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制造业发展浅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台湾论文,制造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台湾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已从以农业为主转变为以工业为主,快速发展的工业逐渐取代农业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力。这一转变的核心就是台湾的制造业。
台湾制造业的发展概况
在台湾经济发展的早期,农业的快速增长是支持经济发展的主力。例如1952—1955年农产及农产加工品的出口占台湾当时总出口的90%以上。接着,工业的快速发展逐渐取代农业而成为台湾经济发展的主力。目前,以制造业为主的台湾工业产品出口已占总出口的90%以上。
制造业一直是台湾经济发展的领导部门,从台湾工业化以来,制造业占台湾生产毛额(GDP)的比例不断上升,由40年代最低的14.82%,上升到1986年的39.69%。自此以后随着台湾经济环境的改变,该比例逐渐降低,到1993年,制造业所占的比例为31.6%,但与工业先进国家或地区比较起来,仍相对较高。
台湾制造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1.台湾制造业大部分为中小型企业
由于台湾的工业化政策,造就了很多由农村走向工厂的制造业从业人员,使务农人员比例由86%降至目前的10%左右。由于由农转工的个人或少数合伙人资金有限,因此台湾的制造业大部分为中小型企业。中小型企业的规模小,产品的种类、质量规格的发展均有限,因此各种中小企业间互依、互存性高,但也充分发挥了中小企业分散风险、机动迅速的特点,中小企业在外销的比重上曾超过岛内大型企业,在台湾经济发展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根据台湾有关统计资料显示,近一个时期以来,台湾民间投资有所增加,企业大型化的趋势日益明显。据报道,在民营企业中,有21家制造业资本额超过100亿台币,还有近10家制造业企业,今年的资本额可望突破100亿台币。
2.台湾制造业的发展依赖出口
台湾经济高度依赖对外贸易,出口贸易增长的快慢直接影响到经济增长的速度。台湾的全部出口产品中有80%以上属于制造业的产品,而制造业的产品只有33%左右用来满足岛内需求,其余寄系在外贸出口上。早期台湾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一方面是台湾实施的对出口产品实施低利融资、退税制度、降低进口原材料关税等出口导向工业化措施,另一方面,在当时参与国际制造业产品市场竞争的国家和地区当中,台湾是工资最低的地区之一。因此,台湾在劳力密集产业出口上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近年来,东南亚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极快,其中祖国大陆以其丰富的天然优势,吸引外来投资,致力于发展出口加工产业开拓国际市场,使台湾长期作为出口主力的劳力密集产业商品逐渐丧失竞争力。再则,由于工资水准的提高,民众对服务业的需求使得服务业在台湾经济中所占比重迅速提高,而劳动人口大量流向服务业的结果,导致了制造业劳工的短缺与工资的上扬。这给台湾劳力密集的出口制造业带来极大的压力。因此,近几年来台湾制造业出口增长呈现偏低现象,1993年增长率只有0.18%。
3.台湾制造业面临产业结构的变化
台湾属于海岛型经济格局,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其经济型态始终高度依靠国际市场。从出口的情况分析,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劳力密集产业的出口大幅下跌,资本密集及技术密集产业的出口却有显著增长。据台湾“国贸局”统计,到1994年10月,台湾劳力密集型产业的出口比重已下降至38.6%;高中度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出口比重则上升至36%强;低度资本密集产业的出口比重仅为25%。不久前台湾当局的一项统计表明,1994年台湾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出口比率又比1993年提高了0.2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出口商品结构在快速变化。
从主要的投资业别方面来看,从1960年到1986年增长最快的产业有成衣服饰、玩具、运动用品、鞋帽雨伞、化学材料、塑胶及电力电子业。但1986年以后,以往快速增长的产业出现萎缩,而饮料及烟草、化学材料、化学制品、基本金属、机械设备、电力电子业、运输工具、重化产品则快速增长。这显示台湾制造业已明显地由劳力密集朝向资本密集及技术密集产业发展。
4.台湾制造业兴起对外投资热
七、八十年代,台湾的劳力密集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拥有极强的竞争优势,享有大量的贸易出超,积累了巨额外汇。但近十年来,制造业厂商不得不作迅速调整,除包括技术升级以减少劳工的雇佣外,还纷纷向外投资,以取得廉价的资源来维持企业的发展。
台湾制造业的对外投资包括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两部分。自1987年后,由于台湾对外投资管制与外汇汇出的放宽,使台湾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累计金额呈大幅增长,至1993年底,台湾核准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累计金额达40.17亿美元。直接投资的主要国家,除美国以外则集中在亚洲地区,以马来西亚居首,其次是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与越南。这些东南亚国家以地理便利、丰富的天然资源、劳力成本低,以及各项税收优惠等,成为台湾对外直接投资的重地。在对祖国大陆的间接投资方面,台湾核准制造业赴大陆间接投资从1991年到1994年累计金额达43.232亿美元,仅1994年一年核准投资的项目就有934件,金额达9.622亿美元。自1990年两岸关系开放后祖国大陆已成为台商投资数量和金额最多的地方。
从投资产业结构来看,台湾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以电力电子器材业、化学材料及纺织业为主,比较倾向于资本密集与技术密集产业。对大陆间接投资则以电力电子器材业、塑胶制品业与杂项为主,相对偏向劳力密集的产业。
从对外投资的出资方式来说,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大陆间接投资皆以汇出外币为主,对大陆间接投资中,实物投资的比重明显高于对外直接投资。这可能与台商多以结束在台的生产线,并将过去生产的相关资源转移至大陆投资有关。
海峡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新趋势
随着台湾岛内产业升级,那些在岛内缺乏发展空间的劳力密集型产业,经过近五的年开放赴大陆投资,产业外移已接近尾声,同时,通过这几年中小劳力密集型产业的大量涌入,不少大陆沿海开放地区对这类产业的需求已“日趋饱和”,有些沿海城市政府已开始限制低层次劳力密集型产业的继续输入。1995年,台湾技术密集型大中企业将逐步取代中小劳力密集型企业,成为未来台商向大陆投资的主流。在这种新经济形势下,未来两岸贸易发展方向将更多地走向追求比较利益,即台湾向大陆输出产品的同时,也对大陆开放制成品市场,以使两岸互利的商品结构更充分地发挥潜在优势。
从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可以看到台商赴大陆投资呈现新的趋势:
(1)与海外跨国财团联手成为未来台商赴大陆投资的一大特色。去年年底以来,台湾一大批大企业的一系列大陆投资计划,大多是与日本、美国的大财团、大企业合资进行。
(2)投资的着眼点从外国转向大陆长期的内销市场。大陆12亿人口的内销市场,是所有外商积极抢进的目标。对于台商来说,致力于大陆内销市场的开拓,无论重要性还是迫切性都较其他外商为甚。
(3)财团合作成片开发将成为台商赴大陆投资的重要形态。去年以来,台商赴大陆投资的形态已由过去分散投资及小项目投资,逐渐走向财团合作与成片开发。
台湾制造业的发展对我们的启迪
制造业在台湾经济发展中居关键地位,台湾制造业的发展过程有成功的经验,同时也存在问题,这些经验和问题对我们制造业的发展及两岸制造业的交流与合作会产生许多启迪。
1.扩大对外开放,引进外资,发展外向型经济
台湾制造业发展的动因,很大比重是来自欧美等先进国家的直接投资。这些投资有效地培育台湾本地的技术与经营知识。特别是日本对台湾的投资,提供给台湾必要的生产管理技术、资本及中间投入品,使得台湾顺利拓展了出口扩张的途径。祖国大陆有比台湾更好的投资条件,人力物力丰富,市场广大,技术劳力密集型制造业的发展,正是我们的优势。为了推动我们经济的发展,我们要继续实行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兴办“三资”企业。同时要致力于发展外向型经济,努力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出口创汇,使国民经济保持稳定高速发展。
2.提高人力素质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经济的发展,使制造业由劳力密集型逐渐转变为资本、技术密集型,生产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要求加大科研和技术人力的投入。此时劳动者素质不仅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实力的强弱,而且是影响产业升级的关键因素。因此,抓好员工的培训,提高人力素质正是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