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体育教学与德育教育论文_沈良晓

浅谈高中体育教学与德育教育论文_沈良晓

(浙江省瓯海中学,325000)

摘要:现在的高中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不是家里的“小皇帝”,就是家里的“掌上明珠”,在良好的生活环境下,从小受到家人的呵护与宠爱,养成了不少不良的习惯,这样长此以往对学生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体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有着非常得天独厚的优势,不论是在促进学生的生长发育方面,还是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等方面,都能够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体育课德育教育具有重大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初中体育;德育;教育

一、体育课如何进行各种德育教育

1、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指导我们一切教学活动的进行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学生的发展应该是全面的发展,比如智力的发展、德育的发展、美学素养的发展等。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我们也要尽自己所能,尽量地将体育教学内容全面化、知识化、生活化,以便学生更容易地获取知识。比如,在体育教学中融入学生美学素养培育方面的知识,组织学生观看各种体育运动会,让学生发现运动中的美(比如,体操中运动员的曲线美、篮球比赛中球的轨迹线以及比赛中学生的协调性、团队能力的合作美,还有获取成功后的喜悦等等)让学生更多地去体会,让体育精神感染每一位学生,促进学生体验各种情感。

2.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在体育课中,向学生介绍国内外名人、导师、体育明星对体育精僻的论述及他们光辉的体育实践事迹。让学生把体育课与远大的理想及自己的事业、前途结合起来;端正学生的理想和抱负,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一生;养成立大业,从小事做起的习惯;上好每节体育课。

3.加强学生的群体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

体育课,一般都以班、组、队为单位进行练习和教学。参加者的行为,会影响到所在班、组、队的得失和荣誉。因此体育课中要加强群体意识和集体观念,关心、热爱、维护所在集体利益和荣誉。

4.加强组织纪律性和法制、道德观念。

在体育教学上,学生要服从教师队列调动和各种口令,同时遵守校规和课堂秩序,培养学生组织纪律性。在体育运动比赛中,学生在自由发挥个体前提下,要到各种规则的限制和体育道德的舆论,否则要受到惩罚和道德舆论。为了能够继续运动、比赛,学生必定要遵守比赛法则,听从裁判的判决和教练员的决定安排,抑制自己的冲动,以免作出偏激的行为,加强比赛的道德作风。带着遵循法则和加强意志控制的习惯,学生在社会上必然会遵纪守法,遵守一切公共秩序和社会舆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5、以“灵活运用”为载体

很多人都会说,体育课的教学是一个死板的教学,教师只要把规则讲清楚了,学生照做,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殊不知,体育教学也是一个需要“灵活运用”的教学科目,死板的东西肯定不会受到初中学生的欢迎,因此,对死的知识进行合理的“灵活运用”,就能转换学生的观念。对待知识换一种说法,换一种包装,而实际上“换汤不换药”,既能达到教学的目的,又可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比如,初中的长跑项目是大部分学生都十分恐惧的项目,长跑十分累人,又十分枯燥,但这又是初中体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教师要换一种方式让学生去接受,并且愿意去跑。比如,我在进行这次课堂教学时,就没有直说“我们要测试长跑,大家要做好准备”;而是说“这堂课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大家分为两个组,两个组进行一次比赛,哪个队获胜,就可以自由活动了,这个比赛只要5分钟就能结束,大家愿不愿意?”通过对学生进行诱导、刺激,就能很好地达到教学目的。

6.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保持良好心理状态。

体育运动对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促进个性完善,是任何其它教育活动所无法替代的。如在体育运动中让学生体会到勇敢、顽强、坚毅、自信的心理素质,在比赛中又让学生体会到竞争、自强、机智、果断等心理素质。

由于不同项目对各心理素质影响是不同的,并且学生问在个体差异,所以学生在运动中表现出情感和体验是不一样的。教师应注意学生的群体行为和个别行为,然后根据实际,区别对待,适宜调整运动量和心理负荷,让学生各种心理素质得到协调发展和提高,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二、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及时处理好课堂偶发事件

1.体育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一言一行都会左右学生的思想、行动,有的甚至被视为楷模,教师语言不雅,举止出格,必定会给学生负面的影响,所以古人云:“育人都必先育已,不正已则不能教人。”因此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政治、思想、道德修养和业务水平,做到言语文雅、举止大方、以身作则、大公无私,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钦佩和信赖,提高思想教育说服力,促进学生思想健康。

2.及时处理好课堂偶发事件。对于课堂中偶尔发生的事件,教师要善于利用表扬与批评,及有声语言、无声语言(眼神、动作.表情),不失时机地进行思想教育,这样言之有理、言之有物,针对性强,方可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体育课中的偶发事件,通常是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的思想和行为的真实流露与表现。对学生思想行为上出现的问题,教师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及时进行处理,否则将会影响教师的形象和课堂的教学效果。

总之,加强体育课的德育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不可缺少部分,其效果是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当前,学校领导应重视体育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同时体育教师在言传身教中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接班人。

论文作者:沈良晓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4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8

标签:;  ;  ;  ;  ;  ;  ;  ;  

浅谈高中体育教学与德育教育论文_沈良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