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风险管理现状及措施论文_赵敏

建筑施工风险管理现状及措施论文_赵敏

新疆克拉玛依 834000

摘要:建筑施工风险存在是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由于整个工程施工的施工环节较多,同时其工程参数要求不同,一旦对工程标准失去控制,就会造成施工风险的爆发,从而影响了工程质量,同时也影响了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建筑企业需要从多角度来着手解决问题。为了减少建筑工程施工意外的发生,以专业的视角对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了一些防范措施。

关键词:建筑施工;风险管理;解决措施

1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风险因素

1.1 投标报价风险

随着建筑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施工企业在承揽任务、参与工程项目的投标时为了获得竞标机会,往往不惜以低于成本的价格承包工程。建筑施工企业以低价中标,从而缩小了施工企业的利润空间。如果在施工项目过程中管理不当,就可能亏本经营,使工程质量得不到保障,从而使企业信誉受损,陷入进退两难的尴尬局面。

1.2 合同履约风险

许多施工企业的法律意识及观念非常淡薄,上至公司领导,下至一线工人,对法律法规所知甚少,在签订合同时没有向专业法律人员咨询合同的合法性、可行性和风险性,往往签订了一些存在缺陷、显失公平的合同。因此,在履约过程中就会出现许多问题,如工程质量问题、工程款拖欠问题、原材料价格问题等,合同是施工企业一切风险的源头,如果合同有“先天缺陷”,势必会造成以后工程项目实施中的被动。

1.3资金风险

当前建筑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复杂多变,企业在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客观存在的不确定因素的增加,加之诚信危机盛行,加大了建筑企业资金风险。资金是企业的血液,如果资金链断裂,企业必定处于毁灭的边缘。因此,资金风险是关乎施工企业生死存亡的大事。在企业经营中垫资和拖欠工程款是施工企业无法避免的现象,又不得不承受的一个重大风险因素。业主会将风险转移给施工企业,使大多数施工企业承受巨大的财务风险。

1.4质量安全风险

质量与安全是建筑施工企业生存的生命线,“质量责任重于泰山”。建筑产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信誉、资信等方面,一旦社会信任度下降,资质等级降低,企业在市场上就失掉了根基。一旦出了质量安全事故和问题,给企业造成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往往使企业在拓展市场上的努力前功尽弃、付之东流,不仅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会使企业信誉扫地、降低资质,更重要的是使企业在承揽任务和其他工作上都将非常被动,危及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1.5物资供应风险

由于工程项目建设规模大、周期长、投资大,建筑材料受市场需求和宏观经济变化的影响,材料价格极不稳定,特别是几种主要材料(钢筋、水泥等)的价格上涨的幅度比较大,往往导致企业在材料这方面产生极大风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建筑工程风险管理现状

2.1风险管理意识淡薄

许多建筑施工企业未能充分将可能存在的风险考虑进去,在投标报价中没有通过系统的风险评估与计算,只是象征性的计取一定比例的风险系数,这样做很有可能造成对风险的预估不足,风险费用过低。而在日后的实际施工过程中,如果施工企业不能承担所增加的风险造价,则会严重影响结算工作,造成极大的不便,具体来说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施工企业将风险造价通过索赔的形式向业主索要补偿;第二,业主已经通过合同的形式将部分风险转嫁给施工企业,对结算中可能增加的风险补偿费用预估不足,造成投资超预算的结果。

2.2建筑市场不成熟

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的建筑市场管理体制还不够完善,具体表现在发包与承包方的合同意识不足,诚信有所欠缺,整体行业的行为规范尚不完善。一方面体现在,投资商的过分压价、回扣、垫资行为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另一方面,承包方严重存在转包、资质挂靠、偷工减料等问题,而且拖欠施工人员工资,拖欠施工材料供应商货款的行为也屡禁不止。

2.3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不够规范

由于许多建筑企业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不规范,导致建筑企业没有及时建立完善和全面的信息处理机制,加之建筑企业对数据和经验的分析不足,导致企业难以对投标项目的可行性进行提前的分析,难以对投标对象做出准确的估计,一旦出现投资项目就投资,结果中标率不高给企业带来了不必要的损失。

3对建筑施工中风险采取的措施

3.1对风险进行转移

风险转移方式主要针对许多大型的建筑项目,因为仅仅依靠单个投标个体难以完成此类建筑项目,需要多个承包企业一起合作降低风险;其二,对工程进行分包。由于建筑市场的发展涌现了许多专业高水平的承包单位,可以有效降低主承包单位的施工风险。为此,可以对施工工程进行分包,这不仅可以提高施工效率,还可以有效降低施工项目的管理风险;其三,对合同的有效利用。签订不同的合同,建筑施工企业往往承担不同的风险,比如成本加酬金的合同形式就比固定总体价格的合同形式风险低。为此,承包商为了降低风险可以建议业主更换合同形式。还可以根据施工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合同签订,比如通过调整价格条款回避风险。

3.2采用资金风险措施

目前,建筑施工行业普遍存在资金风险问题主要是工程款的拖欠和资金不能及时到位,为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采取防范资金风险的措施:其一,企业自身提高风险意识,加强对合同的管理和业主资信的考核,避免资金不到位问题的发生;其二,政府加强对施工企业的监督。比如资金不到位时,不准施工单位开工建设,保证施工单位的利益不受损害。

3.3实施科学合理的资金使用绩效考核模式

建立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使用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办法除了规定绩效考核的具体内容、程序及要求外,需要完善考核结果应用的措施。如,对于项目执行好、科技成果转化成效高的项目负责人应给予适当的奖励,并对其项目提供延续资助,让受资助者能够获得更多的收益。专项资金使用绩效考核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对提高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需要加快探索创新绩效考核体制机制,同时遵守绩效考核的公平、公正原则,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结束语

从实际建筑工程中不难发现建筑安全问题的频发性和复杂性,正是这样的特性使问题解决更加麻烦。建筑施工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当前重要问题之一,怎样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是建筑工程负责人必须考虑的问题。本文对安全问题简要分析,并提出一些措施希望能给相关单位一些参考,使施工安全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1]杨帆.建筑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其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04:98.

[2]刘道平.高层建筑工程管理现状及措施的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5,02:127.

论文作者:赵敏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6

标签:;  ;  ;  ;  ;  ;  ;  ;  

建筑施工风险管理现状及措施论文_赵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