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中的问题及改进
王春霞,余长春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新能源与材料学院,北京)
摘 要: 全英文无机及分析化学课是我校专为外国留学生开设的化学理论基础课程。针对留学生全英文授课的特点,并结合我校鲜明的石油特色,我们对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的结构和内容进行了优化调整。新大纲的使用收到了良好的反馈,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课程仍存在一系列问题,例如课程设计还有诸多不合理之处,学生对授课知识掌握程度没有达到预期等。本文介绍了全英文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的基本内容,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法,并在教学实践中收到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 留学生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实践
无机及分析化学是将我国高校化学教学传统四大化学课程体系中的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的内容结合而成的课程。其并非是简单的将两门课程的内容相加,而是将这两门课程在内容上重叠较多的部分如酸碱、沉淀、配位及氧化还原四大平衡和滴定等进行重新整合,并结合了我校鲜明的石油特色,将实际工程中经常应用的相关理论重点讲解。[1]面向留学生开设的全英文课程有其特殊性,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课程结构和教学方式上还存在诸多需要优化的地方。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法,并在教学实践中收到了良好效果。
一 全英文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介绍
(一)课程简介
《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及能源工程专业的第一门化学类基础课程。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1)热力学基本概念以及热力学三大定律的主要内容;焓、熵、吉布斯自由能、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及计算。(2)质量作用定律和阿伦尼乌斯公式以及基元反应和反应级数的的概念与确定方法;化学反应速度理论。(3)酸碱质子理论,溶解度与溶度积的概念。(4)离子——电子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及能斯特公式。(5)原子能级、原子轨道(波函数)和电子云(几率密度)等概念;原子核外电子分布的一般规律和主族元素和过度元素原子的结构特征。(6)主族元素及过渡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典型性质及变化规律。(7)了解定量分析的概念及分类,掌握误差分析及有效数字的运算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留学生掌握化学反应过程中的热力学及动力学原理,掌握溶液体系中各类平衡的特点及规律,掌握原子结构、分子结构等相关知识以及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实质,掌握元素化学的基本知识以及基本的化学分析方法和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具有分析和处理一般无机化学问题的初步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新的化学知识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1)理解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热力学第一、第二和第三定律的主要内容;掌握Hess 定律以及焓、熵、吉布斯自由能含义,掌握DrHmɵ、DrSmɵ 和DrGmɵ 的计算方法;可以使用DrGm 来判断化学反应自发进行的方向;掌握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和计算,了解平衡常数与反应速率之间的关系,并应用平衡常数计算平衡组成。(2)了解化学反应速度理论,能用活化分子数和活化能等概念解释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3)了解酸碱质子理论,掌握一元弱酸、弱碱、多元弱酸、弱碱和缓冲溶液的解离平衡,计算 pH 值。(4)熟练使用离子电子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了解原电池的结构,电极和电池的表示,电极反应,电池反应和电极电位的概念,并正确写入电池符号;熟练使用能斯特公式进行计算;掌握ΔrGm和K与电动势之间的计算;掌握电极电位和元素电位图的应用。(5)初步了解原子能级、原子轨道(波函数)和电子云(几率密度)等概念;认识s、p、d 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的图形;理解元素的周期性与原子电子层的结构之间的关系。(6)熟悉主要元素和一些过渡金属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如氧化物、卤化物、氢化物、硫化物。如酸碱,氧化还原,配位和稳定性,以及周期系统中某些性质的变化。(7)了解定量分析的概念和分类,掌握有效数字的误差分析和计算方法。了解沉淀分析方法对沉淀形式和完整性的要求,掌握沉淀物的过滤,洗涤,干燥或燃烧的计算和分析结果。熟悉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熟悉酸碱指示剂,酸碱滴定曲线和指示剂选择,了解非水溶液中的酸碱滴定;熟悉金属指示剂,配位滴定曲线,混合离子的滴定和配位滴定方法;熟悉氧化还原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曲线和氧化还原滴定的分类。[2,3]
通过《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课程的学习,我们要求学生应达到如下要求:(1)掌握化学反应过程中的热力学以及动力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2)掌握溶液体系中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与电化学平衡等各类平衡的特点及规律。(3)掌握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等物质结构的基础知识,了解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实质。(4)掌握常见主族元素和过渡元素及其单质与典型化合物的性质。(5)掌握基本的化学分析方法和计算方法。除此之外,学生还应具有分析和处理一般无机化学问题的初步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新的化学知识打下基础。
(三)考核方法
写明考核方式与分数构成。过程评价的成绩不低于30%,包括小测验、小报告、期中考试等。《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进行考核,最终考试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构成,其中平时成绩约占30%;期末成绩约占70%。平时成绩又包括出勤和作业成绩,其中出勤约占30%,作业约占70%。
二 课程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与改进
随着教学的深入,我们发现使用新的教学大纲后,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相比往年有明显的提高。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1)留学生来自各个国家有不同的教育背景,其对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实验动手能力参差不齐,相较于通过高考入学的中国学生来说个体差异性较大,教师在备课和授课过程中很难兼顾所有学生。(2)实验课与理论课设置不尽合理,在实验课教学中经常出现学生对实验内容的基本原理不了解的情况,在理论课学习后也没有及时进行实验操作来巩固所学,这说明实验课和理论课的教学存在“脱节”现象,这不利于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整体把握。(3)由于留学生教学的特殊性,传统的考核方式和出题方式对留学生不太适合,特别是考卷的提问方式国内跟国外差别较大,考核方式也相对单一。
雁荡山完整地记录了火山爆发、塌陷、复活隆起的完整地质演化过程,不仅是亚洲大陆边缘巨型火山带中白垩纪火山的典型代表,还是研究流纹质火山岩的天然博物馆,为中生代晚期亚欧大陆边缘复活型破火山模式的典型范例,对研究全球白垩纪时期破火山演变规律和地貌演化特征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雁荡山融山水美学、自然科学、历史文化于一身,被誉为“海上名山、寰中绝胜”,史称“东南第一山”,是中国大地上的一颗“东方明珠”。2004年11月8-1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学部主任伊登博士,在考察雁荡山后题词,称赞雁荡山是“一首由岩石、水和生命组成的交响乐。”
(一)提高课堂参与度
传统课堂的教学方式是“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较差。与听的多,说的少的中国大学生的特点相比,留学生在课堂上更加活跃,一般更能融入课程教学,更愿意提出自己的想法和问题。基于此点,我们将教材的知识点作出分类,教师只对重要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其他以小组展示的形式进行讲解。合理利用互联网教学,教师在云课堂上提前发布课程相关资料和预习内容,以供现场进行提问。提高课堂参与度也可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刺激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渴望。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总结了新教学方案实施以后积累的教学经验,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并马上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尝试。事实证明应用新方案后上述问题得到了明显改善,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显著提升。
(二)优化课程设置
我们采取了课堂分组的方法,将班内同学分成小组,教师把知识点分类并分配到各小组。各小组可通过制作ppt 等形式进行展示,采取同学互评的方式进行打分,同时将该成绩计入期末总评。教师通过在云课堂上提前布置预习任务并在课堂进行提问,将课堂翻转先“学”后“教”,然后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打分。同时课题组老师对国外的一些考试考题进行了调查研究,确保题目考核方式更接近留学生的思维方式。
(三)调整考核方式
课程设置的是否合理对教学效果有着重要影响,特别是理论课和实验课要相互“配合”。经过课题组老师的讨论,我们对实验课的上课时间和讲授内容重新调整,确保实验内容的基本原理紧跟理论课进度,避免理论与实践脱节。
三 总结
对于面向留学生开设的全英文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在教学实践中要考虑到留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课程本身内容上发展的诸多特点。大胆尝试新想法,运用新手段。将旧的知识体系进行整合;充分发挥留学生自身特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还应将教学的内容和方式积极与学校相关研究特点结合,使学生的尽快适应未来将要面对的研究和工作生活。
以错误分析理论为指导,分析学生的在笔译过程产生的语言错误,教师不仅可以把握学生的英语发展的不同阶段,同时也能认识自身翻译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错误分析有助于检验学生译文的语言知识点、百科知识以及文化知识的不足,这样教师才能及时调整教学模式,学生也能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总之,正如科德指出的那样“错误研究方法,作为是了解语言学习过程中的必要方法,它有助于我们了解语言学习者的语言变化过程,还能反映出我们的学习者处于怎样一个语言学习阶段中”。[17]
泰心医院床护比1∶1.06,护士占总职工数的44%,俨然成为医院管家。医院率先推行护理工作模式转变,四次通过JCI,护理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借鉴多伦多病童医院经验,2017年,医院成立客户服务部(后改为住院患者服务中心),与通常意义上的客服部不同,该部门试图构建一个医生、护士、患者、家属四位一体的沟通体系。
参考文献
[1] 叶英杰,张永兴.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广州化工,2014,42(04):156-157.
[2] 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无机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上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本文引用格式: 王春霞,等.留学生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中的问题及改进[J].教育现代化,2019,6(79):82-83.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79.032
基金项目: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本科教学工程资助,编号2018-23。
作者简介: 王春霞,女,汉族,河南渑池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新能源与材料学院,副研究员;余长春,男,汉族,四川犍为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新能源与材料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