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教师如何适应新课程标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英语教师论文,新课程标准论文,高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高中英语课程改革正在逐步实施,它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高中英语教师如何适应新课程标准,是目前亟待研究的问题。
一、顺应形势,更新观念
1.改变教师观。教师应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教师不再是演讲者,而是课堂活动的设计者和参与者。教师要在教学中运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帮助学生制定学习策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还要在教学的各个方面作好示范,与学生一起投身于感知、体验与合作探究的活动之中。
2.改变学生观。高中阶段的英语教育不是精英教育,其重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公民的外语素质。除了为高等学校输送合格人才以外,高中英语教育更重要的是满足学生心智和情感态度的发展需求以及高中毕业后就业、升学和未来生存发展的需要。中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其教学目标应该是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达到的。学生学完基本的必修课程后还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选修某些课程。
高中英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创新精神。整个教学过程都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观。
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和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他们的兴趣和爱好选择教学材料。在每个教学环节中,教师都应以学生的需要为依据,充分考虑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状况、学习潜能和学习风格等方面的差异,因材施教,分层要求。
3.改变教材观。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教师照本宣科、学生被动学习的现象十分普遍。这样的课堂缺乏生气,学生学得很被动。在新课程理念下,英语教师应善于利用教材中的语言材料,挖掘其中蕴含的语言和文化知识,设计各种课堂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与教师进行双向交流,实现教学互动。
4.改变评价观。传统的评价观以测试为唯一的评价形式。新的评价观认为,英语教学的评价包括非测试性评价和测试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等不同形式。新课程评价改革主要目标是实现评价的多元性、多样性和可选择性,让评价体现人文关怀,全面评价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二、练好语言基本功,提高教学技能
1.练好语言基本功。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英语专业基本功,尤其是要有标准的语音和语调。教师的语音、语调准确,学生才能正确模仿,也才有更扎实的基础进一步学好英语。
2.运用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方法。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应遵循以下基本教学原则:(1)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互动。(2)运用开放式学习方式,让学生参与各种有利于语言学习和语言运用的活动。(3)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开展创造性学习和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活动。(4)注重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5)充分开发和利用课堂资源,具有文化意识和跨学科意识。(6)注重发挥评价的多种功能。
3.掌握现代教育技术。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英语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已成为必然的趋势。多媒体课件可以生动、形象地呈现教学内容,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器官,使学生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保持兴奋,集中注意力;同时也有助于加快教学节奏,增加信息输入量。
4.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这里所说的创造性包含三层意义:(1)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和收集文化背景、文学艺术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内容。(2)引导学生对课本中的某一话题展开查阅、讨论、研究和练习活动,让学生得出自己的研究结论。(3)以课本为中心搜集或编写补充材料,包括阅读材料、活动材料、练习材料和测试材料等。
三、培养自己的情感态度,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新课程下的英语教学是师生互动和双向交流的过程。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情感态度才能教好英语,才能与学生交流,也才能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师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
1.热爱工作。教师要热爱本职工作,对英语教学充满热情和信心,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奉献精神。
2.关爱学生。教师必须发自内心地爱学生,以热切的期望、真诚的鼓励和恰当的评价不失时机地影响学生。
3.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要在心理上接受自己是语言学习活动的参与者,而不是活动的主宰者;同时也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要耐心地启发和诱导,不能急躁、责备或埋怨。由于课堂是活动式和开放式的,因而随时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所以教师应灵活、恰当地处理课堂中的各种偶发事件。
4.不断提高素养。英语教师必须博览群书,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四、研究评价方法,提高评价能力
1.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在实施评价时应以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为出发点,应有益于学生认识自我和树立多元化及多样性的体系。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适当的评价方式,设计不同层次的评价目标,并允许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评价方式,以有利于他们充分展示自身的优势,让水平不同的学生都能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2.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新课程标准理顺了教学、评价和考试的关系,倡导评价与教学融为一体,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即通过多种评价手段对学生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兴趣、态度和参与活动程度做出评价,对他们语言的发展状态做出判断,对他们的学习尝试给予肯定。
形成性评价可以采用描述性评价、等级评价或评分评价等形式。形成性评价应贯穿于多种活动过程之中,并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有些依据新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已经设计了自我评价的项目,教师要利用这一项目指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并为下一步学习制订计划。
3.注重评价技巧和评价语言。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想恰如其分地进行评价,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四点:(1)课堂设计要合理,评价要利于操作。(2)课堂活动的认知水平和完成任务的要求要适当,不可太高。(3)教师在参与过程中要注意每个学生的参与程度和情感态度,注重鼓励和引导。(4)教师的评价语言要丰富多彩,方式要多样,可以用表情、手势和眼神等代表教师的语言。
4.变换终结性评价方式。考试这一评价方式也要按照新的评价观进行调整。评价不一定都要以分数来衡量。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也可以采用教师写评语、评等级、学生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等方式。从“测试”到“评价”在观念上是质的飞跃,只有充分认识新理念、新要求和新目标,才能真正卓有成效地实施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