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为语文教师,要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始终重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尽可能采用多种方式,促使学生学会表达,乐于表达。
关键词:语文教学 重视 语言 表达
多年来的语文教学经验告诉我,学生作文的优劣主要体现在语言的表达方面。就拿一个班的学生来说,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作文方法,都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完成一篇又一篇的习作。但为什么有些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总是不令人满意,究其原因是学生缺乏丰富多彩的的语言,写出来的文章自然就显得苍白无力,使人读来总觉得缺少点什么。
说到这里,我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普通衣物与高档衣物之间的区别:实际上普通衣物与高档衣物之间的式样差距不大,差异主要体现在布料上,听说有些高档布料要经过50多道工序才能制好。高档衣物穿在身上能给人以美感,能显示着装者的高雅与尊贵。我认为:衣服的布料就如同文章的语言一样,有了好的布料,再加上裁缝的精心制作,就有了好的衣物;同理,有了好的语言表达,再加上巧妙恰当的表达方式,自然就有了好的文章。因此,作为教师如何训练学生的语言就显得格外重要了。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利用阅读教学,引导学生积累语言
作为小学生,他们还比较缺乏自主学习,自我成长,他们非常需要教师的引导,我们作为语文教师就要肩负起责任,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得到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例如我在教二年级学生学习《蜜蜂引路》这一课时,重点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并使用“附近、谈天、常常、果然、惊讶”这5个词语,为了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我应用了多种方法让学生感悟,并引导学生在说话和写话的时候使用。
1.“附近”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我设计了真实的生活情境。(1)学生以自己的座位为中心,看看哪些同学坐在自己的附近,那些同学坐在自己的旁边,那些同学坐在离自己较远的地方。(2)以自己家为中心,看看学校是否在你家的附近。让学生做出判断后表达出来,在相互交流中感悟理解。
2.学习“常常”这个词语,可在学生熟悉的语言环境中通过换词比较来感悟。“常常”可以换成“经常”。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经常”是二年级学生已熟悉的词语,通过互换能感悟“常常’的意思。感悟“果然”这个词,我是这样设计的:(1)在自读课文后,教师提问,谁读第三自然段?在读的过程中教师适当指导学生轻声地读列宁观察的句子,读出列宁一边观察一边思考的情境。(2)教师启发,谁能试着用不同的读法读“果然”后的句子吗?可重读“果然”后的句子,读后再想想它的意思。列宁根据自己的观察想到那所小房子很可能就是养蜂人住的地方,他便去敲门,结果开门的就是那个养蜂人。“果然”一词表明结果和预料的完全一样。
3.理解“惊讶”,可在朗读第四自然段中,通过模拟养蜂人突然在自家门口见到列宁时感到惊奇的语气和表情来感悟。
二、通过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紧靠课内阅读的文章,我觉得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拓展学生读书的时间和空间,把读书的时空延伸到无限的课外中去。因此,我特别重视孩子的课外阅读,每一个星期的周末,我都要安排学生进行一定量的课外阅读,有时让学生阅读小学生作文精选,有时由我为学生推荐一些书籍供学生阅读。同时,能将课外阅读渗透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课外阅读能在学生回答教师的提问,讨论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交流自己的看法时得到充分的应用。总之,通过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通过教师面批作文,教会学生如何表述
前面我已经说过,学生的作文写不好,主要是因为学生的语言表达有问题,有一些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在表达方面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果教师不当面进行纠正,学生自己很难有一个跨越。这种方法尤其对学困生帮助很大。
基于这个原因,我常常对学生的作文实行面批的方式,无论是语言表达方面的问题,还是写作方法方面的问题,通过面批,学生就能够及时领悟。因此,学生习作水平进步很大,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通过教师讲评作文,让学生感受成功后的快乐
小学生的心智尚未发育成熟,他们做事的动力主要来自于家长和老师的鼓励,家长和老师的关怀可以使他们产生前进的动力。我在讲评作文时,尽可能调动起同学们的积极性。我认为,优等生需要肯定,中等生需要关怀,学困生更需要老师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每一次评讲作文时,我总能发现学生在本次作文中闪光的地方,哪怕仅仅是一个词用得好,也要对这个学生进行表扬。我评讲作文的原则是:作文讲评课后,学生又一次明白了习作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懂得了正确的习作方法。几乎能让每一位学生感受到习作后的喜悦,能激起学生再次写作的欲望,能够从内心深处热爱写作,乐于表达,从而达到了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
总之,只要教师重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会越来越好。
论文作者:陈红峰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7月总第2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7/15
标签:学生论文; 语言表达论文; 自己的论文; 教师论文; 能力论文; 衣物论文; 习作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5年7月总第2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