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神华国华寿光发电厂一期工程项目雨水泵房区域为软土地基区域,整个区域土质以粉土为主,均匀性差,密实度不均,地基承载力不足,无法满足地基要求,故采用干振挤密碎石桩进行地基加固处理。本文详细阐述了干振挤密碎石桩施工工艺和方法,对类似工程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挤密碎石桩;地质;施工方法;主要控制点。
一、工程概况
神华国华寿光发电厂一期工程的建设规模为2×1000MW超超临界湿冷机组,规划容量为4×1000MW,并留有扩建余地。本期工程机组采用国产超临界锅炉及汽轮发电机组,同步建设烟气脱硫、脱硝设施。厂址位于山东省寿光市羊口镇东侧约3km、小清河南岸,地貌成因类型为海积平原,地貌类型为滨海低地。场地地势开阔,原始地形平坦,经人工整治后,厂址大部分为虾池,在厂址东侧、南侧分布为芦苇荡。雨水泵房位于1#圆形煤场西侧,由泵房区域和前池区域组成,采用干振挤密碎石桩进行地基加固。
工点范围内出露地层岩性分述如下:
1.1第四系人工填土(Q4 s)
①素填土(Q4s):褐黄色,稍密,稍湿,成分以粉土为主,仅分布于虾池坝及防潮堤上,为筑堤坝形 成。
1.2第四系全新统海积层(Q4m)
②粉土(Q4m):灰黄、灰褐色,稍密,湿~很湿,含贝壳碎片,局部夹薄层粉砂,场地内普遍分布。
②-1粉质粘土(Q4m):灰~灰褐色,可塑~软塑状态,夹薄层粉土。呈透镜体状或层状分布于粉土中。
②-2贝壳富集层(Q4m):黄白、灰白色,主要成分为贝壳,局部钙质胶结。
②-3粉砂(Q4m):灰~灰褐色,稍密~中密,很湿,夹薄层粉质粘土。呈透镜体状分布于②粉土中。
③粉砂(Q4m):褐黄~棕黄色,中密~密实,饱和,局部含贝壳碎片,场地内普遍分布。
③-1粉土(Q4m):褐黄~棕黄色,中密~密实,很湿,含贝壳碎片,呈透镜体状分布于③粉砂中。
1.3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
④粉质粘土与粉土互层(Q4al+pl)
④-1粉质粘土:黄棕、棕红色,可塑状态为主,局部为硬塑状态,很湿,夹粉土团块、薄层粉土,场地内普遍分布。
④-2粉土:褐黄~灰黄色,中密~密实,很湿,夹薄层粉质粘土,场地内普遍分布。
⑤粉质粘土(Q4al+pl):灰褐、灰黄色,可塑~硬塑状态,很湿,场地内普遍分布。
1.4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层(Q3al+pl)
⑥粉砂(Q3al+pl):褐黄色、灰黄色,中密~密实,很湿,局部相变为粉土,场地内普遍分布。
⑥-1粘土(Q3al+pl):黄棕色,可塑~硬塑状态,硬塑状态为主,湿,夹灰色条带。呈层状分布于⑥粉土中。
⑦粉质粘土(Q3al+pl):灰褐色,可塑~硬塑状态,局部夹薄层粉土,场地内普遍分布。
⑧粉土(Q3al+pl):褐黄色、灰黄色,中密~密实,很湿,夹薄层粉质粘土,局部相变为粉砂,场地内普遍分布。
⑨粉质粘土(Q3al+pl):灰褐色,可塑~硬塑状态,很湿,局部夹薄层粉土,场地内普遍分布。
⑩粉砂(Q3al+pl):灰黄、灰褐色,中密~密实,很湿,局部相变为粉土。该层未揭穿。
整个区域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新近沉积土,厚度大,承载力特征值较低,为100~160kpa,具有高压缩性,强度较低、变形较大,工程性质较差,且粉土、粉砂在地震烈度达7度时,存在发生轻微~中等地震液化,最大液化深度20mm,承载力不足采用干振挤密碎石桩加固地基处理。
二、设计要求
干振挤密碎石桩施工原则由外围向中心,先软土地段后硬土地段,先长边后短边进行施工。桩体填料选用粒径不大于50mm,含泥量不大于3%的人工碎石,每桩作业时间为20~30min,每桩实际投料量根据现场试验确定,充盈系数为1.2~1.3,每桩反插次数15~17次,密实电流为80~85A左右。桩体填料加密采用连续填料,强迫制桩工艺,制桩时连续施工,不得中途停止。成桩采用电动振动打桩机,振动沉管成桩法进行施工,桩尖采用尖锥型活瓣桩靴,桩尖采用平底型。管中填料的挤密压实深度控制:控制管中填料振实后的高度与松填高度的比值为0.5;密实电流控制:控制加压振密时的电流,达到比空载电流大15A~20A为止。
三、施工方法
本工点采用Φ500mm干振挤密碎石桩,桩长15米,为等边三角型布置,桩间距为1300mm,地面标高+3.4m,泵房区域虚孔5.9m,前池区域虚孔6.35m,采用60KW功率的ZD60打桩机及配套机具,并保证其性能良好。施工前应进行成桩工艺和成桩挤密试验,当成桩质量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调整施工参数后,重新进行试验。
1、干振挤密碎石桩施工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干振挤密碎石桩工艺流程图
2、施工放样
测量人员根据设计图纸用GPS精确放出碎石桩处理的边线和线路中心线。桩位采用拉钢尺定位,并用白灰画圈做标记,并用竹筷进行定位。
3、桩机准备
3.1振动碎石桩
每台桩机施工前按照图纸要求的孔深用红漆标示桩机在明显位置,并在桩机架子上每1米用红漆标示。
上料装载机的斗容量由监理与施工方联合在现场进行容量的标定,以保证上料的准确性。
施工前应对场地进行平整,并配套相应的设备、机具、施工用电、障碍物排除等。打桩前应先定出每个桩的桩位,编制好打桩顺序,并对准备使用的碎石骨料进行抽样检验,做级配试验,碎石桩桩体材料采用碎石,粒径控制在10~50mm范围内,不得含有有机杂质,含泥量小于5%。本段碎石桩采用干振碎石法施工,施工前至少应做两根试桩用来确定施工参数。
⑴钻机就位前,对钻孔各项准备工作进行检查。钻机底座和顶端调整平稳,在钻进中不产生位移或沉陷。就位完毕,进行引孔。
⑵钻孔过程中观察主机所在地面和支脚支承地面处的变化情况,发现沉降现象及时停机处理。
⑶引孔深度要达到现场经业主、设计代表、设计代表、监理联合确认的深度,随后进行移位,振动沉管桩机就位,进行成桩施工。
施工程序为:施工准备→试桩试验→标贯检测桩间土→确定工艺→场地平整→测量放线→桩套管就位调整→桩套管下沉至审计底高程→终孔投料→振密→桩套拔出。
3.2钻机就位
钻机就位后,将桩管徐徐下到桩管底活瓣离地面10cm左右为止,微调桩机桩尖(活瓣)对准桩位,并将桩管沉入土0.5~1.0m,再从桩的两个正交倾斜面校正桩身的垂直度。每根桩施工前由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桩位对中及垂直度检查,检查合格后方可开钻,记录好桩位偏差和垂直度。
施工时桩位的水平偏差不大于0.3倍套管外径,套管垂直度不大于1.0%。
4、振动沉管
桩套管就位后,开动振动器,利用振动器自重和激振力将套管沉入软土层中,直至设计标高。振动过程中记录全过程的电流值、速度、时间等,并要求随时校正桩锤与桩身的中心线重合,以防偏振。振桩过程中,如发现下沉速度突然减小,此时可能遇上硬土层,应停止下沉而将桩略提升0.6~1.0m,重新快速振动下沉,可较易打穿硬土层而顺利下沉。沉桩时如发现有中密以上的细砂、粉砂、重粘砂等硬夹层,其厚度在大于1m时,可能沉入时间过长或难以穿透,继续沉入将易损坏桩头和桩机,并影响施工质量。此时通知监理,设计代表、地质代表,业主到现场,根据现场情况,确定沉孔深度。
5、终孔投料
当桩管贯入量达到试桩高程时,停振终孔,沉管至设计标高后,采用人工配合小装载机将检验合格的碎石分批灌入套管中。并设专人负责碎石灌入量,以防超量或少灌。然后把桩管提升到一定高度,提升时桩尖自动打开,桩管内的碎石流入孔内。
6、振动拔管
碎石从桩管投入桩管内时边振动、边往上拔桩管(拔管时应留振15s后开始拔管),形成密实碎石桩,拔管速度控制在1.0~1.2m/min。当桩套管提升2m,将套管再次下沉(反插),反插深度1m。单桩灌入碎石量不小于设计值,充盈系数1.2~1.4。
7、桩套管拔出
重复工序,桩管上下运动,碎石不断补充,桩体不断增高,直至将桩套管拔出地面,碎石桩施工完成。
干振碎石桩施工结束后,应间隔不少于21d时间方可进行质量检验。施工质量的检验,对于桩体可采用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对于桩间土可采用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动力触探试验或其它原位测试等方法;对于消除液化的地基检验应采用标准贯入试验。检验数量不应少于桩孔总数的2%,且每个单体建筑不少于3点。干振碎石桩地基承载力检测应采用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复合地基承载能力指标:承载力特征值170kpa。复合地层压缩模量指标:②号粉土层为18.1MPa,②-1粉质粘土层为8.6MPa。
四、质量控制措施
1、检查挤密碎石桩施工各项施工记录,严格控制电流和振动打桩机在固定深度位置的留振时间。如有遗漏或不符合规定要求的桩或振冲点,应补做或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
2、电压一般为380±20V,并保持稳定。电流一般为空载电流加10~15A,为加料振密过程中的密实电流,或为额定电流的90%。严禁在超过额定电流的情况下作业。振冲器在固定深度位置留振时间为10~20s。
3、填料原则上“少吃多餐”,勤加料。施工中,每段桩体均做到满足密实电流、填料量和留振时间三方面的规定。当达不到规定的密实电流时,向孔内继续加碎石并振密,直到电流值超过规定的电流值。避免出现断桩、缩径现象。
4、沉管前应按设计图定出成孔中心位置,编制孔号,施工时应经常复查孔位,编号和桩数,严禁漏振和断桩。
5、布设桩位及施工过程中桩位偏差不大于100mm,完成后的桩孔倾斜度不大于1.5%,套管贯入土中时保持垂直,其偏斜不大于桩长的1%。
6、碎石桩质量验收标准与检验方法
(1)复合地基承载力检验:静载荷压板试验是判定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的最主要、最直接和最真实的试验方法,试验的安全系数取1.5~2.0。
(2)碎石桩桩体密实度检验:抽样数量为总桩数的1%,检验方法采用重型动力触探测试,选取桩间土形心位置,取与贯入量10cm相应的击数平均确定复合地基承载力标准值。平均值取值范围为桩顶或桩间土自然地面以下淤泥层1cm至桩端之间。
(3)利用原始参数进行质量鉴定:振冲器配合碎石桩施工质量自动监控记录装置,进行连续的记录,监控碎石桩的整个造孔、制桩施工中的各种原始参数,以便检查每米桩终孔电流每段传密实电流及留振时间,作为质量鉴定的主要依据。
五、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1、进行安全法规和安全知识普法教育,施工时做好安全设施和安全操作检查,发现隐患要立即停工纠正,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
2、施工时现场设立一名安全员监督安全施工。施工前安全员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交底,双方在交底表上签字确认。
3、现场设立安全警示标牌及安全生产责任牌,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3m以上高空作业必须系好安全带,扣好安全扣、穿防滑鞋。不准酒后作业,不准抛掷工具材料。
4、机械设备要有专人操作。操作工及电焊工等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有操作证且持证上岗。
5、机械设备组装完毕必须先进行试车。待运转正常后方可进行开机生产(施工)。
6、电器设备必须接零、接地。专机专闸,配电箱必须安装有相应电流的漏电保护器、熔断丝,工场内严禁使用电炉。
7、施工时松木铺设平整,桩架底盘平稳。对于地块低洼的场地,及时做好排水工作。
8、作业人员上班时必须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9、在施工时,有交叉路段时晚间应设红灯标示,白天设醒目标示。
六、结束语
通过以上措施,经第三方检测机构复合地基静载试验检测,地基承载力均满足设计要求,合格率达到百分之百,对以后类似工程施工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论文作者:黄强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2
标签:碎石论文; 密实论文; 电流论文; 粘土论文; 套管论文; 薄层论文; 场地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