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东营市正骨医院 山东东营 257300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 中药内服 中药药透 冲击波
股骨头坏死是一种由外伤、饮酒、激素等原因引起股骨头血供中断或受损,导致骨坏死与骨修复交织进行,继而导致股骨头结构改变,并引起髋关节功能障碍的疾病。自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作者采用中药口服、中药高频药透结合骨科冲击波治疗仪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120例,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120例156髋,均为住院患者,男86例,女34例。年龄28-72岁,平均52岁。有外伤史者38例,有较长时间激素使用史者32例,有酗酒史者46例,不明原因者4例。病程1个月至7年,平均13个月。单髋84例,双髋36例。所有患者治疗前均行X线、MRI检查,参考国际骨循环学会股骨头坏死分期标准[1],ARCO分期标准I期46髋,Ⅱ期52髋,Ⅲ期58髋。
2治疗方法
急性期患者采用口服骨苓祛湿丸、中药高频药透结合骨科冲击波治疗,慢性期患者采用口服鹿杞愈骨丸、高频药透结合骨科冲击波治疗。
2.1中药内服
2.1.1急性期应用骨苓祛湿丸(院内制剂),药物组成包括骨碎补、土茯苓、苍术、黄柏、茯苓、猪苓、黄芪、薏苡仁、白术、独活、白芥子、甘草等药,每次6-9g,剂量随证加减。
每日2次,4周为1个疗程。
2.1.2 慢性期应用鹿杞愈骨丸(院内制剂),药物组成包括鹿茸、枸杞子、熟地、骨碎补、丹参、黄芪、鸡血藤、刘寄奴、知母等药,每次6-9g,剂量随证加减。每日2次,4周为1个疗程。
2.2 高频药透[2]
2.2.1药物组成:川乌、草乌、马钱子、川芎、赤芍、当归、桃仁、红花、骨碎补、防风、制乳香、制没药、木瓜、川椒、白芷、透骨草、羌活、独活、川断、怀牛膝等药各30g。
2.2.2配置方法:上药先用水浸1小时后煎两次,每次煎1小时,沉淀后取净药液1000ml,然后加99%乙醇1000ml,去除沉淀,重新取净液约1800ml装瓶备用。
2.2.3治疗方法:使用时用纱布浸透药液放置在股骨头皮肤投影位置,采用W2102型高频治疗机(大连奥瑞公司生产),将电极对置于股骨头坏死区域,设定输出功率为200W,治疗温度为39-40℃,治疗时间为20分钟,每日一次,7次为一疗程。
2.3骨科冲击波治疗[3]
2.3.1体位:患者平卧位,两侧髋关节置于中立位,将冲击波治疗头置于髋关节前侧,与股骨颈轴线一致。
2.3.2定位:X线透视下显示股骨头坏死部位并在体表做标记,采用切线位耦合方式,治疗过程中随时了解定位情况。
2.3.3冲击方法:设定能流密度为0.3-0.5mJ/㎜2,一般选3个冲击点,每个冲击点冲击1000次,共冲击3000次。每期治疗间隔3天,1个疗程共冲击9000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治疗结果
3.1疗效评定标准[4]治愈:疼痛完全消失,活动后无疼痛,临床检查功能正常,X线片、CT显示骨质复活,骨小梁连续完整,密度均匀,MRI的T1加权像低密度区恢复正常;显效疼痛完全消失,活动后无疼痛,临床检查功能正常,X线片、CT显示骨质复活,有明显的骨修复,坏死区明显减少,骨小梁排列整齐规则,MRI的T1加权像低密度区明显变小;好转:疼痛明显减轻,或仅有活动后轻微疼痛,临床检查功能尚可,X线片、CT显示坏死区有向修复发展的改变,MRI的T1加权像低密度区减小;无效:各项检查均无变化,或病情较前加重。
3.2 疗效评定结果 本组120例156髋,治愈32髋,占20.5%;显效78髋,占50%;好转42髋,占26.9%,无效4髋,占2.6%。总有效率97.4%。
4 讨论
股骨头坏死属于中医“骨痹”、“骨蚀”、“骨痿”的范畴。中医学认为股骨头坏死的发生与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外伤淤阻、脾肾阳虚、肝肾亏损及寒湿痹阻有关。1983年,Hungerford根据骨髓内压力的改变,提出“进行性缺血性学说”,认为任何原因引起的局部静脉阻塞均可引起骨内压升高,当压力达到临界点,即可导致进行性缺血的恶性循环,最终引起骨坏死[5]。骨内高压的病理本质是微循环障碍引起的血瘀证,临床研究表明它完全符合血瘀证的诊断标准,因此,股骨头骨内压升高作为股骨头坏死伴发的中间环节,符合中医学之血瘀证[6]。因此,治疗时应针对这一病理机制,结合活血化瘀、疏通骨络的治法,降低骨髓内压,改变骨髓血运,阻断恶性循环。中医辨证,既要辩宏观症状,也要辩微观病理。根据中医的整体观念认为股骨头坏死是肝、脾、肾虚损,寒、湿、毒、瘀、跌扑损伤共同作用的结果。脏腑虚损,脉络瘀阻、筋骨同病是本病发生发展的关键。治疗应坚持“整体辨证、局部减压”的治疗原则。
(一)整体辨证
从中医整体观、辩证观认为股骨头坏死与寒湿、瘀毒、肝、脾、肾功能紊乱密切相关。肾与脾是先后天之本,互相充养滋生,寒湿侵袭易致脾肾阳虚,脾虚生湿,经久不愈,终至肾虚水泛;肾虚蒸化失司,水湿内蕴,影响脾之运化,二者相互影响,久之脾肾两虚,水湿内停,筋骨寒凝、失养;肾藏精,肝藏血,精血同源,一损俱损,肾阳虚累及肝阳,致下焦虚寒,肝脉凝滞,“肾主骨,肝主筋”,肝肾亏虚,筋骨失养;又有脾主生血、肝主藏血,脾虚血少,肝血亦损,血虚血瘀,筋脉失养。肝脾肾虚损,寒湿瘀毒,跌扑损伤,痹阻或损伤脉络,筋骨失养,发为本病。急性期患者除活动疼痛外,同时伴有休息疼痛。究其因脉络瘀阻为主,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肝肾脾虚损,股骨头内压高,炎症渗出形成髋关节囊内压力增高。治宜补益虚损的同时,重用祛湿药物。我院应用院内制剂骨苓祛湿丸方中骨碎补、土茯苓补肾强骨,健脾胃,强筋骨,祛风湿,利关节;苍术、黄柏苦寒燥湿;茯苓、猪苓、薏苡仁淡渗利湿;更加黄芪、白术健脾运湿,脾健使湿邪得化,既无湿邪复生之虞,更无苦寒伤脾之忧。独活性善下行,祛风湿、止痹痛;白芥子能祛经络之痰,利气散结,白芥子与温补药同用,使补而不腻;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通补结合,以达补肾健脾,祛湿痛痹的治疗目的[7]。慢性期患者临床表现以活动疼痛为主,中医辨证或脾肾阳虚,或肝肾虚损,或气血双虚,或兼风寒湿邪,同时兼有脉络阻塞。中医治疗或温补肾阳,或气血两补,或散寒除湿,更应注意破血祛瘀,以达到补肾健脾、强筋壮骨、补肝肾、填精血、化瘀通痹的作用。鹿杞愈骨丸中鹿茸、熟地为君药,鹿茸补肾阳益精血,熟地补血滋肾育阴。枸杞子滋补肝肾,骨碎补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活血续筋,丹参活血祛瘀兼能养血,三药共为臣药。刘寄奴破血通经、消瘀止痛;鸡血藤行血补血、舒筋活络;黄芪补气健脾,意在气旺血行,瘀去络通;知母清热泄火、生津止渴以除温燥之弊,以上诸药共为佐药。全方既能补肝肾,强筋骨,又能活血脉,通经络,并能补气祛壅滞,清热防温燥。合而用之,诸症向愈。二、局部减压
根据现有的研究和临床动态观察(X片、MRI、临床症状)其机理可能为:(1)冲击波作用于股骨颈,股骨头的血管网,有效舒通血管,击碎栓塞,改善和加快血液流速,是股骨头坏死区重建血液循环,保障骨细胞组织的血液供应;(2)冲进波作用于坏死区内仍存活的骨细胞和坏死区周边骨细胞,在机械应力作用下发生生理生化反应,激活成骨细胞,使坏死区骨组织得到重新修复;(3)冲击波作用于髋关节,使股骨头与髋关节早期粘连,骨硬化灶,骨性增生得到分解、碎裂,从而改善了髋关节的运动功能;(4)冲击波作用于神经元轴突,其过度刺激时,可提高痛域,产生镇痛作用,避免了慢性疲劳性髋关节疼痛;(5)高频药透作用于血液循环和网状淋巴管系统,其代谢与分解加速,有效清除和吸收骨坏死分解产物,利于慢性炎症减轻和清除。
股骨头坏死是以股骨头局部血液供应障碍为主,施行整体辨证、局部减压可突出整体调节的优势,内服药物、高频药透结合冲击波作用于病变部位,通经活络、舒筋壮骨、改善血液循环,减轻坏死程度,促进骨坏死修复。上述三种治法结合治疗,取长补短,发挥各自的优势和弥补各自的不足,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治疗方案。
综前所述,股骨头坏死是多种因素造成的血瘀证,病程长、病情顽固,愈后多不同程度遗留功能障碍。只要遵循“整体辨证、局部减压”的治疗原则,多数患者经正规治疗后还是能恢复髋关节生理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的。
参考文献:
[1]Gardeniers JWM.ARCO committee on Terminology and Staging[J].ARCO News Letter,1993,5:79-82.
[2]伊智雄,中西医结合治疗股骨头坏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209.
[3]孙西钊,医用冲击波[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712.
[4]邵宣等,实用颈腰背痛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2:3:322.
[5]路志正,焦树德.实用中医风湿病学[M],1996,5:636.
[6]郑召民,许振华.骨内压与活血化瘀[J],中国中医骨伤科,1994,2(3):43.
论文作者:毛继鹏,项鑫,吴树峰,汝新海,李冰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3月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17
标签:冲击波论文; 股骨头坏死论文; 关节论文; 死区论文; 股骨头论文; 疼痛论文; 患者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3月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