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美术论文_曹红芳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美术论文_曹红芳

(浙江省浦江县浦阳第二小学 浦江 322200)

【内容摘要】 基于新课标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美术”的理念,教师们越来越重视情境创设。创设情境是美术活动中比较重要的一种教学策略,但是目前“创设情境”也有被滥用的现象。本文认为,小学美术教学的课堂中创设的教学情境要具有趣味性、针对性、探究性、思考性等特点,才是有效的。

【关键词】 教学 情境 思维 有效

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的进程中,课堂情境创设“千姿百态”、教学活动“花样百出”……看似都有着“新理念”的坚强“支撑”,被看作是“新理念”的生动演绎。可“浮华背后”:课堂教学很多时候已缺失了它的真实和朴素,久违了教育教学的“理性”和“美术”!因此,新课程实践警示要理性的诠释理念,别让课堂远离它的真实和朴素。有的教师在创设情境中陷入了一个怪圈,一味地为了寻找美术课堂的情景和知识的生活原型而绞尽脑汁,从而出现了一些情境设计牵强附会,甚至影响学生对美术知识的学习、技能的掌握的情况。那么,怎样才能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呢?

一、激发思维的积极性

美术教学不仅要关注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境创设的材料与活动应尽量新颖有趣。课程标准要求本人们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展现美术课堂的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过程,努力为学生提供生动活泼的学习材料和问题情境.对小学生来说,创设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情境,从情境中引出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如教学《巨大的恐龙》时,本人先提供一张图片让他们观察,说感觉,接着是创设了“为什么你们觉得这里的这只恐龙特别巨大”的问题情境,充分利用这一问题情境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又让学生在不同角度的观察中,充分说明自己的思维过程,就此发表自己的想法,在多种角度的观察比较的基础上,本人又拿出两张对比图给学生比较,很快,他们就能得出怎样画出恐龙的“巨大”的方法,顺利地展现了技能的产生、形成过程,也能很好的引出课题。

这样的情境创设充分发挥了既能满足学生的欣赏欲望,又能让他们在学好美术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对各种美术作品的不同的表现能力,从而也能让他们在后面的练习中进行更有效的表现。

二、明确教学的针对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人们在美术教学的活动中,材料或活动的情境创设应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一个短小的故事、几个有思考性的问题、几次操作练习、一次实践活动等都会唤起学生参与的热情,激活起他们的思维,目的是为了他们能更好地学习,从而形成一种自身的能力,而不是为营造表面的情境而“作秀”。情境创设更多的应该是成为美术课堂教学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手段。例如,在教学小学三年级第六册《巨大的恐龙》一课时,本人运用对话形式的情境,通过让学生们猜恐龙的名字,大小,外形特点以及猜想一下为什么会是一个这样的名字等使生活化中的问题逐步知识化,抽象成美术知识结构的问题,有效地促进了“猜”的能力的提高和深化。接着,又创设了一个“动手组合恐龙”的情境,最后再让学生来归纳出恐龙的基本特征,使得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清晰化,明朗化。这样的情境创设既有利于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猜想和验证、思考和分析、归纳和抽象等美术活动的开展,又有利于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到美术问题、从具体问题到抽象概念、从解决问题到进一步应用和拓展美术化的全过程,从而形成为学生自身的一种能力和技能技巧。

三、提升活动的探究性。

托夫勒有句耐人寻味的名言:“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它充分说明了人们要努力做到“授人以鱼”,培养技能和技法的重要性。因此,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努力做到切实、有效。在倡导新课标理念的今天,人们经常听到的美术课,往往都是在生活情境中导入的,其实有很多这样的情境导入,是游离于后面的教学过程的。久而久之,使本来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流于一种形式。

在教学《跳舞的点和线》时,本人先是创设了一个这样的情境:“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张很大很大的和平时画画不一样的纸,毛笔蘸上水墨画一画会是怎样的呢,愿意来试一试吗?”目的是让学生充分的感受水墨在宣纸上的变化。但当本人把这个想法说出来的时候,资深老师就有意见了。这是不切实际的,也是没有什么效率的,很空洞,而且学生也并不能从中得到很深刻的感悟。于是做了修改,设计了这样一个具有一定思维含量的操作练习情境:

1、毛笔的笔尖蘸上一点墨,观察毛笔的变化;

2、分组分别练习点和线,再观察和体会其中的变化;

3、总结归纳水墨在宣纸上的变化。

这样设计能让学生从自身的实际观察和操作练习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来化整为理性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技巧的掌握,而又不失它的趣味性和全面性,这样的美术活动,让他们自己去探究、去学习、去发现、去领悟,才是最好的。

四、引发联动的思考性。

美术是一门艺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素养。其教学过程就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过程,老师给学生是一些基础的点、线表现,再给他们一个空间,就能进行大胆的想象和表现了。因此解决美术问题的核心是要引起学生的思考,提高学习活动的思维含量。这就要求人们的问题情境必须要有思考性,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激活认知,带动已知,引发学生广泛的联想和思考。

如教学《跳舞的点和线》时,在学生学习好点和线后,出示一些范例参考和欣赏,告诉学生这三幅作品是怎样表现的,同时也叫学生们自己说一说“你认为第几幅作品的图形表现让你感觉很喜欢,为什么?”或“你觉得它什么地方画得很好,为什么?”等。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得出不同的结论,打破了刚刚建立起来的“只有点和线的表现方法”的简单性,从而让他们真正理解了什么才是美术意义上的“跳舞”,使他们产生了要组合成一个画面可以有很多的表现方法,只是必须遵循一些简单的画法而已。短短的一个环节实际上是学生简要经历美术欣赏到表现的历程。

当然,创设情境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吗?如何科学地处理好教学情境的生活味与美术化的关系呢?让大家在实际操作中一起努力,只有这样,人们才能更好的推进美术教育,使人们的美术课堂真正的绚丽多彩,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新课程教学案例》, 长春出版社, 2006.9

论文作者:曹红芳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7年第8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6

标签:;  ;  ;  ;  ;  ;  ;  ;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美术论文_曹红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