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城建设计院有限公司 天津市 300122
摘要:传统街区城市设计是城市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生态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城市记忆保护角度出发,就城市记忆相关概述进行了分析,探寻了基于城市记忆的传统街区城市设计方法,以期为旧城更新与改造实践提供有益指导,促进城市优化发展。
关键词:城市记忆;传统街区;城市设计
引言
城市是人类聚集地,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空间载体。伴随着城市的形成、变迁与发展,人们的各项活动得到记忆,各种意识、理念、情感、文明等得到传承,并以集体感知与记忆的形成进行具体体现。随着近些年城市现代化建设中旧城改造项目的规模化、数量化发展,城市风貌发生改变,“千城一面”问题愈发严重。追其原因,在于城市记忆的丧失。对此,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有必要认知城市记忆保护重要性,基于城市记忆做好传统街区城市设计工作。
1概述
街区“BLOCK”一词最早源自于新城市主义,街区制是城市规划的一种形制,美国著名学者简?雅各布斯在其著作《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中提到“街区是城市系统的最重要的器官”,让街区制重回人们的视线,提倡用适宜交往的尺度和密集的路网唤回社区活力。从中我们可以意识到,影响街区制的两个重要元素包括街区的尺度和路网的密度。
国内外许多学者从各角度对街道尺度做了相关的的研究,丹麦城市规划师扬?盖尔在其著作《交往与空间》中写道,应当用人的感官来判定城市空间的尺度,并且以此作为设计成功与否的准则。他提出社会性视域的概念,0~100米的距离为社会性视域,超过100米时看人将成为人影。简?雅各布斯通过对美国城市中大量的街区尺度进行分析,提出具有活力的街区尺度不应大于90米。从人际交往的角度,街区尺度以90到100米为宜。著名经济学家梁鹤年通过对土地效益的研究发现,临街面的商业长度和地块大小的比例是决定土地价值的关键因素。
2城市记忆及其在城市建设中保护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城市作为一个完整生命体,在成长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属于自己的记忆,并以城市景观、建筑、历史事件等形式进行具体体现。而城市记忆的形成,主要源自城市居住公民对城市的认识与感知。通常情况下,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参与城市各成长阶段的变化,对城市具有了一定的感知与体验,由于城市是一个综合且复杂的系统,其变化存在于社会群体中,而社会群体中个体的记忆内容与方式具备共同性,从而出现集体记忆,也就是对城市的共同记忆。
传统街区作为城市长期发展下,历史积淀的产物,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是城市文脉的延续,其城市记忆丰富而厚重。随着近些年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以及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人们对城市更新与改造存在的错误认知,导致传统街区改造呈现“千篇一律”发展态势,传统街区的城市记忆逐渐丧失,人们面对陌生的环境、建筑、景观,对城市的归属感、亲切感降低,严重影响城市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不利于公民生活品质的提升。由此可见,城市建设,尤其是传统街区改造,需注重城市记忆的保护。基于城市记忆进行城市设计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不容忽视。
3基于城市记忆的传统街区城市设计理论分析
要想实现传统街区城市设计中城市记忆的有效保护,赋予城市改造特色,实现城市文脉有效传承,需注重以下几点:
3.1挖掘记忆碎片,探寻传统文化要素
记忆碎片作为承载城市记忆的载体,是保证人们认识与感知城市文明与文化的基础。对此,在传统街区城市设计过程中,需通过调研分析进行城市碎片挖掘,建立记忆碎片数据库,实现传统文化要素的提炼。从而有针对性、目的性进行记忆碎片处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常情况下,记忆碎片主要以城市地理、城市文化、城市布局、城市传统建筑、城市重大历史事件等构成。
3.2立足城市实际情况,提升策略可行性
城市设计是城市改造活动组织开展的基础与前提。对此,保证设计规划与方案的有效落实,是相关工作人员关注的重点。基于此,需立足城市实际情况与传统街区改造需求,对城市设计进行可行性分析,构建便于项目实施与管理的控制体系,以促进基于城市记忆的传统街区城市设计的准确、有效落实。
3.3加强“三个层次”设计,促进记忆融合
在基于城市记忆的传统街区城市设计中,需从宏观、中观与微观三个层面出发进行实践。从宏观层次,了解城市整体建设与发展需求,掌握城市文化特色与资源禀赋,明确传统街区设计目标与内容,从区位、用地、产业提出设计策略;从中观层面,进行设计目标细化,了解传统街区现状,掌握其具有的传统文化要素,就空间形态改变提出设计策略;从微观层面,实施具体事物,包括建筑物、道路、内部公共空间等的设计策略,实现记忆碎片有效融合。
4基于城市记忆的传统街区城市设计实践分析
本文所研究的项目位于城市东西,属旧城区核心地段,自古以来是城市最为繁盛居住地段,历史上传统街区上分布许多宅院,生活过诸多历史名人。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的发展,传统街区少量地块更新为集合住宅,传统建筑占整体的65%以上。
本次规划面积约为43平方公顷,设计以“保护城市记忆,承载传统文化,增强城市活力,提升城市魅力”为理念进行更新。基于设计理念指导,相关工作人员采用访谈法、文献资料研究法、现场勘查法等方法对传统街区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挖掘城市记忆碎片,掌握传统街区所具有的传统文化要素。在此过程中,主要以特殊地理位置、城市文化、城市道路网、街道空间、建筑肌理、街区尺度等为基准,进行资料整理,寻找价值要素。以建筑肌理为例,建筑沿街道周边布局,公共空间与私密空间相互联系。在院落空间存在诸多具有代表性的传统建筑物。与此同时,随着近些年城市更新,形成传统建筑物与现代生活配套设施相结合的生活场景,而无论是传统建筑,还是现代生活配套措施,皆在一定程度上使城市居民获得情感与物质需求的满足。
为保证城市设计方案实施的可行性,采用“控规图则+导则”方式,构建控制体系,实现对传统街区容积率、传统街区用地性质指标、传统街区建筑高度、传统街区开放空间、建筑密度、空间序列等的有效控制,并以操作文件的形式进行具体体现。与此同时,在城市设计规划过程中,从保护城市记忆,传承城市文化角度出发,对传统街区发展进行定位。通过重点文化保护,文化与城市产业结构转型结合等方式进行具体体现。与此同时,将特殊地段打造成城市门户,并以此为原点,进行空间布局,提升空间品质的同时,树立城市品牌,赋予城市独特魅力。
结语
城市记忆是长期发展下形成的文化与物质载体,承载着城市文明,传承者城市文化。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保护城市记忆有利于增强城市特色,提升人们对城市的归属感,亲切感。对此,相关工作人员应明确认知城市记忆及其保护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能够立足实际情况与实际需求,进行传统街区城市设计,促进城市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余独清.历史文化街区改造的城市设计手法分析研究——以武汉市中山大道改造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8(5):214-215.
[2]沈文涛,李晓晓.整合性城市设计视角下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以天津市海河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为例[J].城市住宅,2015(12):31-40.
[3]冯丽.历史街区传统院落空间城市设计研究[D].合肥:安徽建筑大学,2018.
[4]戴慎志,刘婷婷.城市慢行交通系统与公共避难空间整合建设初探[J].现代城市研究,2012,27(09):37-41.
论文作者:祖凯华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2
标签:城市论文; 街区论文; 记忆论文; 传统论文; 城市设计论文; 建筑论文; 空间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