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模拟市场会计中实施成本抑制_单位成本论文

在模拟市场会计中实施成本抑制_单位成本论文

模拟市场核算 实行成本否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成本论文,市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模拟市场核算,是相对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模拟核算而言的。企业内部的核算通常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依据客观实际所进行的核算;一种是为加强企业管理,便于对内部考核所做的模拟核算。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是模拟计划价格的核算;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是依据客观价值规律所进行的模拟市场价格的核算。

“成本否决”,就是说成本完不成,别的工作干得再好,也要否决全部奖金,使企业把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放在企业管理的最高位置。

邯郸钢铁总厂从1991年元月起,在全厂推行了“模拟市场核算,成本否决”的经营机制。其内涵就是在非独立核算的二级分厂,以市场为导向,以国内先进水平和本单位历史最好水平为依据,对组成成本的各项指标逐项进行比较,找出潜在的效益,将原材料和出厂产品均以市场价为核算参数,进而核定出产品的内部目标成本和目标利润,层层分解落实,实行成本否决。其主要特点是:以市场为导向,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经营机制;以降低成本、增加效益为核心,全面硬化企业内部管理;以强化分级经济核算为手段,充分挖掘各环节的潜力;以层层分解指标,实行重奖重罚的利益机制为动力,充分调动广大职工当家理财的积极性。这个运行机制的核心是企业真正把提高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通过成本指标的层层分解,将国有资产的管理、使用落实到每一个职工身上,让广大职工当家理财,使职工真正成为企业的主人。

“模拟市场核算,成本否决”经营机制的基本模式是:市场—倒推—否决—全员。

市场——把市场机制引入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内部核算的计划价格(原燃材料、辅料、产成品、半成品、耐火材料)一律改为市场价,根据市场上产品售价和采购原料的市场价来计算目标成本和利润。

倒推——将过去从前向后逐道工序核定成本的传统做法,改为“倒推”的办法,即从产品在市场上被承认能接受的价格开始,一个工序一个工序地剖析其潜在效益,从后向前核定,直至原材料采购。用计算公式表示:目标成本=该产品的市场价—目标利润—总厂应摊的管理费。在计划经济模式下,价格是成本的函数,产品成本加5 %的利润就等于售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成本是价格的函数,成本随价格变化而变化。

否决——完不成成本,别的工作干得再好,也要否决全部奖金;连续完不成,否决内部升级。

全员——降低成本是企业上至厂长下至每一个职工的事,每一个人都要分担成本指标或费用指标,实行全员、全过程的成本管理。工人阶级是国家的主人,是企业的主人,做主人就要当家理财。

在推行这一机制中,邯钢着重抓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突出一个“效”字,反复进行测算,确定合理先进、效益最佳化的单位产品目标成本。本着“亏损产品不亏损,盈利产品多盈利”这样一个原则,按当时的市场行情,采取“倒推”的办法,按“高进高出”的方式核定出全厂53个主要产品品种、规格的内部成本和内部利润,从而将过去留在总厂而分厂压力不大的涨价因素,通过价格改革下放到各个生产单位和生产环节。

当时对各单位成本的确定主要分三种类型:第一种是本来就盈利的品种,依据国内同行业的先进水平确定出盈利额更高的成本指标;第二种是亏损的品种,依据本企业历史最好水平和当时市场能承受的产品售价,确定出不能赔钱或有盈利的成本指标;第三种是各项指标比较先进,而由于市场疲软导致亏损且经过努力难以盈利的品种,在完成国家指令性计划后停产整顿,停产期间免发全部奖金,只给基本工资或者转产,开发新产品。这样做既合情合理,又使生产单位“蹦一蹦就能摸得着”。如三轧钢分厂生产的线材,1990年每吨成本高达1649元,当时市场价只能卖到1600元,每吨亏损49元。经过测算,这49元全部让他们一个单位消化根本做不到。如果从原料采购到炼钢、轧钢开坯和成材,各道工序的技术经济指标都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其中该分厂吨材成本挖潜下降8元,为其开坯的二轧钢厂挖潜降低5元/吨坯,生产钢锭的二炼钢厂 挖潜降低24.12元/吨钢。同时,原料处外购生铁每吨由780元降到750元以下,这样环环相保就可由亏为盈。为此,1991年总厂分别对有关单位下达了目标成本,其中对三轧下达了吨材1329元的不赔钱成本指标。分厂领导班子对这个指标既感到有压力,但又提不出完不成的理由。因为这既是从市场“倒推”出来的,又是由自己的历史水平和比照先进水平测算出来的。因此,面对新的成本指标,只能扎实工作,努力实现。结果,该分厂拼搏一年,不仅圆满实现了目标,而且由亏变盈,当年为总厂创利润82.67万元。

第二,落实一个“责”字,层层分解指标,形成责任共同体。为把成本指标落到实处,在总厂下达成本指标之后,各单位进一步将构成产品成本的各项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有关科室、工段、班组和职工个人,层层签订承包协议,并与奖惩挂钩,使责、权、利相统一,使每个单位、每个职工的工作都与市场挂起钩来,经受市场的考验,真正形成了“市场重担众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的责任体系。 如二炼钢分厂,1990年产钢64万吨,吨钢成本高达1125.19元,按计划经济模式核算,该单位完成了指标就可拿奖金、当先进,但按市场经济核算亏损1500多万元。1991年,按照市场行情要求他们吨钢成本必须降到1095元,总成本比上年降低2000万元。面对这一似乎高不可攀的指标,分厂领导班子一时很难接受,几次找总厂要求下调指标。但当他们明白这一指标是根据市场行情“倒推”出来的,再下调就意味着邯郸钢都要出现亏损时,压力就变成了动力。他们反复统一思想,提出“总厂将我们分厂推向市场经济的海洋里去游泳、去拼搏,我们也要将工段、科室和广大职工推向市场”。随后,他们组成专门班子,将总厂下达的新成本同样采取“倒推”的办法,测算出各项费用在吨钢成本中的最高限额。将构成产成品成本的各种原燃料消耗、各项费用指标等,大到840多元(当时价)1吨的铁水,小到吨钢仅0.03元的印刷费、邮寄费,横向分解落实到科室,纵向分解落实到工段、班组和个人,使全厂形成纵横交错的目标成本管理体系。1991年,该分厂盈利250万元, 较上年成本总额降低了2250万元。1994年,该分厂进一步推行工序阶段成本和班组成本核算,总成本比目标成本降低3400万元,内部利润超创4600万元。

第三,把握一个“严”字,严格奖惩考核,强化对新的经营机制的操作与管理。为促使模拟市场核算这一机制的高效运转,防止可能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等弄虚作假现象,总厂制订并坚持了四条原则:一是按“高进高出”核定的所有产品的成本加税金必须低于市场销售价,其利润起码要等于零;二是经过预测和努力仍然赔钱的产品,在完成国家指令性计划后停产整顿,停产期间免发有关单位的全部奖金;三是在全厂实行成本否决制度,凡完不成成本、费用指标的单位,不讲客观,一律免发当月全部奖金,但累计完成后可补发,旨在促使各单位以丰补欠,确保全年成本指标的完成;四是为防止成本不实和出现不合理的挂帐及待摊,总厂每月进行一次全厂性的物料总平衡,对各单位的原燃材料进行盘点、查库和查帐,帐物不符的要重新计算,完不成的否决全部资金,并延缓升级时间。4年多来全厂先后有68 个厂(次)被否决当月全部奖金,有67个分厂和处室被延缓工资升级时间。严格的考核,为目标成本、目标利润的实现提供了保证。

第四,立足一个“优”字,优化机构设置,促进新机制的高效运转。为保证新的经营机制高效运转,企业的管理体制和管理职能必须与之相适应。4年多来,根据模拟市场核算的需要, 邯郸钢铁总厂先后新建或加强了质量、销售、财务、计划、外经、预决算、审计、公安、备件管理机构,进一步强化和理顺了管理职能,对保证模拟市场核算这一新机制的高效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行模拟市场核算和成本否决,对财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他们先后在原料、销售、外经等部门增设了财务科,这些科室有的只买不准卖,有的只卖不准买,更不能报销其它费用,其主要职责是加强内部经济核算,实质是财务处的派出机构,从而使经济核算落到了实处。为加强财力集中管理,强化资金调度,最近,总厂决定将各分厂、处室的财务科收归总厂财务处统一领导(原来在各分厂、处室担负的成本管理职能,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为进一步搞活经营,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报请上级批准,总厂组建了进出口公司,统一负责全厂的进出口业务。利用大进大出、两头在外的政策,进口铁矿石加工成钢材出口,每年进出口总额近亿美元。为强化质量管理工作,将原来主要负责产品质量监督的质量监督处扩编为质量管理部,配以总支建制,使其得以有效地对全厂质量工作全面负责,实行从原料进厂检验到工艺过程监督和产品发出后质量跟踪“一条龙”管理,并突出把好原料入厂关,堵塞物料进厂中弄虚作假的漏洞。同时严把工序操作关,促进了产品实物质量的提高。为加强备件管理,提高备件自给率,降低备件消耗,减少对外委托加工开支,组建了备件处,对全厂备件的加工外采实行统一管理。

1993年以来,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他们进一步深化完善模拟市场核算机制。一是随着外部经营形势的变化,每年都要制定新的双增双节或挖潜增效计划,以确保年初既定目标实现。二是内部分厂之间实行以质论价,以确保产品实物质量,避免片面追求数量、不顾质量的现象发生。三是在全厂开展“邯钢学全国,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上台阶、创一流”竞赛活动,各个生产环节都在全国选定学赶目标,促进各项指标上台阶。四是在严格执行成本否决的同时,又实行了品种质量否决制度。满足用户需要,坚持按订单组织生产。五是把模拟市场核算机制拓宽到基建技改工程。现在基建技改工程超支、超预算成为常事,有的成倍地超。工人在生产中创利润一分一分地抠,基建技改花钱怎能大手大脚?为此,他们在计划处充实两个科,从工艺设计开始把关,按照“先进、经济、适用”原则,精确计算投入,加强过程控制,严格奖惩,努力节省开支。同时成立预决算处,加强预决算审查,使工程投资得到控制,仅1994年就比计划节约投资1080万元;4年共压缩和节省投资2.18亿元。 六是抓了工序阶段成本和班组核算规范化。七是将模拟市场核算机制拓展到辅助分厂、生活后勤等领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他们认为,模拟市场核算是把挖潜增效落实到车间、班组以及职工个人的有效措施。从宏观上讲,要提高经济效益,具体到企业就是要多创税金和利润,落实到分厂、车间、工段就是要完成成本和费用指标,再落实到个人就是要完成消耗和费用指标。因此,模拟市场核算不仅是核算指标的简单改变,而正是由于这一变革切实紧紧抓住了降低成本、增加效益这根生产经营的主神经,把市场机制引入了企业内部管理,落实了依靠职工群众办企业这个根本,因而牵一发而动全身,促进了基础管理工作的加强,带动了整个内部经营机制的转换,为全面贯彻落实现代企业制度走出一条路子。

推行这一机制4年来,给企业带来十大变化:

(1)促进了各级领导和广大职工思想观念的转变, 增强了市场观念、竞争观念、效益观念和成本意识。职工当家理财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2)促进了内部经营机制的转换。推行“模拟市场核算, 成本否决”的经营机制,无情地拆掉了分厂与市场之间的“隔墙”,成本指标的层层分解,把总厂承担的压力逐级传递到分厂、处室、工段科室、班组及全体职工,使分厂吃总厂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状况被彻底改变。加之实行了全员劳动合同制、干部聘任制和岗位技能工资制等改革,使铁饭碗不打自破,铁交椅不搬自倒。

(3)促进了产品成本的降低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扭转了企业成本连年上升的局面。推行这一机制前的1989年成本比1988年回升14.96 %,1990年又比1989年上升21.59%。推行这一机制后,成本连年下降。按同口径计算,1991年下降6.36%,1992年下降4.83%, 1993 年下降6.13%,1994年又下降8.9%。1991年在1990年实现利润仅100万元、人均创利润38元的情况下,实现利润5020万元,1992年达到1.49亿元,1993年提高到4.5亿元,1994年达到7.8亿元。4年来, 由于推行这一机制挖潜增效5.9亿元。

(4)促进了盘活资金和压库促销工作,提高了资本运营质量。 由于市场疲软,到1995年2月底,邯郸钢铁总厂钢材库存高达33万吨, 加上4亿多元的外欠,大量资金被压死,生产经营到了难以维持的地步。 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还得靠企业自己把资金搞活。他们从3 月份开始让利降价促销,当月销售钢材30.7万吨,实现销售收入6亿多, 产销率达180%,比正常月份增加1倍,钢材库存降到20万吨,4 月份又进一步降到10万吨,上半年产销率达117%。

(5)促进了产品质量提高和品种开发。4年共开发30多个新品种,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率达100%,钢材双标率由60%提高到96.38%。螺纹钢被评为全国冶金产品实物质量金杯奖,碳素结构中板和角钢被评为河北省名牌产品。

(6)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各项指标的改善。 在冶金部考核的38项指标中,1994年3项居第一,8项居第二,5项居第三。1994 年与1990年比,炼钢铁料消耗由1147Kg/t降到1093Kg/t,4年节支1.2亿元;炼铁入炉焦比由492Kg/t降到472Kg/t,4年节支1133万元; 轧钢成材率由87.96%提高到90.42%,4年增效5509万元; 吨钢综合能耗由1115Kg降到960Kg标煤,4年节支1.6亿元。4年来钢产量由110万吨增加到202万吨,销售收入由10.2亿元提高到46.7亿元(含税)。他们大力减人增效,3年减少定员6400人。对分流下岗人员一是安排到新上项目, 二是成立了工贸公司,开发第三产业。1994年,全员劳动生产率由20437元/人年提高到80196元/人年(1990年不变价),全员人均实物劳效(包括辅助单位和后勤系统)由41吨钢/人年提高到72吨钢/人年。

(7)促进了各项专业管理的加强。4年来,通过强化质量管理,产品优质加价增收6100万元,降低原燃材料采购成本5716万元,节约外工费1500万元,减少外委备件制造费7713万元,节约辅料开支4293万元。

(8)促进了基础工作的加强。严格的成本管理, 必然涉及到指标考核,而各项指标的考核直接依赖于计量器具的完备、定额工作的先进和原始记录的准确。同时,要完成所担负的指标,还必须加强班组建设,努力学技术、钻业务,实行标准化操作。因此,现在职工对搞好基础工作的自觉性大大增强。过去炼钢厂铁水入炉计量不认真,现在需要斤斤计较;过去消耗定额难落实,现在就连领一把笤帚、一张记录纸,也要掂量一下是否影响单位成本和费用指标,真正形成了职工当家理财的新风尚。各级干部和职工的素质直接关系到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他们于1984年作为全国首家企业自办厂长(经理)统考班,报请国家批准,对854名科段以上干部进行企业管理知识培训,参加了全国统考。 这几年,围绕推行、完善、深化模拟市场核算机制,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总厂、分厂(处室)、科段、班组领导的四级培训,参训人数约4400人(次),其中科以上领导轮训两遍,所有干部都达到持证上岗的要求,对保证这一机制的有效运转奠定了坚实基础。

(9)促进了“按劳分配”原则的贯彻,职工积极性进一步高涨。在保证职工基本工资收入前提下,将占工资奖金总额40%以上的奖金,全部按贡献大小拉开差距。一是总厂对各分厂单位奖金的设计,是在月度各项指标全面完成情况下按1:2.5测算, 发放时依据实际完成情况核定。分厂内部各单位按1:4分配。二是设立了模拟市场核算效益奖, 这个奖是按年度成本降低总额的5—10%和超创目标利润的3—5%提取, 1991年发放效益奖176万元,1992年发放效益奖500万元,1993年发放效益奖1800万元,1994年发放3800万元。三是根据贡献大小、工作条件好坏和技术难易程度,将岗位技能工资拉开差距。1995年初新增加的岗位工资从10—200元分若干档次。四是设立了特殊岗位津贴, 在全厂选择了500个关键技术岗位,每人每月增加50元津贴。 五是加大奖金在整个收入中的比例,全厂工资与资金的比例调整为工资占50—60%,奖金占40—50%。

(10)促进了企业技术进步。4年来,围绕降低成本、增加效益, 大力推进技术进步,发动职工提合理化建议10万多条,创效益近2 亿元;搞“短、平、快”技改项目89项。如三轧钢分厂,1993年下半年在保证当年任务完成的前提下,投资46万元对线材轧机进行增速改造,年产量由15万吨提高到19.8万吨,各项技术经济指标都创全国同型装备轧机的好水平,该分厂1994年总成本下降510万元,多创利润693万元。连铸是钢铁企业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重要措施,由于资金困难,就自己设计、制造、安装连续铸钢机5 台(3 台R6米、断面175×225m/m一机两流矩形坯连铸机,两台一机4流、美国技术罗克普小方坯连铸机),共投入5700万元,使连铸比逐年提高。1995年3月,已全部甩掉模注,实现全连铸, 成为全国百万吨以上钢厂第一个全连铸企业。4年增产连铸坯251万吨,增效3亿多元。

标签:;  ;  ;  ;  ;  ;  

在模拟市场会计中实施成本抑制_单位成本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