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 评: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五九七农场中学教务处主任
课标要求及分析
要求:本节内容隶属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内容第六个一级主题“动物的运动和行为”、二级主题“动物的运动”中“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的具体内容,为理解水平的要求,是课标中主要概念“动物因逃避敌害、争夺食物和栖息地、完成繁殖所进行的运动,是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调节下,由骨骼和肌肉共同完成的”的下位概念。
分析:这部分内容对学生认识动物的本质特征非常重要,同时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动物行为的知识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关系密切。教学内容能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并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学习兴趣。
教材分析:
2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第一节《动物的运动》,主要包括运动的方式、运动的基础、运动的完成三部分的内容。在学习了《动物的主要类群》后学习动物的运动,是对前面知识的延展,起到了“承上”的作用;同时通过对《动物的运动》的学习,又为“动物的行为”打下了基础,起到了“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优势:学生通过第一章的学习,已经对各类群动物的运动方式以及取食、防御和繁殖等行为有了许多具体了解,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以及分析推理能力。
劣势:但是对动物运动结构基础还缺乏深入的探讨,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于关节的相关内容有一些浅显的认识。W
教学重点、难点:
依据教学任务和内容结构我确定本节的教学重点:1、运动系统的组成。2、骨、关节和肌肉协调配合完成运动的过程。依据教学任务分析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
学习目标:
依据是教材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确定如下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自主学习学生能够概述出动物运动的结构基础和运动的本质。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教学,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能认同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预设时间5分钟)
展示:各种动物运动的图片。
“动物”从名称上体现了人们对它的最初认识—能“动”。但动物的运动是如何实现的呢?
播放视频: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上孤猴的运动。
提问:运动是通过身体的哪个系统实现的?
【点评:由动物名称中的“动”出发,用一段动物运动的视频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二)组成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预设时间10分钟)
在预习的基础上,给每个小组布置以下思考讨论题。
1、运动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
2、结合关节积木,讲解关节的结构组成。
3、人体有哪些骨和关节?他们在运动中起什么作用?(结合鸡翅的解剖,回答第4和第5个问题)
4、肌肉由哪两部分组成?他们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5、肌肉有什么特性?它是如何附着在骨上的?
6、进行屈肘,伸肘的动作,感受肌肉发生的变化。
7、运动还与运动系统以外的哪些系统有关?
8、列表比较其他动物的运动特点。
【点评: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思考讨论问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以哺乳动物为例,认识运动系统的组成和本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预设时间20分钟)
1、运动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
引导学生回忆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提问:系统是由什么组成的?
讲解:组成运动系统的器官。
一块骨就是一个器官,一块肌肉也是一个器官。因为它们都是由结缔组织、神经组织、上皮组织等多种组织结合在一起构成的。
讲解:骨和骨骼的区别。
人体骨骼是指206块骨连接成一个整体,其中,有不活动的连接;有半活动的连接,如脊柱中脊椎之间的连接;有活动的连接,如四肢的关节。
提问:关节是不是器官?
【点评: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从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开始思考,逐步得出运动系统的结构组成。】
2、结合关节积木,讲解关节的结构组成。
布置学生观察“关节积木”。
提问:“关节积木”中球形的结构代表什么?凹进去的地方代表什么?
请学生在黑板上写关节结构。
【点评:运用实物模型,将抽象的结构形象化。在观察思考的基础上,得出关节既牢固又灵活的特点。】
3、人体有哪些骨和关节?他们在运动中起什么作用?教师引导学生对照图片,认识相应的关节,并进行关节活动。提问:人体的四肢有哪些主要的骨?请把它们的名称和位置说出来。
讲解:股骨是人体最长的骨,支持股骨的关节是人体中最复杂的关节—膝关节。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膝关节在我们走路的时候是如何运动的。
播放视频:膝关节的运动。
4、肌肉由哪两部分组成?他们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5、肌肉有什么特性?它是如何附着在骨上的?解剖鸡翅,引导学生观察后,得出结论。
肌肉由肌腹和肌腱组成,肌腹在中央,呈肉红色,肌腱分布在两端,呈乳白色,使肌肉绕过关节附着在不同的骨上。肌肉可以收缩和舒张。
6、进行屈肘、伸肘的动作,感受肌肉发生的变化。
讲解:肌肉有收缩和舒张的功能。如果关节上只有一组肌肉的话,完成动作是困难的。
请学生进行屈肘、伸肘的动作,谈谈感受。
总结:运动来自于肌肉的收缩,每个动作的产生总是至少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完成的。
7、运动还与运动系统外哪些系统有关?
引导学生描述狐猴的跳跃产生的过程,虽然运动主要是运动系统完成的,但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运动系统和其他系统是怎样发生联系的呢?
讲解:神经系统起控制和协调作用,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为运动提供能量(可结合以前所学的神经、消化、呼吸、循环系统的功能进行启发,引导学生理解这些系统在动物运动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在前面活动的基础上,认识到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规律。
【点评: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身上的关节,掌握关节的名称。学生通过课本哺乳动物的骨骼图片,说出主要的骨的名称。通过安排学生进行课堂演示实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也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8、列表比较其他动物的运动特点。
(四)总结提升(预设时间5分钟)
在对比各种动物运动特点后,引导学生发现动物运动与环境之间的联系,总结运动对生存的意义。
【点评:学生的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升华,更能体现学为所用。】
总体点评:
本节课,教师在研究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将学习内容设计成八个问题,安排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讨论交流,逐步解决八个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讲解和补充,深化学生对于动物的运动的认识。教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如提供“关节积木”,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物模型认识关节的结构,思考关节在运动中的作用;提供鸡翅给学生解剖,使学生直观认识肌肉的结构和特点,思考肌肉在运动中的作用。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相关经验,如引导学生对照教材图片,以自己为例认识人体中的主要的骨,特别是与运动相关的骨;引导学生进行屈肘、伸肘动作,感受肌肉在运动中是如何起作用的。教师还注意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回顾人体各系统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运动还需要其他系统的参与。教学中,善于创设情境,促进问题的解决;合理的分组,引导和调控小组合作学习。本节课上,教师对教学内容与学习资源的整合、师生的角色定位、课堂互动与教学的策略运用等方面都有较深入的思考,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论文作者:李春茹 蔡颖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5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5
标签:关节论文; 动物论文; 肌肉论文; 结构论文; 学生论文; 引导学生论文; 系统论文; 《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5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