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外科临床中急性阑尾炎临床诊治柴桦论文_柴桦

柴桦(北京京北医院 100192)

摘要:目的 分析和探究普外科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诊治方法及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了2015年9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140例普外科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而实验组患者给予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4.5±0.36)ml、术后排气时间(23.1±1.9)h、不良反应发生率(4.29%)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17.5±2.13)ml、(49.6±2.4)h、(18.57%),而平均手术时间(62.4±4.2)min高于对照组(45.6±3.7)min,他们之间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普外科急性阑尾炎进行临床诊治阶段,为其实施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不仅可以使患者的手术指标得到有效改善,而且还可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普外科;急性阑尾炎;临床诊治

急性阑尾炎属于普外科发病率比较高的疾病类型,其一般是由阑尾腔的机械性梗阻、细菌的侵入引起。临床研究发现,急性阑尾炎的类型主要有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坏疽及穿孔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以及阑尾周围脓肿四大类,因此做好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诊治工作尤为重要。我院尝试为急性阑尾炎患者实施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并取得不错的治疗效果,现对其进行介绍。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文随机选择了2015年9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140例普外科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中男性39例,女性31例,年龄在12-76岁,平均(47.1±1.5)岁,其中27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20例坏疽及穿孔性阑尾炎、15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及8例阑尾周围脓肿;实验组中男性37例,女性33例,年龄在14-75岁,平均(47.7±1.4)岁,其中28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21例穿孔性与坏疽性阑尾炎、13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及8例阑尾周围脓肿。两组患者的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临床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存在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之后均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检查,确诊后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取患者仰卧位,对患者一般实施连硬外麻醉,在患者右下腹麦氏点位置做斜切口,切开后需要对阑尾积液、位置、脓肿及病变等进行全面检查,如果发现积液,则需要采取有效措施给予清除,随后对阑尾与阑尾系膜进行常规处,借助甲硝唑溶液来反复冲洗腹腔,最后切口逐层缝合。

实验组患者给予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实施全身麻醉,在患者脐上方5mm处作为切口位置,构建CO2气腹,将Trocar与腹腔镜放入,借助腹腔镜在患者左右下腹位置放置操作钳,同样要对阑尾积液、位置、脓肿及病变等进行全面检查,如果发现积液,需要作吸除处理,并钳夹阑尾末端,分离周围粘连组织,对阑尾根部进行结扎处理后,电凝及电灼阑尾系膜根部,随后就可以切除阑尾,并且对残端粘膜作电凝处理,最后还需要对盆腔与腹腔进行反复冲洗后,解除气腹,缝合腹壁切口。

1.3临床评定标准

(1)对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及术后排气时间进行记录和对比;(2)对两组患者诊治阶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记录和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19.0统计学软件来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组间对比借助t检验,如果P<0.05,则说明两组患者之间的数据差异存在一定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对比

统计发现,手术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排气时间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而平均手术时间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2.2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手术诊治阶段,实验组患者中有3例(4.29%)出现不良反应,其中1例出血、1例肠梗阻、1例切口感染,而对照组中有13例(18.57%)出现不良反应,其中6例出血、4例肠梗阻、2例切口感染、1例阑尾残株炎。通过对上述不良反应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后得到有效缓解,他们之间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急性阑尾炎属于临床普外科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类型,其会对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对该类疾病的诱发因素进行诊断。在临床诊断过程中,要注意下述几个方面:(1)对患者的临床体征给予重视,并借助相关技术手段来对其进行全方位的检查,为病情的最终确诊提供参考;(2)对患者进行B超检查,如果发现右下腹存在腊肠状肿物时,发生急性阑尾炎的概率较高;(3)急性阑尾炎一般伴随有感染症状,多表现为白细胞与核左移增加,同时伴随有发热症状。

急性阑尾炎确诊后,就需要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手术治疗,与常规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相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给患者带来的创伤比较小,手术过程中出血量小,患者术后恢复时间较短,同时手术阶段视野较为清晰,能够确保手术治疗的顺利进行,而且术后不会留下疤痕,治疗效果明显。

综上所述,在对急性阑尾炎患者进行临床诊治时,要对患者的各项身体指标进行全方位的检查,确诊后为其提供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这样既可以使患者的手术指标得到有效改善,而且还可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毅碧.普外科临床中急性阑尾炎临床诊治探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6,14(9):78-79.

[2]仝慧春.普外科临床中急性阑尾炎临床诊治[J].科技展望,2016,3(7):142-143.

[3]王正峰.普外科中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诊治研究[J].东方食疗与保健,2017,11(4):75-76.

论文作者:柴桦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30

标签:;  ;  ;  ;  ;  ;  ;  ;  

普外科临床中急性阑尾炎临床诊治柴桦论文_柴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