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实验室”对科研管理工作的影响及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管理工作论文,对策论文,实验室论文,科研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因特网向现代科学研究领域的渗透,一种以计算机与电子通讯技术的融合为基础而创造出的高度集成的科学合作研究工具,正在被应用于科学合作研究中。 这种被称为“合作实验室”(collaboratories)的科学合作研究工具的出现,不仅为科学合作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同时也为网络化科研环境下科研管理工作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
一、“合作实验室”的概念和性质
1991年底,美国科学基金会和美国国家研究顾委会下属的计算机与远程通讯部组成了一个“全国(科学)合作实验室委员会”,负责调查科学家对信息技术的需求和开发支持科研合作的信息技术。①1993年美国国家研究顾委会的一份报告指出:“计算机与电子通讯的融合,在显著提高美国研究工作者的成果数量和研究效率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要实现这种潜力,一个主要步骤是将科研人员群体的兴趣与计算机科学及工程人员群体的兴趣尽可能多地结合起来,以创造出高度集成、面向工具的计算与通讯系统来支持科学合作,这样的系统可称之为‘合作实验室’”。合作实验室这一名词是由美国威廉·伍尔夫(Willam wulf )教授在1989 年首次提出的,
他将合作(collaboration )与实验室(laboratory)两个词综合在一起,并把其定义为:“没有围墙的(研究)中心,在这里,全国的研究人员无需考虑地理位置就可以进行(合作)研究——与同事交流、使用仪器设备、分享数据及计算资源,并且从数字化图书馆里获取信息。”②
从工具性质来说,合作实验室是专为支持科学家、实验仪器及网络数据之间的配合协同,克服地理区域的障碍而建立的全新的人工环境——网络化的科学合作研究环境。它借助广泛的电子交流媒介,通过相互合作使不同地区的研究者能够充分利用先进的科研仪器和丰富的计算资源,以达到研究设备的优化使用、计算资源的广泛开发,加速基础知识的发展与传播。它具有以下四种能力:(1)数据共享, 即在不同地点研究同一项目的科学家能迅速、方便地查找本单位与外单位的数据;(2)软件共享,即在不同地点的科学家能方便地分享支持数据分析、 图表可视、模型建构的软件;(3)远程仪器控制, 即各地的科学家能操纵、控制那些位于人类难以到达的地方的仪器,如南极、宇宙空间等;(4)远程学术交流, 此地的科学家能与彼地的科学家进行跨越时空的实时交流。
从技术上来说,合作实验室是一个分散的计算机系统,它拥有计算机网络联结的实验仪器与数据收集工作平台,能提供科研合作所需的软、硬件和系统维护与发展用户技术所需的财物和人力,具有组织、管理数据和大规模数据共享的能力。
二、合作实验室对科研管理工作的影响
合作研究作为科学研究的核心已有几个世纪的传统,但合作实验室的出现,使网络化科研环境中网络支持下的合作研究,大大改变了主要依赖于研究者之间面对面的交谈、课题组会议、个人行为以及研究者亲自动手进行实验的传统的科研合作方式,同时也对传统的合作研究的管理方法产生了冲击。
1.有利影响
合作实验室借助现代先进信息技术和网络通讯系统,使现行条块分割、各自封闭的科研管理体制造成的信息传播障碍被打破,提高了科研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1)削弱以至取消了决策与执行者的严格分界。 合作实验室支持下的合作研究,借助于因特网中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先进的通讯技术、多媒体技术,使科研管理的决定者与执行者都能及时获得所需的信息。每个人都是决策者。
(2)改变了决策者的有限理性。管理决策的基础是由H·西蒙提出的“有限理性”学说,而不能获得完全信息是影响人进行理性判断和决策的直接原因之一。合作实验室通过因特网这一先进的信息技术可逐步实现在恰当的时候,把恰当的信息提供给恰当的科研管理者。
(3)延伸与增强了科研管理者的体能。 合作实验室借助于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及多媒体技术,可使科研管理者接触到以前无法感知的科学研究过程,可以完成以前体能上无法承担的工作。
(4)节约科研管理者的时间和精力。 网络技术节约了原来靠人脑和文件处理所耗费的大量时间和精力,从而使科研管理者有可能转向更多的科研管理工作。
(5)创立全新的科研管理方法和措施。例如, 合作实验室通过各类合作研究工具,使远程控制、分布式工作的统一协调、动态网络计划等成为可能。
(6)改善了现有科研管理方法的信息基础和信息通讯手段。 例如,目前行之有效的计划评审技术(PERT)等都可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予以支持,因此,能发挥更大的科研管理效能。
2.不利影响
(1)智力流失。由于合作实验室通过因特网传递信息, 容易造成“智力流失”。
(2)容易造成科研成果“泄密”。在合作研究中, 合作研究者经常通过电子媒介进行学术交流,同时合作研究成果通常相互交换或贮存在共享的数据库、电子记事本中。因此容易造成科研成果“泄密”。
(3)容易造成知识产权纠纷。 合作实验室虽然为科研人员提供了更为广泛的合作方式和手段,但也必然涉及到合作研究的成果归属和分享问题。
(4)给合作研究的成果管理带来了不便。 合作实验室的合作研究人员通常利用网络上广泛分布的电子报纸、电子期刊和电子书籍来发表自己的科研成果,这些电子出版物的出现给习惯于传统印刷型或实物型科研成果管理的人带来了不便。
三、对策
合作实验室的出现,为科学合作研究带来了美好的前景,同时也对科研管理工作产生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深刻影响。因此,科研管理工作者必须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开展研究,以改革传统合作研究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
1.推进网上信息资源和专业数据库建设。网上的科学合作研究,主要依托网络上的信息资源、数据资源以及分析工具,所以国家应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这三个方面的建设工作。同时,还要对数据库的建设进行规范,以便与国际接轨。
2.重视人工电子化环境下的社会心理学研究。合作实验室借助的电子界面对科研人员的影响,及由此而产生的电子界面环境下的人际合作交流等社会心理学问题则急待研究。
3.探索合作研究的管理模式。要使合作研究的管理做到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信息化,必须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诸如合作协议的明细化,防止成果出现纠纷。
4.制定合作实验室的管理办法。通过合作实验室开展合作研究,通常主要是共享实验仪器,所以,应制定仪器设备共享的模式与共享实施办法,诸如基金的设立、有偿使用与有偿占有的细则等等。
5.重视科研管理人员的再教育。合作实验室要求科研管理人员掌握网络知识,因此,科研管理人员的再教育显得格外重要。所以,我们应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科研管理人员举办多种形式的在职培训班,培训内容包括网络知识、因特网操作、信息收集和加工、网络环境下的科研管理新方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