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农村家庭教育误区难题,提升家校共育质量论文_刘光霞 朱相法

破解农村家庭教育误区难题,提升家校共育质量论文_刘光霞 朱相法

山东省昌邑市北孟镇第一中学 261321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在社会转型期,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但部分农村家长对家庭教育依然存在误区,成为学校教育良好发展的制约性因素。许多执教多年的教师感叹“现在的孩子太难教了”,感到学校教育真的是独木难支。破解这一难题,搭建学校和家庭联手共育的教育平台,提升家校共育质量,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境地。

一、现阶段的农村家庭教育存在的误区

1.农村家庭隔代教育的现象比较严重,家庭教育缺失。

在农村,由于父母外出打工或做生意较多而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管带的现象非常普遍。这种隔代教育必然是过分溺爱的教育。过分的溺爱和迁就使孩子产生了“自我中心”意识,遏制了孩子的独立能力和自信心的发展,影响着孩子个性和优秀品质的形成。长年奔波在外的父母,只是满足了子女对金钱的需要,“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等思想观念在孩子的大脑中萌芽。

2.家长家庭教育观念陈旧,教育方法落后。

现在的农村家长,大部分是70后或者80后,应该说都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但依然存在家庭教育观念滞后的问题。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在农村家长的大脑中根深蒂固,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绝对权威严重束缚了家长的教育思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可怜天下父母心”,他们是想让孩子学好,但没有具体的行动,平时对孩子的学习情况很少过问,任其自然。还有的家长在农闲时沉湎于搓麻将、打扑克、喝酒应酬,很少看书读报,因此,孩子的作业经常没完成,学习成绩不理想或者犯了其他错误,家长轻则痛斥一顿,重则狠打一顿。家长对子女的关爱、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可以理解,可他们的教育与时代要求却格格不入。

3.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同步,使学校教育独木难支。

农村家长与教师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有相当一部分家长不能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教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许多家长认为把孩子送进了学校就等于送进了“保险箱”,教育属于学校的事,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部推给了学校,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缺乏配合和协调,致使学校教育工作很难取得成效。

二、只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协调发展,才能让孩子拥有一个成功的未来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认为:

1.创建学习型家庭,营造适宜孩子成长的良好环境。

家长要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增加家庭的文化教育氛围,为孩子创建“学习型家庭”。建议家长为孩子提供足够的学习时间,即使再忙也不要浪费孩子的学习时间。对孩子经常犯的错误要进行细致的讲解,帮助孩子买一些参考书籍。在学习之余,家长还可以订阅一些有益智力的杂志,培养孩子对读书的乐趣,增长孩子的知识面。家长也必须在孩子晚上学习时间养成读书看报的好习惯。这样,既为孩子创造了安静的学习环境,又树立了爱读书的榜样,形成浓厚的家庭文化教育氛围,帮助孩子形成自觉学习的态度,改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2.举办“家庭教育讲座”,提升家庭教育的质量。

可举办定期的家庭教育讲座,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知识的培训,把家长希望子女成才的迫切愿望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帮助家长形成“理性的”、“关爱的”、“民主的”家庭教育方法,使家长重视孩子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等非智力因素培养,促进家庭形成良好的教育环境。增强家庭的文化教育氛围,要求家长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业,经常查看孩子的作业,帮助孩子形成自觉学习的态度。要改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认真当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做好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使孩子在家庭中愉快、健康地成长,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3.建立家校交流互通长效机制,提升家校共育质量。

学校教育需要家庭教育的支持和配合,没有家庭配合的学校教育永远不能完成教育任务,没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孤掌难鸣”,两者相互促进,密不可分。可以通过适时召开家长会或让教师家访,向家长通报学校的工作和班级情况,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加强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的联系,加深家长和老师之间的理解。在家长没有意识到两者配合协调的重要性时,学校有责任主动和家长联络,从学校走出去加强和家长的交流,共同致力于孩子的教育。

论文作者:刘光霞 朱相法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8月总第2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1

标签:;  ;  ;  ;  ;  ;  ;  ;  

破解农村家庭教育误区难题,提升家校共育质量论文_刘光霞 朱相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