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风行世界影坛的“政治电影”,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影坛论文,政治论文,电影论文,世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今年是世界电影诞辰100周年,中国电影诞生90周年。 在这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电影从“杂耍”成为一门艺术,是以美国默片大师格里菲斯的《一个国家的诞生》和《党同伐异》为标志的。如今,电影作为具有广泛群众性的重要传播媒介,已对整个社会生活与文化艺术等领域日益产生着巨大影响,它不但进入了大学课堂,而且进入了科研机构。电影题材呈现多样化,色彩追求更自然、更逼真,风格趋向纪实性,电影语言更丰富。当代世界影坛上出现的“政治电影”正是这种新的电影样式,如意大利的《一个警察局长的自白》、法国的《国家利益》、美国的《教父》和《刺杀肯尼迪》等。它们都直接表现当代西方社会重大的政治事件,引起了世界各国人民观看政治电影和拍摄政治电影的极大兴趣,形成了一股“政治电影热”。至今许多国家包括第三世界国家还在相继拍摄政治电影,如香港地区的继《廉政风暴》之后的又一杰作《廉政第一击》等,再次引起人们新的反思。这类社会性突出,具有强烈现实意义的政治电影,值得我们研究探讨。
一
什么是政治电影?从广义上讲,凡是政治性的电影,都可看作政治电影。一般地说,这类电影大都直接表现当代真实的政治事件、政治运动和政治思潮;直接表现参加这些政治事件、政治运动的工人、学生和其他人们的思想、行为和命运;反映当代或历史上某一重大社会政治问题。它们的共同性是以政治问题为中心,着重表现政治事件、政治思想和行为,以及个人与这些事件、思想和行为的关系。
政治电影在西方各国作为一种引人注目的创作潮流,是与当时的政治背景分不开的。政治电影产生于60年代末至70年代中期。这时期的西方各国政治局势动荡不安,失业问题严重,劳资冲突尖锐,民族工业受到威胁,政府机构黑暗腐败。1968年,法国爆发了“5月风暴”, 它是由各种政治思潮或政治力量形成的,其中有无政府主义、托派、自由主义,甚至也有共产党的力量。虽然它在相当程度上受到中国“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但它的最初矛头直接指向法国的社会制度,其中法国的文化和教育制度冲击得最猛烈和最厉害,也波及到了法国的资本主义企业制度。60年代的意大利虽然由于石油、天然气工业的兴起,出现了迅速发展的“经济奇迹”,但随之而来的两极分化更趋严重。一方面是资产阶级的财富剧增,随之而骄奢淫逸,道德沦丧;另一方面是贫困并没有消失,严重失业现象依然存在,发生了全国工人大罢工,大城市的社会犯罪也日趋严重,各种反动势力、黑社会和黑手党等勾结走私贩毒分子、政府高级官员,贪污腐化,行贿受贿,都以自己特有的方法或手段表现自己,展开着斗争。在美国出现了震撼世界的肯尼迪总统被刺杀身亡的政治事件;继而美国陷入侵越战争的泥坑;紧接着掀起了波澜壮阔的反战浪潮与反种族歧视等运动;后来美国又爆发了以“水门事件”为中心的严重政治危机与以能源为中心的经济危机,从而在美国一些人们心中产生了信仰危机,提出了所谓“性解放”、“性自由”等口号,来填补精神上的空虚,代替传统的理性和道德,于是出现了男女两性混乱,色情加暴力,爱兹病泛滥,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后遗症。“女权主义运动”的兴起,也向社会呼吁要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西方各国出现的复杂政治背景,促成了世界影坛上的政治电影的兴起与发展。
“政治电影”这一概念及其影片样式,最早起源于法国。在当时“5月风暴”的影响和冲击下, 有一些电影工作者明确提出电影“必须为政治服务”、“必须表现政治”等口号。于是,原法国“新浪潮电影”的代表人物戈达尔拍摄了《东风》、《真理》等电影,尽管带有极左倾向,但“政治电影”从此就应运而生。然而,“电影必须表现政治”这一口号却产生了一定影响,一些法国电影工作者便以一些真实的政治事件为基本内容,并赋予一定的戏剧性,拍摄了《Z》、 《凶杀案始末》等政治电影,引起轰动。与此同时,意大利电影却多少受此影响,又继承了过去新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推出了震动世界影坛的《一个警察局长的自白》等政治电影,从此政治电影风靡全球。
世界各国的政治电影大致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根据真人真事或以真人真事为原型创作的故事片。代表作有法国的描写希腊左派议员格里戈里斯·兰姆斯基被军政府谋杀事件的《Z》。 意大利的描绘美国谋杀意大利国营石油公司总经理马太伊事件的《马太伊事案件》和20年代发生的国内一起谋杀案《马太奥蒂案件》。美国的反映水门事件的《总统班底》,揭示谋杀肯尼迪总统的《刺杀肯尼迪》。英国的表现刺杀戴高乐将军(未遂)的《豺狼的日子》。英、美、印联合摄制的描写甘地为印度民族独立团结斗争而被刺杀身亡的《甘地传》。日本的根据政府官员贪污贿赂案拍摄的《金环蚀》、《不毛之地》和反映政变的《皇帝不在的八月》。香港地区的揭露政府头目受贿的《廉政风暴》和《廉政第一击》等。第二类:虚构的政治电影。代表作有意大利的暴露司法当局、垄断集团与黑手党互相勾结的《一个警察局长的自白》,和描绘一个心理变态的警察杀死情人而不被怀疑的《对一个不受怀疑公民的调查》。法国的影射地方选举作弊与贿选的《女侦探》和揭露政府国防部长等贩卖军火丑行的《国家利益》。美国的抨击黑手党罪恶的《教父》和审判司法制度黑暗腐败的《恶梦》、《公正审判》。日本的揭示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本质的《华丽的家族》。香港地区的揭露黑暗监狱制度的《女子监狱》。委内瑞拉的揭示权势支持绑架儿童的《螃蟹》等。第三类:幻想和喜剧形式的政治电影。代表作有意大利的针砭时弊的《高贵的尸体》、《道路阻塞》、《乐队排练》和《女人城》等。第四类:新闻纪录式的政治电影。这类电影主要指60年代出现在法国的一种非商业性,反映法国“左派”政治见解的纪录电影,亦称“战斗电影”。
上述四类政治电影,大都是把矛头直指各国政权机构,无情地揭露了司法机关的黑幕与罪恶,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倾向,受到世界观众的广泛注目,评论界的一致高度评价。它们大都荣获了世界各大电影节奖和奥斯卡奖,在世界电影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二
政治电影在主题上,都是纪实性地揭露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阴暗面,抨击政治腐败、贪污贿赂、争权夺利和社会混乱等,具有强烈的社会现实批判精神。政治电影的编导们为了揭示这个深刻的主题思想,采用了多样化的题材。
首先,当代题材的政治电影,以现实重大的政治事件作为基础,触及到各国或带有国际性的最敏感的问题,引起各国当局及人民的极大关注。世界电影史上第一部敢于揭露当代国际政治丑闻,鞭挞统治集团的暴虐行径的政治电影,是法国科斯塔——加夫拉斯导演的《Z》。 这部影片描写左翼民主党议员、雅典大学医学教授Z 主持了“和平之友”大会后,被一辆卡车撞倒、失去了知觉,不久在医院逝世。事发的当晚,警察偶然抓到了那个卡车司机和他的同伙。这件很快轰动全国的案件,被官方称之为“令人遗憾的车祸”,但大多数人持怀疑态度。又经过法医验尸证明Z的死因还有其它疑点。后经政变派去的法官反复调查、 取证,发现涉及此案的有右翼组织和政府高级官员。法官冲破重重阻力,终于将此凶案的直接责任者送上法庭,伸张了正义。但不久,军人集团政变后,撤消了原诉讼,四名被控告的高级军官复职,两个凶手也提前释放。这部影片是根据希腊作家瓦西里科斯的小说改编,原著是以1963年5月22 日希腊统一民主左翼党议员戈里奥斯·兰布拉基斯被右翼军人势力杀害的真实事件为原型的,同时也影射式地反映了1967年希腊“黑色上校团”执政前后各派政治力量间的复杂斗争。“Z”是希腊字Zei的象征,意为“生命”。影片通过对军人集团秘密策划谋杀、付诸行动到插手审判、干预法庭乃至他们发动政府后,推翻原判,把有罪的定为无罪,无罪的判为有罪这一过程的详尽描述,及他们发布的那些禁令,淋漓尽致地揭露军人政府的法西斯野蛮行径。导演加夫拉斯曾直言不讳地说:“在我的影片里,我想做的就是唤起人们的注意力,使人们意识到在我们这个政治化的世界上所发生的事情。同时,我也想提出问题,揭露事实真相,以便让观众自己去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中外电影名作》145页,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年9月版)。影片开头曾印着这样的字幕:“所有这些与死者和生者的真实情况相似之处,决非偶然。”这部带有强烈政治色彩的影片,开始制片商们不敢投资拍摄,后导演自己亲自筹资,但拍好后却遭到希腊国内禁映,然而影片在国外上映后引起轰动,被誉为“当代西方政治电影的典范作品,是以惊险片、侦探片和闹剧片的形式表现严肃的政治内容”(《中外影视名作辞典》349页, 国 际文化出版公司1993年11月版)。因此,《Z》荣获了1969 年奥斯 卡最佳外语片、最佳剪辑两项金像奖和其它影评奖。
拍摄以“越战电影”《野战排》和《生逢7月4日》闻名于世的当代美国著名电影导演奥立佛·斯通,以极其严肃的创作态度,关心观察美国的政治与现实,大胆针砭时弊,近年来又拍摄了震惊世界影坛的《刺杀肯尼迪》。影片根据吉姆·加里森的《谋杀案追究综纪》和吉姆·麦里斯的《交叉射击:谋杀肯尼迪》等著作改编拍摄而成。在影片中,斯通充分调动所有电影手段,逼真再现了肯尼迪谋杀案中那些最惊心魂的场面,重现了那个曾令美国公众茫然的时刻,并以新的视角重新审视了那段令人难忘的历史:在谋杀肯尼迪后不到2小时, 一位名叫奥斯瓦尔德的以谋杀罪被警察逮捕。然而,又仅在2小时内, 这人正被转移至达拉斯警署的车库时,被一个叫杰克·鲁比的普通流氓杀死。然而奇怪的是奥斯瓦尔德曾向警方和报界一再辩解自己清白无辜:“我只是一只替罪羊”。当时约翰逊总统为急于平息来自国内外争议和猜疑,匆匆促成以大法官沃伦为主的委员会,经过几个月的调查,得出结论是枪杀总统纯属奥斯瓦尔德个人所为。但此后这种调查方法及结果被众多专家学者和调查人员所怀疑。据有关的民意测验表明:有73%的美国人也认定这结论是错误的,刺杀总统是一个阴谋。“总统为何遭杀害?”这个悬而未决的重要问题,正是影片《刺杀肯尼迪》要极力探讨的。影片与沃伦委员会的盖棺定论背道而驰,它以新奥尔良地方检查官加里森为主角,描述他如何冲破层层阻力调查真相。全片融事实与推理于一体,揭露出这件谋杀案始终存在着一个巨大的阴谋,其幕后掩藏着美国政府最高机构和某些高层人物卑劣的动机。这部影片被影评人誉为是一部再现“本世纪谋杀案”的最伟大的侦探片,它荣获了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和最佳摄影金像奖,斯通也荣获了最佳导演提名奖。
香港地区拍摄的《廉政风暴》也是一部具有现实意义的令人深思的优秀影片,在国内上映后曾引起轰动。它叙述黑社会头目“豪哥”在香港经营毒品,混迹上层,贿赂警方,以掩护贩毒走私罪行。他曾以10万港币买来警察署长职位,以便内外勾结,大肆进行贩毒活动。不久,他就指示刘探长以送“生日蛋糕”为名,用巨款贿赂了破获一地下大赌场的亨达。影片鲜明形象地描绘了香港警署中的腐败现象:上至警司、帮办、探长,下至普通警员,一个个索贿成风,展示了“一切糜烂社会现象是与政府机关的贪污腐败共生”的事实,最终,廉政公署的勇士们雷厉风行地与贪官污吏和罪犯进行了斗智、斗勇,正义战胜了邪恶。影片对香港丑恶的现实给予有力的抨击与鞭挞,同时也展示了开展这场“廉政风暴”的复杂性与艰巨性。
日本的政治电影也引起了世界观众的注视。素以“社会派大师”著称的山本萨夫导演的《华丽的家族》,通过万表大介借金融界改组之机,将孤神银行从第14位跃居全国第5位,并吞并大同银行, 贿赂大藏大臣,从而升上新行总经理的过程,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在华丽的外表背后,金钱统治一切的罪恶本质,和血淋淋的人际关系。它充满了残酷的、你死我活的搏斗,连所有的亲人都可能成为牺牲品。山本萨夫的另外两部优秀电影代表作《金环蚀》和《不毛之地》,也是揭露了日本执政党竞选总裁舞弊案与政府官员受贿案的社会性巨片,后者中的结局是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因洛克希德的政治丑闻而下台。山本萨夫的影片深刻揭露了经济高度发达的日本资本主义社会深层的竞争黑幕,敢于触及这一重大的政治敏感问题,令电影界同仁敬佩他的魄力与胆识。
其次,历史题材的政治电影,以重大历史事件为依据,以影射当前形势,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在意大利政治电影处于高潮时出现的《马太奥蒂案件》,是意大利著名电影导演F·凡契尼于1973年拍摄的。 影片反映的是早在20世纪20年代中发生的一件谋杀案,但在70年代却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墨索里尼在20年代初已在意大利王国任要职。他脱离社会党,另建法西斯党,自任党魁,为1922年进军罗马,进一步篡夺政权扫清道路。他密谋暗杀了议会中不断反对他、揭露他的法西斯党真面目的社会党议员马太奥蒂。事后,他又作为政府首脑百般阻挠、掩护和破坏调查工作。意大利共产党创始人——葛兰姆西与之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他企图联合社会党,共同揭露墨索里尼,但因墨索里尼牢牢控制着当时的意大利国王,以致整个案件最后不了了之,但它给历史留下了永远的一页。这部影片是根据意大利历史上的真人真事为依据创作的,编导企图历史地、真实地再现这段历史,有意识地使之戏剧化,以便吸引观众。所以影片在欧美上映后,影评界认为它是在“通俗地讲述历史,以使人能更好地理解现在”。英国、美国和印度于1982年联合摄制的彩色宽银幕史诗传记政治电影《甘地传》,则是真实地历史地艺术地再现了甘地的伟大的爱国主义一生。影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从1893年到1948年横跨半个多世纪的印度民族独立的先驱甘地的光辉业绩。影片展现了甘地是一位印度伟大的政治家,印度民族运动的领袖。他早年留学英国,研究法律,成为律师。他曾在南非进行了反对种族歧视的斗争,提出了“非暴力抵抗”口号。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他在印度倡导了对英国殖民政府的“不合作运动”。他长期领导印度国民大会党,在吸引农民参加民族运动起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他主张印度教徒和伊斯兰教徒(即现在的巴基斯坦)团结合作,并提倡社会改革以及妇女和“不可接触者”地位的平等。1948年在印度的教派纠纷中,甘地被印度极右派分子刺杀身亡。这是一起政治谋杀案,曾引起国际震惊。导演阿顿巴罗以这件历史政治案件拍成电影,告诫人们必须引起重视,要无情地坚决有力地抨击一切恐怖主义。
再次,历史题材与当代题材有机结合的政治电影,以真实的历史斗争延续到今天的现实斗争,告诫人们:恶势力的犯罪活动仍在继续,千万不能放松政治警惕。拍摄“越战电影”《现代启示录》的美国著名导演福特·科坡拉曾于1972、1974和1990年拍摄了三集政治电影《教父》,它根据美国作家马里奥·普佐的同名畅销小说改编,是被称为文学作品搬上银幕成功之作。科坡拉不拘于好莱坞的传统模式,与原著作者共同改编剧本,既保留了小说的精神,又增强了视觉形象,特别是通过电影手法之后,原小说的精神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三集影片的内容反映的是从40年代、50年代一直到70年代末的黑手党在美国的猖獗活动。第一集描写40年代在纽约的黑手党集团科里昂尼家族的复仇斗争,它通过黑手党头目维克的继承人、三儿子迈克尔的视角,表现科里昂尼家族的种种内幕:策划、暗杀、追逐、枪战等,最后教父死去,迈克尔成为继承人。第二集描写50年代末的迈克尔继承亡父劣业,以更卑劣的手段向仇人复仇的故事。第三集描写70年代的迈克尔为断绝他的家族和黑手党的关系,决定为后代谋一个合法、正当的职业而斗争,但结果遭到黑手党们的扰乱与暗杀。最后女儿也被枪杀,自己孤独地死在花园里。在这集影片中,科坡拉以迷人的感召力描绘了一个腐化的美国社会:大型企业、政治家的明争暗斗、掠夺金钱和权力。有组织的犯罪活动此起彼伏,猖獗一时。黑手党原是19世纪意大利在法国拿破仑时期出现的秘密组织,其斗争矛头是针对法国占领军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秘密团体渐变成黑帮组织。30年代以后,随着意大利的居民侨迁美国,这种组织又带到了美国。黑手党长期以来一直通过其严密的组织和凶残的手段控制着卖淫、赌赙和贩毒。随着时代的演变和社会的发展,黑手党问题在意大利和美国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社会治安问题,而是一个政治问题、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黑手党的影响已渗透到国家的经济和政府等部门,因此揭露和清除黑手党也是包括美、意在内地西方各国内部斗争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教父》揭露了黑手党的种种黑暗内幕,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正因为这样,长达7小时30分的三集《教父》影片, 在全世界的票房价值竟达八亿美元,它代表了当代电影制作的一个里程碑。《辛德勒的名单》的导演斯皮尔伯格称《教父》是当前一代电影制作者“最后的一部伟大杰作”。《教父》第一、第二集分别荣获了奥斯卡3 项和6项金像奖。
三
政治电影在故事情节上,大都是相当完整曲折的,而且已回到叙事传统上来,它们采用了多样化的叙述艺术结构。
一种是采用传统的时空顺叙式结构。这种叙述方法是依照事件进程的自然次序组织情节的时空,有节奏地连续叙述,表现出其中的戏剧跌宕,推进剧情。有些政治电影的编导在运用这种结构时,十分巧妙地把政治性较强的内容纳入惊险片样式的框架中去表现,在叙事线索上也采取了步步深入的手法,使观众深深为剧情的发展所吸引。意大利达米尼亚导演的《一个警察局长的自白》是世界政治电影浪潮中涌现出来的一部独具魅力的代表作。它继承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精神,以普通人为主要描写对象,同时把揭露黑手党的罪恶与揭露政治上层的黑幕联系在一起,向人们展示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社会网络。影片中的警察局长蓬纳维亚当年是带着法律能够伸张正义的坚定信念和维护神圣的法律的理想才选择警察这个职业的。影片描述他如何为正义而战,步步深入,最后为正义而献身。他发现黑手党十分猖獗,于是想“借刀杀人”,命令疯人院放出的黑手党人员李波玛与黑手党头目罗蒙诺争斗(本来有矛盾)。一场枪战,罗蒙诺的三个保镖和李波玛都死在血泊中。年轻的检察官屈昂尼在对枪战的调查中,怀疑蓬纳维亚是被罗蒙诺的对手收买的同谋犯。罗蒙诺要杀死李波玛的妹妹塞莱娜,企图杀人灭口,蓬纳维亚将她秘密保护起来。屈昂尼根据一些情况,向总检察长马尔塔汇报后,蓬纳维亚随即被撤职,他便留给总检察长一份“自白书”,独自闯入黑手党聚会之地,击毙罗蒙诺,然后自首。塞莱娜终于被匪徒绑架,被赤身裸体浇铸于水泥柱中。而蓬纳维亚也被杀手捅死在狱中。屈昂尼弄清塞莱娜的被害与总检察长有关,十分震惊,他对国家、法律的信念开始崩溃。影片情节异常惊险,没有一个空白的时间,剧情始终是“剑拔弩张”的。香港地区的由谭咏麟出品、郑裕玲等主演的政治电影《女子监狱》也是一部时空顺叙式的惊险故事片,为观众拍手叫好。女主人公何家慧因举行婚礼时失手打死前来讨债的一个高利贷剥削者,故被判18个月徒刑。她在女子监狱中,受尽狱霸“山东婆”一伙及后台女看守的种种凌辱与迫害,但她坚强不屈,怀着孕与其它女犯人一起斗败了“山东婆”及其女看守们。影片以何家慧在狱中的所见所闻等亲身经历,深刻揭露了女子监狱内拉帮结派,官吏庇护和对犯人惨无人道的虐待的黑暗内幕。这是一部具有强烈现实意义的优秀影片。它之所以能震撼人心,给人以很深刻的印象,原因就在于它不同于以往的一般的监狱片,而是集中镜头,以崭新的视角,真实生动地展示了香港资本主义社会监狱管理制度的混乱,官吏们扶恶惩善,肆意践踏人权的丑恶行径的触目惊心,从而鞭挞了香港监狱制度的黑暗腐败,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义。
另一种政治电影是采用时空交叉式的叙述结构。此种叙述方法与时空顺叙式结构相对应。它是打破现实时空的自然顺序,将不同时空的场面,按照一定艺术构思的逻辑交叉衔接组合,以此组织情节,推动剧情的发展。它在时空程序上表现为大幅度的跳跃和颠倒,将现在、过去以至未来,将回忆、联想、梦境、幻觉和现实组接在一起,造成独特的叙述格式,获得艺术效果。这种结构方式,能用倒叙、插叙扩大时空概念,表现多层次的时空。意大利埃里奥·佩特里导演的影片《对一个不受怀疑的公民的调查》,以鲜明的观点公开地评论当局政权的腐败。它以尖锐的政治内容与时空交叉式的叙述结构结合在一起,纪实又虚构,广阔的社会背影与深刻的心理分析,尖锐的揭露与无情的嘲讽结合在一起。影片叙述一个即将升任为警官的警察,出于嫉妒杀死了自己的情妇。事后他把调查线索引向死者的丈夫,而此人已与死者分居,而且还是个警察局里挂了号的同性恋者。但凶手怕暴露自己不受怀疑的目的,对这人拘留了又释放。这时,市内学生、工人展开了反对当局的罢课罢工运动。警察逮捕了包括死者丈夫在内的一些人。当凶手审讯死者丈夫时,他却揭露了他就是杀害其妻子的凶手。于是惊慌失措的凶手警察不得不去自首。然而他的上司和同事却要他“清醒”过来,以防给他们脸上抹黑。他在大家“启发”下,承认“无罪”。醒来,原来是个梦。这部影片采用的时空交叉式结构,有三个层面:一是对凶杀案件的调查与审讯过程,这是在现在时空中进行的;二是凶手对自己犯罪动机的自白与陈述,这是在过去时空中进行的;三是时代背景的交代,那是60年代末,工人学生起而造反,在娱乐场所设置炸弹,挥舞着小红书游行示威,毛泽东小组、胡志明小组相继成立等等。这三个层面互相交织和穿插,构成影片的完整情节,就像层层剥皮一样,既揭开了谋杀的动机,也揭露了意大利执法部门的腐败和黑幕。世界政治电影的带头篇《Z 》在围绕着错综复杂的政治谋杀案,银幕上展示出两个平行的侦缉方向:其一是法官依法进行的案情调查;其二是摄影记者单枪匹马的私人调查。他们两人的调查构成了影片的主体部分,随着两方面线索的不断交叉汇拢,案情真相终于大白于天下。在这个侦缉、调查的过程中采用了时空交叉式,即在这个过程中大量穿插当事人、证人的回忆画面,镜头不断在现在、过去两种时空之间来回跳跃、衔接,剪辑技巧异常简练、紧凑。《教父》第一集的叙事采用时空顺序式结构,它没有闪回镜头,故事取线性进展,叙事空间以教父在纽约长岛的宅邸为主,镜头离开纽约只有3 次(洛杉矶、西西里岛、拉斯维加斯),总共占用29分钟。第二集不断闪回,大闪回段落采用5个。意大利西西里岛、内华达州塔霍湖、 纽约小意大利区、迈阿密海滩、古巴哈瓦那、首都华盛顿,叙事空间不断转换,将过去与现在、回忆与联想组接在一起,扩大了时空概念,表现出了多层次时空,构成了独特的叙述格式。《甘地传》是以甘地在1948年1月30日被一极右派教徒行刺身亡, 印度全国庄严举行哀悼这一悲壮场面开始的,尔后以时空倒叙的手法,细腻描绘了甘地于1893年至1914年在南非进行反对种族歧视的斗争,以及1914年回到祖国印度后,为民族独立和团结奋斗了一生。影片最后又回到现在的时空,重复甘地被刺杀身亡倒在血泊之中的镜头。影片的时空倒叙过程整整用了3 个小时。在这段倒叙的时空中,影片撷取了甘地史实中的典型细节,把它同情节发展、人物性格以及印度大地的美丽自然风光、印度的优美动听的民族音乐紧紧地有机地揉合在一起,栩栩如生地刻划了甘地渴望独立自由、平等和正义的人道主义者的形象,谱写了一篇近代印度民族斗争的壮丽史诗。
四
政治电影之所以轰动世界影坛,除了它本身有着现实的题材,深刻的主题,鲜明的人物和紧张惊险的情节以外,还有着如下几个原因:
其一,编导们有着严肃的创作态度。他们极其认真地对文学剧本进行再创作。首先,他们选择优秀剧本或文学名著进行改编,这些往往能体现时代精神,振奋民族精神,能引起观众强烈共鸣。其次,他们精心研究剧本,做了大量的文字工作,经过反复推敲、取舍、提炼、巧妙地把原著精神体现在银幕上。《甘地传》的导演兼制片人理查德·阿顿巴罗为了拍摄好影片,表现了极大的毅力、勇气和牺牲精神。这位当时60岁的英国导演筹拍《甘地传》已有20年之久,他一直执着地把“圣雄”甘地的一生搬上银幕,目的是宣传“甘地”精神,并且还以此证明:传记政治电影在当代电影中仍有一席之地。为此阿顿巴罗先后30次南下印度,访问了尼赫鲁、甘地夫人等许多重要政坛人物,阅读了大量有关甘地的著作,写下了长达10余万字的笔记,为影片提供了丰厚的史实基础。他还筹集了2200万美元的资金,组成由80名英国人和110 名印度技术人员的摄制组,在印度冒着闷热的天气,走过沼泽地,横越次大陆,行程100万英里,花了两年时间, 终于出色地完成了史诗巨片的拍摄任务。
其二,精心选择优秀演员。政治电影的编导们除了对文学剧本进行再创作,对影片进行巧妙的艺术构思外,他们把精心选择优秀演员也放在重要的位置。演员是形象的体现者,是银幕形象的主体。影片的成败关键,从某种意义上说,演员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因此导演选择演员是有的放矢的。《Z》中启用来扮演主要角色的均为法国一流演员, 他们对观众有强大的吸引力,他们的杰出表演大为影片增色。《教父》导演科坡拉在影片中并未挑选早已功成名就的大明星当主角,而是挑选与影片人物气质相近的演员,因此科坡拉没有启用亨利·方达或约翰·韦恩,而是启用新秀马龙·白兰度。事实证明,这一选择是正确的,因为这部影片荣获奥斯卡奖中就有一项是最佳男主角奖。《女子监狱》中选择的几个演员也颇具个性,她们扮演正直的家慧,胆小善良的琴姐,粗暴横蛮的山东婆,均活龙活现。尤其是郑裕玲饰演的妓女莲姐,将妓女那种放荡、圆滑、刚烈豪放的性格表演得淋漓尽致,丝毫没有矫揉造作的感觉。《甘地传》中有100多个人物,群众场面就有1万多人。许多配角由名演员担任,表演水准高。更引人注目的是,导演启用了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有15年舞台经验的38岁的演员本·金斯利来扮演甘地。导演认为金斯利有东西方人的不同气质。因为他的父亲是印度医生,与甘地同乡,母亲是英国演员。况且金斯利本人的身高、体重与甘地接近,头颅和鼻梁的线条也和甘地相似。当金斯利剃光了自己的脑袋,披上白布,看上去几乎和甘地一模一样。在导演的启发指导帮助下,金斯利为了生动传神地再现甘地的形象,他甘愿将自己较白的皮肤晒得黝黑,练习吃素食,念佛经,学印度特有的气功——瑜珈,还大量阅读甘地传记和聆听录音讲话,又模仿、表现甘地使用手摇纺车的神态与动作等等。由于金斯利准确地把握了甘地这个伟大历史人物的内在和外在气质,终于在影片中将甘地从一个有抱负的青年律师演到步履蹒跚的八旬老人,不仅神貌兼似,恍如甘地再生,而且把甘地终生信仰的非暴力、自制与容忍等教义表演得维妙维肖,异常动人。金斯利因为有天才的表演,因而荣获了英国电影史上第一个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
标签:政治论文; 甘地家族论文; 美国黑手党论文; 世界历史论文; 法国历史论文; 社会问题论文; 刺杀肯尼迪论文; 当代历史论文; 黑手党论文;