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阅读推广比较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阅读活动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有着悠久的发展历程,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国民阅读推广亦面临诸多问题。为借鉴发达国家的阅读推广经验,以期更好地推广并促进民众阅读活动,本文选取美国作为比较对象,对中美阅读推广的现状进行了比较研究。之所以选择美国作为比较对象,主要考虑到:美国早在19世纪就开始尝试推广阅读活动,积累了上百年的经验;另一方面,从整体上看,美国的国民阅读推广活动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无论从法律制定、项目实施还是从公众参与、多方配合等方面看,均有一套成熟的推进体系。本文主要从两国阅读推广形式、推广力量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探索两国相同现象后的不同点,总结不同现象中的共同点,以期为我国当前的全民阅读推广活动提供参考和建议。
1 两国阅读推动力量之比较
阅读活动是由包括政府、学会、媒体等在内的多种力量共同推动的,以下通过综合中美两国的阅读推动力量来进行对比分析。
1.1 推动力量之一——各级政府机构
政府作为社会的管理者,掌握着一定的权利和资源,同时,由于政府具有极强的权威性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也必然成为推动国民阅读的主导力量。
我国政府历来重视文化建设,当然也包括对阅读的推广。1997年1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部、新闻出版署等9个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在全国组织实施“知识工程”的通知》,提出了实施“倡导全民读书,建设阅读社会”的“知识工程”。2000年,全国知识工程领导小组将每年的12月定为“全民读书月”。2004年4月23日,全国知识工程领导小组、文化部、中国图书馆学会、国家图书馆等组织的“世界读书日”活动在全国开展起来,这是我国首次大范围、大规模地宣传、组织“世界读书日”主题活动。由此开始,国家相关部门连续多年倡导各地继续开展丰富多彩的全民阅读活动[1]。2011年,中央下达通知要求全国各级各类美术馆、公共图书馆及文化站全部向公众免费开放,以进一步推动全社会的和谐文化建设[2]。各级地方政府也开展了多种阅读推广活动。
美国政府对于阅读的推广也主要表现在相关政策、法案、规定和项目等方面。1987年,前总统里根签署了一份文件,把该年确定为美国“读书年”,向中学生推荐了若干种优秀读物。而从1995年以来,美国先后推出了诸如“挑战美国阅读”(America Reads Challenge)、“美国阅读项目”、“卓越阅读方案”(Reading Excellence Program)等项目,以期提高民众的阅读率,帮助掌握阅读技巧,唤起阅读意识[3]。美国政府通过这些由他们支持的推广活动,不断提高民众的阅读兴趣和能力,增强全美文化氛围。1998年,一份名为《预防青少年阅读困难》的报告发布,推动了“阅读高峰会”的成立,后来美国教育部将每年的9月定为“峰会”举办月,广泛邀请专家学者研究青少年的阅读问题,共同讨论解决之道。
2002年1月,美国政府制定了一项名为《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No Child Left Behind Act of2001)的教育改革法案。此法案旨在赋予学校和地方更多权利,保证其切实提高教师素质,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及阅读能力,该法案对促进美国的中小学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4]。2006年,前总统克林顿发起了“美国读书运动”,目的是使美国每名8岁的儿童必须学会阅读,而这也成为今后美国教育发展的三大目标之一。2009年2月,奥巴马总统继续推行全民阅读方案,在其《美国复苏和再投资法案》(ARRA)中强调要重视在初级教育阶段开展阅读提高计划,并加强对教师和学校领导的培训[5]。
美国政府推广的阅读项目数量庞大,各个领域都会涉及,覆盖范围较广,同时政府支持力度较大;我国政府主导的阅读活动与美国相比数量上较少,这也就导致了覆盖面的局限性。
1.2 推动力量之二——专业学会、民间社团等学术团体
学会、协会等均由一些行业内的专家学者组成,对该领域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后发现,他们也是推广阅读的重要力量。
在我国推广阅读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学术团体主要是中国图书馆学会。从2004年起,每年的“全民阅读月”读书活动和“4·23世界读书日”主题活动都由中国图书馆学会负责操作执行和承办。为了进一步加强全民阅读的推广力度,该会于2006年成立了一个专门机构——“科普与阅读指导委员会”,又于2009年成立了阅读推广委员会,继续致力于加强图书馆学中阅读文化和阅读服务的研究,并促进全国图书馆服务工作和阅读活动的开展。
我国的民间社团组织在阅读推广中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民间社团组织既包括现实中的营利和非营利组织,也包括网络虚拟中的读书社群等。例如“北京读书人俱乐部”,既积极探索优质高效的服务模式,营造良好阅读氛围,同时也极大地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需求。与之相类似的还有“河南驻马店新华天缘读书俱乐部”、“顺德新华读书俱乐部”、“中国社会出版社读者俱乐部”等也都定期举行座谈会,交流读书心得,及时更新图书出版动态,方便会员阅读。除此之外,在网络上也有一大批读书俱乐部的网站、论坛等,给读者提供一个虚拟的阅读交流平台,比较知名的如“豆瓣网”、“新浪书友会”、“环球书友会”等。
在美国,学术团体是推动国民阅读的一支比较重要的力量,因为学会、协会有较强的资金实力,可以与政府、民众进行十分有效的沟通。美国图书馆协会(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简称ALA)一直积极推动丰富多彩的读书项目,较知名的如“让我们来谈论它”(Let’s Talk About It),目标是激发中学生的阅读兴趣[6]。由ALA的公共计划部门提倡并发起的“一城一书”(One Book One Community)活动的目的是在全美社区推广阅读活动,使社区关系更加融洽。发起者Nancy Pearl在“如果全西雅图阅读同一本书籍”(If All Seattle Read the Same Book)的活动中,呼吁社区居民提高阅读意识,从而改善社区的关系,增进居民的归属感[5]。随后发展到全美同时向全世界各地延伸。2006年,由美国国家人文艺术基金会、美国中西部艺术基金会、美国博物馆和图书馆服务学会等机构联合发起全国范围的“大阅读计划”(The Big Read),旨在激发民众对于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成为美国阅读社会建设的开端。
美国相关学术协会的资金来源于基金会的赞助或个人捐赠,资金较为充足,在经费上为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提供便利。而在我国,绝大多数的学术团体是由政府财政支持的,经费较为紧张,影响到阅读活动的开展。
1.3 推动力量之三——教育机构
学校等教育机构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各种学习技能,其中也包含阅读能力。阅读技能需要从小培养,而学校是一个人学习、生活时间较长的重要场所,提高阅读能力、倡导阅读氛围是教育机构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国的各级学校十分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开展各式各样的阅读课程并举办多种活动。如中小学的阅读写作课,从小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一些学校举办校园文化节,将阅读板块作为重点,同时也结合相关重大节日开展主题阅读、主题征文活动;各大高校也将提高大学生的阅读能力作为一项基本任务列入教育大纲,各高校的相关社团、图书馆等也都积极开展阅读活动。
早在1983年,美国教育部就发布了一项调查报告,突出强调了“阅读、写作、计算”3种能力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性。美国学校非常重视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很多学校参加阅读推广项目或者自己举办活动。例如前面提到的“卓越阅读方案”就是一项国家支持、各学校参与的阅读项目,该方案一方面着重帮助提高学校教师的阅读技巧进而带动教学水平,另一方面重点给学生指定科学的阅读指导计划,为其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一些美国学校根据学生的能力和特点,制定相应的“阅读书目”来督促其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美国学校十分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学校会安排专门的教师在阅读课堂上给予技巧和方法指导,当然也会布置相关阅读作业,让孩子通过阅读来完成,从而提升阅读能力。我国在这方面主要以升学考试为目标,教师的指导方向也是有所侧重的。而我国学生的阅读大多数功利性较强,阅读技能和兴趣的培养较为落后。
1.4 推动力量之四——图书馆、出版、传媒等文化机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和国际图联(IFLA)曾经颁布的《公共图书馆服务发展指南》指出,“公共图书馆的基本宗旨是通过提供各种形式的资源与服务来满足个人和团体在教育、信息和个人发展,包括娱乐和休闲等方面的需求”[7]。出版、传媒领域等文化机构也是推进国民阅读的重要力量之一,主要是从图书策划出版、媒体推介宣传等角度来促进阅读活动。
目前我国各级各类图书馆均按照国家的总体要求,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有效地利用了图书馆自身的资源优势。特别是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之后,进一步满足了人民群众的阅读需求,从而为全社会营造良好阅读氛围贡献力量。出版、传媒领域近几年对阅读市场做了深入分析,陆续开发了电子式的视听阅读读物,积极应对传统出版与网络数字化出版并存的局面。出版传媒领域将“阅读”概念扩大,将广播、MP3、电视、网络、手机等都纳入“阅读”概念,同时增加选题策划、市场发行、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创新力度,例如将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与图书出版结合,开发新产品,把书做“深”、做“宽”。
美国的图书馆历来是阅读活动的重要践行者,他们根据国家的阅读推进项目,结合馆藏特色,开展阅读活动。例如美国国会图书馆、美国各大高校图书馆以及美国社区阅读中心,如堪萨斯阅读中心、罗得岛阅读中心等都在积极推广全民阅读活动项目。美国纽约皇后区公立图书馆甚至对小婴儿开放,让家长带着孩子进入图书馆读书,从小培养其阅读兴趣。美国传媒出版业也积极探索阅读新模式,例如根据热点事件、热点电影等推出系列访谈节目,或改编成小说等书籍进行发行,比较知名的如“欧普拉读书俱乐部”(Oprah's Book Club)栏目。除此之外,传媒领域也积极搭建网络平台,为读者提供书后阅读的讨论专区等。
我国的出版、传媒等领域积极推出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读物、新产品、新服务等,但与美国相比差距较大,主要在于出版、推广的产品还不是很规范,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美国在此方面已经有较多标准制定,出版策划市场化、规范化;我国的图书馆界虽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努力开展阅读活动,但形式还是较为单调。美国图书馆为广大读者提供灵活多样的形式,考虑较为全面,效果较好。
1.5 阅读推动力量之五——家庭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作为培养健康阅读方式、创造良好阅读氛围的重要场所,家庭是推进国民阅读的重要力量之一。
我国历来就有“耕读传家”的优良传统,这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重视家庭藏书、家庭成员读书。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目前的家庭阅读藏书建设和阅读状况都不容乐观。据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出版的《中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家庭藏书量比例有所下降。随着近几年国家推动的系列阅读促进项目,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重视家庭藏书、家庭阅读。
美国大多数家庭普遍重视阅读,一方面与西方社会重视知识的传统有关,另一方面也与美国政府、学会大力推广社区阅读有关。如“挑战美国阅读”项目,就是由一些志愿者深入社区家庭,帮助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通过家教的方式教会他们阅读,同时也向家长介绍如何营造浓厚的家庭阅读气氛等。美国还在一些社区建立阅读中心,辅助家庭阅读,同时也可为附近居民提供家庭藏书、阅读的指导建议。
美国在家庭阅读方面的系列举措不仅促进了家庭阅读的氛围,同时也增进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而我国应该重拾家庭阅读的优良传统。
2 两国阅读推广形式之比较
自从联合国号召全世界的人们热爱读书并呼吁建立阅读社会以来,包括中国、美国在内的世界多个国家相继出台一系列的政策,鼓励、推动各国阅读社会的构建,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笔者综合中美两国国民阅读的推动形式,从国家阅读项目、阅读节日、媒体推广、图书馆推动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2.1 国家层面的阅读推广计划及项目
前述“知识工程”项目以图书馆推广阅读为手段,以达到倡导读书、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为目标。此后,我国先后出台了“全民读书月”、“4·23世界读书日全国主题读书活动”等项目,这几个项目下面包括了若干子活动,从而深入系统地对全国的阅读推广活动予以指导和规范。
美国历来重视阅读,历任总统曾经签署“国家阅读推广伙伴”、“挑战美国阅读”、“美国阅读项目”、“卓越阅读方案”、“不让一个孩子落伍”、“一城一书”等项目,对民众的阅读活动进行鼓励、支持和帮助,从国家层面推动全美阅读社会的构建。
虽然我国自1997年推动“知识工程”,并且随后有系列阅读活动跟进,但是从总体数量上看,国家级的阅读推广活动数量还是远远低于美国;美国几乎每一年都会启动一些新的紧跟时代的阅读项目,以此来丰富阅读推广的内容。除此之外,美国的国家级阅读项目一般延续性较长,可以保证收到实效,而我国的阅读项目多数是集中在几个月、几周甚至是几天,难以保证后期的效果。
2.2 “阅读节”、“读书节”及“读书月”等活动
我国自从实施“知识工程”以来,国家和地方政府举办了丰富多彩的诸如“阅读节”、“读书节”和“读书月”等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全国最大的读书节庆就是“全民阅读月”,从2000年开始,每年的12月份定为“全民阅读月”,由国家有关部门负责组织和推广。除此之外,每年4月23日为国家级的“读书节”,我国多个部委联合举办“世界读书日”主题读书活动,号召全国人民积极读书,热爱读书,弘扬良好的阅读氛围。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下,各地方积极响应,也纷纷举办独具地方特色的读书节精品活动,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东莞读书节”、“苏州阅读节”、“深圳阅读月”等。这几个活动均已举办多年,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全国其他城市做出了示范。
一些城市举办了针对特殊人群和弱势群体的颇具人性化的阅读活动,如北京举办的针对盲人儿童的“倾听春天——2007世界书香日经典诵读”,2003年在宁波开始的“农民读书节”如今也成为一个特色文化品牌。自2005年起,浙江省举办“未成年人读书节”,促进未成年人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创办于2001年美国国家读书节(National Book Festival)是由美国国会图书馆负责组织实施的,该读书节可被认为是美国级别最高的读书节,节庆期间,邀请各界文化名人与读者一起讨论作品分享阅读带来的乐趣,除此之外,在读书节期间,也会举办各式各样的活动,例如“让我们阅读美国”、以家庭为中心的阅读交流活动、青年读书朗诵会等。
在美国,另一个知名的阅读节就是创办于1996年的“洛杉矶图书节”,每年4月主办单位《洛杉矶时报书评》都会举行包括演讲座谈、作家签名、出版社书展、朗诵表演等系列活动,由于其强大的吸引力,每次图书节都会有约15万人参加[8]。
美国2001年创办“国家阅读节”,在全国范围内庆祝这一节日,号召全国民众积极阅读,自从创办之初就一直受到人们的欢迎,已成为美国一个文化品牌,其取得的社会效益不言而喻;而我国时至今日还没有一个全国性的阅读节、读书日,仅通过每年惯例的阅读活动来推广全民阅读意识难以奏效。
2.3 大众媒体对于阅读的推广活动
最近几年,有些电视台和网络媒介开办了读书讲座节目,例如央视的“百家讲坛”、“子午书简”,凤凰卫视的“世纪大讲堂”和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的“读书频道”等。这些电视和网络专题之所以会受到如此多的关注,一方面是因为他们聘请了某一领域的专家学者,可以从专业角度予以系统解读;另一方面是因为节目的生动性和实用性,读者可以通过观看这些节目比较容易地了解某一作品的详细内容,并获得权威的观点解释。
美国在利用大众媒介推广阅读方面也有很多举措,其中比较知名的就是美国著名主持人欧普拉·温弗莉(Oprah Winfrey)创办的一档名为“欧普拉读书俱乐部”(Oprah's Book Club)的栏目。该节目于1996年创办,每月初会安排读者阅读几部推荐书目,然后在节目上予以探讨,目的是想通过每期节目向观众介绍新书,并讨论经典书籍所启示的道理,从而使观众重视阅读,达到“让美国重新开始读书”这一目的。这个节目风靡全美,每期都会有近千万的读者关注她的节目[9]。与此同时,借助网络,美国人罗恩·霍恩贝克创办了一个全球图书漂流网站(www.bookcrossing.com),短短几年,注册用户就达到几十万人,通过网络这一平台,将新型阅读方式推广开来。
美国利用大众媒介推广阅读的活动开展得比较早,取得了较为成功的效果,形成了一些富于影响力的品牌栏目;而我国利用大众媒介开展阅读活动起步较晚,虽然近几年有很多栏目涌现,但大多数昙花一现,不能很好地延续媒介促进阅读的宗旨。
2.4 图书馆推动全民阅读的活动
图书馆是社会文化信息资源的集散地,是“知识集合”,其中最重要的职能之一是传播,而阅读是最为有效、简便的方式,因此,图书馆被认为是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主力军,同时由于图书馆所具有的特殊资源优势,在推动全民阅读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我国图书馆界的阅读推广活动可以归纳为传统活动和创新活动两部分。传统活动包括图书馆常规的讲座和展览、设立导读咨询台、开展书目推介、利用读书节日宣传全民阅读并开展主题阅读活动等。自1989年“图书馆服务宣传周”开展以来,已经成功举办了20多年,现已成为推广全民阅读、提升图书馆自身形象、传播知识的重要窗口。近几年,国家和各地方的图书馆结合实际,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陆续推出了颇具特色的创新型阅读服务推广活动。如国家图书馆为了深入挖掘信息资源,满足个性化需求,开通了“国家图书馆网上咨询台”;浙江省图书馆在2006年曾确立“三场讲座、两个展览、两项征文、一项奖励活动和一个建站”为核心的阅读推广系列活动;各地图书馆对弱势读者开展系列知识援助服务,基本满足了特殊人群阅读需求,借助网络媒介开展网上阅读咨询,推介新书目等[8]。
美国图书馆界根据国家推动的系列阅读项目,也开展了多种读书活动。早在1989年,美国国会图书馆就发起了“1989——青年读者年”活动,号召青少年多读书;美国的中小学都会安排“图书馆”课程。在这门课上举办一些与读书有关的活动,如书目推介、交流读后感等;美国图书馆还成立各式各样的读书会,例如儿童读书会、小说讨论会、亲子读书会、当代美国文学读书会等,目的是利用图书馆这个平台,开展面对面和网络虚拟形式的读书交流活动,提高阅读技能、增长社会知识、营造阅读氛围;美国还设计了特色的“移动图书馆”,实质上是移动书车,可以将知识带到偏远地区;美国图书馆界积极探索社区阅读中心建设,成立了如堪萨斯阅读中心、罗得岛阅读中心等知名的阅读中心,从基层加强阅读推广力度。
美国的图书馆更注重人性化的阅读服务,他们通常会针对不同人群设计不同的阅读指导方案,开发独具特色的阅读活动吸引读者参与其中,有的时候甚至会突破图书馆领域,跨界合作来操作阅读活动;我国的图书馆则多数依靠图书馆这个平台,通过改善图书馆的阅读指导服务来引导读者阅读,活动也仅仅在本领域内组织。
3 中美阅读推广的共性与差异
3.1 中美两国国民阅读共性分析
进入信息社会以来,国民阅读的目的、方式及内容等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前文中,笔者从中美两国阅读的发展概况、推广形式及推动力量等角度对比分析了二者各自的特点,由于全球化的逐步深入,两国国民阅读也表现出了一定的共性问题。如阅读载体的变换——由“纸质版本”转入“纸质与电子版本共存”;阅读内容的变化——由学习探索型阅读内容到休闲娱乐及浏览式的浅阅读;阅读主题角色的变化——读者在阅读中的地位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两国的阅读推广力量、推广方式上有一定的共同之处,我国也借鉴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做法。
3.2 中美两国国民阅读的主要差异
受政治、经济发展、文化观念、教育理念等的影响,中美两国的阅读推广活动有诸多差异。总体上说,美国的阅读总体状况良好。首先在国民阅读率方面,美国始终高于我国,这说明美国较多的民众有过阅读行为;其次从阅读人群上看,美国阅读人群的发展较为均衡,而我国发展则过于分化,阅读人群在学历上集中在中等学历,初级和高等学历则分布较少,年龄段上集中在中青年,少儿和老年读者分布较少。
我国虽有五千年灿烂的文明,但是就推广阅读来看,中国经历的过程远远短于美国,所以目前来看中国全民阅读的发展概况不如美国。在推广体系方面,我国已基本形成了以“全民读书月”和“世界读书日”为重点主题、各地具体阅读活动为支撑的全民阅读推广活动的体系,而美国从政府到民间团体再到社会公众人物甚至是普通百姓,均有相关阅读项目和支撑活动作为其推广体系的组成部分;在推广实效方面,我国阅读活动的推广力度、范围较局限,取得的实效不如美国,而美国历次的阅读推广活动覆盖范围较广,且活动影响力可以催生出后续的阅读活动,实效性得以延续。此外,在推广支持力度方面,我国在阅读方面的相关政策、经费保障仅仅依靠政府部门,社会化运作较为落后;美国绝大多数的阅读项目均有政府扶持或相关基金会的帮助,同时也会有商业机构参与推动,推广形式多样。
在阅读推广主力军方面,美国的学术团体、图书馆等机构均有较成熟的体系和方案,可以独立承担相关阅读推进活动;而我国由于经费、规模等问题,往往需要其他力量的介入。在家庭阅读方面,目前来看美国家庭更加注重对于孩子和其他成员的阅读培养,通常愿意在购买书籍方面加大投入,而我国家庭则较为忽视家庭阅读氛围的营造。
从阅读活动角度看,一方面,美国设有“国家阅读节”,可以从国家层面推广阅读,而我国至今并未设立“国家读书日”;另一方面,美国推广的促进阅读方面的项目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均具有较高的优势,领先于我国。除此之外,美国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包括图书馆、社区阅读中心等)开展的各式各样读书活动也颇具便民性,使阅读理念深入人心。
4 美国经验给我国国民阅读带来的启示
4.1 完善立法规范并指导国民阅读
美国为了推动国民阅读,历届总统都会制定并签署相关的阅读法案,例如前总统布什于2002年签署了一项名为《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的教育改革法案;奥巴马总统于2009年在其《美国复苏和再投资法案》(ARRA)中强调要重视在初级教育阶段开展阅读提高计划,并加强对教师和学校领导的培训等。我国在全民阅读推广领域里尚无任何法律可以遵循,近几年来,一些人大代表建议应积极借鉴国外经验,制定我国的阅读法,以此来指导全国的读书活动,同时为倡导全民阅读活动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和资源支持。全国人大代表、国家图书馆常务副馆长詹福瑞建议,应尽快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全民阅读促进法》,通过国家立法规范全民读书活动,从而将全民阅读提升为国家战略。
4.2 设立国家阅读节推广阅读活动
美国在2001年就创办了国家读书节(National Book Festival),该读书节是全美规模最大、层级最高、影响最大的读书节,每年的读书节都有各界名人与读者进行互动交流,同时举办丰富的读书活动,已经成为美国的一个文化品牌活动而深入人心,成为美国促进阅读,提升读书氛围的重要推广形式和平台。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苏州副市长朱永新已连续多年在“两会”上提出议案,呼吁设立“国家阅读日”或“国家阅读节”,并选定孔子的诞辰日9月28日作为该节日的举行日期,倡导借助孔子教育理念中的“学而不厌”来提升民众的文化修养,他的提议得到一部分代表、委员的响应[10]。我国应加快推动设立国家级别的“阅读节”、“阅读日”,将全民阅读作为国家战略大力推动。
4.3 多方合作促进国民阅读
在美国,一项阅读推广活动总是有各个领域的参与者加入其中。例如“挑战美国阅读”活动,全美大约有300个组织参与其中,包括宗教组织、商业组织、学校、文学社、图书馆、博物馆、报刊亭、儿童组织、家长组织、教师组织等[3]。可以看出,一方面美国各级各类组织都十分重视全民阅读活动的实施;另一方面这些组织都有比较良好的合作传统,在活动中发挥各自特色及优势。近些年,我国从上到下开展了大量的阅读推广活动,但是基本上都是声势浩大,但能坚持下来的却寥寥无几,这与相关策划推广部门“单打独斗”的推广方式有一定的关系。为此,包括政府、学术团体、家庭、出版机构、教育部门、图书馆、大众媒体等在内的全民阅读推广力量应加强协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合力促进全民阅读。
4.4 发挥文化传播机构的作用
图书馆作为读书活动的重要举办地点,已成为全民阅读推广力量之一。美国一项关于“对图书馆的看法”的调查显示,虽然人们已习惯于从网络上获取信息,但是仍有大部分美国人希望在网络时代能从图书馆中获取各种准确信息。美国图书馆界一直重视传统阅读项目的推进,在全美阅读推广中扮演重要角色。我国每个系统的图书馆各成一体,缺乏完善的统一管理,因此导致城乡图书馆差距较大,无法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更不要说促进民众阅读。因此,我国图书馆界应整合现有资源,包括网络数字化资源,形成图书馆联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来提供个性化的阅读服务。另外,还应建立健全图书馆阅读促进评估体系,及时对其开展的阅读活动进行调整和完善。
出版是阅读的前提和保障。随着科技的发展,涌现出越来越多新的阅读方式。美国的出版行业已在全世界率先推广数字阅读,“读”电视、读“盘”、读“网”、在手机“读”信息等方式如今都应纳入“阅读”概念里。除此之外,美国还在出版内容方面做了较多的工作,其在全媒体出版尤其在数字出版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进行出版行业的重组整改,重视“全媒体阅读”出版,人民出版社、高教社等国内出版机构已与中国移动、汉王等新闻出版机构结成合作伙伴,共同开发我国的新媒体阅读,但是目前仍存在诸多不健全之处,既有技术领域的,也有出版内容方面的。应充分发挥国内出版机构的积极性,兼顾传统书籍与数字读物,为促进国民阅读奠定基础。
在利用大众媒介推广阅读方面,美国的举措值得我们学习。如前文介绍的欧普拉·温弗莉通过电视传媒推广读书心得,向读者介绍新书目的读书俱乐部节目。又如美国国会图书馆和美国广告协会联合推出了一系列阅读公益广告,以美国家喻户晓的“好奇的乔治”为主角,以此来鼓励家长和孩子能够积极参与读书活动。我国虽然也开展了很多形式的阅读活动,但主题明确、形式喜闻乐见的读书活动却很少见,因此活动效果也就不尽如人意。我国相关部门应加强合作,在阅读推广活动中充分利用大众媒介的广泛传播力。
4.5 着重加强对于青少年和儿童的阅读推广活动
在阅读群体中,处于学习阶段的青少年和儿童是各国国民阅读的重点,因此应加大对他们的阅读推广力度。美国图书馆界非常重视对青少年的阅读推进,例如在美国比较有影响力的“公共图书馆少儿读书会”,通过举办各种读书活动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锻炼读书技能。除此之外,美国多种多样的儿童读书节,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推广作用。近些年来,我国举办的读书活动中都包含青少年阅读的版块,也曾针对他们年龄的特点设计具体的促进形式,但是收效甚微,青少年功利性阅读、“浅阅读”的现象依然十分突出。我国应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加大力度促进青年、儿童的阅读。
4.6 开展国民阅读调查
国民阅读调查可以揭示社会阅读现象的发展变化,了解全民阅读目前存在的问题,从而调整阅读推广活动的方向。美国除了举行各项阅读活动之外,还有专门机构连续对民众阅读进行调查、评估,以获得最新关于阅读现状的数据,便于进一步制定措施予以调整。例如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National Endowment for the Arts)曾对美国文学作品等书籍的阅读率问题进行了一次名为“阅读危机”(Reading at Risk)的调查,得出了关于文学作品阅读率下降的结论。美国教育部教育科学研究所(Institute of Education Sciences U.S.Department of Education)针对中小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了一项名为“国家教育进展评估”(National Assessment of Educational Progress,NAEP),该评估已经连续多年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技巧进行了跟踪调查,获得了大量第一手数据,从而为美国教育部门制定学生阅读计划提供了参考。
自从我国政府开始推动建设“阅读社会”以来,多个领域的机构先后开展了一系列的阅读调研活动,其中最有影响力的要属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承担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和《中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报告》。两份报告均针对当前国民阅读的现状,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调查、汇总、分析后得出结论,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我国国民阅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但是也应看到,我国现存的一些阅读调研活动覆盖面较小,调查效率较低,反应的问题也不够全面。相关机构应该积极借鉴国外经验,对阅读调研活动进行完善,从而及时准确地获知国内阅读的现实状况。
标签:读书节论文; 图书馆论文; 美国社会论文; 读书论文; 社区氛围论文; 服务文化论文; 社会网络论文; 家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