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本社会体育指导者培养体制论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指导者论文,日本论文,全民健身论文,体制论文,计划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前言
日本是世界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高龄者和余暇的增多,人民对健康、体育锻炼、运动娱乐的关心和需求也与日俱增,喜爱体育锻炼的人们年龄层次也随之扩大,体育运动的目的和内容也更加多样化。为了满足国民对体育锻炼和运动娱乐多样化、高度化的需要,日本政府把培养高质量、多数量、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社会体育指导者作为全面振兴体育事业的一项重要课题,列为与体育设施的完备和充实同等重要的因素。
日本社会体育指导者的培养体制,从1957年由文部省建立体育指导员制度,到1993年关于少年体育指导者认定制度的实施,三十年来,由于培养体制不断的完善与充实,培养了大批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项目,适应社会需要的社会体育指导者,包括,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教练员、社区市民体育指导者等。对全民体育事业的振兴,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五日工作制的实施,业余时间的增多,同时,人们对增进健康、增强体力、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娱乐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特别是全民健身计划的启动,对于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尽快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体育指导者培养体制,提高我国人民的素质,振兴全民体育事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研究方法
本文以实地调查访问和查阅资料进行比较分析。
3 讨论与分析
3.1日本社会体育指导者的培养体制,经过了三十多年的不断完善与充实,已经初具规模,形成一个全国性网络机构,大体有以下几种培养组织机构(见表1)。
表1 社会体育指导者培养体制
培养机构 名 称
·体育指导导员
1 国家及地方 ·社会教育主事
公共团体·社会体育担当职员
·体育设施指员
·体育指导员
2日本体育 ·教练员〈1〉
协 会 ·教练员〈2〉
·社区体育指导者
3文 部 省
·教练员
·商业体育设施指导者
·运动计划制定者
4厚 生 省
·健康运动指导者
·健康运动实施指导者
5劳 动 省
·企业内运动锻炼计划制定者
·企业内运动锻炼指导者
表1培养机构包括国家部门、公共团体、体育协会等,各机构有各自的讲授内容和认定标准。另外不同的培养机构培养的社会体育指导者虽然称号不同,但有的在作用和任务上具有相同的性质。
3.2 制度的完善
1987年由文部省公布了《关于社会体育指导者的知识、技能审查事业认定规程》这一制度,文部省成为实施的主体,它进一步完善了过去的培养体制,统一了整个社会者的讲授内容、等级分类及各自作用。它不仅是为了社会体育指导者取得资格的培养,而且在社会体育指导者所学到的知识、技能水平审查中,力图提高他们的学习质量与技能水平,并设定了保证指导者水准的资格标准。
表2 各种类指导者
各项目横向指导者
表2中,各类别体育指导者的作用更加明确与统一。〈1〉地区体育指导者(指导员)是以社区居民为指导对象,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体育活动。〈2〉竞技力向上指导者(指导员)是以提高选手的竞技水平为主要目的。〈3〉商业体育设施指导者是在民间营利体育设施(滑雪场、高尔夫球等)进行指导、管理等。
以上各种类指导者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等级。
〈4〉运动计划制定者(体育程序设计者)分为两种:一种是在地区体育领域,一种是在商业体育设施领域。
学习内容与考试包括共同课程和专业课程。
共同课:包括运动医学、运动生理、体育指导论、运动心理学、社会体育学概论、地区体育行政、设施的经营与管理。
专业课:包括自己该专项的理论知识、专项技术、指导实习等内容。
体育院系毕业的学生,可以免除已经学过的课程与考试。
3.3 日本社会体育指导者培养事业的实施认定状况
到1993年10月为止,社会体育指导者认定总项目数达65个,实施团体(培养机构)为44个。表3
表3 实施认定状况表
种类 单项数 团体数
一 地区体育指导者27项目
28
二 教练员30项目
31
三 商业运动设施指导者4项目 8
四 运动程序设计者2项目 4
五 休闲娱乐指导者 1
六 少年体育指导者 1
3.4 建立完善我国社会体育指导者的培养体制
目前我国正处于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之中,在“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提出“迅速建立一支有一定组织能力和技术水平,面向社会为群众服务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并使之不断扩大,以有效地组织和科学指导全民健身活动,……到本世纪末,在城市中平均每千名参加锻炼者有5——10名左右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农村平均每镇(乡)至少有1——3名社会体育指导员,”(目前日本全国平均每2千人口中有一名体育指导员)我国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是任重而道远的工作。首先必须建立一个完整的社会体育指导者培养体制。成立国家一级的社会体育指导者协会(官方或民间)在全国形成一个辐射性网络组织机构。
当前我国在培养制度上,已建立了运动队教练员等级制度,各单项协会也都举办过不同层次的教练员学习班,但对象的来源大多是学校的教师,业余体校的教练员和体委主任职员等。非专业人员极少,还没有涉及到社会基层(社区、乡镇、企业等)。目前广大市民自发地组织晨练及其他体育锻炼,把组织者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理论与实际业务水平,并授与指导员称号等,来弥补社区体育指导员的不足。在日本地区体育指导员除在教育委员工作的体育职员是专职外,其他都是非专职业余性质的,来自不同的职业。见表4。
表4 不同职业体育指导员人数
区分合计教师 公务员
职员
个体
无职 其他 备注
人数45948
9900
724313529 13529 1645 2807
百分比
10021.5
15.823.6
29.43.6 6.1
到1994年为止全国业余体育指导员人数已达6万余人,其中教师的比例已下降到全体指导员人数的11%左右。这种业余体育指导员培养制度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3.5加快培养多种多样的社会体育指导者是推进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的重要保证
当前我国在经济总体水平与先进国家还有相当的距离。体育设施、场馆条件还较落后,数量较少,特别是服务于居民群众的公共体育设施,这是我们面临的现实问题,但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开放学校的体育设施和国家公共的体育场馆设施。另一方面,如何培养大批的适合于国民需要的不同项目、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业余性体育指导员是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吸收国外先进经验,取长补短,建立一个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体育指导者的培养体制和运行机制,以及确定详细的培养方法和培养后的处理计划、政策等。发挥民间团体和各单项协会的作用,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
4 结论与建议
4.1 社会体育指导员是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管理、运行等工作开展得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
4.2 应增加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种类和培养机构,发挥社会各方面的力量。
4.3 充分发挥体育院、系的优势,增设社会体育专业,增加关于全民健身方面的教材内容。
4.4 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管理以及开展工作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