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探索论文_李丹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探索论文_李丹

鹤壁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河南鹤壁 458000

摘要: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增强就业竞争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了我国院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基本现状与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情况。然后提出通过理念、制度与规划创新,进一步完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论点。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实践教学;改革

电子信息产业是一项新兴的且正在飞速发展的高科技产业,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需要大量的能工作在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涵盖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三大主干学科。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对工程实践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这类专业强调的是较强的动手能力,如果实践教学环节与市场需求脱节,培养出来的学生就难以适应市场的需要。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一个典型的工科专业,在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上,不仅需要考虑各高校的办学特点,更需要兼顾工科的实践要求以及专业的发展现状。专业在实践环节的安排上,应讲究“时间―空间―方向”三位一体。在时间维度上,按照学生在各个不同年级的知识储备程度,由浅入深地合理安排不同的实践教学内容;在空间维度上,不仅包含校内的实践环节,更应注重学生在校外企业的实际锻炼;在方向维度上,立足于不同省份、地区对各类型应用人才的需求,紧跟市场发展步伐,基于院校现有师资队伍的研究方向与实际条件,将专业划分为多个培养方向,将传统电子信息技术与新兴的光电显示技术、光伏、通信产业相结合,以期培育学科专业发展的多样性,扩展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面。

一、课程设计与综合设计

(一)总体目标与安排

这个系列环节为专业实践环节,是一个专业知识由浅至深的综合运用的实践过程。它们分别在第五学期至第七学期进行。各学期的实践教学环节有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单片微机应用系统设计、电子系统综合设计等。其目的是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电子系统设计过程的选项、立项、方案论证、电路设计、电路实现、装配调试、系统测试、总结报告、文档整理等全过程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和团队精神。

(二)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学生在第二学年上完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第五学期安排这一实践教学环节,可对学生的综合性工程设计得到初步的训练。实践证明,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对于巩固所学的电子技术理论知识,加强基本技能训练及独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均有重要的作用。但是,此时学生只是刚接触到综合性工程训练,因此有必要提供课程设计的操作流程,包括学生选题、器件选择、安装与调试、课程设计报告等内容,这些内容以教学课件或录像片、课程设计指导书提供给学生。

(三)单片微机应用系统设计

此项实践教学环节安排在第六学期,与单片微机原理课程同步进行。此时周课时相应减少,以每周集中一次,课外补充相结合方式完成。一方面,学生边学边将电路与程序付诸(付于)实践,可以提高学习兴趣,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另一方面,课外完成该实践环节,学生必须花时间查阅资料进行电路装配和编程,对学风建设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以骨干教师为龙头,形成各年级梯队学生队伍

为了项目的延续性和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从学生中吸引学生参加科研活动,并形成梯队;通过梯队建设在电子信息工程各年级中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带动其他学生一起关注、参加、思考、解决科研项目的进展及出现的问题,同时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将其科研作为内容之一与学生共同思考和解决问题。

由于各个教师的精力有限和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同,不可能将电了信息工程专业全部学生都吸纳进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作如下处理。(1)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项目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寻求解决方法,鼓励大家通过中外文参考文献、其他教师等途径寻求解决方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促使优秀学生推动问题的解决,以此吸引更多学生的关注。(2)任课教师要求参与项目的学生作课内讲座,并解答其他学生的疑问,使大家明白问题是如何解决的,从而吸引更多的学生来关注科研的进展。(3)不定期邀请知名高校的老师、博士召开专题讲座,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三、加强人才培养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人才成为行业发展的核心,电子信息工程行业也不例外。因此,对于电子信息工程发展来讲,要想取得生存、发展,就需要重视并加强人才培养,为后续发展提供后盾保障。

(一)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在电子信息工程发展中,需要充分认识到优秀的技术人才的重要性,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比如对于高校来讲,重视人才创新能力培养,并且引导人才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培养人才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结合国内外教学资源

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不能过分照搬国外,而是要结合我国的相关资源,比如先进理论、技术核心等,同时结合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趋势,摸索出一条符合我国电子信息工程特点的人才培养方法。此外,在人才培养时,还要创造有力的发展环境,坚持以人文本的观念,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人才。后的就业过程中,容易得到同行业单位的认可。

(三)通过产学研结合,提升实践教学师资水平,改革师资培养与评价机制

目前能够做到将专业教学与生产研究实践相结合的、具有工程背景的工科教师数量严重匮乏,造成了学生所学内容与社会生产有较大脱节,而教师自身的发展也受到了较大的限制。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在教师考核制度上进行改革,鼓励现有师资积极参加开展技术学习与研究活动。

四、做好相近专业的实践教学平台与实践教学内容的整合与优化

实践教学离不开实验室建设,它是工科专业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需要建设有效、涉及多学科的创新实验平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知识应用能力。我们需要认真研究如何实现有限资源的合理配置,在学校范围内将相近专业的实验室有机结合起来,节省开支,提高利用率。

五、建立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一)建立生产型工厂校企合作

由学校提供场地、企业提供生产设备、生产产品的订单、生产技术、企业管理制度等,学生在工厂进行实际生产操作,生产出来的产品(比如耳麦)可以面向社会人群和学校的学生进行销售。由企业的技术人员和学校的骨干教师组成专家指导委员会,根据电子信息更新发展进行专业能力培养目标的确定。从而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高技术应用型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建立生产科研相结合的合作模式

企业将已经立项的科研课题与学校教师、具有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学生合作,共同研发,或者企业技术人员与学校的教师、学生根据社会需求、共同研究新的生产技术和工艺,也可将学校电子信息专业教师的科研成果和专利项目转让给企业进行生产,达到了以科学研究促进生产、促进教学的目的,通过这种良性循环,激发教师、学生创新新技术的热情和创造力,为企业带来了经济效益。同时也解决了学校科研经费不足的问题。并能为学校的学生参加湖北省或国家级电子、信息技术应用竞赛等奠定一定的基础。

结束语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一环,如何有效地结合产业发展现状、先进的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学校与专业实际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的结构,是一个贯穿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办学全过程的问题。正因为如此,需要我们从事职业教育的管理者与专业教师潜下心来,从一个个最基本的细节做起,多多地思考,不断改进,唯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把我们的职业教育做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

论文作者:李丹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5

标签:;  ;  ;  ;  ;  ;  ;  ;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探索论文_李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