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标本采集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_王薇薇

血标本采集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_王薇薇

(江苏省淮安市解放军八二医院 江苏淮安 223001)

【摘要】目的:探讨血液标本采集不合格的原因及预防对策。方法:选取我院临床检验科于2012年1月—2016年1月间检验的28520份血液标本,对不合格的标本进行统计分析,总结不合格原因及预防对策。结果:28520份血液标本,退回的不合格标本共255例,不合格率为0.89%;不合格原因中,标本溶血比例最高,达到了34.51%,其次为标本凝固或存在细小血凝块、采血部位不当、采血量不标准,比例分别为21.96%、13.73%、13.73%。结论:我院血液标本采集不合格率偏高,应加强对护士标本采集知识的培训,建立和完善护理质量监控体系,加强对标本运送过程的监督,强化基本的护理技能训练等措施,有效降低血标本不合格率。

【关键词】血液标本;采集不合格;原因分析;预防对策

【中图分类号】R5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4-0334-02

大部分医院采集血液标本和运送工作是由护士来完成,部分护理人员由于缺乏对血标本采集、保存等专业知识的了解,就会导致标本出现质量上的偏差,致使检验结果与实际病情不相符,给患者的治疗过程增加障碍。由此可见,规范血液标本的采集和保存工作,确保标本质量,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无误的关键[1]。本文选取了我院临床检验科于2012年1月—2016年1月间检验的28520份血液标本,对不合格的样本进行了统计分析,过程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临床检验科于2012年1月—2016年1月间检验的28520份血液标本,退回的不合格标本共255例,其中血常规检验标本65份、生化检验标本50份、免疫检验标本18份、凝血功能检验标本58份、血沉检验标本35份、交叉配血标本15份、其他检验项目14份。

1.2 方法

使用一次性的真空采血针和采血管,根据项目要求将采集的血液放入不同类型的采血管中,由护士送至检验科。检验师根据标本质量评价标准对送检标本进行注意筛查,登记不合格血标本,记录原因。

2.结果

28520份血液标本,退回的不合格标本共255例,不合格率为0.89%。其中,标本溶血88份,比例为34.51%;标本凝固或存在细小血凝块56份,比例为21.96%;采血部位不当35份,比例为13.73%;采血量不标准35份,比例为13.73%;标本送检不及时20份,比例为7.83%;标本容器选择不当11份,比例为4.31%;标本与检验单患者姓名不符6份,比例为2.35%;与患者未交代清楚4份,比例为1.57%。结果显示,标本溶血比例最高,达到了34.51%,其次为标本凝固或存在细小血凝块、采血部位不当、采血量不标准,比例分别为21.96%、13.73%、13.73%。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讨论

3.1 标本不合格原因

(1)标本溶血:该情况指的是在采集、运送或者保存过程中出现红细胞体外破裂情况,其原因包括以下几点,其一,穿刺前溶血,如静脉穿刺前消毒液未完全干透,采集针头和真空管连接不当,空气进入真空采血管中等。其二,穿刺中溶血,如止血带捆扎过紧[2]、抽血困难、拍打血管过于用力等,其三,穿刺后溶血,如摇匀标本时用力过大、采集量过少等。(2)标本凝固或存在细小血凝块:血标本和抗凝剂比例不标准、未充分摇匀试管、抗凝血采集过程不规范、抽血过程不顺利、送检时间过长、采血时间过长等。(3)采血量不标准:采血过程中患者情况特殊导致采血困难、护士自身操作不当、检查项目过多、护士不清楚采集量等。(4)采血部位不当:在输液静脉近心端、输液针头附近采血,会导致标本成分改变和稀释。(5)标本送检延迟:一般会出现在夜班护士采血或者临时性采血等情况中。(6)标本容器选择不当:一次性负压真空管类型未能分清[3],选择标本容器。(7)交代不清:部分检验项目采血前患者需禁食禁水,保持情绪稳定,禁烟酒,暂停用药等,未能向患者交代清楚。本次研究中,28520份血液标本,退回的不合格标本共255例,不合格率为0.89%;不合格原因中,标本溶血比例最高,达到了34.51%,其次为标本凝固或存在细小血凝块、采血部位不当、采血量不标准,比例分别为21.96%、13.73%、13.73%。

3.2 制定预防对策

3.2.1完善护理质量控制体系 血液标本采集和检验是由护士和检验人员分别完成的,应当建立和检验科互相关联的护理质量控制体系。检验室将不合格的标本登记和分类,标明原因,然后将整理的内容反馈给各个科室的护理人员,各科室护士长需根据具体情况与患者建立联系,重新采血,以免延误病情。建立护理部抽查、护士长勤查、护士自查的三级质控网络[4],将对血液标本的质量控制纳入到重点管理项目中,强化考核力度。

3.2.2加强知识培训 除了完善制度和体系上的内容,还应当加强对护士的知识培训工作,使其能够一次性采集成功,避免出现偏差。护理部应组织全体护士参与培训活动,统一讲授标本采集的一系列知识,如质量控制措施、注意事项等,明确技术要求,发放知识手册,方便忽视阅读和记忆。另外,还应当注重对血液标本送检过程的监督,提高护士的责任心和耐心,及时将合格的标本送检。

3.2.3强化职业道德教育 加大职业道德教育,通过观察和监督纠正护士的不良习惯,使其意识到自身操作对血液标本质量及患者诊断结果的影响,使护士能够自觉执行各项标准,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约束和控制,保证工作严谨认真。另外,护士在采血前应当与患者进行适当沟通,讲明注意事项,这样不仅能够缓解医患矛盾,增加患者的配合,还能够保证标本采集的质量。

综上所述,我院血液标本采集不合格率偏高,应加强对护士标本采集知识的培训,建立和完善护理质量监控体系,加强对标本运送过程的监督,强化基本的护理技能训练等措施,有效降低血标本不合格率。

【参考文献】

[1]王秋桐,安洁.检验标本中不合格的标本原因分析和应对措施[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06):776-778.

[2]张俊峰,卫红伟,赵倩瑜.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17):218-219.

[3]孙淑华.血标本采集不合格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山西医药杂志,2014,43(16):1977-1978.

[4]韩文生.规范血标本采集程序控制送检标本质量[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7,11(03):247-248.

论文作者:王薇薇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9

标签:;  ;  ;  ;  ;  ;  ;  ;  

血标本采集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_王薇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