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乡村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及运用论文_敖芬

浅谈乡村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及运用论文_敖芬

广西钦州市钦南区沙埠镇大岭小学 535011

摘 要:从乡村学生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并能灵活地运用,是培养乡村孩子们学习兴趣,让孩子们在课堂中轻松愉快地学习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教学方法 灵活运用 情感熏陶 以身作则

教师是站在在讲台上的艺术家,都希望自己能够表演好每一堂课。选择适合乡村小学生的一些教学方法,是提高乡村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根本。

一、以语言形式获得间接经验的方法

1.讲授法。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时,大多伴之以讲授法。比如我在上《第一朵杏花》时,首先问孩子们:“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孩子们很快就答出来了:“竺可桢。”我紧接着又问:“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分别是什么时间?”孩子们一时答不上来,我就让孩子们带着问题来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找。这样,孩子们在读中很快就找出了答案。然后我抓住课文里面的重点词语“弯下腰来”“习惯地问”来讲解竺可桢爷爷是一位平易近人、对科学又实事求是的著名的科学家,让孩子们懂得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像竺可桢爷爷那样精确、细致、一丝不苟。

2.谈话法。谈话法,是通过师生的交谈来传播知识和学习知识的一种方法。谈话幽默,能激起孩子学习的兴趣。如教《太阳》一课时,我根据课文意境巧设“悬念”:“孩子们,这节课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地方。”说完,我板书课题《太阳》。“啊?”孩子们惊讶不已,意思是:“怎么能去太阳上呢?”接着,我故意卖关子:“想去的举手!”在我的煽动下,孩子们纷纷举起了手,并充满期待,很想知道老师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于是,我接着说:“其实,老师并非真正的要带领你们去太阳上,而是通过一篇课文的学习,让我们共同来了解太阳的一些常识性知识、了解太阳的一些奥秘。你们愿意吗?”这样,用谈话法教学,很自然地把孩子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3.讨论法。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围绕某一中心问题通过发表各自意见和看法,共同研讨,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地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那么如何运用讨论法来上好一堂课呢?比如在上《节约用水》这个内容时,我说:“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我让孩子们针对这个问题来讨论。讨论的结果是,大部分的孩子说“不是”,但是有少部分孩子说:“我家的水井挖得很深,水很多,所以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面对这样的回答,我想:毕竟孩子的知识面很窄,有这样的想法也不奇怪。我就从简单的道理来给他们说:“你们的井也是属于地球的,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所有的水都是我们共同的资源。地球上没有水了,你们家井里的水也就没有了呀!”孩子们听了恍然大悟:“这样啊!”兴趣也来了!我接着说:“孩子们啊,地球就是我们的大家庭,地球上的水就像爸爸妈妈赚来的钱一样,要会节省。如果挣来的钱一次花光的话,明天就没得用了。水也要像对待粮食一样,要懂得珍惜才行啊!正所谓‘细水长流’,就是说如果懂得节约的话,虽然少,但我们能长久都有得用、有得喝、有得吃哦!”孩子们听了,都明白了这个道理。“那么我们到底要怎样节约用水呢?”孩子们都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有的说:“我会把洗完米的水用来洗菜。”有的说:“下课时,我看见水龙头的水哗哗地流着,我就赶紧走过去关好水龙头。”个个孩子们讨论的劲头都很足!“说得真好,看来,你们都懂得节约用水的重要性了!”最后,我让孩子们用学过的语文知识把“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这句话改为陈述句。孩子们大声地说:“水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好,既然水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就让我们行动起来,节约用水,要从我做起哦!”这样,愉快的一节讨论课就顺利地完成了。

4.读书指导法。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通过独立阅读教材和参考资料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要教育孩子爱好读书、掌握读书的方法,培养孩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如在上《但愿人长久》这篇课文时,我根据课文的特点——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要求学生从课文出发,边看、边问、边想、边读、边写。看:看课文,从中发现问题。问:指出问题。想:思考并回答教师精心设置的问题。读:读通顺,读流畅,读出感情。写:通过本文的学习,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写片断。再抓住关键词“思念”“埋怨”“宽慰”等,引导学生转换角色,想苏轼所想,悟苏轼之情,并辅之以有感情的朗读,进而提高了阅读教学的效果。

二、以直观形式获得直接经验的方法

这类教学方法是指教师组织学生直接接触实际事物,通过感知获得感性认识,领会所学知识的方法。

1.演示法。演示法是教师把实物或实物的模型展示给学生观察,或通过示范性的实验,通过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得知识更新的一种教学方法。

2.参观法。是根据教学目的要求,组织学生到一定的校外场所——自然界、生产现场和其他社会生活场所,使学生通过对实际事物和现象的观察、研究获得新知识的方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以后,我会更加努力工作,用情感来熏陶学生,为了孩子的一切,我会做一个像孩子父母一样的老师,把爱传递下去,把知识传递下去, 时时处处以身作则,潜心研究如何把每一堂课上好、把每一堂课激活,让孩子轻松愉快地上好每一堂课,让孩子扬帆起航,驶向成功的彼岸。

论文作者:敖芬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10月总第24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9

标签:;  ;  ;  ;  ;  ;  ;  ;  

浅谈乡村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及运用论文_敖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