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大
宾县人民医院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400
【摘 要】目的:探讨脑血管造影(DSA)颅脑CT、经颅多普勒(TCD)的临床诊断价值,以及动脉瘤夹闭或血管内栓塞术持续腰大池引流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 12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aSAH名患者且符合WFNS分5级-6级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采用弹簧圈瘤腔内栓塞,对照组采用动脉瘤颈夹闭术,术后观察手术填塞程度,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随访 6 个月,记录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0.32%,对照组为72.68%。两组术中均未出现死亡病例,两组局灶性神经功能降低,脑积水再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SA、颅脑CT扫描、TCD可以明确诊断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并能够评价血管痉挛的程度,采取动脉瘤夹闭或血管内栓塞术,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有满意效果。
【关键词】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夹闭术;介入治疗
【中图分类号】R58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5-093-01
引言: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是一种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 重要疾病,常见严重并发症之是脑血管痉挛(CVS),是aSAH患者的最主要的致死原因、致残原因。因此,由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而引起的脑血管痉挛,成为近些年来神经医学领域的重要研究热点之一。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因为脑脊液分泌或吸收出现异常,致使脑脊液循环障碍,出现脑室或蛛网膜下腔扩张,从而造成脑积水。aSAH 后脑积水的分类有很多种方法,按照时间可分为以下三类1、出血后0-3d 内发病的为急性脑积水;2、出血后 4-13d 发病的为亚急性脑积水;3、出血后14d 以后发病的为慢性脑积水。本次研究中,将对这些情况进行简要分析。
1.资料于方法
1.1一般资料:
早在公元前 400 年左右,古希腊的就描述了脑积水的一部分症状,包括头痛、呕吐、复视等,并第一次使用了脑积水一词对此命名。1928 年医学新闻报导将血液注射进入蛛网膜下腔可导致脑积水。在上个世纪 70 年代,医学界对于 aSAH 后急性脑积水的发生机制已经形成了共识。aSAH 后所致脑积水有时并无明显症状,需行 CT 或 MRI 检查后方可确诊。或可出现头痛、恶心、呕吐、视乳头水肿等高颅压征像,并可引起神经功能损害,进一步加重时导致患者出现意识障碍。彭思民等通过观察临床病例总结出“智能障碍、步态异常、尿失禁”的正常压力脑积水三联征准确的概括出了有症状脑积水的典型临床症状。我院选取2013年 12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aSAH名患者且符合WFNS分5级-6级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采用弹簧圈瘤腔内栓塞,对照组采用动脉瘤颈夹闭术,术后观察手术填塞程度,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随访 6 个月,记录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
1.2数据方法:
本文采取的分析方法是严格按照国家卫生部的制定的相关规定标准进行的,对患者实施药物治疗,并对患者的易感部位进行定时检查,对感染患者的感染特点和原因进行记录分析。还包括患者的住院时间、年龄、性别、切口大小等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对患者使用的药物种类,剂量也做了详细记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参照2015年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疗指南》制定如下诊断标准:患者出现剧烈的头痛、恶心、呕吐、意识丧失,CT或脑脊液检查示蛛网膜下腔出血,经 CT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造影、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确诊为脑动脉瘤者,并判断本次蛛网膜下腔出血源自该动脉瘤破裂所致,符合世界神经外科联盟(WFNS)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分级标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7-12分,存在或不存在运动障碍者为六级;GCS评分3-6分,有或无运动障碍者为5级。
2.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0.32%,对照组为72.68%。两组术中均未出现死亡病例,两组局灶性神经功能降低,脑积水再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治疗方法及疗效观察
3.1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的选择主要是根据影像学特点,患者体征表现以及经济情况,与患者及家属协商后决定。两组组患者均给予动脉瘤夹闭或血管内栓塞术,术后患者给予3H疗法(扩容、血液稀释、升压、)抗炎、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治疗。治疗组:采用弹簧圈瘤腔内栓塞,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患者行全身麻醉并肝素化,行全脑血管造影术,根据造影情况选择最佳角度测量动脉瘤大小、瘤颈宽度,以及判断是否有穿支血管从瘤颈或瘤体发出在造影指引下,将微导丝轻柔、耐心地送入动脉瘤内,避免导管、导丝刺破动脉瘤壁,再次推入造影剂确认瘤体局部形态、瘤颈宽度,确认微导管头端位置,选择适合瘤体大小的弹簧圈,待弹簧圈盘绕合适后将解脱装置正极连于弹簧圈输送导丝金属裸露处,填塞完毕后在透视下退出微导管,术毕。术后压迫穿刺部位,制动24h抗感染,应用尼莫地平抗血管痉挛,低分子肝素抗凝 2d,口服阿司匹林100-200ml,2个月。此外,在手术过程及术后还应该注意规范消毒、铺单,选择入路,分离皮瓣,去骨瓣,打开硬膜,在显微镜辅助下,注意对血管、神经的保护,明确血管解剖位置,分离瘤颈,先用临时瘤夹阻断血流,控制血压,谨慎选择瘤夹位置进行夹闭,严密止血,缝合、术后抗感染治疗,监测生命体征及神经功能变化。
3.2疗效观察
显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消失,且无任何后遗症;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速度较治疗前降低>20%;有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基本较前缓解,基本消失,MCA血流速度较治疗前降低>10%;无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毫无改善、甚至加重,血流速度较治疗前降低<10%.总有效=显效+有效。观察手术填塞情况,填塞程度分为完全填塞(100%)、次全填塞(90%-99%)、不全填(60%-89%);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应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对术后 6 个月的情况进行测评。
4.讨论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局部血管异常改变,从而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颅内动脉瘤极易破裂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而一旦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则有30%-90%的可能性发生脑血管痉挛,出现剧烈头痛、意识障碍、神经与肢体功能障碍等症状体征,致残率高,威胁患者的健康。因此,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该病临床处理的关键。综上所述,两种术式在早期应用于高分级aSAH患者的疗效均确切,但弹簧圈瘤腔内栓塞在并发症,预后方面表现出较高的优势。但本研究随访时间较短,对长期预后缺乏观察,因此弹簧圈瘤腔内栓塞是否可作为高分级aSAH患者的首选治疗,仍有待多中心、大样本的观察。
参考文献:
[1]王百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并发脑积水的相关因素分析.【D】.吉林,吉林大学临床医学院,2015:1-29
[2]李朝霞,赵性泉,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特点.【J】.中国卒中杂质,2013,8(11):921-926
[3]呼铁民,于 淼,张继伟,谢云鹏,马志君,胡 军,季东鑫,王 广.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夹闭术与介入治疗的近期预后对比研究.承德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不同手术方式对高危破裂颅内动脉瘤预后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26):3192-3195
论文作者:王宏大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6
标签:动脉瘤论文; 蛛网膜论文; 脑积水论文; 患者论文; 血管论文; 栓塞论文; 脑血管论文; 《系统医学》2016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