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高中学生写作障碍及对策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对策论文,高中学生论文,障碍论文,农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写作能力是衡量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标准,是现代社会进行广泛交流交际的一个必备条件。但是由于地理位置局限,生源相对较差,且学生大多来自农村,语言环境不纯净,父母文化水平较低,缺少文化的感染和熏陶等原因,农村高中不少学生谈作文而色变。一提笔没有事或物可叙,没有观点可议,没有情感可抒,硬要写出来,只好假话、套话、空话连篇了,以致形成恶性循环:厌恶—害怕—厌恶。但在写作教学中,也欣喜地发现有些学生有情感、有思想、有文学天赋。只要老师能引导得当,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就一定能帮助他们提高写作水平。
一、写作障碍的成因
高考一张试卷定终身,学生升学压力很大。在如此形势下,高中学生在诸多花样的考试和练习题的海洋里沉浮,学到的却大多是用来对付考试的敲门砖。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所说:“以作文为例,题型花样翻新,套路一套又一套。考试只要题型对路,程式套进,就可以应付。这种作文教学,怎么会不迫使学生去走捷径,背上若干作文选里的文章,考试时押宝呢?”学生写作就不管真情实感,却用写作的“万能钥匙”迎合高考。
现在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也存在着严重的偏差。不少教师为了迎合高考走捷径,不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不鼓励学生写真事、说真话,而是要求学生按照几种作文模式去写作。不管学生想不想写,有没有东西写,题目一布置,就要求学生按时上交,如今的作文教学,不是把写作当做一门艺术,而是当做一门技术。教师们常告诫学生:作文只要写得有技巧,只要让阅卷教师觉得满意就可以了。如此的作文教学,怎会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在这些背景下,产生了影响农村高中学生写作的诸多障碍。
二、课题的确定
写作障碍指写作主体在写作过程中出现的困难,这些困难包括来自教师方面的不适当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如来自学生方面的习作活动失败,正确的习作方法、态度和习惯的欠缺,乐于写作的学生极少,写作纯粹为了应付、交差;教师有时命题不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或要求过高,超出学生的智力程度;还有包括学校、班级、家庭等环境方面的因素。
我认为农村高中学生归根到底存在的写作障碍如下:
三、应对策略
(一)认识障碍及对策
学生写作水平不高,这是很普遍的现象。现在绝大多数学生对写作不爱好、无兴趣,写作上存在困惑。学生认为写作费时费事,认为作文训练可有可无,写不写都一样,平时训练无法提高写作水平,考试只需“逼上梁山”即可。大多学生对写作有明显的认识误区。
为了克服写作的认识障碍,首先要让学生的写作处于一种情感倾吐状态。我们知道写作应该是以我手写我心,是人们表达情感的一种需要。中学生正处于身体成熟和心理不成熟的时期,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有许多烦恼、情绪、思考,这些都会促使他们有一种自我倾吐和自我实现的欲望。根据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借助写作这一平台,让他们畅所欲言。巴金说过:“我们写作,只是因为我们有话要说,有感情要倾吐,我们要用文字表达我们的喜怒哀乐。”倾吐属于个人的“存在需要”,中学生写作行为,尤其体现自我实现和理解的需要意识。
其次,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这对消除写作的认识障碍极有帮助。教师要尽可能采取多种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其一,可以给学生写作时间上的自主,有较充裕的时间去审题、立意、构思,把紧张繁重的写作变得轻松有趣,从而消除畏惧心理。其二,不可过严限定文体,允许学生根据内容需要尽情选择自己喜欢的、擅长的文体,适应个性发展。如广州有个学生叫郝亮,他到九寨沟旅行,关注的不是山山水水,而是旅行车的收费价格,回来后算了一笔账,得出旅游车的收费比飞机还贵的结论,为此写了一篇文章,《羊城晚报》刊登了,新华社还转发了。从中可以看出,人对事物的兴趣是多方面的。同是旅游,人的关注并不都是山山水水。因此要让学生学会按自己的兴趣寻找写作素材表达自己的观点。其三,不宜硬性规定篇幅的长短,使学生能够把主要精力用在有限的语言的斟酌和修饰上,克服力求字数而画蛇添足的毛病。其四,多肯定学生作文的闪光点,多鼓励、多表扬。在评阅学生的作文时不吝啬,尽量找优点,只要发现优点,哪怕是一个词语,就适时表扬。
(二)观察障碍及对策
农村学生生活在农村或城乡结合部,生活内容相当单一,绝大多数的学生最远就到过县城,没有假期外出游玩的机会,对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环境的一成不变感到没劲,对生活现象熟视无睹,认为外界变化与己无关。对生活学习不感兴趣,使他们缺少观察,缺少观察使他们缺少第一手生活素材,写作时就“无米下锅”了。
为此,就要积极引导学生观察。观察是获得作文素材的基础。学生在写作时抓耳挠腮,无话可说,大多是不注重观察导致的。训练作文,首先要解决材料来源问题,据了解学生作文的困难主要在内容方面,言之无物。其实,中学生也有一定的阅历和知识面,那为什么一听到作文就头痛呢?这显然与缺少观察、积累不足有关。要引导他们对日常现象、时事多留心,多思考。掌握了观察的本领,犹如疏通了写作的源头,让外界的信息源源不断地输入大脑。教师可以根据中学生求知欲强这一心理特征,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三)情感障碍及对策
学生缺少观察,其实与他们情感缺少感悟有关系。如今很多学生只懂得过多地接受来自社会、家庭的关爱,却不懂得情感交流是双方的。相当数量的学生不知道感恩,不知道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他们更关心“我”的感受、“我”的委屈、“我”的不被理解。情感障碍使相当多的学生在写作时矫揉造作。
要突破这一障碍,就要真诚激发学生的情感。从某种意义上讲,写作就是一种情感的宣泄。“情溢乎辞”的文章方为真文章,无“情”的文章,哪有美感效应?遗憾的是,农村高中学生的作文中缺少的往往就是这个“情”。他们长期以来受到来自家庭教师的否定多于肯定,形成一种片面的自我防御心理,满纸“假、大、空”之词。为此就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他们情不自禁地流露自己真实的内心的世界。2007年江苏省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教授发现一篇综合判定为37分的《怀想天空》,多次阅读后,认为文章极为朴实地记叙了父亲割麦、自己割麦的情景,父亲言语极少,但厚实、博大;儿子情感表述很普通,但都发自肺腑,不玩深沉,用感恩的情感感谢父亲,重新判定给了54分。朴实而真诚的情感流露会让文章耐人寻味。
(四)阅读障碍及对策
1.我国现阶段国民阅读情况
全国政协委员、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在两会期间再度提出建立“国家阅读节”提案。他从2003年开始连续提出建立国家“阅读节”的提案,就是要坚持“把阅读进行到底”,让阅读成为中国人的日常习惯。和世界其他民族相比,我国目前的国民阅读水平令人担忧。每人每年平均阅读量只有4.5本,远低于犹太人的64本,前苏联的55本和美国的50本。朱永新在两会期间曾为读书发出充满激情的呼吁:一个不喜欢阅读的民族很难成为远离贫穷和平庸的民族,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
2.关于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分析
为了使课题内容更加科学合理,我首先对所教年段的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调查,通过这次调查发现高中生的课外阅读状况令人担忧,大部分的学生课外阅读情况十分恶劣。具体表现在:
(1)几乎没有什么书可看:从调查材料显示,所看的多是《美少女》《少男少女》《婚姻与家庭》《福建广播电视报》等报刊。
(2)几乎没有良好的阅读环境:家长偏激地认为学习只要成绩好就可以了,购买课外书籍是一种浪费。学校虽然拥有图书馆,但由于经费的限制,书籍数量让人不敢恭维。书籍的更新换代步履维艰。图书馆利用率不高,学生除了上体育课偷懒进图书馆看杂志外,就极少光顾。
(3)课外书籍阅读量相当少:学生对中外名著的喜爱主要受社会传媒和作品名气以及作品可读性的影响,他们似乎更看重作品本身的故事性和可读性。爱看武侠、玄幻、悬疑、恐怖小说,他们还看过大量韩国言情小说。
(4)偶尔进行课外阅读的学生少人指导:由于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家长的能力有限。教师虽深谙此道,但苦于教学的功利性,即使对高考必考的文学鉴赏题也带有极浓的功利性,教师很少有精力真正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方法上的指导。
可以明显看出,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对知识的积累、对文章的欣赏和感悟,并使之融会贯通地运用于写作当中,有效地提高写作水平的能力是多么低下。
3.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教学大纲》要求高中学生在三年中阅读总量达到300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括适合高中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
4.实施的途径
个人的经历、个人的知识储备、个人的阅读量是影响写作的重要因素。针对阅读障碍,应对策略是使学生融入生活,扩大阅读,用生活和阅读涵养写作。“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当学生真正感受生活时,他们的写作就有了源头活水。扩大阅读除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外,还需要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班级可以建立一个图书角,也可以互相借阅书籍,虽说大多数学生的手头藏书不多,但集中在一起还是可观的;还可以利用《语文读本》丰富学生文学底蕴,增加他们文学素养,提高写作能力;借《百家讲坛》上有吸引力的易中天、于丹等的作品,以此带动学生阅读《三国演义》《论语选注》《庄子》等。当然书香班级不是短时间靠手段就能营造的,更需要学生潜移默化受到陶冶。
(五)积累障碍及对策
学生说写作难,可以归纳为两点:一是难在写作时不知道该写什么;二是难在不知道作文该怎样写,这其中之一的原因就是受其知识基础、阅读量的限制,文章内容干瘪,缺乏知识性与趣味性。这就是积累障碍。素材的积累会消除积累障碍,没内容可写、无例子可举的困惑就消失。
积累就须多读。张中行先生解释:其一,“多读,熟了,笔未着纸,可用的多种表达方式早已蜂拥而至,你自然可随手拈来,不思索就顺理成章。这是多读作用的初步,因而笔能达意。”其二,“进一步多读,熟悉各种表达方式。”“多读,熟了,积蓄在两方面增多,既有内容可写,又熟悉内容如何表达,作文的困难自然而然就没有了。”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积累,好文章接触多了,知识转化为能力,写作水平自然会随之提高。
除大量阅读积累外,平时在教学中要注意把课文教学和作文教学紧密联系。如收集课文论据,假如论据是学生熟悉的,他们就会很容易运用到作文中,只要教师有意识引导学生积累。在作文教学中引入积累性教学,根本目的是应用。引导学生从被忽略的教材和课文阅读中挖掘、储备事例,并将现有的比较典型的论据材料进行多角度的分析,使之适合不同话题的论证需要。
总之,写作兴趣的高涨,强烈的情感刺激,头脑中储存的大量的人、事、物、景并付诸笔端。有愉悦的写作情绪,有内容可写,有真情实感,才会使人得到美的享受。
当然,作文水平的提高,不能一蹴而就。荀子说:“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写作训练是循序渐进的科学的过程,在训练中要有条理、有计划地进行。这条路不是一条坦途,但也不是难于上青天。只要多学习,多摸索,勤实践,农村高中学生的写作之路必定是阳光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