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发行 形势与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对策论文,形势论文,图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我国图书市场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建国以来,我国图书市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80年代之前,出版业作为政治思想、文化教育的宣传阵地,更多地受到行政手段的左右。出版社是国家的事业单位,在经济上基本是国家统包;在图书发行上,实行由新华书店统购统销,一统天下。在这种情况下,出版发行工作完全是按照计划经济的模式在运作,因此很难说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图书市场。
第二阶段:从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发展,原有的出版发行体制已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各种弊端日趋明显,如订数有限,品种稀少,发货时间长,环节多,征订方式单一,缺少竞争,也缺乏活力等。与此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则要求把出版业推向市场,不仅要看到图书具有意识形态的属性,而且要看到图书的商品属性。出版业在坚持“二为”方针的同时,还要按市场经济的规律办事,做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为了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图书市场,国家通过一系列的政策调整,推行出版发行体制的改革。首先在1983年前后,重新明确了社店关系和购销形式,允许出版社自办发行,试图冲破传统的图书购销形式。其次在1987年前后,提出了“一主、三多、一少”的方针,即:以国营书店为主;多种流通渠道,多种经济成份,多种购销形式;少流通环节。同时,调整发行折扣,让利给基层店,以调动各方面销书的积极性。再次,在1988年后,又提出了“三放一联”的主张,即:放权承包,搞活国营书店;放开批发渠道,搞活图书市场;放开购销形式和发行折扣,搞活购销体制;推行横向经济联合,发展各种出版发行企业群体和企业集团。
上述三项改革措施,步步深入,极大地推动了图书市场的发展,在不到十年的时间内,我国出版社的数量、图书的品种数、图书印制和发行的总册数成倍增长,出现了一片繁荣的景象。
第三阶段:进入90年代以后,我国图书市场的发展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其主要特点是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同时并举,力图形成一个规范化的图书市场。
首先是治理整顿。从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改革的措施主要是放开搞活。在图书市场空前繁荣的同时,也出现了买卖书号、非法出版甚至制黄贩黄等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因此,治理整顿势在必行。在1990年前后,国家对二渠道开始实行严格控制,对总批发单位进行重新登记,颁发图书总发行许可证等,同时对国营书店的多种经营、党政机关卖书、出版社自办发行和农村图书发行都作了新的规定。近年来,又加强了对图书的印制、发行等环节的控制。这些措施都有助于形成一个规范有序的图书市场。
其次是进一步深化改革。1992年以后,图书市场开始出现了“价格放开,折扣放活”的灵活局面,出现了国营书店、集体和个体书店共同竞争的新格局。近两年来,发行代理制的试点,城市批销中心和城市连锁店的出现,进一步拓宽了图书批发渠道;按基数供货寄销方式的推行,加速了图书流动,缩短了订货周期,加以新华书店实行产权制度的改革,所有这些措施都将有力地促进图书市场的发育与成熟。
目前,图书市场的发展正处在第三阶段上。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必然是充满竞争,充满生机,灵活多样而又规范有序。这样的图书市场的形成,最终将促使我国的出版发行业走上一条健康发展的道路。
二、关于出版社的发行对策
图书市场的发展变化,相应地要求出版社及时地调整自己的发行对策。
首先,要积极推行代理制和寄销制;充分利用省、市批销中心;发挥城市连锁店的作用。
在一个地区或城市积极推行代理、寄销,密切社、店合作,既解决本版图书品种的及时上架问题,又解除书店担心库存积压的后顾之忧。本版图书,在单一畅销品种上,可通过幅射面很宽的省、市批销中心进行批销,使畅销书长销不衰。各区和基层书店连锁店的建立,大大改变了经营方式,读者只要到一个店,就可以买到自己需要的图书,这给书店、出版社、读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出版社自办发行也要适应这一新格局。
其次,要树立牢固的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
图书市场的激烈竞争要求发行人员必须树立起牢固的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必须熟悉市场,熟悉本版图书,以便在市场中为本版图书找到准确的定位。为此,出版社可定期安排编辑向发行人员介绍本版重点图书的内容、特色和同类书情况,使发行人员在推销时做到心中有数。还要办好图书代办站,以便把优秀的学术专著和教材及时送到师生手中。另外,发行的竞争与选题和印刷质量等环节紧密相连,发行人员也要为选题策划和印制、装帧等工作当好参谋。
目前,我国图书市场尚处在发育阶段,出现一些局部的、暂时的混乱现象,如二渠道中某些书商的不正当经营活动等,是不可避免的。这就要求发行人员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牢牢把握住大方向,不能因外界某些干扰而自己乱了方寸。
第三,提高发行人员的整体素质,明确服务意识,搞好公关工作。
从事发行工作,必须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还要有热诚服务的精神。在推销图书时,应主动当好书店业务人员的参谋,帮助他们确定一个比较准确的订数。要与新华书店、高校图书代办站、教材科、图书馆等单位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向他们提供优质服务。
同时,发行人员还应加强公关意识,要有较强的语言技巧和应变能力。
第四,积极扩大发行渠道,不断开拓市场。
在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的同时,根据出版社图书的特点,加强与高校图书代办站、大中专学校教材科和图书馆的广泛联系,谨慎地选择一些遵纪守法、有良好信誉的集体或个体书商开展营销活动,以全方位地推动出版社的发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