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四电集成系统接口管理常见问题分析论文_蒋宏林

高铁四电集成系统接口管理常见问题分析论文_蒋宏林

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 山东济南 250000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高铁四电集成系统接口分析,接着分析了接口检查常见问题分析,最后对“四电”系统集成接口管理建议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铁;四电集成;接口管理

引言

高速铁路建设的接口管理是各种矛盾产生的焦点,工程建设中往往在接口交接和管理环节上出现问题,为了减少问题的发生,确保四电系统集成工程施工可靠有序衔接,对目前几条高铁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接口问题进行分析,对以后施工具有指导意义。

1高铁四电集成系统接口分析

有效控制接口的前提是正确找出“四电”系统集成中存在哪些接口关系,采用接口分析技术。首先应用结构分解的方法,按照子系统的结构与相关性,将“四电”系统集成中的每个子系统,由内至外细化分解成若干个组成单元;然后应用矩阵方法,将分解的单元按照系统内部、系统间和系统外部分类建立矩阵表,逐单元分析、梳理是否存在接口关系,形成全面、正确的“四电”系统集成内部、系统间、系统外部接口关系矩阵。

2接口检查常见问题分析

2.1通信、信号、电力电缆槽

路基、桥梁、隧道设计的电缆槽道结合部不平顺,弯曲时的半径<600mm。此类问题是由于路基、桥梁、隧道施工分属不同施工单位,对结合部没有统一协调安排,导致施工时间不一致,位置错位,弯曲半径不能满足电缆敷设需要等。还有就是分支电缆槽往往施工滞后,影响电缆敷设整体进度,这就要求四电专业在电缆施工前,密切联系电缆槽施工单位,针对结合处、电缆引下等重点部位盯控。

2.2路基、桥梁段接触网基础

接触网基础螺栓材质不符合要求,螺栓露出部分生锈;螺栓间距施工误差严重超标;甚至有自行采用钢板代替接触网基础底板;预留位置不准确等。对材料不合格的,切实需要施工单位整改。对螺栓间距误差严重超标的,为了提高效率,通常的做法是在施工过程中使用标准模型板检查基础螺栓的标准度。先用模型板来套螺栓,如果能套下,则螺栓间距完全满足要求,如果不能套下,则用钢卷尺测量实际的螺栓间距,并检查螺栓是否歪曲,同时严格按图施工,地脚螺栓采用油布包裹。

2.3线路预埋横向过轨管及电缆井

过轨钢管材质生锈;预埋钢管不通,未穿铁丝;电缆井盖板破损;未留排水孔。过轨管应伸入电缆槽内壁,管内光滑、畅通、不堵塞、无杂物,一般要预留有2根Φ3.0mm镀锌铁丝,管道口均设堵头。电缆井内壁要平顺光滑,无破损、无裂纹,底部平整、无杂物,并设置两个排水孔,电缆井与盖板吻合,合盖灵活,盖板预制时在外侧预留的抠槽符合标准,方便开启。

2.4列控系统集成接口存在问题

列控系统与站前线路系统接口数据、运输调度系统接口数据、分相区接口数据严重滞后,影响列控系统设备集成和安装工期,为确保设备集成工期,设备集成往往先按设计的数据进行集成,但由于现场实际条件的影响,设备实际安装位置、调度分区范围等会调整,引起列控系统数据大量返工。

2.5钢筋焊接问题

综合接地的钢筋焊接没有按照图纸要求进行双面焊;钢筋焊接长度和饱满程度不满足图纸要求;交叉焊接时没有加“L”形钢筋;接地钢筋不贯通;承台或墩身忘记预留接地钢筋;桩基础钢筋笼没有通长接地钢筋,采用螺栓连接;桩基础钢筋和承台钢筋没有按图纸连接;电焊工没有相应的技能证书,不了解焊接要求。焊接施工要用有技能证书的熟练电焊工进行施工,严格按照图纸要求,特别是不允许对接焊,必须用搭接焊。

3“四电”系统集成接口管理建议

3.1建立完善的接口管理体系

应用标准化管理原理,通过接口管理组织标准化、接口管理流程标准化、接口管理制度标化。建立起一个完善的接口管理体系。以解决能接口不清晰、职责不明确等弊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①接口管理组织标准化。接口管理组织标准化主要包括人员、职责标准化。其中人员标准化包括人员数量、素质配置。根据接口管理工作的需要,各参建单位必须配备接口管理负责人和接口技术工程师;职责标准化就是明确参建各方的职责。②接口管理流程标准化。经统筹分析接口管理的工作内容,应用“PCDA”循环原理。③接口管理制度标准化。对接口管理流程中的关键工作,制定管理制度,来规范各方的管理行为,使各方在分工基础上紧密协作,提高接口管理效率。

3.2实现高速铁路“四电”系统集成接口管理体系的规范化

要想从根本上提高高速铁路“四电”系统集成接口的管理要求,就要充分践行规范化项目发展目标,积极落实标准化管理原理,运用接口管理组规范化和标准化需求体系,针对具体问题进行综合处理。要借助统筹管控措施对接口管理项目以及工作内容进行分析,利用PCDA循环原理,有效对标准化运行机制进行系统化管控,实现全面维护和系统化运维护。只有保证接口管理项目的制度符合标准化运行参数结构,才能有效规范相关管理人员的工作模型,建构紧密协作,保证接口管控效率得到有效升级。

3.3实现高速铁路“四电”系统集成接口管理技术的合理化

在项目处理层级结构建立过程中,管理人员要针对具体问题集中处理和综合分析,确保技术标准能得到统筹管控,相关技术人员要结合实际项目发展要求架构完整的控制和运营维护机制,确保相关技术标准的合理化,且整体标准运行参数能贴合实际指标。也就是说,无论是在设计还是在项目处理的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都要针对具体问题进行集中处理,以保证控制模型和控制层级结构能贴合设计技术管理的合理化需求,确保接口设计要求得到有效维护后,才能从源头上减少高速铁路“四电”系统集成接口在设计上存在的问题。

3.4强化接口技术管理

在接口技术方面,现暂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来规范接口设计和施工,由于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每一条线的接口设计、施工都不同,接口问题很多,影响“四电”系统集成的实施。因此做好四电系统集成接口管理,必须先建立接口技术标准,使设计、施工做到有规可循,把好接口设计关,尽最大限度减少避免接口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3.5加强材料设备的设计联络

加强材料设备的设计联络具体应做到以下方面:应尽量提前系统设备的招标;其次设计方要坚持“先外后内”接口设计原则;最后,在合同中还得明确设备供应商、设计方在设计联络方面的责任及处罚措施。

3.6加强接口实施过程的控制

接口实施过程控制的要点为质量、工期。针对接口质量控制。设计单位在接口实施阶段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开展接口深化设计工作,施工单位、系统设备集成单位应加强与设计配合和联络,施工单位和设备集成单位密切配合,形成设计→现场施工反馈、集成审核反馈→设计确认→最终集成的闭环动态控制流程。针对接口工期控制。业主组织接口管理相关方,编制下发各接口实施节点工期,各单位应严格按照节点工期组织实施;运用“界面交接验收”控制方法,制定接口节点工期考核制度等。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对高速铁路“四电”系统集成接口运行效果等参数进行研究的过程中,相关研究人员要综合提升自身需求和自身素质,确保管控结构和管理模型贴合实际需求。只有保证高速铁路“四电”系统集成接口运行动态化的处理要求和运行维度,才能保证系统集成接口管理项目贴合实际管理技术需求,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成本之间能形成有效的处理机制,促进我国高速铁路项目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玉龙.高速铁路“四电”系统集成接口管理探讨[J].中国设备工程.2017(06)

[2]祝晓红.高速铁路“四电”系统集成接口管理探讨[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17(01)

[3]李志杰.高速铁路“四电”系统集成施工技术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6(04)

[4]王令朝.铁路“四电”集成建设策略及其标准化探讨[J].铁道技术监督.2011(02)

论文作者:蒋宏林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1

标签:;  ;  ;  ;  ;  ;  ;  ;  

高铁四电集成系统接口管理常见问题分析论文_蒋宏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