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辅导的“宣泄-建构”模式与大学生人生观再教育_心理咨询论文

心理辅导的“宣泄-建构”模式与大学生人生观再教育_心理咨询论文

心理咨询的“宣泄—建构”模式与大学生的人生观再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再教育论文,人生观论文,心理咨询论文,模式论文,大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提要 本文在学术界首次提出以人生观再教育为核心的“宣泄—建构”的心理咨询模式,并在学术界首次将阻抗区分为一级阻抗和二级阻抗,对其内涵在心理咨询链中加以界定。“宣泄—建构”的咨询模式来自于我们对大学生的心理咨询实践,具有鲜明的育人功能,是联结心理卫生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良好纽带。

大学阶段是人生观形成的最关键时期。据一所大学的调查,学生在回答“与中学时期相比,最突出的变化”一题时,大学一年级65%、二年级52%的人回答“喜欢思考人生”。另据17所大学的调查,有66%的学生认为,大学的生活环境对自己人生观的形成起着主要影响[1]。在多年的心理咨询实践中,我们发现求询的大学生的心理障碍,除了内源性精神病外,在很大程度上同他们的不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有关。我们针对求询者的特点,逐步创建了一套“宣泄—建构”的咨询模式。实践证明,这个模式兼具调整情绪状态、提高自控能力、建构正确的人生观、促进个性发展等多方面功能,是联结心理卫生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良好纽带。

“宣泄—建构”的心理咨询模式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具体的咨询流程为:不平衡(迷茫)→宣泄→疏导→初醒→评价→归因→建构→平衡(醒悟)。这8个环节构成一个完整的咨询链,是一个动态的体系。这个咨询链又可以分为宣泄和建构两大阶段,其中宣泄阶段包括不平衡(迷茫)→宣泄→疏导→初醒4个环节,着重点在于查明求询者在无意识层的内心冲突,释放负性情绪,调整心理状态;建构阶段包括评价→归因→建构→平衡(醒悟)4个环节,着重点在于通过求询者的理性思考,依据客观情况改造旧的价值观体系,在意识层中确立新的人生价值观,增强社会适应能力。这两大阶段有一定程度的交叉重叠,我们是依据矛盾的主要方面来确定不同阶段的。如在疏导、初醒中蕴含着浅层评价、归因;在深入评价、归因中达到新的醒悟。宣泄阶段的重点是触及无意识层,联系早年的生活经历对现在的影响,也包含一定程度的有意识的思考;建构阶段的重点在于意识层中的理性思考,对人生观的重新建构,但仍有无意识的阻抗必须加以拓通,甚至于引发新的不平衡。

宣泄阶段 求询者的心理不平衡(迷茫)往往表现为高焦虑。它是内心动机冲突强度太大、时间太久,而任一动机的抉择又都危及到求询者生存价值的情况下引发的负性情绪反应。求询者并不能意识到焦虑的真正根源,也不知道如何去消除焦虑、获得解脱。他们有一种强烈的寻求、创造生活中缺失成分的愿望,以求达到心理上的平衡。

面对企盼帮助、寻求支持的大学生,我们首先要做的最好工作,是无条件地接受这些求询者的整个情感世界,尊重他们的内心感受。在咨询人员的信任与热情关怀下,求询者一般会把内心深处长久压抑着的想法、愿望宣泄出来。咨询人员应该善于倾听,并有适切的情感反应,让求询者尽情地释放怨恨、委屈、烦恼、痛苦等负性情绪,同时要留心他的无意识中的阻抗。

在一种亲切信任的咨询气氛中,求询者在意识上愿意把所有的心里话都倾吐出来,但由于社会道德规范与自己内心价值标准的制约,有些想法会被压抑到无意识层,以维护旧的自我价值体系,避免新的内心冲突与焦虑,这就是阻抗的实质。我们把宣泄阶段中的阻抗称为一级阻抗。咨询人员首先要敏锐地识别求询者的阻抗,对他们进行疏导,即通过导向性的交谈、暗示,让求询者把自己压抑已久的内心冲突倾诉出来,暴露在意识层中。前面的宣泄环节主要是让求询者的负性情绪得以释放,内心冲突得以缓解;而疏导环节主要是指咨询人员针对求询者的阻抗而进行的拓通工作,有较强的导向性,使求询者被压抑在无意识中的、对自我生存价值构成威胁的最敏感的想法进入意识层加以调整。弗洛伊德之所以放弃催眠疗法而改用谈话疗法,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谈话疗法所进行的心理调整是在意识层中进行的,疗效持久且巩固;而催眠疗法是在无意识层进行的心理调整,疗效不巩固,一些心理症状会反复出现。

通过疏导,拓通阻抗,让求询者达到初醒。初醒即察觉到被自我压抑的内心冲突和欲望是什么。在心理咨询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到,求询者因初醒而释放出来的情感能量要比宣泄环节大得多,并伴有短暂的空虚感,似乎失去了维系旧自我的精神支柱。初醒(即“如梦方醒”境界)是告别旧自我,建立新的人生价值观的契机。

建构阶段 当求询者对自己的内心冲突开始有所醒悟之后,应让他逐步学会权衡不同动机的社会意义,对自己的内心冲突作出反省性评价。阿·尼·列昂捷夫说过:“意义乃是人的意识的最主要的‘形成因素’。”[2]评价的作用在于让求询者在意识层面上把握住生活中最有价值的东西,抓住生活的主流。评价环节对于解决大学生因失恋而造成的烦恼尤有良好的效果。职业自立是青年期必须完成的首要人生任务,追求事业,将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这是大学生必须掌握的评价人生的最重要的尺度。

在对动机冲突作出价值判断的基础上,应该进一步引导求询者对造成自己心理失衡的原因进行探讨,运用理性推理的方式对自己的内心冲突进行归因。归因的根本目的在于让求询者意识到,造成他目前困境的根本原因是他对生活的态度和看法出了问题,也就是他的人生观不能适应于社会生活。归因切忌过于直露,更要避免责备,让求询者通过思考,自己得出应有的结论。杰出的归因理论家伯·韦纳归结出原因结构有三种成分:部位(内因还是外因)、稳定性(稳定的还是不稳定的)和控制性(可控制的还是不可控制的)[3]。这些成分都分别对归因者本人的期望、情感和行为发生影响。当求询者意识到他对生活的态度和看法出了偏差,并给他带来心理上的困扰,这个原因是内因,只要下决心纠正它,就能走出目前的心理误区,因而这又是不稳定的、可控制的原因。然而在归因过程中,求询者往往把心理障碍的原因归咎于他人或生活环境,而不是从自己的人生价值观方面去寻找原因。这些原有的人生价值观毕竟曾经是求询者的精神财富和心理支柱,求询者会有意或无意地维护它,这就是在有意识的理性思考过程中所出现的二级阻抗。只有拓通二级阻抗,求询者才会反省自己的人生价值观,产生一种改变现状、重新建构自我的需要。

建构的根本内涵就是在心理上确立一个正确的理想自我,这个理想自我是一个新的人生目标、新的生存价值体系,它是一个自动调节的动力系统,能够批评、监督、改造、调整现实自我,使现实自我能够不断地向积极的符合社会要求的理想自我逼近。在人的一生中,只要人格在发展着,从青年期开始的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矛盾斗争就不会完结。心理咨询应该服从于我们的社会对大学生提出的教育目标,同时还必须符合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大学生心理发展方面最显著的特点,是对于自己未来生活道路的规划,在这幅蓝图中,他们融入了自己的社会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他们要介入成人社会,寻找自己在成人社会中的客观地位;他们有改造社会、变革时尚的雄心壮志;企望超越前人,让自己的人生价值在奋斗和拼搏中获得成人社会认可。然而,我们面对着的大多数求询者离这目标太远太远了,他们的心理发育迟滞了。因此,引导求询者确立一个顺乎社会发展潮流的切实可及的理想自我,是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咨询的核心任务,它也充分体现了一个咨询人员的育人智慧。眼下在大学生中流行着一种错误的衡量人生价值的尺度,他们以向社会索取而不是以对社会奉献的多少来评价人生的价值,这种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大大增加了咨询的难度。因此,对求询者理想自我的建构必须是分层次的,但起码应该让求询者感到自己是对社会、对家庭有用的人;同时也应使他们意识到要做一个享受现代文明的幸福的人,首先要能够为别人的幸福着想,能够给别人带来幸福。

建构的另一层涵义是脱离自我中心,要使“离中化”过程得以实现,首先要降低求询者神经质性的敏感化程度,把头脑中对自我生存价值造成威胁的想法同真实发生的情况加以区分,使思维具有客观性。其次,应该训练求询者在生活实践中学会站在成人的立场上反省自己行为的幼稚性,以便获得一种正确的社会价值取向,和社会的要求、期望协调起来,增强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我们考察了钟友彬大夫治疗神经官能症和性变态的案例,他所创建的认识领悟疗法的灵魂,实际上就是建构环节的脱离自我中心的“离中化”过程,尽管他没有运用我们的上述术语,但他的首创精神和神奇疗效给我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4]。

平衡(醒悟)这个环节,是建构过程的必然结果,它的特点是“觉今是而昨非”,是达到醒悟的境界。引导求询者确立高尚的人生价值观,是“宣泄—建构”咨询模式的核心目标。通过宣泄缓解紧张、减轻焦虑、降低冲突程度,使心境得到改善,这只是初级目标;但真正的治本之道在于确立一种新的顺应社会发展趋势的人生观。必须指出:这个咨询链不是直线上升,而是螺旋上升的:不平衡→平衡→新的不平衡→新的平衡……。

“宣泄—建构”咨询模式的核心是启迪求询者重建新的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潮流的人生价值观,它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宣泄—建构”模式具有多功能性,而育人功能居于主导地位。这个模式可以调整求询者的情绪状态,增强心理平衡,并在建构新的人生观体系中,促进个性发展。例如,有一位二年级的女大学生,曾是班上品学兼优的干部,后来遭到同学误解,在班干部选举中落选了,本该获得的荣誉也落空了,很想不开,在给我们的信中说:“我甚至想到了死,但又觉得不值得……,我的心变得好凄苦好凄苦……,这些日子里,我觉得整个世界都变了,变得那样晦涩,周围的人也变了,变得那样刻薄,我好苦、好苦。”我们同她约见了两次,首先让她尽情地宣泄,把苦水都倒出来;然后针对她倾诉的内容,引导她将未来的奋斗目标同目前的荣誉、地位的“丧失”进行比较。这位学生原来就志向不凡,历年来曾获得许多荣誉,然而作为人生价值具体表现的荣辱观出了偏差。当她意识到将来报考研究生或是留校任教是自己生活中更有价值的奋斗目标时,原来凄苦的心境便得到很大的改善。后来她也意识到这个世界毕竟是美好的,她在成长过程中就得到许多老师、同学的关心、爱护。此后这位同学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又被选为系里的主要学生干部,并获得学校最高等级的奖学金。

2.“宣泄—建构”模式把心理咨询纳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轨道。以往有一种根深蒂固的看法,认为心理咨询的着眼点只是消除心理障碍,增进心理健康,纯属心理科学的范畴,它和思想政治工作是两股道上跑的车,不搭界。然而,当我们从重建人生观的角度去增强求询者的心理素质时,心理咨询的意义就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目标,是要在大学中牢固地确立共产主义的人生观,由于“宣泄—建构”模式强调了心理咨询的育人功能,因此它可以而且也必须服从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大局。当然,在咨询的具体操作过程中,我们还应该针对求询者的实际情况,让其建构一个切实可行的理想自我,如果奋斗目标定得太低,则失去教育的意义和前进的动力;如果目标定得太高,也可能加重其内心冲突的程度,增加求询者的负性情绪。因此,高校的心理咨询人员必须兼具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娴熟的心理咨询技巧。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本义看,也必须把心理咨询纳入自己的轨道,大学生的心理障碍必然会影响到他的思想政治觉悟的提高;同时,为了培养出合格的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创造型人才,也必须把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训练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高校的心理咨询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是互补的,连结二者之间的纽带是对大学生进行人生观的再教育。心理咨询人员应该自觉地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自己的咨询工作,运用真理的力量和自身人格的力量去影响求询者。

3.“宣泄—建构”模式把咨询的重点放在求询者的意识层和未来。在心理咨询的宣泄阶段和对一、二级阻抗的拓通过程中,咨询的重点是探入无意识层的内心冲突,这些内心冲突同过去的生活事件有密切的关系。然而,从整个咨询过程来看,重点是放在意识层中,让求询者有意识地建构自己未来生活的模式,使自己能够适应社会生活。例如,有一位来自农村的三年级的男大学生,初询时主诉头痛、胸闷、失眠、倦怠,上课时注意力无法集中,书也读不进,心烦意乱,记忆力衰退,对外界刺激敏感化,一些强迫性的念头一直出现在头脑中,无法控制,自称精神快要崩溃了。显然,这位学生患了神经官能症。在宣泄中他逐渐暴露了自己的内心冲突:原来他是初次恋上了一位二年级的女大学生,感情发展到非常亲密的程度;后来他从女友口中探知她不是初恋,且和前男友有过亲昵行为,就顿生厌恶之情;他的老乡、同学也劝他抛弃这个“不值钱的二手货”。当他产生与女友断绝关系的念头时,又觉得自己太没良心,并用木棍狠狠揍自己的脚,把脚都打肿了。他确实很爱这个女友,但又无法接受她不是初恋这个“残酷的现实”。总之,他对女友构成了一种强烈的趋避式冲突,且对她的前男女的强烈仇恨之情又无处发泄,致使自己陷于心理危机之中。我们把咨询的重点逐渐转移到建构阶段上来:当他对自己的内心冲突有所醒悟(初醒)之后,让他评价这种冲突的社会意义,学会如何评价人生的价值;并引导他意识到生活中还有比爱情更重要的事,对于大学生来说就是学习,这才是立身处世的根本,爱情并不是至上的。这位患者还说过,生活对他太不公平了,要是女友没谈过恋爱,或是与她的前男友没有亲昵举动,他就不会得病,以致如此痛苦不堪。我们引导他正确归因:是他在强求生活,而不是生活对他不公平,让他意识到是他强求现实的主观态度造成他目前的困境,减轻“事已如此”和“本应如此”之间的冲突。这位学生是班上的主要干部,老师、同学对他的期望甚高,我们鼓励他建构一个正确的理想自我,不要辜负老师、同学的期望,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好本领,将来服务于社会。他切实感到自己“被爱情折磨得死去活来”,学习、工作都被拉下一大截,现在必须奋起直追。通过两个多月约20次左右的咨询,治愈了这位学生的神经官能症,而在咨询之前的药物治疗并不见效。这位学生在毕业前夕给我们写了一封感谢信,其中写道:“通过您的咨询,我的病好了,当然更重要的是使我调整了人生观。……如今我过上了正常人一样的生活,重新成为一个乐观向上的青年。”这个案例充分说明,即使是涉及到心理治疗的咨询,通过在意识层中对未来生活的构筑,也能够有效地调整一个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宣泄—建构”模式的心理学理论基础主要是皮亚杰的建构说[5][6],其次才是韦纳的归因说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说。许多人认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说是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最主要的理论基础,然而精神分析说过于偏重无意识和过去的生活经验,这是一个明显的局限。从理论上说,儿童心理发展和心理障碍的排除有共通之处,二者的内在机制都是促进人格、行为模式的成熟,都是同主体的社会化过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皮亚杰本人虽不是一个心理治疗家,但他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所具有的临床价值却是客观存在的。

“宣泄—建构”模式具有较广的普适性,适用于正常人的心理失调,也适用于神经官能症和某些人格障碍。这个模式尤其适合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并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取向相一致,因为人生观的再教育是这个模式的核心内容。但是同任何一个咨询模式一样,它不是万能的。咨询有法,没有定法,贵在得法。“宣泄—建构”模式是开放性的。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宣泄—建构”的心理咨询模式的哲学方法论基础是毛泽东的《实践论》和《矛盾论》。我们将在本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以创建出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咨询模式来。

注释:

[1]参阅黄希庭等著:《大学生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212页。

[2]阿·尼·列昂捷夫著(李沂等译):《活动·意识·个性》,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年,第98页。

[3]伯·韦纳著(林钟敏译)《动机和情绪的归因理论》,福建教育出版社,1989年。

[4]钟友彬著《现代心理咨询》,科学出版社,1993年。

[5]皮阿杰著(王宪钿等译)《发生认识论原理》商务印书馆,1981年。

[6]程利国:《皮亚杰建构说的控制论模型探析》载《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4年第1期。

标签:;  ;  ;  ;  ;  ;  ;  

心理辅导的“宣泄-建构”模式与大学生人生观再教育_心理咨询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