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认真检查是保证计算正确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培养学生善于检查、验算的意识和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一道题初步计算完了,不能就此结束了,我们要想到在计算中难免会有粗心大意的时候,比如看错数字、运算顺序错误或误写等,这就要求我们仔细检查或验算,看结果是否正确。当然我们教师要教给学生检查、验算的方法,帮助学生养成检查、验算的习惯。如,用估算可判断运算结果的合理性;在加法运算中和应大于每一个加数;在减法中,差和减数应都小于被减数;运用四则混合运算的关系来检验四则混合运算;方程的检验则可用代入法等等。还可以编成顺口溜以提醒学生检查:抄题写数立即查;计算时反复查;脱式时上下查;计算完毕整体查。当然,检验要有明确的目的和严格的标准,做到每题必检查,每步必验算。一步一回头,及时检查验算,及时纠正错误,保证计算的正确。 三、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口算实质就是心算,主要靠思维、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计算方式,它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笔算的基础。《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任何一道笔算题都是由若干个口算题组成的,口算能力高低直接影响到笔算的正确率和速度。口算能力强的学生,笔算的正确率高且速度快;口算能力差的学生,往往笔算速度慢且错误率高。为了提高学生口算的准确率和速度,我根据学生知识结构,有意识地让学生记一些特殊数学的组合,如和是整十、整百的两个数(53和47,75和25等);积是整十、整百、整千的两个数(2.5×4,25×4,12.5×8,125×8等);1至25中同一个相乘的积(1×1=1、2×2=4、3×3=9、4×4=16……);对这些计算结果的记忆,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计算准确率,而且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计算速度。另外还选择适当的时间,安排一些定时口算练习,比如30道口算题5分钟完成,50道口算题10分钟完成等等。这样长期进行,持之以恒,把口算贯穿在各个学段的教学中,逐步提高了学生的口算能力,也才能提高学生的笔算能力。 四、理解算理、运用法则 算理是运算正确的前提和依据。只有弄清了算理,学生计算起来才有条不紊。如:在学进位加法时,可让学生摆一摆,画一画,数一数,体会凑十的过程,发现满十进一的现象,在计算中应用到满十进一的理论时才不会疑惑不解。又如: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先让学生充分领会分母不同即分数单位不同,而分数单位不同,就不能直接相加减,就应通分化异分母分数为同分母分数才能相加减。所以我们在教学计算题时,一定要讲清算理,让学生充分理解其联系,才能提高学生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运用计算法则简化运算过程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关键。学生在理解掌握新的运算法则之后,要严格要求学生应用法则进行运算,还应要求口述其计算过程,培养学生言而有理、行之有据的观念,以确保运算的自觉性和正确性。但是口述运算过程,不能去背诵计算法则,而要运用法则结合具体题目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叙述,尽量做到言简意赅,这就是对计算法则的理解。但计算能力的培养又不能只停留在这个阶段上,还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找出规律性的东西,这才能形成技能从而提高计算能力。 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它需要我们结合教学实际长期地进行培养和训练,在教给学生正确的计算方法的同时,还应提高学生计算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并持之以恒地坚持练习才能形成的。 参考文献 [1]王周琼,.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浅探[J].德阳教育学院学报,2001,(3) [2]陆银秀,.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J].教育革新,2002,(1)
论文作者:陈泽永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