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归中国金融业的影响及对策_银行论文

香港回归中国金融业的影响及对策_银行论文

香港回归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和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金融业论文,对策论文,香港回归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香港是世界著名的国际金融中心之一,随着九七主权回归这一历史时刻的到来,对于回归以后香港金融业能否保持繁荣稳定,香港回归对内地的影响等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对于国际金融财经界来说,还有一件大事,即今年9月23—25日,第52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世界银行年会将在香港举行,会议代表预计可达10000多人,目前收到各方面的赞助费已达8000多万港元,这是香港有史以来承办的最大型会议,这两件大事将对香港和内地的金融业产生重大和深远的影响。

一、香港金融市场概况

香港是仅有1000多平方公里,630多万人口的弹丸之地,但在各种内外有利因素的配合下,加上其地理条件优越、交通通讯发达、法制健全、税率较低等因素,已发展成为举世闻名的国际金融中心。

1.香港是主要服务于亚太地区的世界第五大外汇交易中心。每天24小时与世界各地进行外汇买卖。1995年日平均外汇交易额达到910亿美元。目前香港拥有外汇储备已超过600亿美元,人均占有量居世界第二位。

2.香港是亚洲地区的国际银行中心。从银行机构的数量看,仅次于伦敦和纽约,是世界第三大国际银行中心。据1996年6月统计,在香港的外国银行总数达329家,其中世界排名前100名的大银行中,有85家在香港设有分支机构。香港持牌银行总数为185家,其中154家为外资银行。有限制牌照银行64家,接受存款公司129家,此外还有外资银行在香港的办事处。去年全香港银行客户的存款总额达2.3万亿港元,贷款3.8万亿港元,总资产达7.8万亿港元。香港的银行在内地已设有25家分行。

3.香港是我国筹措商业性资金的最主要窗口。10多年来,我国约有62%的外资是通过香港市场筹措来的。1995年香港资本市场上组织来的100多亿美元的银团贷款中,有相当大一部分是投向祖国内地的。香港银行业对内地银行和企业的贷款,1983年只有90亿港元,1996年增加到3064亿港元,增长了30多倍。

4.香港是亚洲地区基金管理中心。截止1995年底,香港基金总数共有1183种,比10年前的212种增长35倍多,香港投资基金所属的会员公司有40多家,聘用基金经理人和投资管理人424名,管理的资金总额达到942亿美元,其中90%的基金来自海外,同时有90%的基金管理公司将本公司亚太地区的总部设在香港。

5.香港是世界第四大海外投资者,仅次于美国、英国和德国。它占到全东南亚外国直接投资的52%。1995年香港的海外投资达250亿美元,其中一半以上投向大陆,将近200亿美元。全球直接投资额为3150亿美元。中国内地是香港最大的投资者,去年投资总额为250亿美元。

6.香港是世界第八大股票交易市场。1996年上市公司达552家,上市证券超过1000种,在亚太地区仅次于日本。目前内地已有24家企业在海外上市,其中22家把香港作为第一上市市场。

7.香港是世界最大的黄金交易市场之一。交易重量以两计算,以港元报价。还有一个本地伦敦黄金市场,交易单位以美元计价,重量以盎司计算,在伦敦交收。

8.香港的保险业也很发达,1996年3月共有保险公司221家,保险费收入392亿港元。其中一般性保险公司159家,长期保险公司43家,综合保险公司19家。

二、九七回归后,我国处理香港与内地金融关系的基本政策。

我国政府遵照基本法,对香港将实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使香港保持繁荣稳定,保持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不变。香港回归后,处理两地金融关系的基本原则主要是:

1.实行两种金融体制

香港特别行政区自行制定货币金融政策,保持香港金融市场的繁荣稳定和经营自由,继续保持其单独的货币发行与管理制度。内地实行社会主义金融体制,由中国人民银行实行监管。

2.两种货币和两种管理制度

港币和人民币将作为法定货币分别在香港和内地流通。港币作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法定货币,在内地被视作外币。同样,人民币在香港也被视作外币。港币在香港自由流通,自由兑换,不实行外汇管制。香港资金进入内地,仍作为外资,受外汇管制。同样人民币资金进入香港,超过一定的限额也须经批准,因此香港和内地之间资金进出并不容易。

3.两个金融当局

在两种相对独立的货币制度下,两地的相应金融管理当局也保持相对的独立性,香港金融管理局依法对香港的金融机构进行监管,并对特别行政区政府负责。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对大陆的金融机构进行监管,它不会取代香港金融管理局的地位,也不存在上下级关系,更不会在香港设立分行取代香港金管局。

4.两个金融中心

香港是世界著名的国际金融中心之一。上海曾经是旧中国的金融中心,现在正在努力恢复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但在近期内,在中国外汇管制没有取消、人民币没有实现完全的自由兑换以前,上海不可能在短期内成为国际性的金融中心,最多成为中国地区性金融中心,更不会取代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香港的真正竞争对手是东京和新加坡。当然由于中国经济的庞大规模,中国完全有可能支持两个金融中心的发展,上海和香港将来会成为两个各具特色、相辅相成的国际金融中心。

5.发钞制度保持不变

港币发钞仍由目前的汇丰、麦加利、中国银行三家银行继续发行。中国银行的发钞比例去年以来虽有所增加,但将保持在10%左右,不会有大的变化,三家银行将继续以100%的美元淮备发钞。

6.港币联系汇率制度不变

港币自1983年以来实行与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度,对于维持香港的金融稳定和繁荣起了积极的作用,因而保持联系汇率制度不变是适宜的。中国政府不会动用香港的外汇基金和其他资产,不在香港课税,香港的财政收入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支配使用,中国政府不会觊觎香港的资源。相反,中国人民银行在必要时将动用自己的外汇储备,支持港元汇率的稳定。

7.两地间金融事务安排和合作

“九七”以后,两地之间的金融事务完全按照国际惯例进行安排和处理。两地银行间和企业间的债权债务关系仍作为对外的债权债务处理。内地金融机构在香港不享有特权。两地金融机构互设将视作外资机构享受优惠待遇。香港作为国际性金融中心,继续发展国际金融关系。香港特别行政区可以“中国香港”的名义,单独与世界各国、各地区和有关国际组织发展关系,签订和履行有关协议。

三、香港回归对我国的影响

香港回归具有十分重大的政治和经济意义,这是不言而喻的,对国际国内的影响也十分深远。就金融方面来说,一是有利于两地间的金融合作与交流,有利于香港的繁荣稳定和促进内地金融业的发展。二是有利于我国更好地利用外资。香港历来是我国筹集外资的主要窗口,回归以后,香港可以更好地发挥对外筹资中心的作用。三是有利于我国金融业的国际化,我国银行要与国际接轨,实现商业银行化,首先要与香港接轨,借鉴香港银行的经验和技术,加快我国金融业的改革开放步伐,更多地引进香港的银行到内地设立分支机构,提高国内金融机构的竞争能力和管理水平。缩小内地银行和香港银行在技术手段、管理水平、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差距,这是一条与国际接轨的捷径。四是有利于内地金融、贸易和旅游事业的发展,加快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步伐。改革开放以来,香港在资金和技术上对内地的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给予了巨大的支持,香港是中国内地最大的投资者,今后这方面的作用会发挥得更加充分。另一方面香港经济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内地经济的迅速增长和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如果不是背靠大陆,香港的繁荣和发展也是不可能的。

不利的影响是,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外国企业、外资银行将会更多地进入内地市场,并将按国际惯例逐步给予国民待遇,今后外资银行也将逐步经营人民币业务,这对我国的企业和银行,特别是国营企业和国有商业银行的冲击和带来的挑战会更加严峻。因此我国的国营企业和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要有紧迫感和危机感。否则将在国际竞争中失败和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潮流中沉没。

四、抓住“九七”机遇,加快我国经济和金融业的改革和发展

1.利用回归,加快我国金融业国际化步伐

香港是比较成熟的国际金融中心,无论从金融市场规模、金融工具、现代技术手段和管理水平等方面看都有着较高的水平和丰富的经验,我国的商业银行可以更多地在香港设立分支机构,开展专业培训、实习考察,学习借鉴香港金融界的成功经验和管理技术。另一方面内地要进一步引进香港的银行和保险公司到内地设立分支机构,双方进行广泛的合作和交流。这不仅对香港的进一步的繁荣和稳定有利,同时更有利于提高国内金融机构的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提高经营效益。

2.利用香港融资中心更多地筹集外资

香港是国际金融、证券、投资、黄金交易等中心,香港回归之后,我国可以更多地利用这个桥头堡加强与海外金融市场的联系,筹集更多的外资支持内地建设。香港金融机构的业务方向也势必更多地转向支持内地建设。香港同胞也会更积极地投资支援祖国建设。内地应对来自香港的投资采取更多的优惠政策,给予国民待遇。另一方面,内地企业到境外上市发行股票应首选香港。过去我国主要利用直接投资和借用政府及国际组织贷款筹资,通过发行股票、债券集资较少,今后应加快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

3.利用回归,促进对外经贸的发展

香港是转口贸易和航运中心,我国和香港互为最大的贸易伙伴。香港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从1978年的世界第23位跃居到去年的第8位,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内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已有迹象表明,回归后,香港仍是世界经贸活动的大汇聚点、大竞争场所。其影响不仅是东南亚,而且也包括全球各地。1978年到1995年内地与香港的双边贸易增长了90倍。香港与内地在金融、信息、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加强合作,取长补短,定会加快两地经贸事业更快地发展。

4.利用回归促进两地旅游事业发展,增加非贸易外汇收入

今年是中国国际旅游年,香港回归后,两地经贸往来将更加频繁,港澳同胞回国旅游探亲的人数定会剧增,随着交通通讯的改善,两地之间的距离似乎大大缩短了。同时,我国已宣布今年国内各旅游景点门票实行价格并轨,给予外宾以国民待遇,这一措施也会吸引更多的国外旅游者来大陆参观、访问,游览祖国大好河山。同时还可促进宾馆、餐饮、商业的发展。为国家增加非贸易外汇收入。我国的金融机构和商业服务行业也要更好地为外宾服务。

5.加快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的步伐,促进上海、香港两个金融中心的同步发展。

去年12月,我国已宣布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可自由兑换,但离实现完全的自由兑换还有一定的距离,要使上海成为中国的地区性金融中心,没有人民币的完全自由兑换是不可能的。现在我国的外汇储备充足,到1996年底已有1050亿美元,但我国的资本市场还不发达,外汇管制还较严格,今后要逐步放宽外汇管制,努力创造条件取消外汇管制。要实现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还必须加快这方面的改革发展步伐。力争到本世纪末实现人民币的完全自由兑换,使我国的金融业早日实现国际化和现代化。

标签:;  ;  ;  ;  ;  ;  

香港回归中国金融业的影响及对策_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