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对生活中各种设施的要求也逐渐提高,给城市给排水系统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城市给排水系统与我国城市居民关系密切,是维护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基础设施。但是,应该指出的是,我国更多城市的城市给排水规划仍然面临着各种问题和不足,给当地基础设施带来了不良影响,降低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城市给排水系统的运行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大海绵城市的应用,有效解决其交通拥堵、供水、排水等问题。
关键词:海绵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分析
1海绵城市概述
随着城市市政工程建设的不断扩大和地面的硬化,城市道路的自然属性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海绵城市意味着城市有一个更加灵活的空间,可以像海绵一样吸水、蓄水和净化水,反映和展示其良好的环境适应性,减缓城市内涝的灾害和影响,保持良好的自然水文循环系统。其主要特点如下:
1.1 实现对城市水文循环系统的重构。
原有的城市开发建设只会使土地变硬,对原有的城市水循环系统造成破坏。另一方面,海绵城市概念下的市政工程规划设计,改变了单一排水、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设计方法,合理调节了径流总量、水质、生态系统。考虑到城市雨水和水资源的回收利用、地下水的补给和自然生态景观设计,重建了城市水回收系统。
1.2提供崭新的给排水思路。
在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市政工程给排水规划设计,倡导“渗、滞、蓄、净、用、排”新系统的设计理念不再采用单一的排水方法,而是加强雨水的渗透、滞留、储存、净化和循环利用。通过合理的空间规划、设计和布局,减少了城市地表径流。
1.3协调城市建设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
过去,城市的发展和建设破坏和影响了自然水生态环境。主要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并处于广泛的开发状态和模式,导致城市地表径流显著增加。另一方面,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发展倡导精细的规划设计理念,注重保护自然水生态环境,强调城市与自然水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存。
2 当前我国市政给排水规划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市政给排水规划中排水系统模块的主要问题
城市排水规划中的排水系统主要包括污水处理系统和雨水处理系统两部分。由此可见,许多城市排水系统所面临的主要问题通常发生在汛期。连续几天都有暴雨天气。如果当地城市排水系统的排水水平不强,或者污水处理能力低,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城市排水规划中的排水系统是保证城市降水、工业和生活污水顺利排放的关键设施。该系统的排水能力和污水净化能力水平直接影响到当地居民的整体生活质量,也对当地水资源的利用起着决定性作用。
2.2城市供水和排水规划中供水系统单元的关键问题
我国幅员辽阔,资源丰富,但水资源丰富。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大,人均水资源含量相对较低,导致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因此,我国大城市城市供水、排水系统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水资源问题。如果该系统的水资源不足,当地城市居民的用水需求就无法满足,导致当地供水系统的整体稳定性遭到破坏。如果一个地区的供水系统经常断断续续地被切断,原因可能是水资源短缺。城市排水规划中供水系统的不足,不仅直接影响到当地居民,而且还会阻碍城市企业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大大降低地方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我国许多地区的城市供水和排水规划存在着地理环境因素和城市供水系统的地方水资源收集能力薄弱等因素,导致城市供水和排水规划的水资源短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海绵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要点分析
3.1 提高路面的渗透性
随着现代城市道路建设的不断发展,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城市给排水规划设计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在海绵城市道路改造的实际过程中,道路建筑材料的渗透性得到了合理的提高,城市路面的渗透功能也通过使用透水沥青、透水性混凝土等材料得到了提高。首先,在道路施工过程中,我们合理使用一些透水性好的沥青材料铺设机动车道路,同时强调道路路基的稳定性,在保证整条道路正常通行的前提下,增加雨水径流对路面的渗透。其次,在相关道路人行道的设计和规划中,合理选择透水路面,加强与周围绿化带的垂直关系,保证雨水排水组织路径。
3.2 车行道设计
车行道在市政工程建设中也是极为的重要,所以市政排水设计的时候也是必须得给予车行道设计充足的重视。我国当前大部分城市的车行道都是采用非透水性路面,而这种路面极易积水,甚至还有极大的可能会妨碍地下水的补给,进而出现“热岛效应”。为了在道路中应用海绵城市概念,有必要使用渗透性路面来有效地减少径流和补给地下水。同时,在市政道路工程的实际施工中,道路的上层还应铺设透水性沥青混凝土,而道路的下、中层应使用一些不透水的建筑材料。为了避免雨水过多而影响路基。当车库道路的面粉具有透水性时,雨水可以通过横坡直接流入沟渠,然后进入绿化带和检查井,有效实现雨水的循环利用和及时排放。但是,相关人员必须注意坡度的设置。坡度水平控制在1 ~ 1.5以内,垂直控制在0.3 ~ 6以内。
3.3 注重绿化带的设计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海绵城市城市给排水规划设计中,城市内部绿化带的科学合理设计是海绵城市整个给排水系统的关键要素。通过合理利用绿化带建设,加强雨水径流的渗透和过滤,真正提高海绵城市给排水设计质量。设计绿化带时,应合理运用低影响开发措施,确保设计垂直,使路面积水在一定时间内顺利排入绿化带,从而缓解城市内涝,净化径流污染。
3.4 附属设备的设计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海绵城市城市给排水规划设计中,除了要重视上述问题外,还必须加强相关辅助设备的科学设计。首先,加强城市道路路缘石的设计,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进行分析和设计。例如,在道路设计过程中,我们将平坦路缘石的高度与周围地面垂直连接,以有效确保雨水直接流入路边绿化带或设计的雨水收集口,从而有效避免道路积水,影响城市交通。其次,由于立缘石自身的特点,在设计和规划时很难保证雨水直接流入绿化带。因此,我们需要我们的相关设计人员做出相应的改进,通过增加相应的路缘石开口和冲孔等一系列工作来确保雨水流入。此外,在规划设计道路时,也有必要对路肩沟进行科学设计,因为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路肩沟需要考虑它们所使用的材料,不仅需要注意整体美观,防止垃圾堆积和堵塞等问题的发生。此时,我们可以利用植草沟转移和净化雨水,最终达到及时排放的功能。
结束语
海绵城市的建筑理论是指海绵吸水和释水的特性。这是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新概念。与传统的城市规划建设不同,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水平,促进城市自然生态发展。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给排水规划中的应用需要重视加强雨水资源的收集、净化和再利用,加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只有这样才能改善城市给排水系统的生态,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志远.现代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分析[J].决策探索(中),2017(10):59~60.
[2]贾小慧,吴璇.现代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分析[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8(9):49.
[3]王维维,冯霞.现代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分析[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7(8):43.
论文作者:刘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
标签:城市论文; 海绵论文; 给排水论文; 雨水论文; 绿化带论文; 规划设计论文; 水资源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