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发展趋势调研报告(四):图书馆管理、人员发展及结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图书馆论文,发展趋势论文,调研报告论文,结论论文,人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6 图书馆管理与人员发展趋势
图书馆的发展依赖于管理的规划、策划、组织和推动。无论是资源建设,还是用户服务,离开了有效的管理,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图书馆的未来发展同样要突出管理的作用,加强对于管理的研究。管理的核心是人,要将人员队伍建设作为战略任务给予足够的重视,加强规划与管理。从图书馆的发展趋势看,需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6.1 图书馆规划与战略制定
战略规划就如同一幅路线图,向组织指出一步一步、一年一年的正确的方向,从而最终使所设计的情景能得以实现。调研发现,国外主要的图书馆都制订有三至五年甚至更长时期的战略规划,并定期进行动态修改。战略规划体现了一个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和行动路线。战略规划制定的过程也是不断凝练目标、加强主动设计、规划发展重点的过程。战略规划体现在图书馆业务的方方面面,但要突出今后一段时期需要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要通过制订规划,调整图书馆的业务布局和岗位设置,不断增强图书馆发展的活力。
6.2 对图书馆业务布局和岗位重新调整
调研发现[108],国内外大学图书馆为适应新环境的变化都对岗位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在传统的采编岗位上,国外大学图书馆比国内大学图书馆调整力度大。国外大学图书馆编目人员比例较国内有明显缩减的趋向。开始削减传统的编目岗位,对传统的编目部门进行重组,如改建为“编目与元数据服务部”(cataloging and metadata services department),开始出现“元数据馆员”这类新岗位。国外大学图书馆增设电子资源相关岗位的幅度也比国内大。国内大学图书馆也积极设置数字图书馆业务岗位,数字资源长期保存岗位的设置比国内普遍。国内外大学图书馆普遍设置用户教育岗位,积极开展学科服务。国内大学图书馆基本未设置学术交流与机构知识库岗位,而国外设置则较普遍。国外大学图书馆较国内更多设置营销岗位,开始设立版权岗位。岗位变迁的总体情况:传统岗位开始调整、主要新增数字资源、技术、用户教育三类岗位,技术部门新增数字资源及技术两类岗位。此外,国内还有大学图书馆有意愿增设情报分析、古籍修复专家、图书馆营销、专职宣传、网上资源挖掘整理、信息研究、信息开发和信息服务等岗位。而国外大学图书馆希望增设元数据馆员、E-science岗位、数据管理及营销等岗位。总体上,在学术交流及机构库岗位、图书馆营销、知识产权等新岗位的设置上,国外大学图书馆一直走在理念的前列。
6.3 重视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技术在图书馆当前的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未来的发展中也将变得越来越重要。芝加哥公共图书馆自动化部主任J.Latham结合自身经历认为,技术素质不再是一门专长,而是所有图书馆员的生存技能,并提出图书馆从业人员应掌握的几个方面的IT技能[109]。
技术的发展总是超出人们的预料。许多新的技术都可以应用到图书馆中来。美国图书馆协会(ALA)的技术分会LITA提出数字图书馆技术发展的9大趋势:XML和互操作;RFID;版权;元搜索;OPAC和用户行为研究;政策和技术;用户界面设计;安全、数字版权管理;个人信息管理[110]。如此宽泛的技术发展趋势如果不是冠以数字图书馆的名义,则可以被看做知识管理、因特网信息管理等多个领域的技术发展趋势。在加拿大举行的“因特网图书馆员2003”会议上,有人从应用的角度提出数字图书馆的主要发展趋势:工作流的整合、移动应用、无线、WiFi、语音xml、即时学习、三维可视化、语言、文本、多媒体、个性化[111]。可见数字图书馆可以接受和应用各种新技术和新方法的领域是十分宽泛的。
2009年Horizon报告则进一步指出了未来将对教学、科研和知识创新活动产生重大影响的一些关键技术[112]。按照这些技术成熟和被广泛应用的预期,报告分三个阶段对其进行了描述。第一阶段为一年内将被广泛应用的技术,第二阶段为两到三年将被广泛应用的技术,第三阶段为未来四到五年内将被广泛应用的技术。第一阶段涉及的技术是移动设施和云计算,这两项技术已经在许多学校推广使用,未来的几个月内还将会有更多的单位筹划应用和推广这两项技术。第二阶段推广使用的关键技术包括地理定位和个人网页技术,这两项技术虽然被预期两到三年内才被广泛应用,但一些具有超前意识和勇于引领新技术使用的机构已经开始使用并推广这两项技术。目前,第一、第二阶段涉及的这四项技术已经在娱乐业、商业以及其他产业等领域广泛使用。第三阶段将被广泛应用的是语义敏感技术和智能物件技术,尽管目前这两项技术还没有在教育领域应用,但是正在应用于科研领域,其发展速度和影响范围已经说明它值得人们关注。
Roy Tenant呼吁要重视技术人员。他强调,我们必须更加努力地吸引技术人才,否则我们的职业目标就可能无法实现。我们也必须努力留住现有的人才。这不仅仅是待遇问题,而且是认可、价值感和支持[113]。J.F.Williams提出了图书馆服务中所需要的6项热点技术,包括E-mial通知、振动寻呼、声音识别的电话菜单、移动服务、无现金交易、用户申诉和合作过滤[114]。技术在图书馆未来发展中的价值和影响将会更加显著。
6.4 重视图书馆服务的效果
质量评价不仅取决于当前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而且取决于同评价过程有关的人和机构。高质量的图书馆绩效对每个图书馆的生存是至关重要的。信息的网上普遍存取使研究人员和学生要求高质量的图书馆服务。正是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决定了上级部门和社会对图书馆的看法。可度量的质量评价方法对有效的图书馆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图书馆既需要让用户满意,又需要向提供经费的机构证明投资是值得的。
国际上测定图书馆服务效果的指标体系有很多,如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制订的LibQual、澳大利亚的Insync Surveys等。2008年国际标准化组织推出的《信息与文献——国际图书馆绩效指标》(ISO 11620:2008E)则为图书馆绩效指标的测度提供了各国之间共同遵循的准则。
6.5 图书馆组织文化
图书馆的组织文化是一种像其他资源一样需要管理的资源。这种管理有助于形成组织认识,协调组织活动和决策,平衡个人和组织利益。变革组织文化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长期的过程。在图书馆这样的信息组织中,存在六种“文化子系统”[115]:组织主体特征(像家庭一样的非常人性化的地方;像企业家敢于冒险;面向竞争和成就;有控制和结构化的)、领导风格(监管、促进还是培养;企业家、创新、冒险;理性、进取和面向结果;协调、组织、面向效能)、对员工的管理(团队、认同和参与;个人冒险、创新、自由和独特性;竞争和成就;安全、一致和可预见)、组织黏合(忠诚和相互信任;致力于创新和发展;强调成就和目标实现;正式的规则和政策)、战略重点(人的发展、高度信任、开放;资源的获取和建立新的挑战;竞争性行动和赢得成功;恒久和稳定)、成功的标准(建立人力资源、团队和对人的关心)、拥有最特别的和最新的产品和服务、赢得市场并超越竞争;可靠、有效和低廉的成本)。
6.6 拓展图书馆员的角色
互联网技术已经逐渐应用于图书馆事业。目前,图书馆的许多服务,如通过授权访问远程数据库(数字化资源)、信息门户、数字化参考咨询等都是基于网络的。互联网的出现及网络服务的应用需要我们重新思考信息生产、传播和处理等一系列问题,图书馆更要思考在整个过程中自己的角色定位[116]。图书馆员需要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筛选、评价与组织,这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影响图书馆员角色的新发展包括[117]:(1)因特网越来越广泛的渗透性以及数字图书馆的快速发展;(2)服务方向的转变,从需要时(just in case)到及时(just in time)到为个人(just for you);(3)越来越重视客户关系管理;(4)新的信息部门和信息用户(如电子商务、竞争情报、健康与政府信息),其中一些已经存在一段时间,但变得越来越重要;(5)查询信息的理由的变化和信息利用方式的变化:了解个人的动机(inspiration)比查询所谓的信息更加重要;(6)对文献传递和用户服务需求的增长;(7)走向协同工作和协同学习,包括与其他领域的协同(如IT专家和出版商);(8)对图书馆员教学越来越多的需求(例如,信息素质、信息研究技能和媒体素质);(9)对远程用户和远程学生服务的需求;(10)转向基于问题和基于资源的学习。
所有这些,都需要图书馆员重新思考自己的行为和贡献,更重要的是思考即将到来的变革。有文献调查[118],图书馆员的角色是:文化的角色、教学的角色、提供对信息的利用、提供空间、代表用户谈判游说、出版者的角色、咨询的角色、项目管理、信息组织、档案管理、信息检索与研究。
《大学与研究图书馆》(College and Research Libraries)主编D.E.Riggs的一篇社论指出,图书馆员必须懂得怎样存取、选择、过滤和为用户定制信息,认为图书馆员作为知识导航员的时代已经到来[119]。不仅如此,专业图书馆员的作用将更加显著。在有关2015年的医学图书馆的预测中,有人提出[120],随着电子信息变得无处不在,到2015年,更多的图书馆员和信息专家将在图书馆以外的“情景”(context)中发挥作用。许多图书馆员将接受在特定学科和情报学两方面的高级训练。图书馆员作为科研团队的一部分将司空见惯,如撰写项目申请书、担任机构评审组成员、成为生物信息学的数据库专家、成为开设循证医学课程的教师、参与多语种健康素质计划、成为社区的合作伙伴。
6.7 加强图书馆员的能力建设
图书馆员的能力问题,是图书馆发展的核心问题。图书馆的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图书馆员的能力。在信息环境快速变化的形势下,图书馆的能力主要表现为图书馆员适应信息环境的能力。信息环境对图书馆的挑战实质上是对图书馆员能力的挑战。国外同行已经强烈地意识到,只有持续关注图书馆员的能力和能力建设问题,图书馆才有不断的创新活力,才能维持其可持续的发展能力。因此,国外图书馆学/协会、图书馆和个人都对图书馆员能力问题给予了足够的重视,研究不同类型图书馆、不同岗位图书馆员的能力构成和特点,制定适应新的信息环境和发展需要的能力要求,并通过多种有效的措施保障图书馆员在新的竞争环境下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积极应对用户需求和行为变化以及新型信息服务所带来的严峻挑战。
国外图书馆界长期重视图书馆员能力问题,这是多方面因素驱动的结果[121]。明确的图书馆员能力要求,是图书馆员专业成长、招聘和任务部署的工具,有助于图书馆员根据这些能力要求来制定自己、同事和组织成长与发展的路线图。图书馆则可以根据能力要求确认资历、描述职位、招聘合格的员工,制定图书馆员工培训计划,确认现有员工的技能差距,改进教育培训、挽留现有员工、奖励员工成就等。有的图书馆还将员工的能力作为绩效管理的一部分,如绩效评价、加薪决策、技能发展、制定连续性的计划、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等。只有确认图书馆员的能力和核心能力,图书馆才能够维持其适应变化着的环境的能力,才能够更充分地为教育与科研的持续变化做准备。
2001年,美国图书馆协会(ALA)出版了《员工发展实用指南》(第三版),其中有专门的章节,论述了图书馆和图书馆员的核心能力[122]。该能力体系包括12个方面: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决策能力;沟通能力;创新性;经验和技术知识;灵活性、适应性;人际交流、群组交流能力;领导能力;组织理解力和全球思维;归宿感、责任感、可依赖感;计划与组织能力;资源管理;服务态度、用户满意。其中的每一种能力都包括简短的定义和若干行动或关键行为。这些能力适用于图书馆的所有人员,尽管每一种能力的某些方面或行动可能并不适合每个员工。这是一份纲领性的文件,从当今图书馆发展的需要,提出图书馆员的能力要求,并借助具体行动或关键行为将其具体化,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和整体指导意义。
图书馆2.0时代,图书馆员的能力也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David Lee King在自己的博客中提出图书馆员2.0的基本能力[123]:撰写和张贴博客、在博客中增加照片和视频、将装饰物嵌入到博客中、建立社交网络账户、社交网络知识(比如Facebook、Myspace、Twitter等)、拍摄并上载和编辑照片、录制并编辑和上载播客(podcast)、使用不同形式的IM、使用和向他人解释RSS和RSS阅读器、发送和阅读sms文本讯息、编辑avatar的外形、基本的游戏操作技能(最好是多种格式)。更高级的技能包括:知道怎样能把上述技能有机整合到一起、知道上述技能怎样才能对物理和传统图书馆形成补充作用、在摆弄了大约15分钟后就能对一项新的数字服务有一个基本的了解、通过各种媒介(写作、照片、音频、视频)宣传推广图书馆。这些具体的技术能力体现了web2.0时代对图书馆员的新要求,而且,这不应是图书馆员的未来能力,而是现实能力。
7 国内外图书馆发展战略的启示
7.1 重视数字图书馆发展的国家战略
从各国图书馆的战略规划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各国图书馆(特别是国家图书馆)十分重视将数字图书馆建设作为一项国家战略来制定、实施和推动。国家应明确数字图书馆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对国家重要的知识资源和文化遗产加大数字化的力度,在尊重和解决知识产权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一切最新的信息技术,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数字图书馆计划,拓展图书馆服务的空间和时间,加强数字信息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以及特色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长期保存,增强对知识资源的挖掘和利用,最大限度地增强数字图书馆为全社会服务的影响力,使更多的人享受到图书馆带来的利益和方便。
7.2 将复合图书馆作为一种基本发展战略
在重视数字图书馆作为国家战略的同时,许多图书馆将复合图书馆作为一种基本的发展战略。在复合信息资源的环境下,图书馆也一定是印本馆藏与数字馆藏的复合、到馆服务与网络服务的复合、物理馆舍与虚拟空间的复合。无论数字图书馆多么发达,都不能取代物理图书馆的作用。同样,物理的图书馆一定要通过数字图书馆进一步延伸和拓展。二者相得益彰,相互支持。这是因为用户需求的驱动,而用户的需求一定是多样化的。未来图书馆的概念,更重要的是一种功能,而不仅仅是馆舍。有用户的地方,就有图书馆的服务,而不论用户是在图书馆的建筑中,在工作场所,还是在虚拟的网络空间。
7.3 动态监测信息环境的发展与趋向
环境扫描就是获取和利用一个组织的外部环境中有关事件、趋势和关系的信息,以及那些帮助管理者规划该组织未来行动过程的知识。组织的外部环境包括影响组织绩效,甚至生存的所有外部因素。ACRL研究委员会2003年、2007年连续发布了环境扫描的报告,2007年的扫描报告的结论是大学图书馆和图书馆员未来的十大假设[124]。苏格兰国家图书馆自2006年开始进行环境扫描,并推出环境扫描报告Horizon scanning at NLS(http://www.nls.uk/about/horizons/index.html)。此外,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也发布了自己的扫描报告。许多图书馆的战略规划都是建立在对信息环境动态监测的基础上。
7.4 保持对用户需求及其变化的高度敏感
图书馆是为用户而存在的。当用户的需求变化,图书馆的服务也要相应而变,以保持对用户需求变化的动态适应。尤其是图书馆发展趋势的研究和发展规划的制订,必须未雨绸缪,主动地进行前瞻性研究,科学地预测信息技术、信息环境和用户需求的可能变化,不断地调整图书馆自己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模式,动态地调整和创新图书馆的管理机制和服务机制。图书馆必须保持对用户需求及其变化的高度敏感,保持与用户的沟通与互动,能动地适应用户需求的变化,建立与用户需求相一致的服务策略,保持与用户需求的同步。图书馆的落后、滞后甚至被淘汰,根本原因是所提供的服务与用户需求的脱节,把图书馆自己与用户隔绝开来,必定是走向末路。
7.5 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图书馆管理机制与服务模式
从某种意义上说,西方现代图书馆的历史是以用户为中心的历史。以用户为中心经历了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125]。管理的改革、技术的应用、设施的改善、服务的优化、馆际馆外的合作,都不能不从用户及其需求出发,为用户提供高效、高水平的服务。要将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作为图书馆至高无上的准则,一切以用户为转移,以用户为中心进行业务的规划与布局,以用户为中心设计和开展各种各样的服务,以用户为中心来评价图书馆的质量与水平,将以用户为中心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指导原则。在任何技术条件下、任何信息环境下,图书馆都不能违背这一原则,否则将与其存在的宗旨背道而驰。
7.6 将图书馆的合作与协同作为一种主要的业务推动模式
在今天的西方图书馆界,联合、合作、协同、共享,已经成为每一个图书馆的生存方式和发展之路。在数字化、网络化时代,如果没有资源、服务、管理等方面的深度合作,那任何单个图书馆的作用都是非常有限的,甚至是举步维艰。图书馆不仅要寻求系统内的合作、国内各类图书馆的合作,还要积极寻求国际图书馆间的交流与合作,寻求与非文献情报机构(包括数据库商、技术开发商、搜索引擎等)的合作。在合作中,加强自身的核心优势与竞争力,凸显图书馆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价值。只有合作才能双赢,图书馆未来发展的成功,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合作的程度。
7.7 重视图书馆的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
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是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新内容与新模式。图书馆的本质是知识的管理与服务。机构知识库、学科知识库、数据挖掘、知识发现、情报研究、用户信息环境建设、本体(ontology)、语义网络、知识计算、云计算等等,正在重新定义着图书馆的工作任务与工作性质。图书馆工作的对象不仅仅是文献,更主体的是知识,尤其是数字化的知识。这与其说对图书馆是一种挑战,不如说给图书馆带来的是发展与复兴的机会。图书馆今后的发展只有朝这个方向去转型,才会有更加光明的前景,图书馆也才能完成其从旧使命到新使命的转变。
7.8 推动理论、教育、实践、技术之间的协同并进
图书馆学理论、图书馆学教育、图书馆工作实践、现代信息技术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沟通支撑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无论从国家层面、行业层面,还是机构层面、个人层面,都要意识到对图书馆事业发展而言,四者缺一不可,必须寻求协同发展,相互支持。理论、教育、实践、技术的任何一个方面的薄弱,都会影响图书馆事业整体的发展。国家也要加大政策的引导和支持,而政策制定的基础是理论研究。很显然,理论不足、教育滞后、实践浅薄、技术落后是当前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主要问题,需要寻求在政策和规划的引导下,理论、教育、实践、技术的携手并进。
7.9 加强国家图书馆的示范与引领作用
国家图书馆在图书馆事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图书馆是其他各类图书馆的火车头,是图书馆发展的风向标。国家图书馆如何发展,对其他图书馆和整个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影响是重大而深远的。各国国家图书馆的发展和规划,都十分突出自身在战略制订、政策导向、理论研究、技术应用、业务规范、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重要地位和使命。发挥各方面的优势,带动和引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路向,加强图书馆发展的国家战略研究与规划,积极探索、突破和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为保障图书馆事业快速而健康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这样的国家图书馆角色,在图书馆的未来发展中将更加突出。(续完)
收稿日期:2009-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