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自我”的实现
——中国法律思想史的传承与趋势分析
王书扬
中原工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摘 要: 法学专业也是我国的教学发展中一个很重要的课程,而作为基础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国法律思想史在其中也着很大的意义。中国法律思想史的传承,也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吸收,传承历史法律思想的遗产,同时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满足社会发展进步不断变化的需求。而在寻求“自我”实现的这一个过程中,也是比较的复杂多变的,可以说是非常艰巨的,其要明确研究的对象、摆脱西方法学以及发展规律也成为了重中之重。而中国法律思想史研究中的发展趋势,在注重实际的研究成果、重视礼仪等方面,也是备受大家关注。
关键词: 中国法律思想史;传承;趋势;自我
在我国,法学建设不断加强,而法学教育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也落实到了很多学校。老师为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也为了完善教学内容,对于法学教育也越来越重视。而法学可以说是一门比较冷的学科,很多学生在学习法学时,或多或少都会觉得枯燥无味,甚至会很反感,从而也会丧失学习的兴趣,因此老师在传授法学知识时,应该要先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法学的快乐,这样可以让学生带着一颗好奇的心去学习法学。任何事物都不可能独立存在的,所以每一门学科都有专门的史学支撑,以此来弥补学科中的不足。中国法律思想史的不断发展,也积累了很多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还有与西方文化交流碰撞的问题,前者在历史上就已经产生,对于今后的学习也应该懂得借鉴并加以吸收;而中西文明的交流碰撞也是一个比较有挑战性的问题,这也需要借鉴历史的经验,学会利用前辈们的智慧来解决问题。“十年文化大革命”是一场无产阶级的的文化大革命,也是寻求“自我”的一个过程,其意义深远。
一、寻求“自我”的过程
每门学科的地位也影响到“自我”的实现,而想要在大学里开设课程,首先就要确立学科,只有把学科确立下来,才能更好的去完善教学教育体制,对此,是否要确立学科,也成为学者们讨论的话题,而在这里也得到了证实。如,就有日本的学者,对这一问题做出了自己的看法,在1948年,仁井田升先生就已经开设了中国法制史课程,确立了这门学科。就目前的中国大学法科教学而言,对于法学思想的这门学科的开设课堂的资料,似乎并有找到有据可寻的证据。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的“文化大革命”后,恢复了大学招生,在招生时也根据相对应的专业开设了相关的课堂。从最初的中国政治思想史到后来的中国法律思想史,这一个转变的过程,也体现出了“自我”的一个实现。
想要在大学里开设中国法律思想史这门学科,对教材的内容要求也要有组织、有规模的进行编写,而且还要不断的对教材进行整理完善。要知道,一门学科的成熟与否,通过教材是可以看出来,教材中对相关知识程度的分析和一个知识水平的高低是最能体现。然而,这一说法,在当下的中国教学评价体系中,是很难靠得住的。以下是中国法律思想史在不同阶段寻求“自我”的表现。
(一)建立期
对于中国法律思想史学科的恢复和创建来说,20世纪80年代初中期是一个很关键的时期。这一时期也有代表性的教材,如张国华先生担任主编,法律出版社在1982年出版的高等学校法学试用教材《中国法律思想史》;张国华、饶鑫贤两位先生任主编,甘肃人民出版社于1984年和1987出版的《中国法律思想史纲》(上、下);以及由栗劲、孔庆明两位先生任主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于1983年出版的《中国法律思想史》。中国法律思想史学科在这些教材的影响下,也逐步的恢复和发展。
“哎——你们的猫爪,小心点,别弄脏了!”倪二泉脸上溢满幸福,“小心点!看就看,莫搞皱了,让我回去不好交差!”
对于中国思想史和西方文化交流碰撞产生的问题,要做到摆脱西方法律思想,构建中国自己的法律思想,这也是寻求“自我”实现的重要内容[2]。据了解,在近年来,对于中华法系的研究也有了进一步的探讨,对中国礼、法等都有涉及,寻求中国法律思想体系的过程,也是实现“自我”的良好开端。
(二)探索期
战士们都被这朵生命力如此顽强的小黄花吸引住了,他们暂时忘记伤痛,忘记了死亡,一个个走过来,把栽着花的钢盔端起来,相互传递着欣赏它美丽的样子。
(三)发展期
中国法律思想史在探索过程中,有其发展的规律,根据这一规律来融合中西文化的发展,对寻求中国法律思想史“自我”的实现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要实现中国法律思想史“自我”的目的,还要依据发展规律积累到的经验,结合西方法律文化融会贯通。比如,在以政治统治的合法性为基础的前提下实现法治政治。在这背景下,它将“马上得天下”视为“霸道”的合法性,将“得民心者得天下”称为“王道”的合法性,这一发展规律是不合当今社会的发展规律的,它存在的文化欠缺是比较西方式的文化统治,因此,我们要加以借鉴深化,不可生搬硬套。
二、学科发展进程的特点
要发展中国法律思想史学科,首先要摆脱用“五种社会形态”理论模式,并以此作为的依据,是中国法律思想史学科迈出寻求“自我”的第一步,也利于中国法律思想史学科的健康发展。但是由于研究对象的特殊性,“五种社会形态”理论公式化也依然存在。因此,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每一种政治都有其自己的特质,而法律思想的发展也有着自己的发展途径,寻求法律思想发展的途径也是实现“自我”的一个过程。
(一)确立研究对象
确立研究对象,是中国法律思想史在发展中寻求“自我”的首要前提。一门学科的存在关键在于它能否有独立的研究对象,中国法律思想史学科的发展有其独特的研究对象,在寻求“自我”的过程中,表现也较为突出。
(二)摆脱理论化模式
对于上述所说的,中国法律思想史教材的不断演变,直接反映出了中国法律思想史学科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最突出的思维特点就是寻求“自我”。
(三)摆脱西方法律思想
张国华先生主编的《中国法律思想史》的教材,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指导的情况下,结合中国历史上的各种观点以及理论等的发展规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内容涉及到范围,它包括历代占统治地位的统治阶级的法律思想,还包括历代不占统治地位的被统治阶级的法律思想。在对每一个时期的法律思想进行介绍时,编辑者们大多都是先简单描述该时期的时代背景,还有法律思想一个总的特征,接下来会例举一些在该时期表现突出的代表人物。而张国华先生编写的《中国法律思想史》是中国学者编撰的第一部《中国法律思想史》大学教科书。张国华、饶鑫贤两位先生主编的《中国法律思想史纲》(上、下)影响深远,有着很大程度上的显著。该书在中国法律思想史的研究和教学中,规模可以说是非常宏大的,其体现在它对学术思想的专著,还有就有教材涉及到范围比较广泛,对研究中国法律思想史有着重要的作用。
(四)揭示法律思想史发展规律
在创建中探索,在探索中发展,这都是相对立而存在的。推进学科的发展本身又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开启新一轮的探索。编著者们在这一时期也比较注重与法制度的结合,对探讨中国古代法律思想史的发展表现出“自我”的自觉和自信,在编写体例上进行新的探索和尝试,也带有贯通古今社会的具有普遍性的专题进行深度的讨论[1]。在研究中国古代法律思想史发展的过程中,有一些高等学校的法学教材中,以儒家法律思想的发展为基础,纵横交错相结合,按照时代的发展排序,根据不同的专题合理布局。
20世纪的80年代后期,中国法律思想史学科步入了新的探索期。具有代表性的教材有三种:吉林人民出版社1989年出版的由王占通先生主编的《中国法思想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出版的张国华先生编著的《中国法律思想史新编》,以及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出版的由杨景凡先生主编的《中国法律思想史简编》。在这一时期,中国法律思想史的教材在体例结构和研究方法上,作出了大胆的探索:首先一个是用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其次是在中国法律思想史教材的编写方式上进行新的尝试和对问题的新的认识;最后还要在结合法律制度史研究法律思想史方面取得了新进展。然而这些探索并没有很完善,但在解放思想,寻求“自我”实现却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三、中国法律思想史的传承与趋势
在当下的21世纪的时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中国也开始迈向了现代化。中国文化上下五千年,在传承方面,要知道中华文化千年一脉相承,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其独特的道德传统,就是这样悠久的文化能代代相传,其中一定是有原因的。面对这些文化的传承,只有深入到记载思想文化的典籍之中,解读前辈们对中国法律思想变化的想法,提取其中的精髓,加以升华利用,所以,我们也应该从现在开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传承中国法律思想史打好基础,为实现中国法律史研究能有重大突破做好准备。
四、结论
在寻求“自我”的实现过程中,起码前一辈已经给我们开了一个好头,而中国法律思想史在学科建设发面也有了很大的成就。通过了解前一辈的努力付出,中国法律思想史在研究领域也进一步的深入,而我们也看到学科的发展过程,这也是老一辈的学者们留下的弥足珍贵的回忆,我们也通过积累他们留下来的经验,不断地学习巩固,用现代科学的智慧来实现它存在的意义[3]。对于中国法律思想史的研究和教学,也应该深入解读、传承和弘扬中国文化和中国智慧的道统,还有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转化创新,适应如今发展潮流,最后也要努力实现和传承学科的优良传统,让中国法律思想史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城市土地利用变化过程非常复杂,受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完全准确的模拟其动态变化是不现实的.在利用CA进行城市土地利用变化模拟时,需要检验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的吻合度.在评价模拟精度时,目前主要采用逐点对比和整体对比的评价方法[18].逐点对比评价法考虑每个元胞上模拟精度的差异,一般用总精度和卡帕系数表示模拟结果的可靠性.
天津食品集团认真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和农业“走出去”战略,将推动“16+1”合作为己任,以建设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为目标,用好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积极探索资源、生产、销售的全球配置,通过打造农业合作示范区,围绕“农工科贸”进行产业链布局,发挥中国与保加利亚及中东欧优质农产品
[ 参 考 文 献 ]
[1]王瑞全.高等院校法学教学实验课建设初探——兼论阶梯型实践性互动式教学法在法学教育中的应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03):76-77.
[2]秦兰英.关于法学专业在校学生参加司法考试的思考——以惠州学院为例[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45-46.
[3]许从年,刘俊,樊清华.诊所式法律教育模式与法学专业开放式实验课程设置的探索[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3):57-58.
中图分类号: D9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4379- (2019 )17-0142-02
作者简介: 王书扬(1991- ),河南周口人,法律史硕士研究生,中原工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中国法律思想史,近代宪政史,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