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习型社会成人教育的理想_成人教育论文

论学习型社会成人教育的理想_成人教育论文

论学习型社会的成人教育理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成人教育论文,学习型论文,理想论文,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学习型社会作为一个专门术语,一般认为是由美国著名教育思想家赫钦斯(R.M.Hutchins)最先提出的,他于1968年发表了《学习型社会》(Thelearning society)一书。书中认为,对受古代雅典娜(智慧女神)恩惠的少数人曾是可能的“学习型社会”(1earning Society)乃至“完满社会”(fulfilmentsociety)的理想,如果能够恰当地运用现代社会丰富的物质资源和闲暇时间,对所有现代人都是能够实现的。赫钦斯精辟地构想了一个未来的教育与社会形态——学习型社会。关于学习型社会,赫钦斯界定为:“不光是对所有成人男女随时提供定时制的成人教育,而且是以学习、完善和人为目的,以所有的制度指向于该目的的实现而成功地完成了其价值的社会。成功的价值转换即指学习、自我实现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已经变成了社会目标,并且所有社会制度均以这个目标为指向。”(注:Hutchins,R.(1968).The learning sociey.FrederickA.Praeger,Inc.Publishers.134.)即整个社会要从“学校型社会”(schooled society)变为学习型社会,构成社会的所有部门都要提供学习资源,参与教育活动;所有社会成员都要充分发挥学习以外的制度和机构的教育作用,自觉地进行积极主动学习。学习型社会是赫钦斯运用其永恒主义教育思想和教育睿智对人类社会未来的一次“伟大的探险”。根据他的看法,学习型社会不只是一种结果,更是“重整教育世界的过程”。他倡导学习型社会的基本立场是着眼于对人、对人性以及对“人生真正的价值”的培养和实现。在教育目的的观点上,学习型社会以培育人类自身的“贤、乐、善”这一永恒不变的人性为目标,人力居于次要位置。赫钦斯认为,教育必须从单纯以经济为目的而培养人才的功利主义中解脱出来,惟有人才是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主题,教育放纵国家和社会功利主义思想的蔓延,最终将导致放弃自己“完善人性”的职责。他为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和工具理性主义的教育价值观开出了一剂良方——回到人的教育,对现有的价值观进行人性化的改造,用学习型社会的理念指导教育的未来走向。

由赫钦斯最先提出的“学习型社会”,作为他对未来教育与社会的一种憧憬和预言,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已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与重视,“它再次唤起了人们对‘教育目的’的关心及对此问题的深层思考”。(注:吴遵民:《现代国际终身教育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向学习型社会迈进正成为许多国家的切实行动。美国与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即提出了“从学历社会向学习型社会过渡”的目标;新加坡则提出了“创建学习型新加坡、学习型教育”的号召;在加拿大,1972年蒙特利尔中等后教育委员会提出了推进学习型社会实现的报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一份著名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与明天》,则将学习型社会与终身教育作为“两个基本观念”而予以特别强调。并向全人类喊出了“向学习型社会前进”的响亮口号。

学习型社会是从终身教育的角度提出的一种社会发展的新理念,那么,学习型社会所表达的成人教育理想是什么?综合国外学者及不同组织对学习型社会的理解与构想,我们认为学习型社会的成人教育理想有如下特征。

(一)重人性完善

赫钦斯认为,“一种正确的哲学,一般总是认为是有理性的、有道德的、有精神的,人达到完美的境地意味着其理性、道德和精神力量得到充分的发挥。”(注:[美]伊里亚斯·梅里安著,高志敏译:《成人教育的哲学基础》[M],北京:职工教育出版社,1990年。)这一教育哲学观出发,古典人文主义成人教育学家们认为,成人教育的职能是帮助成人延续正规学校普通教育,使之成为健康而积极的人格完善的个体。他们认为,教育必将延续人的一生,社会也将变成一个“学习型社会”,由于闲暇时间增多和社会变化加快,普通教育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迫切需要。他们确信,真正能适应并胜任普通教育的只能是成人,因为他们具备必要的生活阅历和充裕的时间来鉴赏和汲取人类文化中的智慧。他们认为,短视的出于功利目的为生计而培训成人,是成人教育的失误,指出成人教育存在的更深刻目标应该是使每个人走向人性完善的路途。在他们看来,无论普通教育也好,成人教育也好,既然是一种教育,其教育目标就应集中于使每个受教育者获得一种内心的、精神上的自由。在《学会生存》的“呈送报告”中,富尔则写道:“人类发展的目的在于使人日臻完善;使他的人格丰富多彩,表达方式复杂多样。”而惟有构建一个学习型的社会才能够实现人类发展的这一目标。(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

(二)重主体参与

学习型社会是一种与传统“学校型社会”和“学历型社会”相对应的社会形态。在学校型社会与学历型社会,社会把更多的教育责任托付给了学校,学习于是被教育所取代。换一句话说,是教育在要求人学习,而不是学习在要求人的教育,学习成了被动性的,教育占有了主动权,其结果是弱化了人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而学习型社会则是以学习者为主体的社会。学习型社会理论为人们看待教育提供了另一个思维视角,即“由学习的角度出发,去匡正学校教育的弊端。”在学习型社会,学校教育的教学过程的焦点在学而不在教。赫钦斯提出构成学习型社会的核心理念是“持续一生的学习”,在学习型社会,教育不是一种义务,而是一种责任,更是每一位社会成员的内在积极的需要,人人都应该通过自愿地持续不断地学习来实现人生的真正价值。英国伯明翰大学教育学教授兰森认为,学习型社会是一个全员参与学习的“从做中学的社会”(a doingsociety),在学习的每一个阶段,学什么以及如何学习,都要有学习者自身的主动积极参与。(注:陈廷柱:《何谓“学习社会”》[J],《比较教育研究》,2003,(10)。)

(三)重即时学习

传统的“学校型社会”把人的一生分为“接受教育”和“参加工作”两个相对独立的阶段,个人接受新知识、新思想的任务是在人的前半生“接受教育”阶段完成的,余下的后半生则是工作与休息。进步主义教育哲学家认为,我们不应当把教育“仅仅看成是为成熟期作准备,而是看成是一个智能的不断成长和对生活的不断说明。……真正的教育起始于我们离开学校以后,人死之前没有理由停止教育。”(注:毕淑芝:《比较成人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人的生存也就是一个永无止境的为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而即时学习、即时更新的过程。正如《学会生存》所提出的:“生存是一个无止境的完善过程和学习过程。人和其他生物的不同点主要就是由于他的未完成性。事实上,他必须从他的环境中不断地学习那些自然和本能所没有赋予他的生存技术。”(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学习型社会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社会(a changing society),它要求作为现代人应具备随时接受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的“即时学习”的理念和习惯。

(四)重组织形式

学习型社会不只是个体学习的一种新形式,而是一种新的社会形式。兰森认为,如果不把学习型社会理解成一种新的社会形式,这个概念便无实质意义。他说,“学习型社会这个短语指称的是一种不同的社会形式。如果所有的社会都是学习社会,那么这个短语就没有什么意义。我们认为,学习社会是一个不得不设法使自己成为一种不同的社会形式的社会,如果他要影响正在进行着的社会改造。”(注:陈廷柱:《何谓“学习社会”》[J],《比较教育研究》,2003,(10)。)从社会管理理论来看,学习型社会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形式,是由无数学习型组织所构成的,它是建立在一个个学习型组织的基石之上的。所谓学习型组织,是与以传统的等级为基础,以权力为特征进行控制的“等级权力控制型”组织相对的组织形式,是在终身学习理念指导下,通过在组织中建立开放式互动的学习和学习共享系统,充分激发组织内每个员工的潜能,全面提升员工的学习力,以不断为组织注入新的活力,从而促进组织自身变革与持续发展。学习型社会所构筑的终身教育体系,是一种开放的、不受时空限制的、无边界的教育,人人都能根据生存、择业和发展需要进行终身学习,而且这种学习是以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和全面发展为目的的。它完全有别于原来的以学校为中心的教育体系,而必须以人们工作和生活所在的组织为依托,借助于所有组织的参与和实施。

(五)重做中学

传统社会把成人学习视作是提高在职人员对本职工作的适应性,为晋升职位和提高薪酬、为改行或屈于社会的某种压力,因而,人们更看重成人教育的学历价值,成人把接受教育视作为现实工作、生活之外的另一件事。学习型社会的理念则认为,学习本身是一种兴趣盎然的活动,学习已成为现代社会每一个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因而,教育不能与积极的生活(active life)相隔离,真正的教育是通过“做”来实现的,教育就是生活,教育就是做,学习型社会就是“从做中学的社会”(a doing society)。

标签:;  ;  ;  

论学习型社会成人教育的理想_成人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