论坛的永久性会址,因而一夜成名。人们预期,亚洲论坛可能给博鳌以及整个海南一个崭新的发展机遇。两年过去了,与其说亚洲论坛提高了海南的知名度,还不如说大大促进了海南省基础设施的建设。

2002年,博鳌亚洲论坛的永久性工程开工,工期5年,总投资将超过50亿元。主要开发项目有东屿岛博鳌亚洲论坛会展中心及酒店、博鳌金海岸娱乐中心、金海岸温泉大酒店二区(C岛)和B岛别墅区、1000亩别墅酒店、新闻中心、购物街以及博鳌水城出口。桥梁、供水、供电、通讯配套基础设施等20多个项目。

总体项目又依据博鳌亚洲论坛年度会议的规模分期建设,分2002年年会和2003年年会两个阶段进行。2002年年会阶段的工程项目有:博鳌金海岸温泉大酒店二区(C岛)、B岛别墅、博鳌娱乐中心、博鳌蓝色海岸(一期)别墅区及配套基础设施工程。2003年年会阶段的工程有:博鳌亚洲论坛会展中心及酒店、东屿岛高尔夫球场、高尔夫会所、高级别墅区、秘书长官邸、东屿岛护岸工程等。2002年至2003年投资规模达25亿元。2003年至2005年将全面完成为国际会议服务的环境设施和配套设施综合体系,基本实现国际水准会议中心的目标。

但投入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产出。全球化拉动这种发展模式往往是这样,先有建设,然后再找市场,并不是建立在市场需求之上。于是,这就有风险,因为市场不一定形成。如果是未形成,以前的大投入就将变成了烧钱。

民谚云:事不过三。今年是亚洲论坛落户海南博鳌第三年,我们有理由期待这个全球化论坛能否给我们带来更为明显的经济效应。

旅游 有学者说,在现代社会当中,没有知名度就没有旅游,知名度就是旅游。博鳌亚洲论坛大大提高了海南的知名度,由此给旅游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由于国际会议的定址和召开,带动了海南整个会议产业的发展。而会议产业的综合服务工作很强,会议旅游、商务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旅游活动,这种高层次的旅游会带动海南旅游产业的升级和发展。其次,由于博鳌亚洲论坛的成功举办,还会吸引一大批海外游客来海南休闲度假。因为一个国际会议能够在这里举行,并设址在这里,表明了这个地区旅游的知名度,表明这个地区的旅游安全度,这会对海外游客产生很大的吸引力。第三,这样一个国际品牌也激发了众多的国内游客的兴趣,为国内的海南游增添了一个亮点。

房地产 去年10月间,一则房产新闻引起了多方注意:久负盛名的海南博鳌亚洲论坛官邸别墅在北京拍卖,11幢别墅30分钟全部拍出,其中,泰国总理他信下榻过的C301别墅竞拍出了1500万元人民币的天价。业内人士称,海南高档豪宅走红京城,这是国内近年来房产界绝无仅有的盛事,也昭示了海内外投资者看好海南房地产。十年前海南房地产泡沫仍让很多人回想起来心有余悸,这次的拍卖会是否会像许多人期望那样成为带动海南房地产业复苏的开始呢?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表明,去年以来,全国范围内的房地产开发投资一直呈快速增长势头。一季度房地产投资同期增长36.2%,上半年增长虽有所回落,但仍保持在32.9%的高位增幅,创下了近几年来的同期最高纪录。

据海南省建设厅介绍,近几年海南房地产投资额逐步上升,2000年由1999年的6.2亿元人民币上升到10.3亿元,增长66%,2001年达17.1亿元,增幅与上年持平。权威统计表明,海南商品房销售增长60.6%,房价同比增长55%。1992年曾创下房地产高速发展奇迹的海南岛,房地产业经过三年的盘活处置,目前已摆脱困境,开始复苏。一位地产商指出,1992年、1993年房地产泡沫,影响了海南的形象。但是博鳌的成功,或者说中远发展和北京红石在博鳌投资的成功,应该说给海南的房地产带了一个好头,一定会吸引其他的投资商进来。无疑,新的开发商和上个世纪90年代初那批已经不同了,他们更多的具备一种理性的思维。在大面积投资的时候不会带有盲目性,而是有科学的论证,有很好的选点和很好的创意。有眼光、有魄力的地产商自然不会忽视海南这块渗透着绿色的宝地,他们等待的或许仅仅是时机。

从长远来看,海南在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当中扮演什么角色,可能博鳌亚洲论坛会奠定一个很好的基础。中国东盟自由区"10+1"对海南来说是个挑战。海南的热带旅游资源和热带农业资源本来有很大的市场,但湄公河流域一开发,协议一签,可替代产品就把我们的市场占完了,海南省的区位优势将消失殆尽。在这种情况下,使海南尽快在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当中抢占先机,可能是目前面临的很大挑战。近期的论坛轰动效应,大大提高了海南的知名度。海南得借助这个平台,把自己在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定位进一步明确,充分发挥作用。国际会议的品牌本身又是一种开放的象征,博鳌品牌给海南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一种开放的形象。海南通过博鳌亚洲论坛这个国际会议平台所带来的信息的交换和人员的交流,使自己在亚太地区间、国际间的影响面扩大,由此促进海南走向亚洲走向世界,从而也使海南在更大的市场范围内带来更大的效益。

标签:;  ;  ;  ;  ;  ;  ;  

2003年海南经济的三大预期_博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