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批发零售业要掌握“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零售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加入世贸组织,对外开放批发零售业,有利于我国批发零售业的提高和发展,但我们也必须让出一部分市场和利润作为条件,这是开放的成本,开放应当有“度”,这个“度”主要是开放的成本和效益的比较,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批发零售市场都有一定的“准入”条件。我国应当根据自己的国情设计一些“准入”条件和管理办法,不能一说加入世贸组织就敞开大门放任自流地让国外企业长趋直入。
说到“度”,不能简单地理解是一个量的概念,而应是指开放的地区、行业、规模、进度等多方面的原则,规划和认定。
一是开放的地区应当采取“梯度推进”的原则。1992年,国务院规定的6个城市,5个经济特区试办1-2个中外合资或合作经营的商业零售企业。对于正确引导我国零售业的合资,避免一哄而起,起到了积极作用。这是开放的第一阶段,主要是在少数城市试点,七年以后的1999年6月国家经贸委和外经贸部发布了《外商投资商业企业试点办法》,把中外合资合作的试点地区扩大到所有的省会城市,自治区首府,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这在地区上就扩大到40来个。这是开放的第二阶段,预计2000年进入“世贸”组织,按谈判方的要求和我国的承诺,还将进一步开放地区,是为第三阶段,开放地区应当是逐年扩大的,可能在三、五年达到地区上的全部开放。
二是开放的行业应当是分阶段的。1992年首先试点的只是零售企业。1993年我受国内贸易部委托主持《国有商业利用外资问题的研究》课题时,曾建议在上海试办一家合资批发企业,1999年国家经贸委和外经贸部发布的《外商投资商业企业试点办法》。首次在法律上允许试办中外合资合作的批发企业,这是一个大跨越。因为一般说,零售企业开的再大,它只是一个点,有一定的商圈和目标顾客,批发则不然,一家批发企业可以把生意做到全市,许多城市乃至全中国,它可以通过合同、电脑网络把生意做的很大很大。
对于开放批发业,原来主要是怕冲击太大,特别是怕冲击我国已岌岌可危的批发业,现在看来搞些合资配送中心等新型批发企业,引进新的管理模式,对于我国落后的批发业有促进作用,也可降低社会流通成本,试点行业,还有个连锁商店的开放问题。因为连锁商店有了总部可以大量发展分支网点,也应当有“度”的规定,前几年已经规定可在连锁业搞合资,但只能在同一城市设几个店,1996年的《外商投资商业企业试点办法》明确了中外合资合作的连锁企业试点数量和范围也将有计划、有控制地逐步扩大,九十年代前期,大百货店十分红火。外资极想进入,现在由于盲目发展已进入微利阶段,吸引力大为减少。从深圳等地外资进入仓库商店和连锁企业的动向看,现在这些业态发展前景看好,而且扩展余地颇大,外商有国际大连锁网,进货价和流通费比我们低,如果它们发展过快,将冲击一大批中小店铺,引发新的失业,这些行业的“准入”,特别是连锁店的分支网点数目要格外慎重掌握。
三是开放的规模应当是逐步放大。上面已讲到连锁企业的分支网点数量应有控制,这就是一个规模问题,要控制各个网点总计的营业面积和营业额,因为多开一家1000平方米的超市,以年销1000万元计,它相当于近百家的个人小店铺,1000平方米的合资超市大体雇二三十人,而100家小店铺可养活二三百人,两者提供的就业机会和养活人数相差颇大,1999年6月《外商投资商业企业试点办法》中规定“合资商业企业的分店只限于中外双方直接投资,直接经营的直营连锁形式,暂不允许发展自由连锁,特许连锁等其它连锁形式”,作这一规定是有道理的。大体说我国九十年代初期进行的中外合资商业企业模式,主要是利用外资建百货大楼,是“资本输入”,九十年代后期,引进的主要是超市,连锁,仓库商店等新型业态,是“经营方式的输入”,进入世贸组织后,特许连锁等特许经营方式不能再完全限制,就进入了“品牌和管理的输入”。外商凭着“品牌和管理”不用资金就可以获得大量利润,麦当劳在中国的迅速发展就是明显的例子,得到特许连锁的企业成为强者,有利可得,也能发展。而得不到特许的中小店铺则成为市场竞争的弱者,有一些将被挤垮,即使是大型百货店,合资时也有个规模大小问题。选一个1万平方米和选一个3万平方米的百货店搞合资,其市场份额相差两三倍,也有个挤其它同行和减少就业岗位问题。
四是开放的进度应当是渐进的。上面提到开放的地区、行业、规模都是渐进的,时间进度也应当这样,不能一说加入了WTO,就突然一下放手开放批发零售业。我认为从加入WTO起,三年或五年在批发零售领域能做到国民待遇是比较稳妥的。这就要求我国各级主管商业的政府部门,各个行业协会,各大企业集团都应当早作研究,认真提出在地区、行业、规模等诸方面三、五年分年度的对策和预案,制定有法律效力的管理条件,合理合法公开地引导我国批发零售业的对外开放,盲目乐观,高谈阔论、官僚主义、等待观望、不求上讲等消极思想和做法会误大事的。当然,加入WTO终归是件好事,是很大的机遇,但机遇要靠我们去捕捉和运用,越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越能取得更大的成绩,把好事办得更好。
标签:批发零售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