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形象重建与教学实践_地理论文

地理教师形象重建与教学实践_地理论文

论地理教师形象的重塑与教学实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学实践论文,地理论文,形象论文,教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地理新课程不再是单一的、理论化、体系化的书本知识,而是以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着眼于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新的理念、新的教材、新的评价,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教师到底应该怎样做,才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本文试从以下三方面谈谈地理教师形象的重塑与教学实践的有关思考。

一、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存在着主体性的巨大潜能,因此,课堂教学过程从教学设计、备课到整个课堂教学的实施,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过程都应该向学生主动参与设计的主体性教学开放。地理新课程的教学,应该将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淋漓尽致地体现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体现出教师引导下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特点。在地理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教师的作用已不是仅把一团知识明了化,而在于鼓舞和指导学生的发现过程,教师不再指令学生学习,而是教授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也不再是被动地去接受和储存,而是将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过程变为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发展能力的过程。

上海新的中学地理课程标准也强调,中学地理课程应在不同学习阶段提出自主学习的要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地理学习中来,发现问题、搜集信息,积极探求,逐步形成和发展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新的高中地理教材中有大量的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如淡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民工潮的流动带来的流动人口问题、城市化中大城市发展的利弊、产业结构变化所带来的问题、结合浦东孙桥现代农业开发区了解现代农业的特点、结合上海现代节庆活动说明不同地域文化之间的融合、碰撞和影响等等。要真正通过这些内容的教学实现课程目标,教师就再也不能仅仅向学生灌输教材上现成的结论,而应把注意力集中在设计一些与这些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课堂活动,指导学生查阅、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指导学生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使学生学会学习。

例如:在“黄河断流”一节教学时,我首先把“疑”作为学生学习的子目标,通过创设的一系列活动,让学生自己发现要学习的东西,从而确立目标,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我首先从李白《将进酒》中的诗句进入,播放一段黄河气势壮观的多媒体录像,让学生体验一下李白诗句中“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感受,紧接着我就说:诗人李白何曾想到过黄河之水有“奔腾不到海的景观”,这时学生马上形成疑问,为什么会断流?发生在黄河的哪一段?出现在什么季节?这些问题同时又引导学生很快确立了一个个学习的子目标。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学习中取得成功是学生精神力量的唯一源泉。”当学生通过自身努力达成目标后,其成功的喜悦特别强烈,从而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在完成一个个子目标的成功中完成对教学目标的整体突破。

由于新教材提出了大量的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因此在教学方法上必须走出课堂,重视实践教学;必须从重理论变为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例如,在讲解高中地理人文地理环境中“商业金融贸易、交通通信”内容时,可以联系上海的实际,让学生去调查某一大型超市、大卖场、便利店或连锁店的布局状况,讨论其布局是否合理;可以让学生调查上海的交通、通信状况,阅读一些相关的图表资料,讨论上海的交通、通信条件对上海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的影响。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仅引导学生学会调查方法、学会分析调查资料的思路,还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超市布局、交通通信如何通畅等问题的能力。

二、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传统的地理教学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因此,教师被认为是权威,处于“唯我独尊”的地位。新课程的实施呼唤师生间建立民主与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只有在和谐、愉悦的教学气氛中,学生才能活跃思维,发展个性,才能达到新课程强调的师生间的互相沟通、互相交流、互教互学的境界,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一改传统教育中“唯我独尊”的权威形象,要放下架子,对学生给予应有的尊重和关爱,要加强双方的互动和合作,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例如:在讲到黄河断流造成的原因时,我一方面让学生上台交流分享资料信息,自我建构知识,实现课本知识与课外知识的结合,以期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和学以致用、学以活用的能力。另一方面,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和总结,指出黄河断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自然原因(降水量的减少和时空分布不均,导致该地区的干旱程度的增加),又有人为原因(农业用水多而浪费、灌溉工程老化失修、管理粗放、浪费严重;中上游植被破坏严重,使流域生态系统破坏,荒漠化现象严重……),并特别强调黄河断流的人为影响更为突出,要让学生在充分认识到黄河断流的危害、原因和能采取的措施的同时,多反思人文的因素。指出只有在人口、法律制度和发展节水产业等方面加大力度,才能从长远角度上解决黄河断流问题。以使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受到正确的人地关系教育。

我还设计了变换角色的方法来进行对策的探讨,我将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小组,分别代表领导、编辑、记者、作家、教师、实业家、科技工作者,提出如何解决黄河断流的措施。

三、做学生学习的研究者

对地理教师而言,新课程与旧课程的本质区别在于:新课程摆脱束缚教师创造精神和创造才能的桎梏,给予较大的课程空间以让教师尽快展示自己的教学智慧;新课程要求教师应以新思维、新视角来重新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种种问题,随时对自己的思想认识进行补缺、深化和纠偏,通过对问题的探讨和总结,逐渐形成规划性的认识,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策略。

如何把新的地理教育理念自觉地落实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如何在地理课堂上促成学生的自主学习,如何适应时代的要求,大胆地创新,克服传统的地理教学中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互不联系、孤立地研究或运用其中的一种方法和手段所带来的片面性,考虑教学方法的多重组合,考虑教学方法与教学组织形式的整合协调,使地理新课程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展现出多姿多彩的前景,体现以多种方法手段的优化组合为过程的特点,从而发挥多种方法手段的优化组合的整体功能;等等,都对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做学生学习的研究者。

中学地理课程跨科学、人文与社会、技术三大领域,课程的综合性强,上至天文、气象、宇宙航行,下至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纵向涉及人文科学的各个领域,如政治、经济、工业、农业、交通、旅游等各个领域,这首先要求教师必须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凡与地理有关的相关知识皆需了解和学习,以使自己能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其次要学习先进的知识信息科学,将科学技术发展所带来的地理研究新成果,通过学习与研究并将其融入到新课程的教学中。要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与联系,寻求多种支持,要经常从网上下载有关的地理资料,经常参与社会实践,开展一些考查、调查等活动。不但自己去做,还可以组织学生一起进行这些活动;还可邀请有关人员来校演讲、座谈、拓展学生的地理视野,在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的同时,也提高和充实自己的知识;再次地理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学习人类社会丰富的人文科学知识才能胜任新课程要求的人文教育功能,通过地理教育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培养。

新课程强调了教材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应联系生产与生活实际,这就要求教师要由教科书、教学参考书的机械执行者转变为“自己课程”的创造者,充分挖掘来自于课内外各方面丰富的地理课程资源。例如;结合上海开展的旅游节、国际艺术节等大型节庆活动,许多国家和地区均派节目来参加旅游节和艺术节的活动等大量事例,引导学生分析、说明不同地域文化之间的融合、碰撞和影响,说明海派文化的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特色。这些地理素材引入课堂教学,将对教学大有裨益,可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

一支粉笔,一张教学挂图独霸课堂的局面终究要成为历史,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已成为21世纪教育的主流。课堂教学的开放,教学效率的提高都离不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中学地理课程中的许多内容跨越时空,如能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取得极好的教学效果。面对这种新的挑战,教师在教学中,除必须转变教学观念之外,还必须具有课程设计与开发的能力,信息技术与教材的整合能力,应积极利用地理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手段,优化和丰富地理教学,尤其要研究学生在新的学习环境条件下的认知规律和情感倾向,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标签:;  ;  ;  ;  

地理教师形象重建与教学实践_地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