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婉琳
(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内儿科 广东佛山 528200)
【摘要】目的:研究轮状病毒致小儿腹泻的干预性护理方法及其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11月—2018年7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轮状病毒致腹泻患儿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3例。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护理措施,给予试验组患儿系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并比较两组患儿症状改善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试验组患儿的症状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结论:轮状病毒致小儿腹泻中系统化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较好,临床价值较高。
【关键词】轮状病毒;小儿腹泻;干预性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9-0215-02
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常见病原体,其主要感染小肠上皮细胞并对其造成损伤,从而引起腹泻的情况[1]。小儿轮状病毒腹泻通常在秋冬两季的发病率较高,患儿在感染病毒后起病较急,短时间内导致患儿出现多种症状,严重时可对患儿生命安全造成威胁[2]。本研究对轮状病毒致小儿腹泻的干预性护理方法及其效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6例我院2017年11月—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轮状病毒致腹泻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3例。对照组男18例,女15例,患儿年龄5个月~4岁,平均(2.36±0.47)岁。试验组男19例,女14例,患儿年龄7个月~4岁,平均(2.28±0.52)岁。两组基本资料比较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患儿治疗期间定时给予其相应药物治疗,并在患儿治疗期间密切观察其病情变化情况等。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营养护理 患儿发生腹泻后会导致营养吸收受到严重阻碍,不利于其身体正常代谢。护理人员应在患儿入院后根据实际情况指导患者家属给予患儿母乳喂养或为其搭配合理的饮食结构,确保患儿摄入充足的营养。对于可以正常进食的轻度腹泻患儿,应让其正常进食。对于病情较重的患儿,应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其禁食禁饮指导,并在其症状得到改善后指导家属为其添加辅食,确保患儿营养摄入充足。
1.2.2补液护理 患儿治疗期间会采用补液治疗的方式,护理人员首先应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为其选择相应的静脉进行穿刺。补液的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对液体滴注速度进行合理调节,并且要对液体的浓度进行有效控制。同时,应在补液过程中对患儿的穿刺点进行有效护理,避免其出现穿刺点感染的情况。另外,还要对患儿补液期间的出入量进行严格记录和统计,为医生的治疗方案调整提供依据。
1.2.3病情护理 在患儿治疗期间应密切观察其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其中包含患儿的血压、心理、意识状态和肌张力等,发生异常情况时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患儿治疗期间还要给予其有效的臀部护理,主要是因为患儿在长时间腹泻的情况下会对臀部皮肤造成过度刺激,导致其局部皮肤发红或出现破溃的情况。因此护理人员要在患儿排便后及时为其清洗臀部并将水擦干,保持患儿局部皮肤干燥,在必要时可根据医嘱给予患儿药物处理。
1.3 评价指标
评价两组疗效,对两组患儿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进行统计。疗效判定标准为:治疗后患儿的大便次数和性状基本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为显效;治疗后患儿的大便次数减少且大便性状改善但未恢复正常为有效;治疗后患儿的病情无明显变化甚至加重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SPSS22.0软件处理数据,χ2检验和t检验分别完成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x-±s)的差异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疗效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见表1。
3.讨论
小儿轮状病毒腹泻是小儿腹泻中常见的类型,患儿发病后临床症状主要以发热、腹泻、腹胀和腹痛为主,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时可导致患儿因腹泻持续时间过长而出现脱水和水电解质紊乱的情况,甚至会导致患儿发生其它严重的并发症,对患儿的正常生活及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3]。临床上对轮状病毒致小儿腹泻的治疗主要是针对患儿的临床症状进行对症支持治疗,以此让患儿的病情得到控制。
但根据临床实践,轮状病毒致小儿腹泻的治疗过程中,因患儿年龄较小而容易导致治疗效果受到影响,因此需要给予其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4]。其中首先要给予患儿有效的营养支持护理,确保其在治疗过程中营养摄入充足,避免患儿因腹泻而导致营养摄入受到影响;其次要给予患儿有效的治疗护理,确保其按照医嘱完成用药,并且要在患儿补液治疗时给予其有效的护理,确保补液顺利完成;另外要给予患儿有效的皮肤护理和病情观察,避免不良情况对患儿的治疗效果造成影响[5]。
本研究对轮状病毒致小儿腹泻的干预性护理方法及其效果进行分析,试验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试验组患儿症状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
综上所述,系统化护理干预在轮状病毒致小儿腹泻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程秋香.小儿轮状病毒腹泻系统化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33):107-108.
[2]官招娥,阮定珍,许小勤,刘冬妮.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特点及临床护理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14):168-169.
[3]马文丽.小儿轮状病毒腹泻的个性化护理方式及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33):6447.
[4]张瑞芹.护理干预在小儿轮状病毒腹泻中的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10):1440-1441.
[5]刘永青.个性化护理模式在小儿轮状病毒腹泻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3):264-265.
论文作者:利婉琳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9
标签:患儿论文; 小儿论文; 病毒论文; 对照组论文; 症状论文; 情况论文; 时间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