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小型水利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机制问题及对策论文_王铁成1 周淑侠2 张永武3

浅析中小型水利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机制问题及对策论文_王铁成1 周淑侠2 张永武3

(1.沛县水利设计室,江苏 徐州 221600;2.大屯镇水利管理服务站,江苏 徐州 221600,3.沛县水利交通建筑安装工程总公司,江苏 徐州 221600)

摘要:中小型水利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机制在质量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目前中小型水利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机制的问题现状和原因分析,采用提高质量管理人员质量意识和素质、制定针对性强的质量管理机制、实行异体化监督等对策,确保机制的科学构建和实施,最终达到确保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中小型水利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机制;问题;对策

1引言

质量管理机制是质量管理体系在运行中,各影响要素内部或之间形成的相应作用、依存和制约的关系以及在质量管理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目前,随着我国水利工程质量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质量管理机制的相关理论也日益完善,但由于水利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各个影响要素随着工程实施的阶段、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甚至实施的参与方不同而发生不确定的变化,特别是具有点多、面广、项目分散且量多特征的中小型水利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机制不合理的问题仍待解决。

2中小型水利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机制问题现状及原因分析

2.1中小型水利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机制问题现状

(1)传统的管理机制对中小型水利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机制的制定及运行的影响根深蒂固,制约中小型水利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机制的创新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孤立的看待质量管理机制。质量管理机制包含多项要素,在运行质量管理机制时,仅仅针对质量管理机制的某项机制,不能将各项机制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相互制约和相互推动的系统。质量管理机制是包含多个层面和要素的相互作用体,某一项机制发挥作用,往往效果微乎其微,只有彼此作用才能更好的实现机制的运行,达到管理效果。

2、对待新机制固步自封,怯于尝试。近几年随着中小型水利工程项目的增多,人民对工程质量的关注增加以及对国外管理机制的学习,在质量管理机制的理论上多有突破,但由于各种原因制约,真正能运用至实践中,并发挥效用的却少之又少;

3、管理机制的运用上死搬硬套,缺乏灵活性。不论是质量的形成过程还是发挥作用的过程,质量管理机制内部的各项影响因素,都是动态的随机变化过程,一成不变的死搬硬套机制作用往往只会适得其反。

(2)缺少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适合我国国情和水利发展现状的质量管理机制。虽然随着人民对质量管理机制的重视和研究不断深入,对质量管理机制的创新和发展也从未间断过,但许多质量管理机制往往始于创新而止于理论,其根本原因对质量管理机制中各个因素影响、动态的分析不全面,缺乏一个长效的完善措施在不断的对新的管理机制进行改进。

(3)缺乏强效监管,部分科学管理机制的制定难以实施。在中小型水利工程项目实施的过程中,部分管理部门和人员质量管理意识不强,对指定的科学的质量管理制度视而不见,部门又缺少强力的监管和约束,导致了目前质量管理过程中虽有相应的机制,但形同虚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中小型水利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机制问题原因分析

(1)中小型水利工程项目所包含的项目多,工程分散,工程结构复杂,不利于实施高效的质量管理机制。中小型水利工程项目虽然单项工程的规模较小,投资比较低,但是必要的工艺或单项工程包含的内容基本齐全,同时由于中小型水利工程项目包含多个不同的工程结构,例如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中即包含了泵站建设、闸、节水灌溉、桥等项目内容,且工程分散在多个乡镇。受外界影响的因素众多,不利于质量管理机制的有效落实。

(2)从事中小型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人员整体技术水平不高,且质量意识相对薄弱,质量管理机制的运行难度大。中小型水利工程项目不仅项目多,而且单个工程投资也比较小,分布比较散,常常处于比较偏远的地区,出现质量问题造成的损失较小,质量管理人员往往不够重视。

(3)监管力度不够,质量管理混乱。中小型水利工程项目多为公益性项目,部分采取国家补贴,地方也需要相应的配套,地方配套资金不容易及时落实,同时由于中小型水利工程项目地处偏远,资金少,地方疏于监管,上级主管部门也很难各个监管。监管力度不够,制定的各项管理机制形同虚设。

3中小型水利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机制问题应对策略

(1)注重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人员的质量管理意识。中小型水利工程项目虽然投资少,质量问题损失少,但多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质量问题造成的影响传播快,范围广,对企业和行政部门的信誉影响深远。各参建单位应当对质量管理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多种途径加大教育培训的力度,以提升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提高员工的在面对新事物新机制上的适应力和执行力。

(2)深入分析中小型水利工程项目在国家各个新形势下的新发展,做到知己知彼,便于机制的制定和进步完善。中小型水利工程项目虽然有其共性,但每个项目又有其“个性”,只有把握好项目的共性和特殊性,才能有的放矢,制定针对性的决策,建立一套与实际相适应的质量管理机制,并随着实施阶段和环境的变化,切中要害的进行更正和完善,切实的达到提升质量管理的效果。

(3)综合分析,灵活运用,将各项机制统一为一个体系。不论是运行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协调机制、反馈机制等虽然各司其责,其根本的目的是确保质量目标,所以各机制虽独立但相互联系,发挥好其独立性的职责,找准各机制的联系点,保障各项机制协调作用,切实的发挥机制的效果。

(4)实行异体化监督。机制内的相关的部门和单位之间具有相应的监督机制和反馈机制,可以促进机制的完善,属于同体监督。但同体机制可能因为利益裙带关系有其局限性,为克服其局限性可以引入异体监督,异体监督是监督机构与被监督部门没有相应的利益冲突,从第三方的角度能够公平的对被监督方进行评价,例如通过民间组织、上级行政主管部门质量管理机构等。

4总结

中小型水利工程项目的质量关系到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涉及到的人员和外部环境相对复杂,作为实施主体的参建各方,应充分的考虑分析项目的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机制体系,切实的发挥机制的作用,提高项目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岳文海.业主方工程质量管理机制探讨[J].江西建材.2016,15:283.

[2]郑晓庆.地方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监理运行机制探讨[J].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2009,04:28-30.

[3]李鹏阳.论项目工程质量管理运行机制问题分析[J].居舍.2017:103-104.

[4]郑霞忠,朱忠荣.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48-54.

论文作者:王铁成1 周淑侠2 张永武3

论文发表刊物:《新材料·新装饰》2018年4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8

标签:;  ;  ;  ;  ;  ;  ;  ;  

浅析中小型水利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机制问题及对策论文_王铁成1 周淑侠2 张永武3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