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急诊ICU 安徽 芜湖 241000)
【摘要】 目的:分析EICU患者外出检查的风险特征,评价安全管理效果。方法:其中2013年1月~2014年3月接收284例纳入改进前,2014年4月~2015年12月接收325例纳入改进后,2014年4月开展风险管理工作。结果:改进后医疗相关不良事件、疾病相关危象、普通意外事件、创伤性意外事件、管理不良事件、护患纠纷发生率低于改进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ICU患者外出检查的风险较多,开展风险管理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下降,获得患者及其家属好评。
【关键词】EICU;护理风险;转运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4-0261-02
留置急诊科重症监护室(EICU)患者常需要外出检查,在这一过程中,易出现危象,做好外出检查转运风险管理非常必要。2015年1月,医院为提升EICU外出检查护理质量,开展风险管理,取得一定成效。
1.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2015年EICU共接收并转运检查患者609例,其中男474例、女135例。其中呼吸衰竭214例、脑出血185例、多发伤153例、消化道出血13例、大面积烧伤/烫伤12例、其它32例。家属送院306例,急救中心或其他医院转入303例。其中2013年1月~2014年3月接收284例纳入改进前,2014年4月~2015年12月接收325例纳入改进后,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2014年4月,正式开展风险管理工作,主要内容如下。
1.2.1风险分析
(1)风险发生情况:调取2013年1月~2014年3月急诊科不良事件发生报告,调查风险事件。风险事件主要包括静脉通路脱落、供氧意外等医疗相关不良事件,呼吸或心脏骤停、突发病情变化等与疾病有关危象,普通但未造成伤害的意外事件、坠床等造成伤害意外事件,信息遗漏、未接到通知、送错检查科室等管理方面不良事件。
(2)风险分析与基本管理策略:①由5名高年资护士组建风险管理小组,小组讨论,进行风险等级划分;②风险事件发生的原因,与“人”、“物”、“环”、“法”有关,“人”主要包括家属不配合[2]、患者病情特殊、护士疏漏、检查科室人员疏漏等,“物”因素主要包括推车故障(易摇晃、噪音大等),支架故障,导管等器械准备不足,“环”主要包括人员进出频繁、环境嘈杂、物流不畅产生磕碰等,“法”,在转运、转运中、交接时操作不规范,护士团队不稳定等;④循证分析,以导管脱落为例,易发生在转运过程中,易因拖拽、牵扯出现脱管。
1.2.2 对策
(1)人:①安排一名护士做好与家属的沟通工作;②将活动性创伤、体征不平稳、高龄等特殊患者作为需关注人群,安排专护;③利用PDA设备,双向审核;④加强护理队伍建设,确保一直精干的护理队伍在岗。
(2)物:①定期检查仪器设备完好程度,采用零容忍策略;②确保设备、药品充足,做好物品动态管理,准确记录领用、在用、现存物品数量;③合理布局,做好通道处的管理,禁止在通道滞留杂物。
(3)环:制定转运检查流程管理,包括检查前准备(家属告知、物品核对、转运设备检查、患者评估),转运中护理(多人合作,1人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监视各项检测仪器,1人做好输液等操作,确认导管、设备情况,1人随时与检查科室保持联系,并做好应急处理,统筹护理工作,交接时护理(再次检查什么体征,确认信息完全交接,设计新的交接单)。
(4)法:①建立团队合作制度,确保每一位转运检查者都有足够数量、能级的护士护理;②建立一套有效的与家属、检查科室沟通机制;③建立特殊患者转运护理策略,如对宫外孕者需做好大出血应急准备,对于颅内压过高者,需头偏一侧,注意预防误吸,及时清理气道分泌物。
1.3 观察指标
不良事件发生例。人均确认需检查到科室耗费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收集数据建立WPS xls数据表,计数资料以数(n)或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改进后医疗相关不良事件、疾病相关危象、普通意外事件、创伤性意外事件、管理不良事件、护患纠纷发生率低于改进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讨论
护理风险管理是一种护理质量管理策略,遵循科学的方法,分析风险事件类型、可能性、危害,据风险性质、原因,结合循证护理策略,采取不同的安全管理对策[3]。本次研究显示,在急诊科转运检查中采取风险管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管理获得医护患好评。基于此,医院开展一次风险管理活动,较系统的分析了转运检查过程中发生的风险事件类型、属性、原因,制定落实针对性的安全护理对策,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这次的风险管理仅仅是一个阶段的成果,在实行安全管理后,还可能出现新问题、新情况,如在联系检查科室时执行双项审核制度,有时可能因未能实现双向核对,无法启动转运送检流程[5]。应建立PDCA循环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刘淑梅,付印,苏秀霞等.急诊科护理风险存在的原因及预防[J].临床合理用药,2013,6(8):14-15.
[2]张晓曼,王志稳.急诊科护士职业价值观与工作环境相关性研究[J].中华护理学杂志,2014,49(3):312-314.
[3]游雪英.从患者投诉中探讨急诊科护理管理质量的提高[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22(4):573-574.
[4]陈妮,魏薇萍,朱晓燕等.急诊科拥挤成因、后果及缓解方案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10):1238-1240.
[5]陈文红,赵书娟,孙晔.急诊科患者院内转运专职护士岗位设置效果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9):1087-1090
论文作者:罗元元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8月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5
标签:事件论文; 风险论文; 患者论文; 不良论文; 风险管理论文; 危象论文; 科室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8月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