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成绩和升学率论成败的高中教学,往往存在忽视高中生个性化发展、课堂采取“灌输式”教学、忽视学生心理状态等现象,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而思想政治课受其政治性、理论性等因素的制约,更不易获得高中生的喜爱,这就导致高中生应付思想政治课的学习。
本文通过阐述高中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心理状态,找出影响高中生学习思想政治课兴趣不足的影响因素,最终给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关键词:高中生;心理现状;思想政治课
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但是现在高中生受现行教学体制、外部环境的冲击以及自身一些因素的影响,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热情逐渐下降。因此,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找出相应的对策对促进高中生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一、当下高中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心理状态
(一)积极型的学习心理状态 积极学习的学生上思想政治课时不仅能够聚精会神的听课、参与课上互动,还能够努力思考、回答课堂上老师提问的问题,并自觉的运用思政课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除此之外,他们还能够长时间坚持学习,合理的分配自己的学习时间,主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遇到自己不会的题目,积极地去请教同学或老师。拥有这些好的学习习惯的学生成绩通常是比较好的。
(二)消极型的学习心理状态 消极型的学习状态比较普遍。拥有这种心理的学生大多不重视思想政治课,有的甚至排斥思政课的学习。它们主要的表现是学习不积极、不愿动脑去思考,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应付思政知识的学习。他们基本没有什么分析问题的能力,只是死板的猜测答案,学习没有动力与进取心,导致学习成绩很差。
二、造成高中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积极性低的原因
(一)教学体制对学生学习心理的影响 当今的教学体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现在的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体制以成绩论英雄,这就导致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忽视学生个性化需求以及关怀。其次,学生为了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埋头苦读,忽视个人的全面发展,有的时候自己的付出与回报不成比例,导致他们自尊心受挫,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下降。总之,受到学校、老师以及自身因素的影响,学生们学习积极性、自主性逐渐下降。
(二)忽视学生个人学习兴趣 忽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根本原因。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相比语文历史等学科,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内容政治性、理论性过高,对学生的吸引力低,学生依然按照自己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学习,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低迷,渐渐地产生排斥思想政治课程的心里状态。因此,不重视学生们的心理状态,不唤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很难从根本上改变当前的现状。正像俄国乌申斯基所说的,“丧失兴趣,就不可能去怀疑、释疑进而考证各种问题,最终有新的创造[1]”
(三)师生之间沟通交流少 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大班化的教学体制难以让老师了解每一个学生。与此同时,高中繁重的课程压力、学习任务使得师生之间往往缺乏交流,这就导致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很难理解学生的想法,授课效率降低,无法及时更新授课方式与教学方法,降低了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程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帮助高中生形成良好心理状态的措施
(一)去粗取精,改革传统教学体制 传统的教学手段以提高升学率为目的,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以及其他课程的成绩为最终归宿,没有表现出足够的人文关怀,忘却教育的初衷。教育首先要塑造人,然后再谈论知识。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学,首先,要转变原有单纯以升学率为主的教学目标,全面的去进行教学目标设计。其次,创新内容表现形式,增加趣味阅读板块,不仅能够延展同学们的知识面,更能够提升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建立良好的课堂互动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这样说过,“乐观愉快的气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们的求知欲”[2]。的确,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环境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效率,利于发散老师的教学思维,利于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课堂互动氛围对学生和老师都是大有裨益的,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老师首先应该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在课堂上是传道受业解惑的严师,课下是学生畅所欲言的朋友。只有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课堂上学生才能打开心扉,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及课堂互动至关重要,它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的基础。
(三)加强课下交流、用情感化解师生矛盾 思想政治课程的老师因其课程性质的原因,往往给人一种严肃的形象。又由于思政课程通常被认为“副科”,不如语数外重要,对思想政治课程的授课时间安排比较少,这就进一步限制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教育专家朱小蔓曾说过:“离幵情感层面的交流,不能铸造人的精神世界[3]” 就充分地证明,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必须发挥情感作用。我们应该在繁重的学习之余,抽出时间,举办师生座谈会,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弥补双方情感的缝隙,增进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 总的来说,迫于升学压力,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方式逐渐趋于古板化、教条化,致使学生不得不背诵整个政治课本以应付考试,这违背了“因材施教”的理念,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高中生正处于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机,只有通过改革传统教学体制、活跃课堂氛围、加强课下交流,才能更好地促进高中生的成长,培育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朱自清.现代教师读本[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6.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1998.
[3]朱小蔓.德育是教育的灵魂 动情是德育的关键[M],教育研究,2004,(4):8
论文作者:张晓丹
论文发表刊物:《青年生活》2018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7
标签:学生论文; 政治课论文; 思想政治论文; 老师论文; 思想论文; 心理论文; 状态论文; 《青年生活》2018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