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西药药剂;合理用药;基层医院;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2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439-3768-(2019)-1-ZYM
西药药剂是临床用量最大、使用频率最高和应用范围最广的药物类型[1],合理应用能够起到对症治疗的作用,很少引起不良反应,但不合理应用不仅不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控制病情,还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2]。基层医院普遍存在滥用药物、重复用药、联合用药不当和给药方式不当等西药药剂应用不合理的问题,导致西药药剂的临床疗效不理想,患者经常出现乏力、头晕、嗜睡、恶心和皮疹等不良反应,严重影响医院的西药药学服务质量及其用药安全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药房进行西药药剂合理用药管理(2018年7月1日)前后6个月内的西药药剂处方各316份。
1.2管理方法
药品管理方面,根据临床用药方式将西药药剂分为注射、口服和外用三类,并摆放在不同区域;库房保持阴凉、干燥、清洁卫生,低温保存需要冷藏的特殊药品,对毒麻药和精神药品等特殊药品进行特殊管理;定期检查药品的保质期和包装的完整性,发现异常及时上报处理。人员管理方面,通过网络授课和知识讲座等方式定期对药房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使其熟练掌握各种西药药剂的特点和合理用药要求。制度管理方面,要求药房工作人员严格审查西药处方的完整性和规范性,及时向开具处方的医生反馈其不合理用药情况,要求其修改处方并签字。
1.3观察指标
我院采取西药药剂合理用药管理措施前后西药药剂的用药合理性及其引起的不良反应。
1.4统计学方法
收集的临床资料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若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用药合理性
管理前后的316份西药药剂处方中,分别有178份(56.4%)和37份(11.8%)存在滥用药物、重复用药、联合用药不当、给药方式不当等不合理用药问题,二者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表1 管理前后西药药剂用药合理性比较[N(n%)]
时间段 份数 合理用药 滥用药物 重复用药 联合用药不当 给药方式不当 管理前 316 138(43.6%) 48(15.2%) 49(15.5%) 45(14.3%) 36(11.4%) 管理后 316 279(88.2%) 7(2.2%) 9(2.9%) 15(4.8%) 6(1.9%) 2.2不良反应
管理前后的316份西药药剂处方中,分别有35份(11.0%)和6份(1.9%)患者应用后出现乏力、头晕、嗜睡、恶心和皮疹等不良反应,二者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2。
表2 管理前后应用西药药剂引起的不良反应比较[N(n%)]
时间段 份数 乏力 头晕 嗜睡 恶心 皮疹 管理前 316 3(0.9%) 7(2.2) 9(2.8%) 10(3.2%) 6(1.9%) 管理后 316 0(0.0%) 0(0.0%) 3(0.9%) 3(0.9%) 0(0.0%) 3讨论
由表1可见,我院药房采取西药药剂合理用药管理措施后其用药合理率明显高于管理前(P<0.05),说明西药药剂合理用药管理措施有效减少了其不合理用药情况,这主要是因为药房工作人员经过专业培训,熟练掌握了药物的适应症和给药方式,在审查西药处方时很容易发现滥用药物和用药方式不当的情况;在严格的药房工作制度下,药房工作人员会仔细审查西药处方的药品名称、数量和用法,有效减少了重复用药和联合用药不当的情况。由表2可见,我院药房采取西药药剂合理用药管理措施后应用西药药剂引起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管理前(P<0.05),说明西药药剂合理用药管理措施使其安全性更高,这主要是因为药品的分类摆放方式有效避免了药品名称相同但临床用药方式不同的西药药剂的混淆,进而有效减少了医疗事故;药品的规范化储存和检查措施大大减少了过期西药药剂流入临床的情况,进而避免了嗜睡、恶心等严重药物不良反应;专业水平得到提升的药房工作人员严格按照药房工作制度审查西药处方,使西药药剂的临床用量和用法更加规范,进而减少了乏力、头晕、皮疹等常见药物不良反应。
总之,基层医院药房通过规范药品管理措施,加强药房工作人员专业培训,完善药房工作制度,能够有效提高西药药剂用药合理性,减少应用西药药剂引起的不良反应,进而提升西药药学服务质量及其用药安全性。
参考文献
[1]王旭祥.探讨临床合理应用西药药剂及其管理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A5):295.
[2]周建强.西药的合理应用及相关管理措施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81):165+167.
论文作者:李艳华
论文发表刊物:《药物与人》2019年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9/5/7
标签:西药论文; 药剂论文; 药房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措施论文; 处方论文; 不当论文; 《药物与人》2019年1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