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县人民医院中医科;四川泸州646100)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对腰痹病患者开展中药塌渍联合中药贴敷治疗的临床应用与效果。方法:纳入我院2018年3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腰痹病患者13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69例)及对照组(69例),对照组患者开展腰痹病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塌渍配合中药贴敷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不同阶段腰部疼痛情况比较。结果:伴随治疗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疼痛数NRS显著降低(P<0.05),治疗3天、6天及10天时观察组患者疼痛数NR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腰痹病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实施中药塌渍配合中药贴敷治疗,能够显著改善腰痛控制效果,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关键词】腰痹病;中药塌渍;中药贴敷;临床效果
腰痹病是由腰部骨节退行性病变与毗邻神经组织压迫导致的以腰腿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病变,患者多合并腰椎间盘病变史,呈进行性发展,严重时会因骨节变形而出现运动功能障碍,对患者的生活产生较大的影响[1-2]。在我国传统医学中属“痹症”范畴,伴随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我院近年来对腰痹病患者开展了中药塌渍配合中药贴敷治疗,收效显著,现结合具体临床病例进行探讨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纳入我院2018年3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腰痹病患者138例为研究对象,男83例,女55例,年龄34~67岁,平均(52.30±3.48)岁,病程5个月~3年,平均(1.29±0.47)年,纳入标准:均符合腰痹病相关诊断标准并经由影像学检查确诊者[3];临床资料完整者;认知功能正常者;治疗配合度高者;本次研究内容符合医院伦理委员会标准操作规程。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器质性病变者;临床治疗不耐受者;精神状态异常者;妊娠或哺乳期女性。根据患者入院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69例)及对照组(69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开展腰痹病常规治疗,给予塞来昔布和大活络胶囊给药治疗,其中塞来昔布给药剂量为200mg/次,每日给药两次,大活络胶囊给药剂量为1g/次,每日给药两次,连续给药10天,在此基础上嘱患者卧床休息,平卧于硬质床,保持脊椎处于良好的生理曲度,注意腰腹部保暖,严禁受风受寒,禁食寒性食物与烟酒。
1.2.2、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塌渍配合中药贴敷治疗,其中中药塌渍采用我院自拟活血通络、化瘀止痛的组方,主要组分有麻黄、独活、白术、羌活、制川乌、桃仁、当归、红花、川穹、延胡索、乳香、花椒等,由中药制剂室将上述组方配伍后炙干,同时磨制成粉末状,置于长宽在25cm×15cm左右的棉质药垫上,平铺药粉,控制厚度在0.5cm左右,患者于理疗床上保持俯卧位,将中药包外涂渗透液复方炙马钱子导入液,以不出水为宜,置入治疗仪的药垫中,预热五分钟左右,将湿润后的纱布置于患处皮肤上,将调好的药膏均匀涂抹湿纱布上,TDP灯局部照射,每次20分钟,保持温度,TDP灯照射距离5~10cm,在照射过程中询问患者有无不适,根据患者要求调整距离。每日给予两次治疗,每次中药塌渍治疗时间控制在25~30min左右。中药贴敷也采用我院自拟组方,主要组分有三七、当归、马钱子、乳香、生川乌、赤芍、生草乌、干姜、独活、羌活等,将上述组方配伍后研磨成粉末状,加入鸡蛋清调制成糊状,涂抹于无菌纱布上,贴敷于患者腰部疼痛部位,每日给予贴敷治疗1次,每次贴敷的时间控制在2h左右,若患者腰部疼痛区域皮肤破损,则停止贴敷治疗。本组患者给予中药塌渍与中药贴敷治疗10天。
1.3、观察指标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疼痛程度划分与疼痛数NRS进行治疗后的疼痛改善效果评定,其中0分为无痛,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为重度疼痛,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天、治疗6天及治疗10天后的疼痛情况进行评定[4]。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结果采用SPSS21.0软件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结果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结果比较采用2检验,以P<0.05表示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不同阶段腰部疼痛情况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数NRS均较高,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伴随治疗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疼痛数NRS显著降低(P<0.05),治疗3天、6天及10天时观察组患者疼痛数NR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3 讨论
腰痹病是现今临床诊疗中较为常见的以疼痛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病变,患者生活与睡眠质量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伴随病程进展易出现骨节变形、单侧或双侧下肢运动功能异常等情况。中医学认为腰痹病的发生与经脉痹阻、肾气不足等相关。患者出现的疼痛症状多与物理性压迫、炎性反应等相关,因而临床治疗以抗炎镇痛为主,中医针对痹症的主要治则为益气通络、祛风活血、补肾止痛等,本次研究采用中药塌渍联合中药贴敷治疗,采用我院自拟组方,具有较好的活血散瘀、消结止痛的功效,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伴随治疗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疼痛情况均显著改善,而观察组患者治疗不同阶段疼痛改善情况均较对照组显著(P<0.05)。
综上所述,对腰痹病患者开展中药塌渍联合中药贴敷治疗,对缓解腰腿部疼痛症状效果确切,显著优于常规药物治疗,值得在临床诊疗中采用并推广。
参考文献
[1]范为民,李艳.益气通络方联合针刺治疗腰痹病临床观察[J].东南国防医药,2017,19(4): 337-340.
[2]王薇,张巧红,张玲玲.中药塌渍+直流电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腰痛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当代医学,2016,22(1):125-126.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214-215.
[4]赵丽霞,张艳玲.中药塌渍配合中药贴敷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疼痛的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2):93-95.
论文作者:叶生乾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5月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3
标签:中药论文; 患者论文; 疼痛论文; 两组论文; 对照组论文; 病患者论文; 我院论文; 《医师在线》2019年5月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