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共育未来论文_陈蕊

家校合作,共育未来论文_陈蕊

北京建筑大学附属小学 北京 100044

小佳刚刚步入学堂的时候并不像今日,在第一学期的教学工作中,小佳给我留下的印象只是缺乏交流、少言寡语,可能有一些自己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的征兆,但课堂纪律有所保障,与人为善也能自己管理好自己。但是到了第二学期,情况产生了变化,小佳开始变得暴躁起来,开始与同学发生争执,课间追跑打闹,课堂上也开始变得“活跃”了起来,同学们开始对他产生了“看法”。这令我开始忧心忡忡,同时陷入了思考:这一切的变化来源于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我们应该怎么去帮帮他——我们的小佳同学?

背景分析:

课余时间,我首先与小佳开启了交谈,询问他能否认识到目前的情况。孩子给我的反馈是,想更多地“融入”到同学们当中去,想和大家一起玩儿。第一学期的时候可能与大家比较生疏,如今觉得是“时候”“拉近关系”了。鉴于目前的情况,我的分析是孩子还是比较孤独的,想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关注,却掌握不好方式方法,但孩子的初心是好的,他并没有什么错。因此我联系到了孩子的爸爸,与他进行了交流。从这次交谈中我得知孩子的妈妈开始了长期的出差,原来如此,妈妈不在身边,爸爸工作又比较忙,只是爷爷来带他。通过了解,得知爷爷是一个性格古怪的老人,脾气也比较急躁,对小佳的管理就是四个字——简单粗暴。得知这背后的原因和情况,我更加觉得孩子是无辜的,也意识到了我身上的责任和背负的压力。这一切的改变需要我伸出援手,而小佳也许正在不远处等着我,我有信心!

采取措施:

一、父母陪伴最重要

妈妈出差,不能在身边陪伴,让小佳没有了安全感,母爱也有了短暂的缺失,因此目前的情况爸爸的角色累加和更多的陪伴显得尤为重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我与家长沟通后,小佳妈妈爸爸都意识到了这些缺失对孩子产生的不利影响,很快爸爸率先做出了改变,推掉了很多应酬,来到了小佳身边;妈妈也开始计划每个月回来两次,陪小佳出游玩耍,监督小佳的阶段性学习成果。目前的小佳最大的变化就是不再面无表情,脸上开始洋溢出一丝幸福的微笑。

二、爷爷不再简单粗暴

认识小佳的爷爷,是在一次接孩子放学的过程中。小佳与爷爷产生了不快,爷爷随之就开始了“拳脚相加”。我看在眼里急在心头,随即找爷爷开启了深入的沟通交流。其间也聊到了孩子妈妈爸爸的情况和现状,表明了爷爷在此期间重要的角色扮演,首先肯定了爷爷的付出和贡献,同时提出了对爷爷的改善意见。开心的是爷爷并不是顽固不化的老思想,他接受了我的意见和给予的教育方法、手段。如今的小佳在学校的表现恰恰就是少了那份暴躁,同学们与他的关系也得到了缓和和改善。

三、目标明确记录好

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不是朝夕之间的改变,陪伴可以让人有爱,不急不躁可以让人静下心来。看到爸爸妈妈和爷爷的付出和改变我很欣慰,可这远远不够。我们总说形成一个习惯要21天,不管真假,只有坚持才能看到改变。我们的目标明确了,可是记录和执行工作要完善。爸爸负责记录孩子的学习情况,爷爷负责孩子的生活起居记录,每天让孩子静坐15分钟,爷爷与小佳都看不到了那份暴躁,与人为善,减少追跑打闹和嬉戏喧闹,对此帮助不小。经过半个多学期的记录,我看到了爸爸妈妈和爷爷的付出,更看到了小佳的努力,一切正在变得更好。

取得的效果: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如今小佳的课堂纪律有了很大的提高,可以认真地听讲、努力学习,最重要的是他不再对同学“简单而粗暴”,同学与他的关系也得到了拉近和提高。孩子与我的交流更多了,笑容更多了,像一只曾受伤的白鸽,如今也可以在我面前展示新羽毛,像是感谢我的付出。让我开心的不是他对我的感恩,而是他一身新羽,带给自己和我们的希望。

努力方向:

虽然孩子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学习成绩的提高却是寥寥,这也是我们新的改善目标。关爱多了,暴躁少了,他的家庭给予他的,他会如数奉还给社会和学校。家校合作,共育未来,这是我们的目标。没有不负责任的老师,也没有不爱孩子的家长,只要我们协同努力,达成一致,孩子就会更好。在后期我们还是环境学习同时抓,双管齐下。孩子的心智健康了,学习方面有了缜密的计划和方案,我们才能逐步实施下去。德智体美劳我们全都要,小佳有大智一切会更好。

论文作者:陈蕊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20年3月总第3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8

标签:;  ;  ;  ;  ;  ;  ;  ;  

家校合作,共育未来论文_陈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