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莉 1 吴茂雪2
(成都市锦江区妇幼保健院 610000)
摘要:目的:产妇心理状况对产后出血的影响及护理干预作用研究。方法:本院2012 年11 月~2015 年2 月90 例待产产妇作为实验组,2011 年10 月~2012 年10 月100 例待产产妇作为对照组,针对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日常护理方法,针对实验组的90 例待产产妇采取合理有效的心理疗法。将实验组和对照组中待产产妇的心理状态、产后出血率及产后出血量进行对比。结果:将实验组90 例待产产妇采取合理有效的心理疗法与对照组100 例待产产妇采取传统常规护理方法进行对比,实验组待产产妇烦躁、焦虑、郁闷等情绪的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待产产妇,且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6=,对两组产妇产后进行为期一天的观察,发现实验组产妇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产妇出血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6=。结论:对待产产妇实行合理有效的心理疗法,能缓解产妇的紧张、压抑、烦躁等情绪,有效降低产妇剖宫产率、出血率及出血量,保障产妇的身心健康状态。
关键词:产妇心理状况;产后出血;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3-0306-02
分娩会给产妇带来强烈刺激,直接关系到产妇心理和生理状况,造成产妇紧张、压抑、烦躁等不良情绪。有关研究学者发现[1],产妇在孕期的心理状态与顺产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量、产后出血率之间有着密切关系。如果孕妇在孕期中长期处于过度紧张不安的情绪,会使孕妇自然分娩率下降,产后出血率及出血量加大。为了更深层次的研究待产产妇的心理状态对剖宫率、出血率、出血量所产生的影响,本院将2012 年11 月~2015 年2 月90 例待产产妇作为实验组,2011 年10 月~2012 年10 月100 例待产产妇作为对照组,针对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日常护理方法,针对实验组组的90 例待产产妇采取合理有效的心理疗法。具体研究过程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12 年11 月~2015 年2 月90 例待产产妇作为实验组,初产妇70 例,经产妇20 例,年龄岁数23~40,平均年龄岁数(27.51±3.34),孕期周期36~43 周,平均周期(37.99±1.89);选取2011 年10 月~2012 年10 月100 例待产产妇作为对照组,初产妇75 例,经产妇26 例,年龄岁数23~40,平均年龄岁数(27.81±3.39),平均周期(37.99±1.02)。实验组和对照组产妇B 超检测,均单胎、头位,没有剖宫产手术指证,没有过往严重病史,两组产妇年龄、孕周、心理状态等相关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孕期进院后,运用汉密顿焦虑量表和抑郁量表对两组产妇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没有对产妇进行心理干预,实验组产妇在运用传统护理疗法的条件下,且对产妇运用了合理有效的心理疗法。采取的心理疗法主要有以下这几种:①紧密联系的互换关系:产妇住院后护理人员要以亲切态度与产妇沟通交流,为产妇介绍医院环境,使产妇享受愉悦舒适的环境;②对产妇进行心理疏导:长期观察产妇的心理状态变化,针对产妇紧张、压抑、烦躁等不良情绪,要对产妇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向产妇讲解关于孕产的专业知识,缓解孕妇紧张不安情绪;③改善产妇产后不适症状:产后要给予产妇正确体位,与产后加强联系,若产妇产后仍有紧张不安情绪,就需要专业心理医生及时对产妇进行心理疏导。
1.3 观察指标[2] 观察两组产后出血率,且对两组产妇进行为期一天的观察,观察产妇出血量情况,观察两组心理状态,看对实验组应用的心理疗法对产妇是否有效。
1.4 评价标准 汉密顿焦虑量表评价标准:正常:总分<8 分;轻度焦虑:8~21 分;中度焦虑:22~29 分;重度焦虑:>29 分。抑郁量表评价标准:正常:总分<9 分,轻度抑郁:9~20 分;中度抑郁21~35 分;重度抑郁:36 分。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 统计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研究,计量资料用平均数值表示,运用t 检测,技术资料用率%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6)。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心理状态对比情况 在没有对实验组产妇实行心理疗法前,两组产妇紧张、郁闷、烦躁等情绪进行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实验组使用心理疗法后,实验组产妇紧张、郁闷、烦躁等不良情绪得到缓解,但对照组产妇紧张不安情绪与护理前一样,没有得到改善。两组护理干预前后对比,实验组心理状态得到改善。两组具体比较见表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进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当前我国初产妇数量每年呈现上升的趋势,初产妇没有分娩经验,对分娩专业知识缺乏了解和掌握,再加上初产妇孕期大多数时间是在家里度过的,由于比较重视分娩过程,所以会使孕妇产生恐惧、烦躁、抑郁、紧张不安等不良情绪[3]。一些研究者发现[4],产妇的不良情绪,会加大产妇难产的概率,也会加大产妇抑郁症发生的概率,与此同时,难以得到改善的心理压力会导致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儿茶酚胺分泌,从而造成孕妇疼痛和出血量过多的症状。研究者发现产妇的心理状态直接关系到产妇产后出血率及出血量的多少[5]。因此,实验组产妇在孕期出现恐惧、烦躁、抑郁、紧张不安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要运用合理有效的心理疗法。
通过对产妇进行心理干预。结果显示,实验组产妇恐惧、烦躁、抑郁、紧张不安等不良情绪少有发生,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从本次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研究分析,不难看出合理有效的心理疗法,能够缓解产妇恐惧、烦躁、抑郁、紧张不安等不良情绪,减少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及产后出血等,从而保障了产妇身心健康的状态。因此,对产妇进行心理干预对改善产妇心理状况、产后出血率及产后出血量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护理疗法。
参考文献
[1] 李小贤. 产妇心理状况对产后出血的影响及护理干预作用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09): 207-208.
[2] 袁单香,黄燕艳. 产妇心理状况对分娩方式及产后出血的影响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08): 101-103.
[3] 吴胡英. 产妇心理状况与分娩方式对产后出血的意义及护理干预对降低其发生率的作用分析[J]. 中国医学工程. 2013(05): 169-171.
[4] 俞静,张卫社. 产房风险管理对产妇心理状况及产后出血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 2014(08): 108-110.
[5] 吴胡英. 产妇心理状况与分娩方式对产后出血的意义及护理干预对降低其发生率的作用分析[J]. 中国医学工程. 2013(05): 169-171.
论文作者:寸莉 1 吴茂雪2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7月第1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28
标签:产妇论文; 实验组论文; 心理论文; 产后论文; 对照组论文; 疗法论文; 紧张论文; 《医师在线》2015年7月第13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