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国际科技发展报告——2001年国际技术经济形势回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际论文,经济形势论文,科技发展论文,报告论文,技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1年是国际技术经济形势动荡与变化的一年。
首先,由2000年开始的美国新经济泡沫破灭使高技术企业发展受挫,"9.11"恐怖袭击事件则促使美国保持了10年的经济繁荣逆转为衰退,由此引起了波及世界各国的经济全面下滑,而且出现了自70年代以来美国、德国和日本三大经济强国同时减速的局面。联合国对2001年全球生产总值增长率的预测为1.4%,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为2.4%。如果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于经济衰退临界点为2.5%的标准,全球经济便是在保持了20年平均增长率为2.9%后,2001年陷入衰退。这一逆转使一些严重依赖外贸,特别是向美欧出口产品的国家受害最深。
其次,2001年信息产业发展遭受挫折。许多企业股票猛跌,大量裁员以致破产,创新企业融资困难。这一现实使近几年来人们对于新经济是否会遭遇衰退,呈现一定周期性变化的争论有了答案。人们认识到,高技术企业一样也会有过度投资、企业绩效达不到预期值以致于破产的现实;同时,企业经营中必须以务实和盈利为基础这一商业基本原则仍然不可动摇。
但同时,信息企业发展受挫却没有使科学技术发展停滞。以信息化带动的经济运行模式变化仍然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在美国《商业周刊》2001年评出的50个优秀企业(BW50)中,2000年的前20名中的多数企业已经由信息企业让位于传统企业。然而,优秀的传统企业取得业绩,主要靠的不是其产品,而是向客户提供服务的新方式。信息产业的中坚企业继续投入大量经费进行研究开发,并在许多领域取得突破。生物技术企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制药业更是一技独秀。高技术产业中一些企业在动荡中通过技术变革取得发展,印证了在新时期熊彼特关于技术创新自身的“创造性破坏”这一典型特点。
一、技术变革的形势
2001年科技发展使人感受到技术发展进程中的挑战。
1.生物技术的发展与规范
2001年,生物技术在取得进展中遭遇公众认识的挑战。在人类基因组测序完成后,人们对基因药物和基因治疗有了更多期望。生物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生物技术公司和研究机构已成为利用计算机及网络的最大最新用户,被风险企业家誉为新的盈利点。生物技术企业的股票坚挺,制药企业还在继续扩张,这表明生物技术的产业化步伐正在加快。美国、欧洲、日本及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加强了对生物技术的支持。然而,生物技术发展与文化、伦理有关的问题在2001年明显突出,以致公众的认识和技术自身存在的问题促使各国政府制定相应法规加以约束。
人体胚胎干细胞具有非凡的医疗前景。人体胚胎干细胞可以分化为210种不同的胎儿干细胞,进而转变为人体各种组织及器官的成体细胞。由于胚胎干细胞处于尚未分化期,可以转变成多种不同组织与器官,不易受到免疫系统的排斥,因此可以最有效地用于对受损或缺陷组织的代替、修复、移植或再生,成为许多疑难病症的新型治疗方式。胚胎干细胞族的来源主要有两种:一是来自试管受精卵或克隆胚胎,另一个是从流产胎儿取得第二级的特种胎儿干细胞。这种做法直接与西方宗教和传统相悸,遭到公众反对。这在美国尤其突出。2001年美国政府对这项研究的支持只限于已有的64种人体胚胎干细胞族。
用成体细胞移植到去掉了细胞核的卵细胞中形成胚胎,经孕育出生,实现生物个体的完整克隆始于多莉羊的诞生。2001年,美国先进技术公司成功地用成人的皮肤细胞克隆出胚胎,并分裂成6个细胞。这一技术进步使克隆人逼近现实,对其严格限制已无法回避。目前,动物实验表明,通过克隆出生的个体存在大量问题,而且对人的克隆还有悖于人类的伦理纲常,因此克隆人遭到普遍反对。但是,如果克隆出的胚胎不通过孕育出生,而是在分化为特种胎儿干细胞时,针对人体各种疾病的干细胞加以繁殖,在当前被认为是有利于医学发展的,这就是许多国家规定允许对人的治疗性克隆,而禁止生殖性克隆的原因。但是,许多保守的美国人认为,一切胚胎都已经是人,利用这些胚胎无异于谋杀。目前美国国会正在审议克隆人的合法性,许多美国科学家认为,限制治疗性克隆将阻碍美国医疗技术的发展。
2.信息技术在变革中求发展
信息技术企业在2001年遭受重创,销量和利润大减,裁员几乎遍及整个产业,半导体和微机陷入衰退。但是,该行业的中坚企业仍在继续加强研发活动。美国的英特尔、IBM和摩托罗拉公司都取得了芯片技术的突破,提高了芯片的处理速度,降低了成本。英特尔和IBM公司还取得了纳米电子技术研究的进展。美国官企联合的超紫外光刻研究也在进展中。在理论上,还证实利用量子原理可以突破光刻小于所用波长一半的限制。芯片微细加工技术目前正处在从亚微米向纳米技术过渡的交汇点。
移动通信、多媒体和数据通信的融合形成了新型网络综合服务的发展格局,这一发展还促成了传统企业的新发展。信息服务企业中增长最快的是移动上网服务及对等式(Peer to Peer-P2P)网络服务。移动上网是通过掌上机和手机上网,并开始成为新型电子商务发展的动力。据报道,2001年有600万人使用移动电子商务,交易额达2.6亿美元。预计这一快速增长的商务领域到2005年将有1.71亿用户,交易额可达108亿美元。对等式服务的最早形式是Napster的网上音乐下载,但新的服务已经扩展到企业内专业人员间的知识交流及传递。移动上网与此结合,出现了个人数据助手(PDA)服务。与过去的以服务器为主的模式不同,对等式服务是使任何一台上网机都可与其他机器分享运算能力与信息资源。这使得用户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更多地参与网络内容的创造,从而丰富了网上资源。而这一方式得以发展,主要是一种高性能计算新模式——分布式计算的结果。
2001年,美国IBM公司和劳伦斯·利弗莫尔实验室合作研制的“白色ASCI”超级计算机实现了12.3万亿次/秒的创记录运算水平,使美国稳占超级计算机的优势地位。另外,美国高性能计算的发展又有了新的方向,分布式计算成为超级计算的新模式。一种称为群机的超级计算方式是将多个处理器、存储器、网络硬件及专用软件组装而成的并行处理系统,可以低成本地实现高速计算,因而可用于数值天气预报和模拟核爆炸。另外,分布式计算系统在因特网上的应用可以将网上大量闲置的计算功能调动起来,这就是对等式网络服务功能实现的基础,也是网络实验室、网络档案馆及智能数据网格运算得以实现的条件。
3.纳米技术的进步
纳米技术的发展主要体现跨学科、跨行业及跨国界合作的特征。纳米技术的研究在研制碳纳米晶体管及纳米材料加工上取得进展。欧洲首次在世界上生成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也有利于纳米级光刻技术的发展。从事纳米技术研究开发的科学家和工程师认为,纳米技术的研究仍然处于发展初期,许多成果还只是制出了单个的器件,要将其集成为应用系统尚有许多困难,需投入更多经费与时间。
4.空间技术的双重作用
近年来,空间技术的商业应用发展很快。2001年,美国商务部下属的空间商业化办公室发布了《太空商业发展趋势》报告,内容涉及空间运输、卫星通信服务、遥感—地球资源—全球定位系统服务、卫星及地面设备制造等多种领域。美国、欧洲、日本、俄罗斯及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在大力发展空间技术。但多数国家发展空间技术的主要目标还是军事应用和国家利益,尤其是欧洲,正力图建立本地区独立的卫星定位导航系统来摆脱对美国的依赖,维护自身利益。
二、各国科技政策及发展动向
布什上台后将科技政策拉回到以军事研究为主,支持卫生健康,大幅度削减对产业技术开发资助的轨道上来。在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和克隆人等问题上也表明了对支持其当选的保守势力的承诺。而"9.11"恐怖袭击事件则使对付恐怖主义的研究成为国家重点项目。
2001年,布什政府采取了能源种类和产地多元化政策,以解决国内日益凸现的能源问题:一方面重新重视核能,延长核电站的使用时间,充分发展风能、氢能及其他能源;另一方面则利用美俄和解设法从中亚取得低价能源供应,从而摆脱对中东石油的依赖。
欧洲进一步加强研发合作与协调。“欧洲研究区”的建设进展顺利,其宗旨是将欧洲建设成为世界“最高智能地区”。现在,第六个研发总规划已获通过并准备增加投入,赶超美国和日本。另外,欧洲各国继续加强对私人创新公司的支持,建立创新网络,促进新经济的繁荣。欧洲目前在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上领先,移动上网发展迅速,生物工程也有一定实力。英国则率先对人体胚胎制定了支持治疗性克隆、禁止生殖性克隆的法规,这种做法有利于细胞医学的发展。
日本继续推行科技体制改革。日本的经济仍然处于衰退时期,但政府继续增加研究经费,并积极推行科技体制改革。2001年,日本建立了综合科学技术会议,取代原有的科学技术会议,并被赋予了更大权力。综合科学技术会议兼管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不仅是国家最高科技决策机构,还负责协调各有关方面,推进重点项目,评价课题,决定资源配置等。国立研究机构也向独立法人转制,加强了激励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的竞争机制。另外,国家通过制定科技综合战略,强调“综合性”和“战略性”研究,重点支持生命科学、信息通信、环境、纳米及材料技术的发展。日本的纳米技术较先进。
俄罗斯的经济情况开始好转,国家对科技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大。俄罗斯2001年的科技经费提高了32%,同时对研究机构的税收和土地使用给予了优惠政策,改善了科研条件,提高了科研人员的待遇,整顿了研究机构,精简了冗员。这些措施使俄罗斯的科研得以复苏。为了保持其空间技术优势,俄罗斯加强了航天计划,积极参与国际空间站建设。2001年使“和平号”空间站顺利落入太平洋,并成功发射了首个实验太阳帆飞船。为加快信息化建设,大力发展计算机、软件和通信技术,着手“电子政府”建设。值得注意的是,俄罗斯仍以军事研究为重,并通过军火交易获利。在美国单方退出反导条约,并积极推行其导弹防御系统时,俄罗斯总统普京却表示,这不会对俄罗斯构成重大威胁,俄罗斯拥有防御导弹的能力。
发展中国家自强不息。2001年,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受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发展速度有所下降,但中国和印度保持较好的发展态势。各发展中国家都更注重科技发展,加强市场化建设,奋起追赶,争取缩小差距。韩国科技政策是发展与改革并重,政府继续大力支持信息、生物及空间技术,利用其在电子信息产业上的优势,力争尽快在信息技术方面达到先进国家水平,同时重视发展军民两用技术和军转民技术。韩国在经济上依靠市场力量调整结构,加强金融机构改革,并通过税收、利率等杠杆鼓励企业技术开发投资,支持创办高技术风险企业,促进企业创新。印度的经济发展形势较好,软件技术及网络应用比较领先。政府正在积极支持技术咨询服务业的发展并加强网络安全措施。另一方面,印度还在积极发展核武器和空间技术,力图在亚洲地区保持一定军事优势。以色列在信息和农业方面拥有许多先进技术,因其国家特点,以色列以发展农业和国防技术为主。巴西在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上有多年的发展历史,其经济信息化程度在发展中国家较高,人类癌细胞基因测序及生物能技术在世界上也有一定地位,目前发展重点是纳米技术。
三、技术与安全问题
"9.11"恐怖袭击事件使人们对科技发展及其利用在安全方面有了新的关注焦点。在恐怖袭击中,造成大规模杀伤和损失的不是先进武器,而是极其一般的手段。可见,单靠军事实力并不能保障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全面的国际关系也是重要方面,而技术的发展必须以民众的普遍富裕及教育水平提高为目标。
各国对用于反恐怖主义的技术有了新的认识,许多国家加强了军事技术研究。为了对付恐怖主义,美国军事上加强了通信联络、情报侦察、指挥控制等技术。由于恐怖主义不遵循战争规则,美国不得不对有关生物武器、化学武器、核武器的技术严加控制和防范。俄罗斯、以色列、印度、韩国等都在加强军事研究。而军事研究中,又以信息通信技术、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发展为主。日本在信息技术上拥有优势,并以此支持美国的海湾战争和对恐怖主义的打击,现在又大力发展空间技术等,值得人们警惕。
美国政府加紧实施导弹防御计划,并将其从美国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向战区导弹防御系统转变,除了争取西方国家的支持外,更主要的是将反导范围扩大到盟国和海外美军基地,对敌方导弹进行全程跟踪和拦截,形成所谓的“星球大战之子”概念。另外,美国的侦察卫星在海湾战争、对科索沃和阿富汗战争中发挥了威力,其图像型卫星可以做到全天候、全天时侦察和实时传递图像,加上其高分辨率,可以跟踪搜索,并拍摄到地面上人的照片。在航天飞机发展上,准备将X33型飞机研制计划向军用方向发展,使之成为比现有航天飞机大一倍、不需火箭助力、能够载人载货的新型工具。
欧洲的阿丽亚娜火箭仍然是最先进的空间运载工具,在当前的国际空间技术优势的争夺中,欧洲正大力发展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该导航系统可用于飞机、火车、汽车、船舶在行驶中的定位和导航,提高运输效率和交通安全,其功能可能超过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的技术和服务范围。
俄罗斯则加紧了组建航天部队的行动,该航天部队下辖三个航天实验发射场和一个航天器实验与控制中心。其太空防御部队有导弹袭击预警系统、太空监视与防御系统和导弹防御系统三大部分。俄罗斯拥有的空间优势不容低估。
日本和许多发展中国家也都加强了空间技术的开发力度,争取加强运载火箭、通信导航和太空战的能力。
(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供稿)
标签:生物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