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机遇在哪里?挑战在何方?——浅析“入世”对我国汽车工业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曲艺[1](2005)在《长春丰越公司国际化经营策略研究》文中指出进入21 世纪,由于传统汽车市场饱和,世界汽车工业生产增长缓慢,新兴市场的潜在需求尚未转化为现实需求,随着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及新材料技术的发展,汽车技术也迅速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微电子信息技术与传统汽车工业技术融合发展,已成为世界汽车技术创新的主流。汽车工业国际化、全球化的态势也很明显,国际资本合作和国际技术合作都有了新的进展。海外生产规模的扩大是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在全球性跨国购并迅速发展的形势下,各大汽车公司又掀起了跨国购并、重组的浪潮。我国入世后,汽车工业将置身于一个全面开放的竞争格局。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作为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自上世纪80 年代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大力发展产业规模,自主开发,在中、重型商用车领域走上一条独特的企业发展之路。进入新世纪,随着GDP 产值的增加,人民实际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家用轿车进入寻常百姓家,一汽以此为契机,通过与国际大公司的合作,在乘用车领域取得了不斐的业绩。长春丰越公司作为一汽与日本丰田在长春唯一的整车合资生产企业,依托一汽,引进丰田公司先进的技术产品,尤其是即将在今年12 月份推出的混合动力车普瑞斯(Pruis),为国家建设节约型社会,倡导新型环保节能车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近年来,国内汽车市场大起大落,各大汽车生产厂家为自身发展的需要,相继与世界知名汽车制造企业或合资建厂,或技术引进,各自结合自身的特点,探索着不同的发展道路。诚然,在与国际大公司的合作中,也存在很多问题、发生很多矛盾,但经过不断的探索、磨合,终将取得成功,创建出人.车.社会.和谐发展。
林建平[2](2003)在《我国汽车模具技术发展的战略思考》文中研究指明分析了我国汽车模具技术发展现状及问题,结合我国汽车工业的技术水平,提出了我国汽车模具技术跨越的分三步走的发展思路,给出了我国汽车模具技术跨越的基础与条件,指出构建基于网络的汽车模具专业化企业集群是我国汽车模具技术跨越的有效途径之一。
薛芳锦[3](2002)在《WTO与湖北汽车产业市场竞争力分析》文中提出本文旨在对我国加入WTO后,我省汽车产业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就我省汽车产业如何提高市场竞争力进行一定的探索。 经过多年努力,我省汽车产业有了很大发展,并形成一定规模,有一定的品牌优势。但是,在加入WTO后,我省汽车产业的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我省汽车产业自身存在的问题暴露出来,在与国际汽车行业的比较中,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产业人员素质较差,决策者不了解WTO相关规定,无法运用这些规定维护自身利益,员工技能与意识不能适应竞争的需要。(2)产品结构不合理,布局呈现“散、乱、小”的状况,规模无法与国际大公司抗衡。(3)资金严重不足。(4)研究与开发能力存在严重缺欠。(5)缺乏必要的发展战略。(6)人力资源开发机制不健全,无法留住高科技人才。(7)缺乏适应现代竞争的企业文化。(8)管理水平落后。这些问题使我省汽车产业的生存和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 针对以上问题,本人运用管理学、人力资源开发、市场竞争、市场营销等相关知识,结合调查获得的情况,对市场营销、人力资源开发、研究开发能力、企业战略、企业文化等方面进行研究。得到我省汽车产业要更好地生存发展,必须建立健全人力资源开发机制,提高产品研究开发能力,建立销售网络,建立含有竞争机制的企业文化,充分利用加入WTO带来的机遇和我省的有利条件,不断提高我省汽车产业市场竞争力,才能更好地发展我省汽车产业。
廖燕[4](2002)在《关于入世后我国轿车工业发展道路的思考》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在第一章中,首先阐明了新经济时代世界轿车工业和我国轿车工业 的特点,然后对二者的强势与劣势进行了比较。得出结论:目前的竞争中, 我方处于明显劣势。 在第二章中,文章主要从关税、非关税保护措施、外方投资项目管理、 服务贸易四个方面介绍了入世后WTO的有关规定,并分析了入世给我国轿 车工业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得出的结论:入世后,我国轿车工业要么会被 冲击得荡然无存,沦为国外跨国企业在中国设立的加工装配点;要么在冲击 得面目全非之后产生出一家或几家能与国际跨国企业相抗衡的特大企业。两 相比较,前一种可能性更大,但也不能放弃对后一种的希望。 在第三章中,文章主要预测了入世后世界主要轿车生产厂家可能实施的 战略。结论是:入世后,世界主要轿车生产厂家不会放弃“出口战略”;但 从长远来看,又不会放弃已在中国投资的轿车生产企业。 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在第四章确定了入世后我国轿车工业“以特 大企业为主,兼顾合资企业”这条跨越式发展道路。 在本章中,首先讨论了确定发展道路之前应解决的四个关键热点问题: 轿车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问题;是否放弃整车业,而将注意力集中 在零部件生产上;是否放手让中国的轿车工业参与世界分工;合资或合作企 业中的股比限制问题。在此基础上,得出了入世后我国轿车工业发展道路的 雏形,即:政府对我国轿车工业实行宏观保护,不放弃合资企业中中方的控 股权,大力发展整车生产,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充分发挥轿车工业在我国国 民经济中的支柱之支柱地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能跟国际知名企业相抗衡 的大企业,由此得出结论:在入世后我国轿车工业的发展道路中,应以“以 特大企业为主”。 关于特大企业,文章主要考虑了以下几个基本问题:培育手段;资本构 成;市场定位;主流车型;与国内各轿车合资企业的关系。 “兼顾合资企业”这个问题,因是兼顾,本文未重点讨论,只是分析了 为什么要兼顾,并提出发展合资企业的个人观点:特大企业与合资企业,二 者并举。以特大企业为主,兼顾合资企业的发展。政府应给予合资企业更少 的约束,放手让其发展,使之成为促进我国特大企业发展的竞争对手。 在最后一章即第五章中,文章主要从政府、轿车生产整车企业及零部 件企业、配套体系这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走好“以特大企业为主,兼顾合资 企业”这条跨越式发展道路的问题。
于海霞[5](2002)在《世界汽车工业的新发展及我国入世后的对策》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了1990年代以来世界汽车工业生产、贸易和技术的发展情况。第二部分论述了世界汽车工业国际化、全球化及跨国购并情况。第三部分,针对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及入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对策。1990年代,世界汽车工业生产增长缓慢,主要是由于传统汽车市场饱和,新兴市场的潜在需求尚未转化为现实需求,再加上日本经济萧条,汽车产量大幅下降所致。在生产的缓慢增长过程中,各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是很不平衡的。同期,世界汽车贸易呈现出继续扩大的态势,汽车及其零部件贸易仍然是日美欧贸易摩擦的主要根源。1990年代,随着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及新材料技术的发展,汽车技术也迅速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微电子信息技术与传统汽车工业技术融合发展,已成为世界汽车技术创新的主流。汽车工业国际化、全球化的态势也很明显,国际资本合作和国际技术合作都有了新的进展。海外生产规模的扩大是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方面。美国作为世界第一汽车工业大国,在世界各国的海外生产中仍占据最重要的地位。日本作为世界汽车出口量最大的国家,与欧美各国的贸易摩擦日趋激烈,其海外生产也显得越来越重要了。同时,在全球性跨国购并迅速发展的形势下,各大汽车公司又掀起了跨国购并、重组的浪潮,世界年产百万辆以上的大型汽车公司,已由1997年的16家,改组成了年产400万辆以上的6大集团。我国入世后,汽车工业将置身于一个全面开放的竞争格局,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及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形势,将使我国汽车工业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中国汽车工业该如何发展,引起了国内外人士的关注。作者认为,我国汽车工业应把进口替代战略、出口导向战略和超越战略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创新力跨越战略”。在发展模式上,应坚持以自主开放模式为主导,同时积极发展共同经营模式和外资主导模式,把自主开放模式与共同经营模式、外资主导模式有机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要制定恰当、得力的发展措施,尽快把我国汽车工业建设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张乃平,万君康[6](2001)在《汽车工业迎接入世对策的国际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加入WTO对我国汽车工业是机遇,更是挑战。日本、韩国和印度在加入关贸总协定时,均对本国汽车工业进行了各种关税、非关税的保护,并对本国汽车工业给予政策支撑,其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值得我国汽车工业借鉴。我国入世在即,采取可行的政策和措施对汽车工业进行必要的扶持和适度保护是必要的。既包括关税保护,也包括采取与关税手段相配合的对外资进入规模与方式进行限制等措施的非关税保护。
宋德良[7](2001)在《机遇在哪里?挑战在何方?——浅析“入世”对我国汽车工业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介绍了“入世”前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当前我国汽车工业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入世”给我国汽车工业带来的机遇及面临的新挑战。最后展望了“入世”后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前景。
二、机遇在哪里?挑战在何方?——浅析“入世”对我国汽车工业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机遇在哪里?挑战在何方?——浅析“入世”对我国汽车工业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长春丰越公司国际化经营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意义 |
1.2 研究内容、方法 |
第二章 汽车工业国际经营环境分析 |
2.1 国际汽车市场发展概述 |
2.2 汽车工业国际并购经营分析 |
第三章 长春丰越公司国际化经营背景 |
3.1 长春丰越公司概况 |
3.2 长春丰越公司双方股东背景概述 |
3.3 长春丰越公司经营运行现状分析 |
第四章 长春丰越公司国际化经营现状 |
4.1 陆地巡洋舰100 系列SUV 国际经营概述 |
4.2 混合动力普瑞斯(PRUIS)国际经营概述 |
4.3 混合动力车普瑞斯(PRUIS)市场风险分析 |
第五章 长春丰越公司国际合作经营策略 |
5.1 争取并利用积极而充分的国内竞争环境策略 |
5.2 技术引进吸收与企业自主开发并举策略 |
5.3 融入汽车产业全球分工体系策略 |
5.4 培养自身的零部件企业,进行全球市场的零部件工业重组策略 |
5.5 分阶段向产业增值链高端过渡策略 |
5.6 培养现代汽车管理人员,促进公司管理能力提高策略 |
5.7 加快联合步伐,提高综合竞争能力策略 |
参考文献 |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致谢 |
(2)我国汽车模具技术发展的战略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汽车模具技术发展现状及问题 |
2 我国汽车模具技术跨越的方向和目标 |
3 我国汽车模具技术跨越的基础与条件 |
4 我国汽车模具技术跨越的途径 |
5 结论 |
(3)WTO与湖北汽车产业市场竞争力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WTO概述 |
1.1 WTO的运行机制 |
1.2 中国加入WTO后的权利与义务 |
第2章 WTO与中国汽车产业 |
2.1 世界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 |
2.2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
2.3 制造业的全球趋势及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影响 |
第3章 湖北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
3.1 湖北汽车产业的概况 |
3.2 湖北汽车产业发展特点 |
3.3 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汽车产业发展模式比较 |
3.4 我国三大汽车集团的竞争状况 |
第4章 湖北汽车产业市场竞争力分析 |
4.1 市场竞争力概念 |
4.2 湖北汽车产业的优势 |
4.3 湖北汽车产业的不足 |
4.4 加入WTO给湖北汽车产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
第5章 提升湖北汽车产业竞争力的对策研究 |
5.1 培育现代市场竞争意识 |
5.2 建立适应国际竞争的人力资源开发机制 |
5.3 加强湖北汽车产业的研发能力和产业创新体系 |
5.4 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 |
5.5 建立合理的营销体系和售货服务体系 |
5.6 积极寻求上市机会募集资金 |
5.7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产业竞争力 |
参考文献 |
致 谢 |
(4)关于入世后我国轿车工业发展道路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第1章 新经济时代我国轿车工业与世界轿车工业的差距 |
1.1 新经济时代世界轿车工业的特点 |
1.2 新经济时代我国轿车工业的特点 |
1.3 国内外轿车工业在中国市场上的强势与劣势比较 |
第2章 WTO的“游戏规则”及入世所带来的机遇、挑战分析 |
2.1 WTO的“游戏规则” |
2.2 入世所带来的机遇、挑战 |
第3章 入世后世界主要轿车生产厂家的战略分析 |
3.1 入世后世界主要轿车生产厂家可能实施的两种战略 |
3.2 两种战略之比较 |
3.3 世界主要轿车生产厂家可能选择的战略 |
第4章 “以特大企业为主,兼顾合资企业”发展道路的确定 |
4.1 确定发展道路之前应解决的关键热点问题 |
4.2 “以特大企业为主,兼顾合资企业”发展道路的确定 |
第5章 如何走好“以特大企业为主,兼顾合资企业”这条跨越式发展道路 |
5.1 政府的工作 |
5.2 轿车生产整车企业及零部件企业的工作 |
5.3 配套体系的工作 |
参考文献 |
致 谢 |
(5)世界汽车工业的新发展及我国入世后的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一、 1990年代世界汽车工业的新发展 |
(一) 世界汽车生产的发展 |
1、 生产缓慢增长及其原因 |
2、 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不平衡性 |
3、 主要汽车生产国 |
4、 生产结构的变化 |
(二) 世界汽车贸易的发展 |
1、 汽车贸易情况 |
2、 汽车贸易额 |
3、 汽车零部件贸易 |
4、 贸易收支 |
(三) 世界汽车技术的发展 |
1、 汽车节能和环保技术的发展 |
2、 汽车安全技术的发展 |
3、 汽车材料科技的发展 |
4、 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 |
5、 汽车开发和制造技术的发展 |
二、 汽车工业的国际化、全球化与跨国购并 |
(一) 国际化、全球化的发展 |
1、 国际资本合作 |
2、 国际技术合作 |
3、 海外生产的扩大 |
4、 日本海外生产的发展 |
(二) 跨国购并的迅速发展 |
1、 跨国购并迅速发展的概况 |
2、 世界主要汽车公司的跨国购并 |
3、 跨国购并的背景和动因 |
三、 入世及我国汽车工业的对策 |
(一) 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 |
(二) 入世对我国汽车工业的影响 |
1、 入世对我国汽车工业的规定 |
2、 入世的机遇 |
3、 入世的冲击 |
(三) 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对策 |
1、 发展战略 |
2、 发展模式 |
3、 发展措施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四、机遇在哪里?挑战在何方?——浅析“入世”对我国汽车工业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长春丰越公司国际化经营策略研究[D]. 曲艺. 吉林大学, 2005(03)
- [2]我国汽车模具技术发展的战略思考[J]. 林建平. 中国机械工程, 2003(24)
- [3]WTO与湖北汽车产业市场竞争力分析[D]. 薛芳锦. 武汉理工大学, 2002(02)
- [4]关于入世后我国轿车工业发展道路的思考[D]. 廖燕. 武汉理工大学, 2002(02)
- [5]世界汽车工业的新发展及我国入世后的对策[D]. 于海霞. 东北财经大学, 2002(01)
- [6]汽车工业迎接入世对策的国际比较[J]. 张乃平,万君康. 汽车工业研究, 2001(07)
- [7]机遇在哪里?挑战在何方?——浅析“入世”对我国汽车工业的影响[J]. 宋德良. 上海汽车, 2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