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公路隧道火灾消防救援安全措施论文_李南

李南

广东省路桥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广韶分公司 广东省清远市 511675

摘要:公路隧道火灾一旦发生,由于公路隧道的封闭式结构特性,隧道内人员与车辆疏散困难,不仅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事故发生后长时间中断了高速的通行,造成巨大的社会影响。火灾后越早恢复高速交通通行,可减少一定的社会影响,同样也能减少营运高速公路通行费损失。

关键词:公路隧道;火灾消防救援;安全措施

一、公路隧道火灾事故对隧道的影响

1、对土建结构的破坏

公路隧道火灾事故对土建结构的破坏主要为洞口洞门结构开裂、剥落、掉块;隧道洞身衬砌的局部开裂、起层、剥落、露筋(甚至熔断);路面破损、坑洞;内装饰剥落、起层;吊顶及预埋件的松动、损坏(如图1所示),这类现象均会直接影响隧道的营运安全,是隧道火灾事故后的重点检测对象。同时火灾事故会造成隧道内检修道、排水设施、标志标线结构物的损坏,这类结构对隧道营运安全风险较小。

图1公路隧道火灾事故对隧道土建结构破坏的典型照片

2、对机电设施的破坏

公路隧道火灾事故对机电设施的破坏主要为拱部灯具、电缆桥架、槽盒、托架、支架、风机支座的松动或损坏(如图2所示),这类现象同样会直接影响隧道的营运安全,也是隧道火灾事故后的重点检测对象。

图2公路隧道火灾事故对隧道机电设施破坏的典型照片

二、公路隧道灭火救援的有效措施

1、疏散人员的有效途径

隧道起火时,隧道内部的烟气会出现较为明显的分层,从具体情况来看,下层烟气的密度相对来说较少,隧道中心能见度最高。因此,在疏散人员时应当尽量沿着隧道中线,并且要使人员保持相对较低的姿态,完成疏散。

2、火灾现场的排烟

2.1利用固定设备完成排烟

(1)射流风机排烟

隧道内发生火灾时,应当在开启射流风机,完成相应的排烟操作。在疏散人员完毕前,要对风速进行合理控制,使其始终都处于临界风速;非起火隧道的风流方向应当与起火隧道内的风流方向相反,并且在该隧道的内的风速应当略高与起火隧道,通常来说应当高出约2m/s。完成人员疏散工作后,应当将射流风机开启到最大,从而在最短的时间内,将烟气排除,排烟过程中,要控制好起火隧道内风流方向,确保风流始终都由火源上游向下游,从而为内攻的开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条件。

(2)通风井排烟

发生隧道火灾后,应当依据火灾的具体情况,适当开启通风井完成相应的排烟工作,通常情况下,以3m/s作为一个风速控制段,使起火隧道内风流方向能够与车行方向始终保持一致。依据火源与通风井位置的实际情况,可以将通风井划分为不同区段,具体情况如图3所示。

图3火源位置与通风井通风组织方式

以图3的情况为例进行分析,火源1位于排风去,火源2位于井间短道;火源3位于送风区段。风速控制方式主要分为两种,分别为人员输送完毕前,以及人员输送完毕后,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火源不同位置的通风方式

2.2移动装备排烟

隧道火灾灭火过程中采用的移动设备排烟的种类有“一”型排烟。该排烟方式主要适合应用在完成人员疏散后,组织移动排烟装备,在起火隧道内进行组合式排烟,在火源的上游、下游分别采取不同的排烟方式,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表2火源不同区域的排烟方式

3、内攻灭火

从起火隧进入,展开相应的灭火操作,通常情况下,由6人构成一个灭火小组。在内攻灭火过程中,所有的消防人员必须要戴好消防设备,安排2人控制消防车,向隧道消防火栓管网内进行适当加压,完成供水,其余4人各携带三盘水袋和一支多功能水枪进入到隧道,徒步快速走至起火部位,从临近起火点的2个隧道内取出2支水枪,进行灭火。

内攻灭火小组之间要紧密配合,确保灭火期间通讯始终都保持畅通,灭火作战之间的间距应当保持50m左右,并且要指派专人在隧道消防设备控制室,严格依据指挥命令对消防设施进行操控,确保内攻灭火工作的顺利进行。此外,内攻小组在具体灭火期间,可以依据火情的变化,适当调整内部工作。

结束语

公路隧道火灾消防救援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随着我公路的逐渐增多,公路隧道安全问题也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公路隧道中一旦发展火灾,造成的危害是巨大的,因此必须要做好火灾救援,将隧道火灾的破坏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黄哲.高速公路隧道消防安全管理的研究[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5(02):55~56.

[2]申正祥.城市公路隧道火场排烟技术探究[J].科技展望,2015,25(21):37.

论文作者:李南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模拟》2018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6

标签:;  ;  ;  ;  ;  ;  ;  ;  

分析公路隧道火灾消防救援安全措施论文_李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